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蜂皇 发表于 2016-2-13 22:48:40
3、喂糖喂粉孰轻孰重谁多谁少?世间万物是实质和能量相对平衡的组合反映,缺一不成失衡不可,否则最终要滑向败亡。中蜂吃粉是蜜蜂形体的组成实质,吃糖是其活动的一切能量。我们知道幼虫幼蜂主食是粉,12天后的成蜂主食是蜜;发展1万只蜂需蜜1.15kg需粉1.5kg;而分泌1斤筑巢造脾的蜡,需要耗费6~7斤蜜。虽然我们不能精确知道每群蜂需要消耗多少蜜粉,但知道一旦失去平衡蜂群将无以为继:有蜜无粉或有粉无蜜,蜂群都不能繁殖无法继续生存。所以饲喂的原则是缺粉喂粉缺糖喂糖,同时保持巢内蜜粉丰足,两者不分轻重不可偏废。海蜂皇 发表于 2016-2-13 22:51:49
4、中蜂偏食难饲喂。饲喂中蜂,许多人曾做过不少尝试,鸡蛋、奶粉、黄豆粉、黑豆粉、花生饼、鱼粉、面粉、红薯、马铃薯等都曾一一登场,但只有花粉占比70~80%以上再搭配使用时,中蜂才比较喜欢吃或者饲喂的效果才较好,所以大家认为中蜂远比西蜂挑食。事出肯定有因,我们不妨在中蜂身上找找看:蜜蜂远祖从1.35亿年的华北源起,逐渐进化出西蜂中蜂两个完全不能交配的物种。据说中蜂的进化程度后来还落后于西蜂,其中一个明证就是消化系统,西蜂可以分泌更为强力的消化酶去消化大分子食物,而中蜂仍然保留只能摄食小分子食物的习性。例如豆粕干粉拌糖水装上脾西蜂即可吃得不亦乐乎,但中蜂对此顶多吸食点糖水就弃之不顾。与之相反,如将医用酵母片做成粉条放入各自箱内,中蜂很快就蜂拥前来采食;对此西蜂却是避之则吉,过两天粉条已被当作有害异物全部蜡封了。食性差异反映特性有别,任何动物食用食物,自身必须有相应的分解办法亦即消化方法,才会去食用某种食物。没有相应的消化能力,它就绝不食用,而不管这种食物看上去有多么美味和营养富足;相反,在它看来还有可能当成毒药或恐惧的异物。由此得出结论,中蜂西蜂对蛋白种类的偏好泾渭分明,根本原因在于各自身体消化力或携带分解酶的不同,是消化系统有分别。海蜂皇 发表于 2016-2-13 22:53:08
海蜂皇 发表于 2016-2-13 22:59:32
我们再用花粉、酵母粉、豆粕粉和糖混合并使之发酵,发酵粉团含有大量益生菌时,中蜂反而喜欢吃;当益生菌死亡粉团发出异味时,中蜂马上就拒食。如此说明,中蜂喜欢粉团中有益生菌,粉中益生菌及其分解物越多,中蜂越吃得欢;既然中蜂喜爱活性益生菌,如果中蜂的饲料配方中有意加入益生菌或其衍生物,那肯定也会正对中蜂的胃口。这说明含有鲜活益生菌及其分解物的饲料才是中蜂喜欢的食物,否则中蜂一律敬而远之。可见中蜂并不是只吃花粉、只能用花粉饲喂的叼嘴蜜蜂,而是喜欢有亿万鲜活益生菌酵解的饲料,是喜欢活食拒绝死物的蜂种。由上推论,只要想方设法把各种高蛋白饲料用益生菌发酵起来,就应该是中蜂的适口食粮。这样,中蜂的饲料来源,不是比西蜂更多更广吗?种种廉价高蛋白饲料,只要制成益生活菌发酵料,就都是中蜂的适口美味,这样中蜂还难伺候吗?皇上驾到 发表于 2016-2-14 09:41:01
感觉是在养意蜂,意蜂天天不奇怪,中蜂饲多会生病,有蜜就不必须喂,否则盗蜂四起斗杀弱群。什么时要饲?处王交尾必须要饲,越冬前存蜜不够必须要饲。人养蜂耗费,蜂养人发财。一路蜂情 发表于 2016-2-14 12:20:15
好文,值得思考。海蜂皇 发表于 2016-2-14 23:29:11
5、中蜂是弱势蜂种,个头小抗病力低,即使饲喂也难成强群。中蜂个头小不假,而且不论中蜂西蜂,身形都会随纬度降低而减少。有人试过用纯花粉长时饲喂中蜂,同时保证巢内有充足存蜜,但仍然不能保证中蜂不犯病,不能保证就可养成强群;同样条件下,西蜂的群势和繁殖速度却是中蜂的几何级数。纵观全国活框中蜂养殖的资料图片,除了阿坝中蜂体型群势跟西蜂有一拼之外,其余各地中蜂几乎都在印证着弱势蜂种难成强群论调的正确。其实这也难怪中蜂有如此评价,中蜂被纳入专业研究的历史,至今还不足百年。中国出版的养蜂书刊和中蜂资料只被当作西蜂的陪衬、只是以进化低下的地方亚种出现,三言两语就此带过,露骨地表示着对中蜂的蔑视和不屑。学究们如此看扁,中蜂还能有好果子吃吗?海蜂皇 发表于 2016-2-14 23:33:01
其实个头小不代表抗病力就一定低,找不着饲喂门道当然难养强群。在达尔文看来,任何一个生物圈内的物种,它至今仍能生生不息,说明它本身就是该生物圈内的最优或最适物种,不存在凭进化高低论优劣的问题。也就是说,谁更适应当地生物圈谁就更优,所以是中蜂是适应中华大地的良种。那为何中蜂活框箱养后就不行呢?首先是气候、污染和蜜粉源变了,气候渐暖植物生物钟紊乱,开花受制泌蜜误时;污染日重酸雨酸雾弥漫,花蕊被摧无蜜可泌;大量原生态植被变成了繁华的石屎森林,蜜粉资源日渐枯竭。其次是栖身场所食物来源变得无可选择和调节,中蜂不论强弱被逼栖身于统一制作的蜂箱中,使之很难按照季节、温湿、蜜粉丰歉来调整巢脾和全巢的大小;大批蜂群被困在狭小的蜂场内,采蜜集粉没有自己的专属地盘,采集活动变成占领、驱逐、抢劫的战争,往往要疲于奔命才能维持生计,蜜蜂寿命因此大大缩短并加速了蜜蜂世代更替的频率,消耗增加效率降低寿命缩短,如果还加上青黄不接时无以为继,这叫中蜂如何强!海蜂皇 发表于 2016-2-14 23:41:16
中蜂是中华大地的最适蜂种,其实非常实至名归,这要归功于中蜂追花夺蜜抗病却敌的过人办法:分散游击积小成多善用零星蜜源;灵活机动按照蜜粉温湿情况自动调节产卵繁殖;善用益生菌与菌共生,以菌制菌以菌制病,吃的是益菌营养,拉出是益菌种子,浑身上下以益菌裹身,茧衣虫尸用益菌清除。只要巢内益菌始终占有优势,其它病菌病毒自然就没有生存空间。有益生菌卫护的蜂群强盛,其诱杀胡蜂结网拒蛾追歼巢虫的绝技就将得到无与伦比的发挥。此时的蜂群将看不到蟑螂壁虎巢虫危害,也看不到很难根治的幼虫病,更不用提中囊瘟疫了。中蜂与蚁类同属社会性昆虫,一个是空军一个是陆军,由于它们身处温湿变化相对柔和稳定的地域,所以它们利用益生菌作为群体生存根基的做法亘古不变。相反,西蜂的群体生存却摆脱了对益菌的依赖,因为它们生存的漠北地区,常年高寒低湿变化极端,益生菌和益生真菌都很难长期存活,西蜂没有理由把命运寄托在这种自己都很难存活的生物身上。没有强盛的群体就没有个体生存的空间,中蜂没有理由不追求强群。所有这一切,都是中蜂强群的基础,如果人类在养殖时也能遵从顺应中蜂这些特长,及时补喂中蜂喜爱的活菌蛋白和糖分,蜂群强盛自然指日可待。老蜂王 发表于 2016-2-15 09:03:39
我和13楼的情况一样的。还产雄,生病灭群,越喂越少 。几十年没专门“秋繁"过,去年学了一次,8群100白糖,病弱群3喂没了,中等群3喂出成片雄蜂,换脾后一代仔后又病,蛋群灭了,两强群共5脾,自然繁新老蜂更新了,保种有望。秋繁失败主要还是气侯反常为主因,二是教授们秋繁理论的影响,三是没有掌握好补饲奖饲的时机这门大学问。海南野蜂刘 发表于 2016-2-15 13:18:47
学习了``````{:soso__3409329614010722382_4:}kgang 发表于 2016-2-15 13:34:55
值得养蜂人学习啊。ltjj 发表于 2016-2-15 15:09:02
学习了!顶一个!江南小厨 发表于 2016-2-15 16:00:12
X蜂行天下 发表于 2016-2-13 16:56这哥们能说一句别的话吗,总是这句
高手一般是这样。。。
gxnf 发表于 2016-2-15 16:14:31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