|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经常会有人问:“蜂蜜为什么会从液态转变为粘稠态或固态?”我们知道,蜂蜜是人们利用离心作用从蜂巢内取出的,因此任何蜂蜜最初被蜂农获得时,均呈现为液态,只是伴随着温度的变化才逐渐转变为粘稠态或固态,这种现象被专家们称之为“结晶”。
% o; @6 T# u" |2 ?5 {# c5 \' }' ?
$ }( l9 C* T4 X5 z# _( Y" S) s首先如果买的是真正的蜂蜜,那么出现上述情况是正常的,它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叫做蜂蜜结晶。结晶是蜂蜜又一重要的物理特性,蜂蜜是葡萄糖的饱和溶液。在适宜条件下,小的葡萄糖结晶核不断增加,长大,便形成结晶状。缓缓下沉,在温度为13—14℃时,能加速结晶过程。然而蜂蜜含有几乎与葡萄糖等置的果糖,以及糊精等胶状物质,十分粘稠,能推迟结晶的过程。蜂蜜较之其他过饱和溶液稳定。在含水量低的蜂蜜中,大多数的结晶粒留在蜂蜜中,果糖掺杂在中间成为一体;在含水量高的蜂蜜里,结晶的葡萄糖粒很快沉底,形成明显的固态、液态两层,称之为“半结晶”。有时也发现葡萄糖晶体在上层,底层为液体,中间夹着气体,这是由于结晶蜜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把固态结晶核顶到上层,粘附于容器壁的缘故。结晶蜂蜜在形态上有细腻、细粒和粗粒的区别,这与蜂蜜成分以及贮存条件有关,有些蜂蜜容易结晶,大多数蜂蜜在较低温度下结晶,少数蜂蜜长时间不结晶。. S* A. {0 B8 R6 r M* o7 P
气温高,蜂蜜不易结晶;气温低,蜂蜜容易结晶。有些蜂蜜本身易结晶有些则不宜结晶。2 k. E( _% v7 H1 x- C# u$ @& O. ?
有人对蜂蜜结晶误解,认为一结晶就是假蜂蜜或掺假的,这种认识不对。蜂蜜结晶呈鱼籽或油脂状,细腻,色白,手捻无砂粒感,结晶物入口易化。掺糖蜂蜜结晶呈粒状、手捻有砂粒感觉,不易捻碎,入口有吃糖的感觉。洋槐蜜、紫云英、枣花蜜一般不易结晶,但气温低或放置时间长或蜜源不纯时也会结晶;油菜、柑桔蜜、葵花蜜容易结晶。杂花蜜也容易结晶。 0 i& |6 a& ]/ G) q' r/ i
) w1 L$ @- K, v6 G; R' E3 P到冬季,很多品种的蜂蜜都会出现结晶,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掺入了白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蜂蜜近似于饱和溶液,在温度较低时,过多溶质就会析出,出现结晶现象。
( a: T8 F% Z8 K. `0 ~2 L( n' f尤其是当气温降到13-14℃时,结晶加快。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现象,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影响蜂蜜的质量。析出的晶体是葡萄糖,而不是白糖(这种晶体在口中会容易溶化,甜度不如白糖,并且有蜜香味)。 , d1 h3 ]% C5 ^0 P( t
; [# T) f8 f2 k& {; N
蜂蜜结晶除与气温有关外,还与蜂蜜的种类、含水量有关。通常葡萄糖含量高的蜂蜜易结晶,如荆条蜜、油菜蜜等,而果糖含量高的洋槐蜜、枣花蜜则不易结晶。全部结晶的蜂蜜,含水少,品质好,不易变质;只有部分结晶的蜂蜜,液态部分含水多,易发酵,应及时食用,不宜长期保存。
9 \2 m& X Q A) z/ x3 y
9 i& n& e" t5 n% G蜂蜜结晶是因为蜂蜜中含有大量葡萄糖,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结晶。蜂蜜是人们利用离心作用从蜂巢内取出的,因此任何蜂蜜最初被蜂农获得时均呈现为液态,只是伴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才逐渐转变为黏稠态或固态,这是蜂蜜发生的物理变化,属正常现象,不影响蜂蜜的质量,可正常食用,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结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