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哥
发表于 2019-9-6 21:19:26
蔡国光 发表于 2019-9-6 20:54
中蜂蜜如果可以维持在50元1斤以上,是完全有条件为蜂箱连接冷气管道的。当巢内温度调到采枇杷等冬蜜模式 ...
根本不用冷冻,用深井水用管道通进蜂箱中的简式水箱中就行。
土生金
发表于 2019-9-7 00:53:14
我觉得土养就是为了给买家看的。毕竟市场第一,技术其实排在次位。
很多人的经历是,土养几群,买家把蜂蜜一抢而空,养蜂人感觉产量不够, 改养活框,遇到技术门槛,折腾几年,好不容易技术产量上去了,卖不动了。于是有的改回土养。
就产量和质量来说,土养不一定比活框好。但是人家看到是土养,就愿意出两倍价格买,活框任你再讲究质量,人家就是不爱买。
关于巢脾替换,我大部分巢脾用到两年。漆黑如炭。哈哈.
fanshaer
发表于 2019-9-7 09:30:06
说浪费巢脾不是从一年的时间来看的,是在一个流蜜期来看的。因为流蜜期割掉巢脾后重新造脾来装蜜肯定没得摇蜜后直接放现成的巢脾进去来得快
日月哥
发表于 2019-9-7 11:03:18
个人经验新巢脾育出3批子后就基本发黑,蜂王不爱在上面产子,所以巢脾还是要换的。对于高质量的蜂蜜而言,我认为还是纯天然为好,不用巢础,等封盖后取蜜,今年已经试验成功新款巢框,取封盖蜜只是时间问题。
如蜜
发表于 2019-11-8 12:29:44
三峡中蜂研究室 发表于 2019-9-3 20:28
不好谈论,低度蜜有销量的地方养活框好。湖北宜昌三峡桶土蜂蜜供不应求,活框蜜价低难销。这几天养蜂人陆续 ...
三峡桶其实就是非常好的土养模式,缺点还是分蜂换王的问题。土养蜜毫无疑问是市场选择方向,顺应市场是养蜂人该做的事情。指示目前利于管理的标箱和利于销售的土养是一个矛盾体,是该有中蜂独特的养殖模式,希望前辈们能有破冰之举。
jiangchh
发表于 2019-11-8 21:47:05
黑哥 发表于 2019-9-3 09:31
三峡桶、格子箱割蜜不伤子,传统桶养、箱养伤子。
传统桶养、箱养,也能像三峡桶、格子箱那样割蜜不伤子,只是操作较为困难,准备时间也长,没有太大应用价值,不太值得去做。
jiangchh
发表于 2019-11-8 22:01:35
蔡国光 发表于 2019-9-6 20:54
中蜂蜜如果可以维持在50元1斤以上,是完全有条件为蜂箱连接冷气管道的。当巢内温度调到采枇杷等冬蜜模式 ...
不愧是经验老道悟性高的老养蜂人!第3点如改成“低温模式有利于延长采集蜂寿命如何?”冬蜜波美度高与冬季干燥湿度低有关,其它季节通冷气会增加巢内湿度。除非干旱时节,一般排湿措施不容易把湿度降到冬季水平。
jiangchh
发表于 2019-11-8 22:24:05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8 22:55 编辑
蔡国光 发表于 2019-9-6 20:54
中蜂蜜如果可以维持在50元1斤以上,是完全有条件为蜂箱连接冷气管道的。当巢内温度调到采枇杷等冬蜜模式 ...
第4点,似乎也有一点疑问,要“模拟最后的采蜜机会”,可能不只是温度,还有日光条件,光周期在蜜蜂活动中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常常被忽略了。模拟冬温,可能低巢温还不够,还有低气温。因此,我觉得很难模拟,其实不用模拟也行。只要条件允许,有蜜就会采。蜂群健康强壮,条件适宜,采集积极性都很高。
jiangchh
发表于 2019-11-8 22:43:20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8 23:26 编辑
黑哥 发表于 2019-9-6 21:19
根本不用冷冻,用深井水用管道通进蜂箱中的简式水箱中就行。
冷冻的思路其实很好,只是难于操作。井水进箱调节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但也有难以精准操作的问题,还同样有湿度增大的问题,不太好解决。虽然中蜂对湿度的耐受力很强,但长期过湿难说不出问题,比如真菌的大量繁殖。如果简易除湿,效果有限,复杂的除湿装置,在蜂箱内很难行得通。因为蜜蜂是个活物,群一强,很多复杂装置在蜂箱内意外失灵,自动调节措施就出幺蛾子,让人哭笑不得。这也是智能化蜂箱难以实用的重要原因。
jiangchh
发表于 2019-11-9 06:23:58
一杯蜜 发表于 2019-9-3 12:34
我老家的旧房子的墙洞中有一窝中蜂我发现它们到现在已经四年以上了,有可能在我发现前就已经存在,它们是怎 ...
巢内小环境适宜,野蜂巢脾时间久了会变黑、变厚、变硬、变旧、“变老”,有个专业术语叫“活动污迹”,雄蜂房也多,蜜蜂会准确判断和适当使用或“闲置”、废弃这些老旧巢脾(少有清除的),这是蜜蜂的本能。只要空间充足,有蜜源就会造新脾。
如果蜜粉源充足,小环境特别适宜,没有天敌骚扰破坏和病虫害,蜜蜂是不会飞逃的,甚至不分蜂也有。四年、十年、二十年或更久都有可能。只是现在太难得一见,极少有人做这种持续观察。但永久不可能,总有某种原因被破坏的一天。
说蜂来来去去、一两年就换群,也是事实,而且多数时候是这样。
寿岳中蜂
发表于 2019-11-9 10:54:28
jiangchh 发表于 2019-11-9 06:23
巢内小环境适宜,野蜂巢脾时间久了会变黑、变厚、变硬、变旧、“变老”,有个专业术语叫“活动污迹”,雄 ...
我有个蜂群就可以做到一年不饲喂不分蜂,收蜜15斤,但是一个场地蜂群超额就做不到了。
云贵土蜂
发表于 2019-11-9 11:18:02
您新款巢框是什么样子的?
云贵土蜂
发表于 2019-11-9 11:19:57
日月哥 发表于 2019-9-7 11:03
个人经验新巢脾育出3批子后就基本发黑,蜂王不爱在上面产子,所以巢脾还是要换的。对于高质量的蜂蜜而言, ...
您新款巢框是什么样子的?
jiangchh
发表于 2019-11-9 20:17:08
寿岳中蜂 发表于 2019-11-9 10:54
我有个蜂群就可以做到一年不饲喂不分蜂,收蜜15斤,但是一个场地蜂群超额就做不到了。
很好的尝试。载蜂量超标,僧多粥少,我觉得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养强群和超级强群。强群和超级强群,不仅采集力超强,而且内耗超低,采蜜多,耗蜜少,产量高,蜂还壮,人也轻松,这样就形成竞争优势。竞争对手无蜜可取时自然撤退。远胜于那些骚扰、驱赶、投毒之类的恶劣手法。
蜂流倜傥
发表于 2019-11-9 20:56:43
土养符合蜂性,活框符合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