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西蜂的原始性会时常在无意中显露出来,如赘脾,都是横向的,我就想,西蜂养双王群顺向放脾,养中蜂,在箱的侧面开巢门,脾横向放是不是更顺应蜂的天性呢?如果养欧洲蜂,不养双王时,巢门也开在侧面,这样,在早春,秋时,第一个脾会有档风的作用,也许更利于繁殖。东北黑蜂用的那种加长蜂箱就是这样的,数控养蜂法中也提到过这种放脾法。
关于蜂路,不管中蜂还是欧洲蜂,原始态的都没有上蜂路。在论坛内看到说新王就起雄蜂的,应当是蜂路过宽造成的,那些常年转场的专业养蜂人,为便于转场运输,常年蜂路过宽,群内雄蜂过多,由于西蜂每月都要预防性的杀螨,雄蜂对杀螨药尤其是甲酸等螨扑过敏,易中毒。能较好的减少雄蜂,但中蜂很少用杀螨药,只好控制蜂路,割雄蜂脾来解决,实际上控制蜂路是最好的控制雄蜂数量的方法。
关于巢础,有人认为中蜂放巢础减少了蜂的造蜡功能,以至于让中蜂会更多的出现分蜂热,蜂病等,首先巢础的作用是让脾规整,按巢础造脾,基本上没有雄蜂房,如果放入一个空框也能造出脾,但规整性,雄蜂房是不可控的。这个中西蜂一样。但在西蜂放入一个穿好铁丝的框,蜜源丰富时,两三天就能规整的造出一个满脾,但雄蜂房还是较多的。至于巢础用工业蜡,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所为,国家标准也是允许的,对蜂蜜质量没有影响。所以购巢础时就要选那种含蜂蜡相对多,蜂易接受的巢础。
关于分蜂热,蜂由于相对过剩造成的 ,外界蜜源丰富,群内蜂过多,采集饲喂劳动过轻,造成蜂群感觉无事可做。换新王,加大繁殖量,自然就加大了饲喂量,取蜜,让蜂感觉到了危机感,加强采蜜劳动,放入巢础,让蜂增加劳动量,还可以从别的蜂箱内提入卵虫脾等方法来消除分蜂热。老王自然交替时产生新王时,老王一般不会飞逃。这时候会看到新王老王共处一巢相安无事的现象。 学习了,看了老师们的解答,我又对蜂了解了一点。感谢 分析有条有理且头头是头,高手一枚 朗斯特罗什写的《蜂箱与蜜蜂》和前苏联的《蜂群生物学》这两本经典是每个养蜂人都必看的书,不管你养洋蜂还是土蜂 蜂蜜消售是个大问题,不然养中蜂还是可以帮补一下的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6-16 17:34 编辑
一个信奉养蜂经验,轻视养蜂理论,因为不善于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理论;一个信奉养蜂理论,审视养蜂经验,因而不易被表象迷惑,这是我眼里的中西养蜂文化差异,也是养蜂水平差距,背后的原因,是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差别。
华夏养蜂鼻祖姜岐,“教授者满於天下,营业者三百馀人。辟州从事,不诣。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 出身富贵,有高才,是位天才级别的养蜂祖师爷。昙花一现,细节莫辨。是技术失传,还是误传夸大?暂无实据可考。
从传统养法的高度近似性来推测,活框蜂箱发明之前,中西养蜂业,我认为技术上并无多大差距。但对蜜蜂的观察与研究,却有天差地别。这个长期的科研积累,导致了西方养蜂技术突破性进步,和持续发展。
蜜蜂种性选择偏好会有。育种技术也可能会有突破,事实上已经有突破。但西蜂没有被驯化,中蜂也不会被驯化。野性难改。
一孔愚见,欢迎批评指正!
jiangchh 发表于 2020-6-8 07:42
一个信奉养蜂经验,轻视养蜂理论,因为不善于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理论;一个信奉养蜂理论,审视养蜂经验,因 ...
活框蜂箱发明之前,中西养蜂业,我认为技术上并无多大差别。
训化也好,人为选择也好,都是产业化的需要。如果没有人为的选择,西蜂一样处于野生状态。但论坛内有你这样见解的中蜂养殖都太少了,甚至连养蜂的目的都不知道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