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 发表于 2018-5-27 10:26:59

蜂腹长鳞片,这是什么原因?

谨以此文回报黑蜂寨那样无私授人蜂技不求回报的养蜂大师,和《中华蜂网》徐伯正社长那样为学技者提供交流平台的媒体投资人!素未谋面的蔡国光老人私下对我说“有朋友私下说论坛上两个蔡都不是什么好鸟!”他,是只好鸟。我也力争做好鸟。呵呵!不在炫耀,欢迎交流。                                                                               蜂腹长鳞片,这是什么原因?上饶市养蜂协会:蔡呈贵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F73.tmp.jpg

先从上图说起,这是我五年前亲自拍摄的一张图片,也是目前为止蜂界为数不多的专论蜜蜂蜡腺病变的一张实图——那是我试养中蜂的第二个年头。阳春三月,一天午后,阳光普照,气温一下子飚到30度出头,我打开门堂前的这箱刚分出不久的中蜂群查看:4脾足蜂,采集正常,哺育也正常。工蜂还在巢框上方筑了好多赘脾。网上不是有人说“中蜂是水蜂”吗?我一时兴起,说用手持喷雾器给蜂群喷了一些冷水,然后,用铲刀把上梁上的赘脾清理干净,就盖上箱盖。春天的天气真是孩儿脸,第二三天,气温急剧下降到三五度,温度低,就没有去管它。第四天,天放晴了,我发现这群蜂消极怠工,打开箱来看个究竟,只见多数工蜂腹下蜡腺外部都粘着白色的鳞片。工蜂仍可以正常飞行,就是不采集。我立即取来相机,活捉其中的一只,留下了这个珍贵的镜头。下面,就应该说说这白色的鳞片是什么东西了?工蜂羽化一周幼蜂在3日内主要担负保温、扇风和清理巢房等工作;4天后能调制粉蜜,饲喂大幼虫,并开始重复多次地认巢飞翔及第一次排粪。青年蜂是指8-20日龄,担任巢内主要工作的工蜂。在这一日龄段,工蜂生理发育的最大特征是王浆腺和蜡腺发达。青年蜂主要承担词喂小幼虫和蜂王、清理蜂巢、拖弃死蜂或残屑、夯实花粉、酿蜜、筑造巢脾、使用蜂胶、守卫蜂巢等大部分巢内工作。壮年蜂是指从事采集工作的主力工蜂。采集工作是逐步发展的,一般20日龄后采集力才充分发挥。采集蜂主要采集花蜜、花粉、树脂或树胶(意蜂会采)、水和无机盐等。在工蜂的腹部第3—6节腹面,各有1对蜡腺。蜡腺发育后,工蜂将自身蜡腺分泌物用后腿取下,移到口中咀嚼变软后,用来修筑蜂巢。如果此时群壮有发展空间,造脾的速度很快,意蜂强群24小时、中蜂强群48小时就可以造好一张脾。如果造脾空间受到限制,乱造脾的现象往往发生。这样的蜂被称为好蜂,这样的群称为强群。如果蜂群发病,由于内分泌不健康,工蜂则不泌蜡不造脾,个个消极怠工。在忽然遭到冷水冷却又加上气温突降的情况下,蜂体强盛分泌出来的蜡腺液体出体表后就凝固了,加上天冷,蜜蜂结团保温要紧,也就放弃了筑巢的计划。蜜蜂自已弄掉还有困难,须等气温升高溶化自行脱落。 或许是蜂群因此留下硬伤,或许是我后续管理失当,这群蜂后来发展一般般的——到当年底也就6脾。从此,采集力正旺的蜂群,我一般都不去打扰它们。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F84.tmp.jpg

ccg 发表于 2018-5-27 10:28:48

图片不好上转。请查看开头的附件。

ccg 发表于 2018-5-27 10:32:46




ccg 发表于 2018-5-27 10:38:34


ccg 发表于 2018-5-27 10:43:35

ccg 发表于 2018-5-27 10:28
图片不好上转。请查看开头的附件。

附图                                       

流浪人363060678 发表于 2018-5-27 19:20:28

这是蜂蜡没有脱下来。

无聊哥哥 发表于 2018-5-27 19:44:11

这是要变身的节奏,以后会变成超级大黄蜂

871088909 发表于 2018-5-31 11:29:46

小蜜在泌蜡哥么。

sunchengwei 发表于 2018-5-31 12:13:36

这照片确实看不出什么情况,我也没见过。

楼主既然说泌蜡的蜂变异,能不能拿出证据来?

楼主的思路有两个让我觉得不能接受,第一个就泌蜡工蜂基本上是内勤蜂,不属于采集蜂除非大流蜜少数年轻工蜂出勤,这是我所学的。泌蜡需要大量进食蜂蜜和花粉。楼主知道蜂蜡成份是什么不?应该明白,蜜蜂不需要泌蜡的时候只要减少食量就可以?所谓憋坏了,两位蔡师傅太逗了。

第二个,楼主有没有见过泌蜡出来的蜂蜡是什么样子?可不是你看到的白色物质。如果你们两个蔡师傅真的理解这些不应该说出那些悖论。

我没见到你说的那种现象,无权误导别人。我只能说猜测那是一个片段,蜜蜂做巢过程被你终止了的片段。

ccg 发表于 2018-5-31 15:03:30

sunchengwei 发表于 2018-5-31 12:13
这照片确实看不出什么情况,我也没见过。

楼主既然说泌蜡的蜂变异,能不能拿出证据来?


首先,欢迎虔诚的蜂友文明的交流态度。
养蜂N多年,我也只碰到一次。是喷水后天气突变抓拍的实图。
近年细心观察:凡采集性能优越的蜂群,吐蜡都好。有时还自堵蜂路。有时积在上梁。因此,我说,这不是谬论!

sunchengwei 发表于 2018-5-31 20:08:16

本帖最后由 sunchengwei 于 2018-5-31 20:09 编辑

ccg 发表于 2018-5-31 15:03
首先,欢迎虔诚的蜂友文明的交流态度。
养蜂N多年,我也只碰到一次。是喷水后天气突变抓拍的实图。
近 ...
好,这样有气度我就不能不尊重了。

大家都知道了,内勤蜂随时能泌蜡,而外勤蜂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再次泌蜡(飞逃群)。区别在于休息状态只吃不动才会适当出现。 蜂蜡是一种蜜蜂体内的油脂,就像人,吃的好才能蜜蜡,所以分蜂群能跟蜂王走的都是肚子里油水足的家伙。我这里说一个大家试试,抽油,就是利用强群多次做础,能较有效的避免分蜂提早出现。

至于楼主说的蜂蜡积攒于上梁(赘脾),我的看法,那是蜜蜂修巢的一种行为。用蜂蜡加固连接蜂巢。
知道这个行为后,我的蜂群管理增加一个简单的配件,常年不在巢框上梁做赘脾。大多赘脾连接的是覆布(塑料布)与巢框表面之间,那是我们管理失误造成的,而且这种行为只是浪费的表现。

中华蜂的蜂蜡是蜂体内的油,它蜜蜡出来的微小薄片仅仅在某个特定时刻能被观察到。这种东西是非常薄而细小的并且是透明的,外观类似人类眼镜的镜片,在蜜蜂腹部内侧泌蜡的位置紧紧贴在表面。
当工蜂需要用它的时候大多情况是垂直匍匐在巢脾表面,利用足来搬运,当然还贴近蜂巢接触然后脱离的蜂蜡需要用口器来加工成白色物质,这个过程往往会因为失误而掉落箱底。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不被发现,在于我们白天看蜂的时候脾已经做差不多了,内勤蜂白天忙于育仔酿蜜等杂活,仅有新收的分蜂群容易见到。

我说的这个透明的蜡片,蜂友留意新收蜂群头两天做础时候的箱子底部,会发现较多,非常细小的薄片。蜜蜂泌蜡有一套生理规则和特点。平时泌蜡多余的部分不会随便乱丢,用心看看好仔脾巢孔加高的白色物质,那就是积攒下来备用的部分。养蜂还是需要多学习科学知识,我也未必都对。说出我的观点仅供参考。当然也是对楼主积极的态度一个回应,希望它是一个理性交流的开始。

ccg 发表于 2018-6-1 08:32:31

刚收捕后蜂群,掉蜡霄于箱底,那是缺水。我用喷水法,之后就不见箱底有蜡霄了。或将巢础浸湿加入筑脾,也有良效。不信?可试。欢迎您,能够做到文明交流。

狂飚 发表于 2018-6-5 13:55:53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蜂腹长鳞片,这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