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囊特效药的淘宝网店
本帖最后由 chenjianping333 于 2014-5-7 10:35 编辑在广大蜂友的邀请下,帮助下,经过几天的运作,终于迎来了小店的开张。再次感谢蜂友们的支持,帮助。网店地址是中蜂幼虫病特效药-淘宝网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38886401097欢迎光临。
指明是该论坛蜂友的,要多赠蜂药。 请问楼主论坛里的有优惠吗{:6_125:} 是哦,论坛的可要优惠哦 本帖最后由 chenjianping333 于 2014-5-7 10:28 编辑
lirong106 发表于 2014-5-7 10:17
是哦,论坛的可要优惠哦
中华蜂论坛的都有优惠,指明是该论坛蜂友的,一律多赠药。qq里指导用药。 楼主你这药是怎么用的。 爱蜂哥 发表于 2014-5-7 10:25
楼主你这药是怎么用的。
用药粉加1比1的糖浆喂。 当上小老板了……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烂子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在我国的中蜂中发生普遍严重。
蜜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所引起的。病毒在成蜂体繁殖,特别是在工蜂的咽下腺和雄蜂的脑内积聚,但不引起症状。
患病蜂群,在封盖子脾表面上,常常形成空房相间的“花子脾”和穿孔子脾“,这是由于患病幼虫被工蜂消除和封盖后的幼虫又被工蜂重新咬破所造成的。囊状幼虫病的潜育期为5~6天,因此,患病幼虫大多在封盖内死亡。死亡幼虫呈黄褐色,尸体不腐烂,无粘性,也无臭味,而只是表皮增厚,变得粗糙,里面充满颗粒状液体,若用镊子夹出时,则形成“嚢状“。外侧一头尖上有黑点,尸体干桔后,皱缩扭曲,头部上翘,变成如“龙船”状的硬皮。当蜂群有患嚢状幼虫病的可疑时,可从蜂箱中抽出刚封盖的子脾1~2张,将蜜蜂抖落后,仔细观察老熟幼虫是否有死亡,是否有花子脾出现,是否有房盖穿孔等情况。如果发现封盖子脾上出现“插花|子脾和开口蜂房,死亡幼虫部上翘,形成“勾状”,而且无粘性、无臭味时,即可初步诊断嚢状幼虫病。
蜂群中带病毒的成蜂是病害的传播者,而被污染的饲料(蜜、粉)是病害传染的来源。当带毒的抚育工蜂饲喂幼虫时,就可能将病毒传给健康的幼虫。至于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蜜蜂间的相互遵守卫生规则和工作程序进行操,蜂场上发生盗蜂和迷巢蜂等,都可能将病毒传给健康的蜂群,而引起发病。但是,病害发生的轻重程度以及构成流行,还与蜜源、气候和蜂种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囊状幼虫病一般都是在春秋两个季节发生严重。在蜂种方面,东方蜜蜂对此病的抵抗力较弱,一旦发病就容易构成流行。
防治方法由于囊状幼虫病的破坏性大,所以要注重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对于患病严重的蜂群,除了要人为的进行断子清巢外,还应该进行人工补充喂饲,如南刺五加糖桨等,提高蜂群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2.选育抗病品种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选择抗病性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不断更换那些感病的蜂王。
3.药物防治复方南刺五加是目前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有效药物,通过50多年的分析对比,不仅在防治中知囊状幼虫病中优于其它药物,而且在增产、增殖、增强信息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复方南刺五加,是以南刺五加为主,配以虎杖、南天竹和树舌,其配合比例为100:70:50:20。
南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以根皮入药,在秋后春前采挖最好。历代本草医藉均有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五加作了高度评价:“宁得五加一把,不用金玉满车”,近代药学家分析,五加含4-甲基水杨醛、鞣质、棕榈酸、亚麻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调节病理过程等作用。
虎杖为萝科植物,根入药,含大黄素、葡萄糖甙和几种多糖等,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南天竹为小檗科植物,根入药,含南天竹碱、小檗碱和维生素C等。
树舌为多孔菌科真菌,子实体入药,含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甾类、三萜类及少量无机离子等,有抗病毒等作用。
干的南刺五加100g、虎杖70 g、南天竹50 g、树舌20 g,两次煎汁之和,用预防药可用于100脾蜂。初秋和早春连续喂7天,平时每半个月连续用两晚,作治疗药可用于50脾蜂,每晚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病情未愈,可连续用药三个疗程。药汁喷脾比饲喂要好,饲喂的药汁中,须加适量蜜或糖。
煎药用品以陶瓷罐为好,药物加水量为每1剂用水500ml,或视水略高于药面也可。煎药时注意加盖,先用大火,继以小火,煎1h左右。药汁如久储,须加尼泊金乙0.03%以防腐。使用复方南刺五加,必须注意鉴别真伪,注意采挖季节,注意煎制方法。
复方南刺五加配方为蜂学专家李忠谱先生蜂研成果专利。现备有复方南刺五加原药,使用较为方便。 1981年报道了泰国的印度蜜蜂上分离的一株囊状幼虫病病毒毒株,与西方蜜蜂的囊状幼虫病病毒密切相关,但有其独特性。称之为囊状幼虫病病毒泰国毒株。其症状与西方蜜蜂囊状幼虫病十分相近,病毒的直径为30 nm,沉降系数160 S,浮密度(C3CI)为1.35 g/ml,基因组份单链RNA,分子量为2.8×106道尔顿,这些特性与囊状幼虫病病毒一致,但其蛋白质组份与囊状幼虫病病毒不同。
1971年我国广东也发生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情严重并很快蔓延至全国,但由于当时国内昆虫病毒病的研究基础薄弱,对该病害的研究重点放在防治方法的研究上,对病原研究甚少,直到1984年董秉义等人的研究才证明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与西方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除形态大小相似外,二者在交互感染试验及血清学反应中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异性。该作者认为:中蜂囊状幼虫病可能是由一种在生物学特性、血清学关系上与意蜂囊状幼虫病毒不同的新毒株引起的,但要证实这株新病毒,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取的中蜂囊状幼虫病毒直径为30 nm,但有许多理化特性有待于进一步确定,现暂定名为囊状幼虫病病毒中国毒株。
⒈发生情况
1971年冬,广东省佛冈、从化、增城等地首先发生了中蜂囊状幼虫病,次年全省流行。很快就迅速蔓延到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四川、青海、贵州等省,现已蔓延至全国的中婶饲养区。病害在新区暴发时,传染速度极快,危害性很大,可造成30%~90%的蜂群损失。老病区病害虽已趋向平稳,但某些年份也会突然重新短暂的流行,如福建省的部分地区1990年春中蜂囊状幼虫病又局部流行,造成了约50%的蜂群损失。近年又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广大中蜂饲养地区应加强病害监测。
⒉症状
6d大幼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图 1),抽出后可见不甚明显的囊状(图 2)。体色由珍珠白变黄。继而变褐、黑褐色。封盖的病虫房盖下陷、穿孔。虫尸干后不翘,无臭,无黏性,易清除。
⒊病害的消长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关系
每当气候变化大,温湿度不稳定,蜂群又处于繁殖期时容易发病,广东、福建病害终年可见,但发病高峰期一般从当年10月至翌年的3月,以当年11~12月及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为最高峰,4~9月通常病害下降,夏季常自愈。
发病严重与否主要与气温有关。温度低,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易发病,特别是早春寒流袭击后,病害发展更为迅速。春季格蜜蜂于
易受冻再加上机械损伤,所以常表现为每摇1次蜜,病害加重1次。
另外疾病与食物也有关。病害的大暴发一般伴随着大流蜜期的到来而出现,在福建,季节上多见于清明后,及冬初,温度不稳,而蜂群子脾大,一旦缺蜜,幼虫营养不足,质量下降,抵抗力也下降。有时流蜜盛期,气温晴暖,却大流行,主要原因是取蜜太频繁,群内蜜粉不足,幼虫缺食。
夏、秋疾病自然好转,是由于温度稳定,天气干燥。蜂王减少产卵,成年蜂与幼虫比例大,为了度夏群内一般饲料较足,幼虫饲喂好,发育健壮,少量病虫很快被清除,残存于巢内的病毒在干燥的夏季迅速失去感染力。
⒋传播途径
病虫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播至健虫。早春及初冬,被感染的工蜂则是传染源。传染是经口进行,病毒随食物进入幼虫体内。
⒌防治
⑴选育抗病品种
⑵适时换王
针对2个高峰期适时换王,特别是中蜂,换王也是生产上的需要。换王抑制病害的意义在于:①断子,箱内缺少寄主,切断传染的循环,减少主要传染源;②体内带毒工蜂无虫可育,出巢采集,新出房的工蜂因群内无病虫,无需清除病虫,不会受到感染,在哺育下一批新王产卵孵化的幼虫时不成为传染媒介;③通常新蜂王生活力强,带毒也少;
⑶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保温,以减少群内温度变化的幅度,非繁殖期可幽王断子;群内留足饲料,使幼虫发育正常;取蜜劳作要快、轻、稳,减轻幼虫受温湿度影响及机械损伤程度;
⑷药物治疗
国内筛选了许多有一定疗效的中草药,现介绍几种:
①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8~10g,煎汤,可用于10~15框蜂的治疗。
②半枝莲的干草50g,煎汤,可治20~30框蜂。
③五加皮308,金银花15g,桂枝9g,甘草6g,煎汤,可用于40框蜂的治疗。 中囊病确实是中蜂发展的大隐患,有用过楼主蜂药的弟兄,不仿说说效果,也好让更多的蜂友遇到中囊时能有个选择。 黑哥 发表于 2014-5-7 11:17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烂子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在我国的中蜂中发生普遍严重。
蜜蜂囊状幼虫 ...
顶黑哥无私的贡献!复制收藏了!我怕版主自动删贴!黑哥有空的话发下各种病害照片和治疗方法!广大蜂友的期待! 没试过,不知道疗效!!! 黑哥 发表于 2014-5-7 11:19
1981年报道了泰国的印度蜜蜂上分离的一株囊状幼虫病病毒毒株,与西方蜜蜂的囊状幼虫病病毒密切相关,但有其 ...
谢谢黑哥版主捧场,在战胜中囊病的战斗中开出那么好的方剂。 论坛蜂友来了几个,谢谢了。 黑哥 发表于 2014-5-7 11:19
1981年报道了泰国的印度蜜蜂上分离的一株囊状幼虫病病毒毒株,与西方蜜蜂的囊状幼虫病病毒密切相关,但有其 ...
感谢黑哥,论坛有你人气更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