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马2000 发表于 2021-5-24 21:57:20

本帖最后由 白龙马2000 于 2021-5-24 21:58 编辑

知蜂 发表于 2021-5-23 21:07
我从开始养中蜂后不久,用的一直是向上叠加型的蜂箱。这么多年来,从龚教授的GN箱到FwF箱,再到现在的王氐 ...
感觉王氏箱是非常适合中蜂的蜂箱,三箱体对于强群或者超强群取蜜非常棒。
目前王氏箱价格有点小贵,请问巢框您是购买还是自制的?

jiangchh 发表于 2021-5-24 23:07:53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5-25 16:37 编辑

知蜂 发表于 2021-5-24 08:25
我地属广西东部稍偏北,气候较闷热潮湿,要养出中蜂强群通风散热就显得很重要!但我主张的是舒缓的、不受外 ...

蜂箱散热有多种方式,如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遮阴、洒水、喷雾等降低箱外环境温度等间接方法,增加蜂箱散热效果。持续高温环境,被动散热效果不好,就要主动散热或隔热。

有很多常规措施,往往同时发挥作用。遮阴+继箱+微弱通风,可行。遮阴+箱外抹泥+关通风口,也可行。对流、蒸发散热比前者稍弱,但传导和辐射散热更强。

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热容量大,土温比气温低很多,能吸收蜂箱的大量热能和水分,向外散发,可以理解为冰箱或空调的散热器。是一种成本低、风险小、效果明显的好方法。

在箱外温湿度过高时,通风效果有明显局限,甚至有反作用,需要加高继箱或改以其它散热方式。

知蜂 发表于 2021-5-25 05:52:20

巢框是自制的。

知蜂 发表于 2021-5-25 05:54:38

多谢分享,学习了!

jiangchh 发表于 2021-5-28 17:30:44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5-29 16:32 编辑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5-12 15:57
现代高科技加持下的蜜蜂研究是多了了解还是误解?定地养蜂几千年来又进步了多少?以现代技术劳心劳力的伺候 ...
您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很有难度,也极有价值。

我思考了很久,也努力了很久,目前没有满意答案,但我答题的方向,仍然锁定在于对传统土养与朗氏活框的终结上。

国际养蜂界的有识之士,也同样在思考这类问题。2017年3月的《美国养蜂业杂志》上就有Tom Seeley的文章“达尔文养蜂业:养蜂业的进化方法”,“Darwinian Beekeeping: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Apiculture” ,详细介绍了野生蜂群与管理蜂群的二十个差别,和自然养蜂的十条建议。我认为,可以作为您这些问题的一小部分答案,值得参考。完整答案,可能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5-28 19:27:58

jiangchh 发表于 2021-5-28 17:30
您这是一个很有深度,也很有难度,当然也是极有价值的问题。




或许性格使然,我对那些洋洋洒洒长篇大论的专业论文实在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看下去。

jiangchh 发表于 2021-5-28 22:35:31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5-29 05:40 编辑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5-28 19:27
或许性格使然,我对那些洋洋洒洒长篇大论的专业论文实在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看下去。
时间短,不容易体会到那些高质量论文带来的益处。能少走很多弯路,不会在死路上转圈圈,少了很多没有意义的瞎折腾。

持久的浓厚兴趣,能增强注意力。

下面这段话很简短,很值得玩味,可以视为一生研究蜜蜂的当代杰出科学家Thomas D. Seeley,对您前面问题的简要回答:

"As someone who has devoted his scientific career to investigating the marvelous inner workings of honey bee colonies, it saddens me to see how profoundly -and ever increasingly- conventional beekeeping disrupts and endangers the lives of colonies."
Thomas D. Seeley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5-29 07:08:19

jiangchh 发表于 2021-5-28 22:35
时间短,不容易体会到那些高质量论文带来的益处。能少走很多弯路,不会在死路上转圈圈,少了很多没有意义 ...

子非蜂,焉知蜂之苦。

jiangchh 发表于 2021-5-29 14:21:07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5-29 16:47 编辑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5-29 07:08
子非蜂,焉知蜂之苦。
货比货。

每项比较的背后,几乎都有至少一篇文献的支持。

附表是高度浓缩版,惜墨如金,极具概括力。还有个ppt,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极具冲击力。但都不如全文丰富翔实,最有说服力。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5-29 17:41:09

jiangchh 发表于 2021-5-29 14:21
货比货。

每项比较的背后,几乎都有至少一篇文献的支持。


无论中外虽有沽名钓誉者但大多的研究者对养蜂业的贡献巨大,无对他们不敬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许我的视野问题他们所描述的岭在我的角度看来是峰。

jiangchh 发表于 2021-5-29 19:13:53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5-29 17:41
无论中外虽有沽名钓誉者但大多的研究者对养蜂业的贡献巨大,无对他们不敬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许我的 ...

正常,理解。

真的很拉风 发表于 2021-5-29 19:19:21

交尾群一定要一脾足蜂以上,一定一定要,什么几百只工蜂交尾群,都是坑人的,千万不要学。
蜂王交尾回来后,24小时内要卵巢管转移精子,如果温度不够34,35,就转的慢转的少,蜂王使用高峰期就少,群势养不大

蔡国光 发表于 2021-5-29 19:35:50

小群交尾通常是种蜂场所为,售出后以改良种群为主,用于采蜜是不利的。
在自然界,小群交尾成功初产前后,大多数是以冲群的放式寻求生存,中蜂、意蜂都有址此习惯,

老柏 发表于 2023-5-12 11:30:34

蔡国光 发表于 2021-5-23 17:49
我见过春天的仓蜂,两年每年可以分出6群以上,应该仓蜂也不是大群交尾的。
中蜂上脾距离越远分蜂情绪越 ...

去年我大群囚王交尾,处王基本上丢失了,四月初割脾临时一两百只工蜂小箱交尾全部成功,只是明显费粉费蜜{:9_240:}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中蜂交尾多大群势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