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只小蜜蜂
发表于 2010-12-23 16:24:31
细观中蜂结团特性,探宄中蜂箱框效能
何世钧(浙江省舟山市檀树北区43幢77-104,浙江舟山316000)
2000年退休后无事可忙,我又重新养起了中蜂和意蜂。总结以前经验教训,通过学习,我对中蜂的结闭特性有进一步认识。为了探索箱框与中蜂结团究竟存在何种因果关系,就干脆取一套郎氏标准箱,下用活动箱底,中间用标准继箱,上用一不锈钢丝网纱窗作副盖,上盖大盖作蜂箱。春季用一较强分蜂群(约3框蜂)投蜂入箱不用框,让其在纱盖下面结团造脾,纱盖上盖覆布。这样做只要拿去大盖、覆布就可观察箱中蜂团情况;提起纱盖可全面观察;提起活动箱圈可观察到蜂团下面,又便于清理箱底杂物、巢虫,很方便。
通过对野外、仓库、农舍中缸或柜内筑巢等自然中蜂群的观察,进一步明确中蜂结团特性。再通过对箱内无框及有框群蜂团内、箱内蜂团外温湿度的观察,得知中蜂和意蜂结团特性有较大差距。具体地说,中蜂团内繁殖区温湿度与意蜂相似或接近,但团外箱内温湿度则相差甚远。意蜂团外箱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小,中蜂则相反,这也是中蜂饲料消耗相对比西蜂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越冬箱内蜂团外意蜂总是把箱内温度调到10℃或更高,在7℃以下团外意蜂将会被冻死。而中蜂即使团内仍有虫卵在培育,箱内团外温度可基本接近箱外气温或略高。晚秋初冬季节中蜂仍有一定粉蜜采入,则团内温度为育子温度时因有相当水蒸汽发散出,团外箱内温度又相对较低,因此箱内湿度较大而呈饱和并有露点,使箱内十分潮湿。
而意蜂则相对湿度较低。从团外观察,中蜂团似属“紧密型”而意蜂团相对松散,但深入到团内观察则相反:中蜂蜂团外紧内松,意蜂蜂团外松内紧。当箱内外温度在15℃以上时意蜂基本上是满脾满箱爬而中蜂仍在结团护脾。中蜂表现出对意蜂箱、框的不适应。
中蜂适应什么样的箱、框呢?四川农大龚凫羌老师对中蜂箱、框设计的数学模型是根据中蜂蜂王产卵能力和成蜂寿命来计算,也就是说以中蜂群的“蜂量”为依据来设计箱、框尺寸。我的想法和思路是通过对中蜂自然筑巢群的蜂团大小(直径和高度)及其造脾特性、过程来探讨中蜂箱、框的选型和设计,并进一步探究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根据我多年观测中蜂自然群蜂团的直径,发现强群30~35cm,高度则随贮蜜量的多少在25~40cm。在自然群内又观察到,凡蜜贮存量少、新分出不久的群结团呈半球形;贮蜜较多的多年老群,冬天的蜂团呈扁球状,部分上部老熟封盖蜜睥护脾的蜂稀稀疏疏,蜂团集中在蜜圈下方的子圈及下方。中蜂群对箱体的大小、形状要求并不苛刻,这从中蜂在树洞、岩洞、土洞、墙内空隙、圆桶、方箱、长形箱等等不同形状的空间内均能筑巢这一点上即可说明,而它自筑的巢脾倒有一定的规律。这又告诉我们箱型其实并不重要,对框的大小、结构、形状、功能则要有一定的要求。
假设一直径在15cm左右的分出群或交尾群放入郎氏箱内用一意蜂巢框装上中蜂巢础造脾,又放上隔板,留出只是宽30~40mm的一条狭小空间,那么这群中蜂能适应吗?又怎么能结成一个球状蜂团呢?中蜂的回报是不接受并且把巢础咬成碎屑!根据中蜂自造巢脾的形状、张数和大小都按照它的蜂量这一规律,我们就只能设计能合适地“套住”这些巢脾的巢框了。
在一个自由空间内筑巢的强群中蜂团直径一般在30~35cm,高25~40cm,呈半球形,向扁球形发展,中间巢脾较大,两侧较小。每张巢脾的上部及两端为贮蜜区,随贮蜜量增加成熟封盖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扩展。下部为贮粉区,即粉圈,呈新月状。再下为子脾区,呈圆形。从中间向两侧子圈直径渐小,构成圆球形。中蜂护脾主要集中在子圈及其下方结团,主要任务是护子,其次是休闲。由此我们可以构想:内围尺寸以30~35cm_的方形框为宜。其实,中蜂和意蜂的蜂团基本相似,只是意蜂团大,直径40~45cm,正常蜂量时要加上继箱,上下两框巢脾也就构成了45cm高和宽的方形。中蜂巢箱的容积要求比意蜂箱略小。具体地说,1只郎氏巢箱加上1只浅继箱已足够供中蜂强群居住。
因考虑到郎氏蜂箱是通用性最广,市场售价又便宜,且又能十分方便地及时购得,一旦用郎氏蜂箱饲养中蜂解决了其适用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之后,用它来推广和提倡活框饲养中蜂将是最能被蜂友接受并采用、最易推广的最佳方案。目前做一只别的型号的蜂箱都要150元或更多成本,而郎氏蜂箱只卖70元左右一套。
2001年以后,我又用现成的意蜂箱再次试养中蜂,并对框脾结构、尺寸和箱内摆放作了改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到2007年12月16日发稿时,越冬的中蜂群势在0.7m2,相当于9~10个郎氏标准框的蜂量。
巢框的结构、尺寸和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意蜂箱内围长47cm、宽37cm、高25cm,能容得下蜂团直径35cm的中蜂强群,在蜂量、进蜜量和贮蜜量较大时可加浅继箱以扩大箱内容量,当蜂量较少时可用隔板以缩小箱内容积并留一定空间给中蜂和人。新设计的中蜂巢框内围尺寸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在郎氏蜂箱内侧钉2根木条以承放框耳;另一种则不用钉木条,用铁片做的框耳直接挂在箱侧上。前一种框内围宽31cm,后者宽33cm,其余尺寸均一样。用长22cm意蜂框的边条木做边条,用长330或350mm、宽10mm、厚4~5mm的木条或竹条做上下框梁,为子脾框。另用1根边条木中间锯断作边条,上下框梁也用一样大小的小竹木条做蜜框。因为蜜框将直接放在子脾上、框梁上,两框梁若过宽,接合处易生巢虫,上下梁均用小竹木条中蜂造脾时会对中造。用0.35~0.50mm厚白铁皮做成如L形状的连接板,用法是当新分群蜂量仅两三框时可暂不用蜜框,连接板框耳与子脾框上梁平着连结。用2枚直径5mm、长10mm自攻木螺钉把连接板固定在两边条木上。当蜂量有2脾以上时,2个蜜框上下串连放在脾外一侧让中蜂造脾,待各有约半张时就可将二蜜框拆开放脾两侧继续造脾并产子或贮蜜。蜂量再增加时在两边蜜框内侧再放1个子脾框,待造整张脾时,天气转暖可加半继箱。将子脾框连接板往上移半框固定,在子脾框上面便可装蜜框了,蜜框与侧连接板不用旋螺钉,插在侧连接板的沟槽中,摇蜜时不用动下面子脾框,只抽取上面蜜框即可。在3个整框外侧可放空子脾框或蜜框以扩大蜂巢。只要蜂数密集有造新脾扩巢需求,中蜂就会不断造新脾。
由于新设计的蜜框外围尺寸仅35cm×12cm,不能用原摇蜜机取蜜,要用4根意蜂框上梁和4根边条,做2个“担架”状的框,中间能装人蜜框,才能用原摇蜜机取蜜。
具体管理方法简述:中蜂在下面巢箱内的子脾春夏季节一般只保持2~3脾,外侧放-1/3巢础或用小块中蜂耳状脾的空子脾框或空蜜框以扩大蜂巢,有4脾及以上蜂时就可加浅继箱并在子脾上加蜜框以扩大巢脾及蜂巢。扩脾、扩巢的原则是看成蜂是否密集。只要蜂能把巢脾护得不露脾且产卵积极、造新脾快,便要及时加空脾扩巢。气温较高季节一般不必放隔板,但为使新加入的框造脾平整,在外加一隔板也无妨。到晚秋初冬天气转冷下面子脾框可适当多几框并在外侧加保温隔板;冬季和早春,蜂巢应远离巢门,可减少外出蜂数量,活动箱底不动,把巢箱调个头摆放。若越冬蜂在4框以下,则在中间放一隔板,箱底两头开门,一箱可养双群对越冬春繁极有利。
中蜂取蜜时只取全封盖蜜框中的蜜,原则上不取下面子脾框中的蜜。子脾框中的封盖蜜若影响产卵,可用刀片割去蜜盖,再喷少量清水以作奖饲,促使产卵、加快造新脾。用专用蜜框也可生产巢蜜。
爱不完你
发表于 2010-12-23 21:33:52
好学习了一招.
东之驴
发表于 2010-12-31 19:14:07
横梁上个洞是干什么的?
花儿朵朵
发表于 2011-1-8 19:12:17
本帖最后由 花儿朵朵 于 2011-1-8 19:15 编辑
此箱完全可以专业化。因为我就是与楼主是一同长大的好朋友。我就是专业养中蜂。每年转场四次,现有蜂160箱,全部用的方型箱,用的就是如图中的巢框。摇蜜机等蜂具均自制。这方箱我在2002年第五期的《蜜蜂杂志》上《遵循中蜂结团习性。优化蜂巢结构》一文中介绍过。确实如楼主所说的。度夏略逊。但只要有好场地,也是跟其它箱不相上下,但在采春冬柃蜜,及转场采荔枝。龙眼,枇杷。山乌桕等蜜源时。均表现出高产高质的特性
,楼主虽然现在改行做生意。之前也是与我一同外出转地的蜂友,之前也是用的中标,他对中标的使用有最深刻的体会,正因为他对中标使用多年,在与方型箱蜂场同一场地生产繁殖的对比中。他却极力推荐方型箱,就足以说明,方型箱在与其它箱型的对比中有着不可否认的优点。总之。我们这的蜂友无一不承认方型箱是最适合中蜂的蜂箱!蜂友们完全可以试试!
我的QQ 18684936
花儿朵朵
发表于 2011-1-8 19:18:35
感兴趣的蜂友完全可以试试!
我的QQ18684936
十八子
发表于 2011-1-20 22:19:44
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花儿朵朵
发表于 2011-1-22 08:42:08
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十八子 发表于 2011-1-20 22:19 http://www.xsbee.cn/images/common/back.gif
您是没用过。用过就知。很方便。效果很好!相信楼主的推荐吧
曾经有
发表于 2011-1-22 10:15:37
高窄式箱繁蜂快,产量高,我有一半是这箱!
福建一只小蜜蜂
发表于 2011-1-23 13:09:11
传统养中蜂巢虫危害少的启示
相关搜索: 传统, 收益
土法饲养的中蜂改成活框饲养后遭受巢虫危害程度大大超过自然蜂群。轻则难以养成强群,重则迫使蜂群飞逃,致使许多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又回到传统土法饲养上。这是我国目前活框饲养中蜂发展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饲养巾蜂已40余年,先前20年随父土法饲养,尽管蜂群数量少,产量低,存活下来的蜂群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巢脾受巢虫危害少,有的蜂群甚至找不到巢虫。
后来我改成活框饲养,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巢虫上脾数量多,伤子严重。收益反比不上土法饲养。为此我便不断寻找自然蜂巢不生巢虫的原因。我着重对自然蜂巢的整体形状、巢脾长宽比、脾间距以及巢下部的残渣作了分析。把我的活框群组合成类似自然群的形态,从此遭受巢虫侵害大大减少了。数量由当初的几群发展到现在近80群(由于忙不过来,不能增值),平常及流蜜期,我的蜂群脾数均在6-10脾间(我的巢框净空面积是40cm×24cm)。这样的中蜂群势也算可以了。
我们有机会的时候,切莫错过对营居野外中蜂巢的观察。
首先观察蜂巢外形,它一定是一个近似球体,表面重叠的蜜蜂把蜂巢包裹得密不见脾,新筑巢的第一年,蜜蜂是根据自己的蜂数来决定蜂巢体积的,绝不会轻易露脾,这样的蜂群一年割一次蜜,割蜜时看不到巢虫。如果两年才割蜜,蜂巢的体积也随之加大,蜂盛子旺的蜂群可护好脾,否则蜂少露脾也有巢虫上脾的现象,维持到3年不割蜜的自然蜂巢就很少见了,到了第3年,蜂巢下部增长,不再是一个球形,更像一个圆桶形,上部蜜蜂无法护脾,蜡螟则趁机上脾产卵,危及下部蜂巢的子脾,迫使蜂群弃巢飞逃,这就是自然中蜂巢兴衰的规律。这就足以说明中蜂巢房裸露护脾蜜蜂数量稀少是巢虫上脾的重要原因。
割脾取蜜时,注意巢脾的排列及间距。自然蜂巢中间巢脾面积大两边小,脾间距在8-10mm间。
最后再观察蜂巢底下的残渣,如果野生无人照管的蜂巢底面高,下面的渣物被多种昆虫搬走或蛀食,就是一两年来未动的蜂巢,底部残渣物都不多,巢房离底面较近的蜜蜂也清除得较干净,但底部周围也有巢虫潜匿于残渣之中。
我改活框中蜂后,由于原来的蜂具无法更改.只有尽量把它组合成自然蜂巢模式,也能够减少巢虫的侵害。近几年我也试用30cmx30em的巢框饲养,夏秋两季根据群势的强弱每箱放7-9脾,这样的蜂巢就接近于球体,由于把巢框缩短增高了,增加了前后箱壁、蜂路、框耳处的护脾蜂数,巢虫上脾数量明显小于40cm×24cm的巢框。
由于活框饲养巢脾间距可随意调节,夏秋气温高时,有些蜂友提出可放宽蜂路,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殊不知把蜂巢的体积增大了,就加大了蜜蜂护脾的难度,蜂路放宽后,巢内湿度也相应减少,不仅对育子不利,巢虫也最喜欢干燥的环境。自然蜂巢的蜂路是常年不变的。所以我的蜂群脾距在夏秋巢虫繁殖旺盛的时节保持在8-10mm间,在流蜜期,只作急需的短时间适当放宽蜂路以便储蜜外,流蜜期后及时缩回,不给巢虫上脾机会。
我对蜂箱底板的残渣处理也借鉴了自然蜂巢一些可取的优点,自然巢底的渣物常年无人清除,给蜡幼虫提供了生存的条件,相应地也避免了巢虫为了生存无条件而硬闯蜂巢的情况。我清扫箱底的次数少,每隔月余才扫一次,只把底板上有巢虫结丝的团清除,以降低虫口,不把箱底清扫得过于干净。清扫干扰蜂群次数少。
定地小转地活框饲养中蜂只要遏制巢虫的危害,减少中囊病的发生,它的经济收入比定地意蜂高。虽然中蜂的巢虫难治,但意蜂的蜂螨更让人头痛。虽然中蜂很难养成意蜂群那么大,但我可把中蜂多繁几群,就弥补了这一弱点,我用两群中蜂的产品量同意蜂一群来比较还是差不多的。所以只要喜爱中蜂,善于学习,把土法饲养的中蜂改良成活框饲养,它的收益会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
摘自鹰之号角
福建一只小蜜蜂
发表于 2011-1-23 13:41:46
中蜂方形箱相关论文
福建一只小蜜蜂
发表于 2011-1-23 14:00:47
本人好友,花儿朵朵为中蜂方形箱的最佳实践者,饲养有近二百箱的方形箱,技术精悍,各位蜂友有关此类问题可以与他交流,QQ为: 18684936
真诚希望中蜂饲养技术能不段发展,越养路越宽,中蜂活框饲养产量效益超越西蜂.
xyf
发表于 2011-1-23 16:04:18
中蜂方形箱介绍的非常好,楼主辛苦了,在此向你和你的朋友花儿朵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你们学习,过年后先做几个方形箱学养蜂。
无王
发表于 2011-7-10 20:45:06
度夏略逊?在减巢时分批割掉下部,不要为几粒分散的虫旦蛹舍不得,
造新脾产旦更旺,欲速更不达,舍不得小秘没有儿子。
我的近方框,30*28,割巢蜜的没什么不方便.
巅峰
发表于 2011-7-10 21:18:51
养过的人才知道它的好处,同等条件下,具有繁蜂快,群势强《最大群势可达郎式11框满脾》,产蜜量高的特点,摇蜜机自制,巢框内空可采用42*30,32*30。大家可以试一下。
ada 发表于 2010-12-5 23:40 http://www.xsbee.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有同感!:victory:
巅峰
发表于 2011-7-10 21:30:37
1# 福建一只小蜜蜂
好感兴趣,有机会试试。
赵小霞 发表于 2010-12-6 10:52 http://www.xsbee.cn/images/common/back.gif[/q管理可没有格子箱省心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