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云 发表于 2009-8-26 21:28:57

防治中囊的新方法

中囊发生已有30多年了,中西药也用了不少;效果一直不好,这几乎成了中蜂专业饲养的拦路虎。我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借鉴现在脊椎动物的传染病预防法,也就是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我的知识非常有限,对于昆虫与脊椎动物的免疫应答机制有何异同不清楚,希望有关专家研究一下。

ゞ梦ゞ如人生 发表于 2009-8-26 22:50:26

等待专家回答

蜂养我 发表于 2009-8-27 00:10:46

给蜂王接种育苗

home789 发表于 2009-8-27 07:58:59

等待专家回答

轻轻的云 发表于 2009-8-27 08:39:39

(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属毁灭性病害之一,传播快,流行迅速,染病率极强。西吉县该病多发于春夏之交的5、6月份或秋冬之交的8、9月份。该病发生的季节性明显,与气候、蜜源以及群势关系密切。一般气温较高、蜜源好或贮蜜足、群势强大时不易发病。该病具有反复性,每3—5年就有一次发病高峰期。危害对象以中华蜜蜂为主,西方蜜蜂很少见有蜂群染病。该病发生时,群内秩序混乱,蜂群无采集、护卫能力,群内见子不见蜂,工蜂很少护脾,清巢能力差。如果防治不及时,常常全群覆没,损失极大。

(二)病原:该病由Φ30μm的球形粒子即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该病毒为20面体,无囊膜,核酸单链,RNA型,主要聚集在蜜蜂咽侧体、舌下腺及脑中。脑和咽侧体受到危害时,致使内分泌紊乱,同时调节并产生毒素,进而抑制幼虫的蜕皮过程。该病毒有严格的寄生性(只存在于活的组织中),离开活体后,在59℃的热水中30分钟失活;在70℃的蜂蜜中10分钟可杀死;在花粉、蜂蜜中可存活1月之久;在干燥、阳光直射下存活4—6小时;冬季可潜伏于越冬蜂体、被污染的饲料、巢脾等各处。该病毒致病率极高,1只患病死亡的虫尸,可以使3000只以上的幼虫患病。

(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虫龄以1—2日龄幼虫最易感染,潜伏期5—6天。死亡以封盖前大幼虫为主,虫尸头部上翘,黄白色,无臭、无味、无黏性,体内充满乳白色液体,体躯分节明显。在放大镜下,可见气管和皮下溢出液在流动。子脾呈暗灰色,封盖下陷,有被工蜂咬开的小孔,内有尖头勾状幼虫。如清理不及时,则体色变为褐色,头部低垂接近巢房壁,体表失去弹性和光泽,逐渐变硬,用镊子夹出时呈囊状。到后期,虫尸前端呈黑色,表皮因干枯而变硬,继而脱离巢房内壁,呈现“龙船状”。到完全干枯后,虫尸变成很脆的“鳞片”,可研为粉末。

(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1)抗病选种。即从患有该病的蜂场中选出抗病力较强的蜂群做母群,移虫育王、换王,经过几代选育,可以使群体抗病力增强。(2)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群势密集,加强保温,使蜂多于脾;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3)补喂蛋白质和多维素,增强蜜蜂机体体质。(4)坚持常年饲养强群,以增强抗病力。2、治疗。以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如半枝莲、杜仲、刺五加、甘草、金不换等)为主,另外,如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抗病毒862”以及SM细菌核酸霉、病毒唑针剂等均有一定疗效。尤以半枝莲50克加多维素适量,配以病毒唑针剂治疗效果较好(该剂量兑入1:1糖浆,喂蜂10足框)。
]转来的[/b]

中华小蜜蜂 发表于 2009-8-27 10:16:18

蜜蜂抗病为抗菌肽,不是免疫系统,不能接种育苗 。
主要靠遗传选择抗病基因,产生抗菌肽对付病害

qqt328 发表于 2009-8-27 10:28:28

病毒唑针剂那里有卖????

qqt328 发表于 2009-8-27 10:30:18

我的有1群病入高峰:L

蜂养我养蜂 发表于 2009-8-27 11:19:47

:victory:

一片云 发表于 2009-8-27 11:52:45

说起抗菌肽,苍蝇体内不是有大量抗菌肽吗!现在苍蝇饲养已成规模了,岂不是可以用苍蝇来帮助小蜜

chenjianping333 发表于 2009-8-27 13:27:29

:lol:lol:lol

西樵山 发表于 2011-11-28 22:41:48

学习:victory::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防治中囊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