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8 21:21:55
东方蜜蜂周年生活表现为春发、夏维、秋变、冬藏。所谓春发,便是指东方蜜蜂在春季大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进而发生春季分蜂。夏维是指中蜂夏季生活一般呈现维持状态。秋变是东方蜂蜜在越夏之后变化大,又都有一段长短不同的积极生活期。之后中蜂转为冬季收敛但不蛰伏的生活状态。
贵州蜂大大点评:这段中蜂周年生活状态的描述,与我地即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中蜂周年生活规律大体一致。春天确实是蜂群最快速繁殖期。有时候,一个强群在春季可以抽三到四个封盖子脾补充弱群,本群都还依然是强群。所以春季是繁蜂分群的最佳时期。夏季本地高温期不长,蜂群不会断子,而且还是一个重要蜂蜜生产季节。也有很多蜂群会发生夏季分蜂。秋季能有效利用的蜜粉源植物只有盐肤木,我地秋蜜主要就是五倍子蜜,其产量也较高,常常能达到箱均产五千克左右。在九月上旬结束五倍子蜜采集后,会有一个多月的缺蜜期,但不缺粉。如果这一个多月能够进行适当补饲的话,会有二到三批子,能保持强群过冬。然后就是十月下旬的千里光和野菊花,但这段时间天气变化剧烈,养蜂这么多年,基本没有采到这两种蜜过。冬季我地气温也是极不稳定,有零下几度的低温,也有二十几度的高温。所以,在我地只要抓好春季繁殖,基本就可以夺得全年蜂蜜的高产。
泥人想蜂
发表于 2019-5-8 23:29:26
您那好像比我这热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9 21:32:22
蜜蜂对温度进行调节时,需要消耗体力与能量。强群在调节温度时耗蜜少,工蜂体力消耗小。弱群调节温度的能力低,耗蜜多,体力的消耗大。这是弱群工蜂寿命短,容易缺蜜的主要原因之一。P6
贵州蜂大大点评:刚刚的经历,论证了这段话确实有道理。由于今年天气极端,低温阴雨天气多。五一假期虽然有好天气,但不在家。回来后又连续几天低温,导致一直不能开箱检查。昨天气温回升,开箱检查,稍强的蜂群都还有存蜜。但有两箱比较弱的新分群,当时我每群都提了一个蜜比较多的子脾进去以安军心。可这次检查,一滴蜜都没有了。多数封盖子被咬开,周围的幼虫也没蜂哺育,都生蛆虫了。这个季节是很少缺蜜的,有点粗心了。
0871dyy
发表于 2019-5-10 08:46:53
好贴,我等新手会持续关注,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10 20:59:01
蜂蜜是蜂巢中湿度的重要缓冲物。当大气湿度增高时,蜂蜜能吸收一些水分,使蜂巢内湿度相对低一些。大气湿度降低时,蜂蜜又能释放出一些水分,使蜂巢内的湿度相对升高。P11
贵州蜂大大点评: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蜂蜜在蜂巢内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能量的作用,它具有调节湿度、温度的功能。所以,多数时间,蜂巢内都要留足蜂蜜,才能为蜂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下,如极寒、极热、干旱、以及湿度较大的梅雨季节,留足蜂蜜,对蜂群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蜂达人
发表于 2019-5-10 22:09:36
分析有道理
钟修兵1
发表于 2019-5-11 10:05:04
你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太有用了,对我们新手。谢谢呵
会唱歌的树叶
发表于 2019-5-11 20:57:23
学习了,谢谢!肯说实话的人太少了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11 21:47:48
中蜂在大量育儿、进蜜时,如果气温较低,在其蜂箱内壁,副盖内表面,很容易见到因湿度超过饱和状态而形成的水滴,俗称 “蜂汗”,此为蜂性使然。中蜂对潮湿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远胜过意蜂。中蜂在气温低于20℃时,就容易形成蜂汗。在此温度点以下,箱内空间气温与巢温差异越大,越容易产生蜂汗;蜂群代谢活动越旺,产生的蜂汗也越多;断子冬蛰的蜂群一般无蜂汗;温度高于20℃以后,蜂汗消失,在容易形成蜂汗时期,由于蜂汗较为直观地反映出蜂群生活状况,所以,可以作为中蜂饲养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在夏季高温期、干旱地区、冬季十分干燥地区,湿度对蜂群的影响,也上升到格外重要的程度,甚至成为决定蜂群存亡的主要因素。P12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地这段时间蜂汗是比较多的,整个蜂箱内壁都湿漉漉的,当然这段时间也是蜂群繁殖的旺盛期。记得开始学习养蜂的时候,看到这种情况,考虑到人不喜欢潮湿的环境,总要想把办法减少蜂箱内的湿度。其实是多此一举,蜂性如此,这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倒是高温季节,干旱地区,冬季十分干燥的地区,要想办法增加蜂箱里的湿度。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北方地区冬季有人在土养蜂群里面放湿棉团,以增加箱内湿度。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12 21:22:09
依据测定,意蜂巢脾5厘米×5厘米面积上约有工蜂巢房100个;中蜂巢脾4.4厘米×4.4厘米面积上约有工蜂巢房100个。
贵州蜂大大点评:单个意蜂巢房比单个中蜂巢房大。我还有一个直观的感觉,觉得我地的自然巢房比人工巢础巢房好像要大得多。我觉得这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中国南北中蜂蜂种在个头上是有差异的,而巢础制造商是依据什么数据制作巢础不得而知。但一种巢础南北通用的话,肯定会给蜂群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13 20:33:03
在新巢脾上培育出的工蜂,体魄健壮。但因新巢脾导热率高,保温性能差,一般应避免在低温时期使用。老旧巢脾上培养出的工蜂体质差。此类巢脾应予以淘汰。育过几轮蜂儿有茧衣半陈旧巢脾,其导热、保温效果恰到好处。还具有引诱交尾成功后的新王产卵,引诱断子期后的蜂王重新产卵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把有茧衣、黄褐色、半陈旧巢脾中,巢房全部为整齐成片的工蜂房,巢脾下缘已普遍挨近下框梁的整框巢脾,称为优质巢脾。妥善保留、贮备这样一批优质空巢脾,在中蜂饲养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常被用来调剂蜂群生活,例如,培育优良子脾或用于满足流蜜期充分贮蜜的需要。P14
贵州蜂大大点评:对作者这段论述蜂大大很多地方不敢苟同。首先这样的优质巢脾是很难寻找的,其次中蜂巢脾保存困难。花很大的精力去保存这样的巢脾我认为得不偿失。说这样的巢脾有利于引诱新蜂王和断子蜂王产卵的重要作用我认为了点夸大其词。在饲养实践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新分群发展强劲。特别是土养群,它们完全靠自造新脾,从无到有。至于说低温不要使用这样的巢脾,好像有点违背自然规律。蜂群每年春繁时,都会大量啃掉老脾,造新脾繁蜂。我的原则是,陈了浅继箱脾,其余的脾基本不要保存,由蜂儿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造。
蔡国光
发表于 2019-5-13 21:15:41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13 20:33
在新巢脾上培育出的工蜂,体魄健壮。但因新巢脾导热率高,保温性能差,一般应避免在低温时期使用。老旧巢脾 ...
单就你说的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和你一至。
巢脾不必保温,野蜂由蜂团外围蜂组成保温屏障。
新脾房眼大,幼虫食量也大,必然育出壮蜂,老脾房壁厚房眼相对小在度劣期有优势,也能育出幼蜂而不拖子,但幼蜂不太健康。优秀的蜂农无论冬、夏度劣后起繁,利用半老脾就是考虑幼虫食量相比全新脾要少,可以育出更多幼蜂。以众多的新幼蜂优势再育新脾壮群。
老脾育蜂到新脾育蜂也就是,蜂群从数量到质量的关系,与保温无关。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14 19:50:17
中蜂王产下的卵,明显大于意蜂王产的卵。因此中蜂儿胚胎期的营养条件优于意蜂儿的。中蜂王卵巢中的卵小管数,大约为226条左右,意蜂王为350—400条。由于卵小管数的差异和卵的差异,有相同营养条件下,意蜂王的产卵量必然多于中蜂王的产卵量,相差近1倍。加上其他原因的差异,中蜂自然群的群势必然显著小于意蜂群的群势。
贵州蜂大大点评:由于中蜂王与意蜂王生理上的差异,决定了中蜂群势小于意蜂群势。那么我们在中蜂养殖中,总想养出意蜂的群势,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强群是有很多优点,比如抗病力强,采蜜多,但如果一味追求强群而忽略了中蜂自身的特点,可能往往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认为,养蜂养到本地的平均群势是最便于管理的。比如我地,七到八脾是常规群势,也是最便于管理的群势。超过了这个群势,我们就时常担心起分蜂热。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14 19:53:45
蔡国光 发表于 2019-5-13 21:15
单就你说的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和你一至。
巢脾不必保温,野蜂由蜂团外围蜂组成保温屏障。
新脾房眼大,幼 ...
蔡老师说得更加透彻。
小石锁
发表于 2019-5-15 10:45:25
支持楼主老师!学习了,谢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