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就是最大的错误
本帖最后由 华夏中蜂 于 2017-5-18 04:55 编辑业余养蜂十年,本人一直认为:中蜂加隔板就是最大的错误。
除非,储王时非用不可。现在已经不是寒冬腊月,不再需要隔板保温,更需要通风散热。
众所周知,分蜂期蜜蜂有侦查蜂,那么蜜蜂就有侦查识别能力,侦查蜂能够寻找判别适合蜂群发展的空间,也就是有对自己所生存筑巢空间和环境有认知感,这种认知感,本人2010年随写手稿中称为“视在空间”。
视在空间:指蜜蜂或蜂群看到的或感觉到的自身所处的筑巢空间,包括对自身所处空间的认知和空间内可筑巢的剩余空间的认知。既指空间,又包含感觉。
如果你否认蜜蜂的这种认知感,大可拍砖,但我还是固执的这么认为。
如果你承认这种认知感,那么就很好理解为何很多蜂友照搬意蜂模式下的中蜂养殖,最大只有5脾或6脾的蜂量,有的甚至最强只有3脾或4脾;怪天怪地怪天气,还责怪自己的蜂王不成器,不经意间却发现别人的土养箱或某某人家的旧碗柜、谷仓里的蜂群,居然有十脾蜂量以上,这要怪只能怪你自己。
意蜂的规模化养殖比较成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然而不可全部照搬,活框养中蜂,隔板的加入,寒冷的季节,对蜂群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但到了流蜜繁殖期,却成了中蜂的阻碍,加了隔板,小蜜无论如何是搬不动,挪不开的,这将大大地压缩蜜蜂的筑巢空间,并且饲养者并不一定能够及时地加框加础,可以说狠狠的打击了小蜜的筑巢积极性,蜂群的发展必然缓慢。当蜂多于脾,外界蜜粉源众多,而隔板又紧贴于脾,小蜜感觉其发展空间已无几,那么分蜂热将提前来临。对于小蜜来说,隔板外的空间,那是另外一个世界!
万物都朝着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前进,没有了隔板的限制,其视在空间充裕,而外界蜜粉源充足,小蜜必勤奋采集,新生代的工蜂出房,蜂群多出更多的劳动力,小蜜将会更努力的造脾,以发展强盛蜂群。
对于新分蜂群,如果是3脾蜂量,我的做法:把三张脾放值于箱内中间,当然不要隔板(我从一开始就没有用过隔板,即使是冬天。
),在蜂群的左右两边各加两个空框,蜂群往左往右都可以造脾发展,只不时检查新脾是否规整,如果歪斜只是做点校正,任小蜜自己造,顺其自然!小蜜必能感知,其筑巢空间还很大,该发展时她们自然会努力发展。这样的方式比隔板限制的模式发展更快!而且蜂巢的形状更趋于半球形,更利于蜂群的发展。
当然,地域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地的蜂群也还算强,当年父亲土养的一群蜂,估计30框箱装不下,自己用活框养,往年最强时五一节达到18框意标没有分蜂,今年气候不太好,最强的就12框意标,提过两框子脾支援野外得来的分蜂群,可以算14框,还有11框的,11框的这箱,没有加过一张巢础,全部自然脾,而且非常规整,蜂箱比较老火,粘合板钉的,今年准备全部换掉,箱内没有隔板,没有覆布,没有纱盖,箱很丑。
补充内容 (2017-5-18 23:04):
我蜂群稍强的另外原因,补充叙说,在79楼,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剽窃也算偷。
补充内容 (2017-5-21 00:27):
帖子内容来源,自我简介,在117楼;何时加巢础?如何加巢础?怎样以新脾换旧脾?在132楼。 坐等大师!强群不用~ 太强悍了,想都不敢想 我的情况是:如果不盖覆布,脾就会与箱子盖粘在一起。楼主是如何处理的? 能否和你交换蜂王 看着脾上白花花的都是蜜啊 本帖最后由 凡事认真 于 2017-5-18 07:19 编辑
隔板绝不影响蜜蜂造脾,即使不及时加脾,都会造脾到隔板上甚至隔板外,墙洞蜂是一群蜂巢脾包括几个盒子的空间的,只要连通的空间蜜蜂绝对能感觉到。楼主蜂强与蜜源、气候环境关系更密切,绝不是一块隔板那么简单。当然,不同的地方中蜂都能养到最大群势,即成群,中蜂能不能养到最大群势还是与箱子与管理关系密切。 在广东不用巢础,三脾以后…… 强悍了,以很强悍了! 我用意标,从不用隔板,最强时只有五脾就分了 确实利害,蜂很強。 鹰城中蜂 发表于 2017-5-18 06:16
我的情况是:如果不盖覆布,脾就会与箱子盖粘在一起。楼主是如何处理的?
同问,另外不加隔板可以理解但是不加敷布又有何道理? 请问楼主,你所说的隔板是大隔板吗?小隔板用不用? 凡是四月份以后,凡是超过四脾蜂量,我都是把脾提在箱子中间两边各放一张巢础当隔板使,所以我很赞同楼主观点,我冬天用覆布,夏天框梁中间放一小块薄膜,就一小块,不会盖住整个蜂箱 只羡慕楼主所在地的蜜源与蜂种的基因良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