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框与土养不应该割裂
现在流行的一种趋势是,引入西蜂的活框饲养技术后,便形成了中蜂活框饲养与传统土养方式的平行,两者各有支持,如同活框的说土养的毁巢取蜜,土养的说活框繁蜂慢不能养成强群。仔细想来也各有道理,但为什么西蜂在出现活框饲养法后就没有这样的争论呢,而且西蜂在出现活框饲养法后就鲜有西蜂土养之说,为何?根据本人的个人观点,是中蜂引入西蜂的活框饲养技术后,太过教条,没有活学活用到西蜂的活框技术。
第一。西蜂个体比中蜂个体大,西蜂的自然脾比中蜂的自然脾要宽,西蜂与中蜂相比,更喜干燥的环境,这也就波及到中蜂活框箱的气窗开大开小或是不开等诸多问题,所以中蜂活框就不应该太过教条的按照框间距一指的标准执行,同样,标准框的上梁也应该按照中蜂自然脾的宽度作调整。中蜂自然脾,我们黄山地区的自然脾中线距离是3厘米。 3.jpg 2.jpg
所以中蜂若教条的意蜂的脾宽及脾间距来设计中蜂活框的标准显然是不适当的。所以如图中蜂的标准框上梁距离可以考虑将意标框的2.5改为2.0厘米,最核心的是根据脾中线距离3厘米(中国南北中蜂个体群势有很大差异,此数据以当地中蜂自然造脾间距为准)调整的框间距。
第二。中蜂不同于排蜂,是多脾发展的蜜蜂,如果大家观察足够细致,即便是蛋群造脾也不是单脾或双脾发展的,即使是蛋群也是造四个以上的耳脾来发展的,中蜂的活框饲养也必然要遵守中蜂自然状态下多脾发展的个性,所以用活框也是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的,切不可因为蜂是只有一两脾蜂而采取单脾或双脾发展蜂群,而应参多脾不满框模式,同样尊重本地中蜂的自然脾脾中线距离。
4.jpg
第三。我认为中蜂在中国,南北东西差异相当之大,蜂群的群势大小,中蜂的个体大小差异也是惊人的,通过养蜂界的如杨冠华老师,龚凫羌老师的书里也有介绍,加之本人也到过山东四川安徽广东的实地观察还有论坛上各地蜂友的贴子。所以,在活框养中蜂时,一定要尊重当地中蜂的习性,最好不要用统一的中蜂巢础,而应当根据当地中蜂的个体大小,筑自然巢脾的巢房大小设计巢础,没有条件就让蜂自然造巢,有条件也不可能整张巢础,用巢础的目的只是在于使得蜂将巢脾均匀的筑于巢框之上,如果对于当地中蜂有充分的了解,即使不用巢础也是可以达到的。注意我下图红笔框出的内容。
6.JPG
5.JPG
既然巢房内径及中蜂个体,群势差距都如此之大,那么用统一巢房大小的中蜂巢础及中蜂标准箱必定是违背中蜂自然规律的教条做法。用各项指标都不同于中蜂的意蜂活框技术来养中蜂,必然是更加的不切实际的做法。
第四,活框是根据蜂的习性而定的,根据本地中蜂群的习性及各项指标,包括工蜂体长,蜂群群势,自然脾宽度,脾间距的数据指标,再吸收意蜂的活框精华加以改进,必然能够养好中蜂。养中蜂最好从诱蜂到土养,切实掌握当地中蜂的自然特性再过渡到土养是最好的。只有观察加实践对当地中蜂有非常深的了解才能养好蜂。
总之,土养与活框并不是割裂,更不是对立的,相反,他们是一体的,也是一个升级的过程,没有土养,你不可能了解你所处地区的中蜂的自然脾间距,房眼大小等等的数据,没有诱蜂成功的案例,你也不可能了解你们当地的中蜂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选巢筑巢,(本人在黄山地区,我一直诱蜂都是用诱蜂箱,并置箱于阴凉背风隐蔽处诱蜂,很容易成功,而采取中华蜂论坛上赵小霞的方法,挖土洞诱蜂,在黄山地区就不可行,按他的方法完全诱不到蜂,所以各地的中蜂对于巢穴的选择还是有差别的,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有靠自己去总结吸收才能了解)土养便于我们了解当地中蜂的特性,通过诱蜂及土养观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后,再进行活框饲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蜂需要的是观察,是以尊重当地蜜蜂习性为基础上,人最大限度的为便于蜂群的自然属性而设计养蜂的方法。凡事要以蜜蜂的视角看待问题做改进,而不是以人的喜好来让蜜蜂适应人。 请在转帖时注明原作者!!! {:8_188:}{:8_169:} 楼主,何意? 精辟!人要设法模仿蜜蜂自然生活壮态,顺其自然,这是养蜂的关键所在!
顶搂主! 哈哈哈哈哈哈哈 {:8_176:}说得好。 楼主
老黑的八字真言你知道否,菜鸟们也学习学习 嗯是的 我来学习了 真话无人听,真理无人应,顶顶! 本帖最后由 江中游龙 于 2015-8-31 12:37 编辑
写得太好了!赞!赞!赞!
很符合我的思路!今后收到蜂就一次加4个框,框上装的脾一张比一张小,并靠角装,这样才适合中蜂发展!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