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蜂的真实状态是山峰型,准确的说是乳房形状。即顶部宽大,下部渐小,最下部就是仔区。因为仓蜂是没有竹 ...
仓蜂在蛋群初始界段,于大平顶上筑巢是无奈之举。蛋群有在脚手架的毛竹筒中筑巢,成长到一定裎度后再迁飞。
我们为什么把格子箱的宽长度平均设计在25厘米,就是为了迎合分出蜂在小格子内初繁优势,但在壮大过程中就受局限了,所以格子箱养不出仓蜂
正反两个金字塔型箱,它顶上既是毛竹筒,中间又类似仓库大平顶,收放自如,底下尖底处开小孔排屑,由于排屑孔开在锥体上,一切害虫无处落脚,无法攻入。
我们只见到仓蜂筑在平顶上,就认为平顶是仓蜂群大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
我们用箱的4壁保护起来的同时,也阻碍了蜂的壮大。
蜂友们可以细心的观察,中蜂是怎样建造自已的箱壁的?
明巢蜂的薄弱处是在4周,在无箱壁倚靠的情况下,蜂是用空白的赘脾环绕4周的,夏天可以阻挡巢虫,巢虫不食纯蜡,冬天可作绵袄。
正因为蜂为了自保,付出了更多的蜡来营造安乐窝,所以牺牲了分蜂,这也许是仓蜂群大的主因吧?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7-21 22:16
仓蜂在蛋群初始界段,于大平顶上筑巢是无奈之举。蛋群有在脚手架的毛竹筒中筑巢,成长到一定裎度后再迁飞 ...
一直以来,我认为只要不断的泌蜡,就不会分蜂,而分蜂是养不出大群的主因。
仓蜂的年泌蜡量是惊人的。
当大家惊呔于庞大的群势时,我见到的是它们巨型的建筑。
再大的仓蜂群,2周年内必败于再三分蜂后的巢虫、烂子。
所以我们见到的巨型建筑是2年的成果。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7-21 22:16
仓蜂在蛋群初始界段,于大平顶上筑巢是无奈之举。蛋群有在脚手架的毛竹筒中筑巢,成长到一定裎度后再迁飞 ...
蔡老这样一说,感觉又有道理~
如果按照我看到的本地仓蜂,大致巣房顶部直径1米左右,高度80公分左右的一个蜂峰房,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所见最大做箱,其尺寸是相当笨重了。
那就是四个标箱上下左右叠加的效果,这有点恐怖了。更何况,按照我所见,四个标箱叠加的空间明显是不够的,蜂群总不能塞满,那早就闹分蜂了。
所以蜂群的群势如何把握还需要根据养殖的实用性来确定。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7-21 22:46
一直以来,我认为只要不断的泌蜡,就不会分蜂,而分蜂是养不出大群的主因。
仓蜂的年泌蜡量是惊人的。
...
关于蜜蜡一说,我无法确认其真实与否,但至少与对应的管理和操作不矛盾。
总体来说就是中蜂对巣脾是喜新厌旧的,其原因有利蜂王产卵和拒绝巣虫入侵。同时可以发现,及时的人为去旧迎新,蜂群的整体活力更好,出勤更积极,育子更努力,发展更快速。
这就为我们的土养提供了操作的基础。
如此,蜂群的群势其实也就不必追求极限大,能够从引种群发展到一年内最大就好。其中因为有其它原因造成群势发展缓慢的,则依旧保持去旧迎新,以期来年丰收即可。
如此以来,就不会再有仓蜂两三年的衰败问题,也为我们操作留下了余地。
即——毁巣取蜜其实恰恰是中蜂养殖的技术精髓。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7-21 22:16
仓蜂在蛋群初始界段,于大平顶上筑巢是无奈之举。蛋群有在脚手架的毛竹筒中筑巢,成长到一定裎度后再迁飞 ...
深度分析! 本帖最后由 如蜜 于 2020-8-1 12:36 编辑
中蜂土养的群势,如果在确定区域的蜂种情况下,就是看养蜂人对蜂群的认知程度了。只要确保蜂群小环境的安全安静,不要让蜂群过“粮食关”,基本上是能够达到理想群势的。 一般来说,只要做到新脾,新王,土养的蜂群发展时非常快速的。而要做到这个,就要求要有活框养殖的技术经验,需要洋为中用,取长补短。即毁巢取蜜、标箱育王。
如何操作才能让达到新脾新王这样的目的?者最好根据本地的气候和蜜粉源情况来做好安排。养蜂和其他种养殖业一样,需要讲究天时地利。其实换王可以与分蜂结合,换脾可以与取蜜结合,就可以顺势完成,尽可能的减少操作。 如蜜 发表于 2020-8-1 12:34
一般来说,只要做到新脾,新王,土养的蜂群发展时非常快速的。而要做到这个,就要求要有活框养殖的技术经验 ...
实际是活框和土养互相转换。
只要选择好什么季节,怎样的蜂量,配合桶体大小,嫁入土养,静心等待,专攻某个大蜜源。
其实蜂到了某个群势,是会少采粉多采蜜的,此时是最佳割蜜期。
割蜜后用网上蜂友介绍的最新经验,抓钩皮筋拴脾法,回归活框。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7-19 14:20
巨大的仓蜂绝对不是一年能筑造成功的,但也不能数年不败的。每年至少1次交尾不可能次次成功。我们见到长久 ...
可以考虑做个一头大一头小的木桶你,大头直径做65,小头直径做40,高度55厘米。大头放上面,小头朝下,四周木架固定防翻倒。这就是仓蜂的理想蜂桶,在浙江余杭径山山区,我看到一个老蜂农用过类似大桶。 蜂桶木工坊 发表于 2020-8-30 23:18
可以考虑做个一头大一头小的木桶你,大头直径做65,小头直径做40,高度55厘米。大头放上面,小头朝下,四 ...
参考了许多仓蜂的内外环境,都是在室内的大体积箱或桶内,那里凉爽通风,没有雨淋日晒,穴壁霉变,远离巢底积屑,胡蜂难以到达等优越条件。
我们模拟后,应该能养出仓蜂群势。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7-19 14:20
巨大的仓蜂绝对不是一年能筑造成功的,但也不能数年不败的。每年至少1次交尾不可能次次成功。我们见到长久 ...
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形状。在我看来,解决蜜蜂怕热怕冷也怕闷的问题就行了。仓蜂都是存在于冬暖夏凉,空间宽大的的位置。怕热的问题不多说,养蜂人对怕冷的问题不够重视。往往巢中有蜜,死蜂不少。那是因为太冷,外围的蜜蜂无力去吸蜜,冻饿而死。蜂箱太小,蜜蜂觉得太挤,闷。这是频繁分蜂的主要原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