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蜜 发表于 2019-11-4 10:01:38

本帖最后由 如蜜 于 2019-11-4 10:03 编辑

蜂群对蜂巢的选择性也是很强的,在没有人为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蜂群大多会选择蜜源集中的向阳之地,或洞穴,或枯木,或废旧房屋等进行筑巢。所以我们对蜂群蜂巢的适应性要通过在自己养蜂过程中以及对自然界蜂群的各种习性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不可只限于一隅而想当然为全貌。对蜂群适应性的理解如果透彻、明了,养蜂也就通达了。对于我们养蜂人而言,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蜂性,能根据蜂群的蜂性合理操作,把蜂群发展好,取得好的蜂蜜产量。只是这一过程确实需要耐心、兴趣、更需要敬畏自然,以蜂为师,才能把自己融入到蜂群里去。
如果说在场地选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下功夫的就是蜂巢的设计和蜂巢的布置了。天时已定,地利已定,则剩下的就是顺应蜂性,做好蜂群的日常管理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孟子老先生的成功学,对我们养蜂人来说更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所以,蜂群对蜂巢适应性的理解,其重点,就是对蜂巢的设计和蜂巢的布置两个点上了。

fxq78266010 发表于 2019-11-6 18:19:56

楼主讲得好

如蜜 发表于 2019-11-14 14:25:23

本帖最后由 如蜜 于 2019-11-14 14:28 编辑

中蜂蜂巢的设置需要考虑就是确保蜂群结团、喜新厌旧的特点。从这点上看,标箱巢框是不具备的,结团靠压蜂,喜新厌旧靠人工或蜂群自咬巢脾,是不适合中蜂的,这也是所有中蜂养殖者认为标箱不适合养殖中蜂的直接原因。而土养则能满足蜂群结团保温育仔的要求,所以相对发展稳定,不易退蜂,但依然会出现老脾陈旧导致棉虫寄生,蜂群飞逃的情况发生。因此大家才绞尽脑汁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蜂巢设置最好?那么毫无意义,是需要土活两便:即让蜂群自然结团造脾,又能随时抽旧换新。
然后就是考虑到取蜜不伤仔。这个标箱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如果采取刮蜜或者割蜜区,是可以做到不伤仔的,还有就是加加继箱实行子蜜分离,也是可以不伤仔。传统土养则因为带巢取蜜,仔区一般不好安放就扔弃了。所以老人们养蜂一般取蜜时间比规模养殖要靠后,一般等待仔区出尽或大部分出尽才开始取蜜,甚至冬天取蜜,这样的话水蜜一般被新蜂吃尽,蜜的成熟度也就相对较高。只是传统的饲养方式出现的最大问题在于流蜜期后新蜂出尽,蜜却被取了,会出现饲料储备不足,蜂群难越冬的情况。蜂巢设置还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换王分蜂。这个毫无疑问,只有活框才是最好的。
综合来说,要么在土养和活框中根据需要取舍,要么就另辟蹊径根据自己的情况创新。

如蜜 发表于 2019-11-14 14:39:06

对蜂巢的布置来说,基本上就是巢脾方向、位置和巢脾间距的问题。经过我仔细观察我的土养实验群发现,中蜂的自然巢脾还是尽可能的南北朝向的,可能因为过箱季节和经纬度不同,方向稍有变化,但大方向不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大环境要背风向阳,南北朝向好的原因——确保通风透气,仔区氧气充沛。自然蜂团的巢脾位置仔区中央,蜜粉脾两边;老旧脾中央,新造脾外边;完整大脾中间,小脾两边。这些位置情况就是为了蜂群结团保温,确保仔区温度而构造。至于巢脾间的间距,一般就是3.3公分左右。
在我的标箱养殖群里,边脾我一般都是不管的,让蜂群随意造耳脾,是为了仿自然脾能够结团原理。其实蜂群发展也蛮好,有时候耳脾做得和标框差别都不大了,所以往往我的一群四脾蜂量,差不多也和六脾悬殊不大。

如蜜 发表于 2019-11-14 14:44:26

本帖最后由 如蜜 于 2019-11-14 14:57 编辑

蜂群对蜂巢适应性的理解大致这些,希望各位锋友对于错误之处批评指正,不足之处继续补充继续完善,以方便大家更好的养好中蜂,获得收益。

老兰 发表于 2019-11-17 10:23:44

精辟!!!

小马过河 发表于 2019-11-17 18:36:29


折腾就对了,失败是成功之母

如蜜 发表于 2019-11-17 20:03:07

小马过河 发表于 2019-11-17 18:36
折腾就对了,失败是成功之母

谢谢鼓励!

西白山风云 发表于 2020-3-10 21:48:38

如蜜 发表于 2019-11-14 14:39
对蜂巢的布置来说,基本上就是巢脾方向、位置和巢脾间距的问题。经过我仔细观察我的土养实验群发现,中蜂的 ...

兄弟你好,请问边脾不管的意思是加空框吗?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蜂群对蜂巢适应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