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篇文章,转给大家看。
囊状幼虫病 sacbrood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传染病。别名蜜蜂囊雏病。病死的蜜蜂幼虫呈囊状,囊中充满粒状水液。成年蜂受感染无明显症状,常能自愈。
病原 意大利蜂的囊状幼虫病发现较早。美国学者G.F.怀特于1913、1917年最早提出囊状幼虫病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英国L.贝利等于1964年观察到囊状幼虫病病毒,具有传染性,为直径28~30纳米的等轴病毒粒子,并定名为囊状幼虫病毒(Sacbroodbee virus,简称SBV)(图1)。属非包涵体病毒,肠道病毒属。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首次发现于1972年,在中国广东省的中华蜜蜂中爆发流行,以后传播到江西、湖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在印度、泰国和尼泊尔等国的东方蜜蜂中也发生了此病的蔓延危害。病毒粒子直径为30纳米,大小、形态和复制部位与囊状幼虫病毒基本相似,某些理化性质和血清学特性显然不同(图2)。
1981年,L.贝利等从泰国东方蜜蜂患囊状幼虫病的病死幼虫中分离出一个病毒株,定名为泰国囊状幼虫病毒(TSBV),某些理化性质和血清学特性与囊状幼虫病毒不同,而与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一致。它们共同的理化特性是病毒核酸为RNA,单链,沉降系数160S,在氯化铯(CsCl)中的浮密度为1.35克/毫升,对有机溶剂乙醚、氯仿有抵抗力,容易被核糖核酸酶降解,病毒在病幼虫中肠、气管、舌下腺中增殖、积聚。三种病毒核蛋白质在7%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显示出3个多肽:囊状幼虫病毒3个多肽分子量分别为2.4万、2.8万、3.6万。泰国囊状幼虫病毒为2.6万、2.8万、3.6万。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3个多肽分子量分别为2.7万、2.9万、3.9万。
病毒在病死幼虫体内室温下能存活1个月,在一20℃冷冻下存活1年。在59℃热水中只生存10分钟,在甘油和蜂蜜中温度超过70℃才能被杀死,在18℃下贮藏10个月才丧失感染力;在腐败状态下,病毒只存活7~10天;病毒在蜜里存活30天,在王浆中存活21天。在阳光直接照射下,经4~7小时可杀死晒干的病毒。
症状 患囊状幼虫病的蜂群,通常是5~6日龄的大幼虫死亡;在急性爆发期,约有1/3病虫死于封盖前,2/3死于封盖后。病死幼虫头部上翘、白色、无臭味,体表失去光泽。从巢房中拖出病死幼虫呈小囊状,含有颗粒液体。工蜂常将死幼虫房盖咬一小孔或启开房盖,拉走死虫;没有被拖出巢房的死幼虫残留在巢房里,体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至褐色,最后呈一棕黑色干片(彩图50)。成年蜂也会被病毒感染,但症状表现不明显;多数被感染的工蜂不采集花粉,甚至丧失采集能力,寿命缩短,对寒冷敏感,低温下比健康蜂早结团。
传播 囊状幼虫病毒在蜜蜂幼虫体内增殖很快,2~3日龄幼虫最容易感染患病。两条病死的幼虫可提取1011病毒粒子,能使3000个健康幼虫感染;青年蜂只要食入新鲜病死幼虫的体液0.1毫克,就会受到感染;所以工蜂是病害的传播者,病死幼虫和被病毒污染的蜂具以及蜜、粉都是病害的传染来源。工蜂在清理病死幼虫被感染而成为带毒者,饲喂幼虫时,又将病毒传递给健康幼虫,使幼虫感染发病。此外,蜂群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春季和秋季出现两个发病高峰期,发病高峰期的出现与外界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密切关系。同时发病与巢内贮蜜、蜂群密集程度也有直接关系。巢内贮蜜足、蜂密集,发病轻,容易治愈。反之则重。囊状幼虫病具有反复发生的特点,隔几年会出现一次发病高峰期。此病反复发生,除为流行病学规律所制约外,主要取决于外界气候和蜜源条件。
诊断 可从蜂群检查、电镜观察和血清学反应三个方面进行诊断。
蜂群检查 在开箱前首先在巢门前观察蜂群活动情况,发现有工蜂从箱内拖出病死幼虫或在巢门前地上有一些病死幼虫,即可疑蜂群患病。打开箱盖,发现有插花子脾,巢房内有尖头病死幼虫,虫尸白色、无臭,容易从巢房内拉出,可初步诊断为囊状幼虫病。
电镜观察 取病死幼虫若干加等量0.5M(克分子量)缓冲液和1/4体积四氯化碳,研磨,匀浆,经差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取提取物,制备电镜照片,置电镜下观察,有大量圆形病毒粒子。
荧光抗体法 即利用抗体抗原反应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用囊状幼虫病毒免疫家兔,制备抗体血清,从抗体血清中提取γ-球蛋白,并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即得黄色荧光抗体。取病虫中肠制成组织液涂片或石蜡切片,室温下电扇干燥15分钟,用丙酮固定10分钟,然后用荧光抗体染色。在标本上滴加0.02毫升荧光抗体液,35℃下染色60分钟,洗净,即在pH7. 1磷酸缓冲液中浸泡15分钟,倾除缓冲液,轻轻冲洗,在室温下用电扇扇干,10分钟后,封固,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有特异荧光,即可证明有囊状幼虫病毒存在。
防治 宜采取加强饲养管理、选择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
早春和晚秋注意保温,以增强群势。春季晴天将箱内保温物取出晒干,傍晚再放入箱内。平时勿过多地开箱检查蜂群,以防降低巢温。
对发病重的蜂群,除去老王,诱入一个成熟的王台;或将老王幽闭10天左右,使工蜂彻底清巢,除去病死幼虫,减少病原物积累,切断传染源。
蜂群饲料不足时,及时补充饲喂。春季蜂群大量繁殖,可补充一些营养物质,诸如奶粉、酵母粉、花粉和维生素等,增强蜜蜂体质,提高抗病力。
受到病毒污染的巢脾,可用4%过氧化氢或1%甲醛水溶液浸泡、洗涤,晾干后使用。具有蜜和花粉的巢脾则用甲酸或醋酸蒸汽消毒。一个10框箱巢脾可用甲酸100毫升或冰醋酸150毫升,密封熏蒸5~6小时。
蜂蜡可加热到127℃,处理2小时。蜂箱用1%氢氧化钠水溶液刷洗,再用清水洗净、晾干使用。
在疾病流行期或发病后期,总有一些蜂群发病较轻或不发病;可用这些抗病力强的蜂群进行人工育王、人工分蜂,除去病劣老王。同时注意驱杀病群内的雄蜂,以提高后代的抗病力。
患囊状幼虫病的蜂群,可选用药用植物防治。每群(按10框蜂计)用半枝莲50克或华千金藤(又名金不换)15克,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过滤,加糖200克。隔两三天喂一剂药,连续四五次为一疗程。也可选用金刚烷复合剂,每包4克,加1:1糖水2000毫升,可喂40框蜂,每4天喂1次,连续喂四五次。 学习,好贴。顶起{:soso_e142:} 能让长白兄转贴的,必定是有一定份量的文章。好深奥啊。 学习了,谢谢你…老好人了 学习了,谢谢 学习,好贴。顶起 谢谢分享…… 东北人就是活雷锋 {:soso_e100:}谢谢荆老的无私奉献。使我又有长进。 不错,好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