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蜜蜂蛹病
2 c! S4 l1 ^% U B/ Y5 A# K; x7 v6 T# U
蜜蜂蛹病又称“死蛹病”,是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新的传染病。患病群常出现见子不见蜂,造成蜂蜜和王浆产量明显降低,严重者全群死亡。 # `$ `( P7 n6 F+ J+ F6 W& D& y8 U
3 U6 M7 z/ X. N* H% ~ 1.病原
5 ]! [: A8 Y+ d* S. l$ G( W, ?9 n% g" T; s: k/ ]1 T
为蜜蜂蛹病毒。
1 @+ z, {$ G0 s7 I7 N, A+ b3 ?! q8 k. q
7 ^7 O6 X4 Q/ T- y# k 2.症状 + c: m9 d: \$ i! | b; Y' d, b* d
3 s4 u& W) u6 Q6 p! Z) u0 Q
死亡的工蜂蛹和雄蜂蛹多呈干枯状,也有的呈湿润状,病毒在大幼虫阶段侵入,发病幼虫失去自然光泽和正常饱满度,体色呈灰白色,并逐渐变为浅褐色至深褐色。死亡的蜂蛹呈暗褐色或黑色,尸体无臭味,无粘性,多数巢房盖被工蜂咬破,露出死蛹,头部呈“白头蛹”状。在患病蜂群中也有少数病蛹发育为成年蜂,但这些幼蜂由于体质衰弱,不能出房而死于巢房内。有的幼蜂虽然勉强出房,由于发育不健全,出房后不久即死亡。患病蜂群,工蜂行动疲软,采集力明显下降,分泌蜂王浆和哺育幼虫能力降低,所以对蜂蜜和蜂王浆产量影响很大,病情严重的蜂群出现蜂王自然交替或飞逃。
& v4 y- u9 f M5 [ @) t* u. A2 N) C9 y
3.诊断方法①症状诊断
+ S, K3 Z2 h X1 g
3 a' e; A9 v+ g8 }2 \ (1)蜂箱外观察:
$ v* y" V: k* ^ T- u1 K7 e) |# k$ k. q0 y" v7 b" F
患病蜂群工蜂表现疲软,出勤率降低,在蜂箱前场地上可见到被工蜂拖出的死蜂蛹或发育不健全的幼蜂,可疑为患蜂蛹病。 % H6 \, q$ e* R% ^1 h
4 ]3 X3 ~5 u0 o
(2)蜂群内检查: 2 R" y" N$ w% F/ L
9 z) B' U H' Y
提取封盖巢脾,抖落蜜蜂,若发现封盖子脾不平整,出现有巢房盖开启的死蜂蛹或有"插花子脾"现象,即可初步诊断为患蜂蛹病。
. A! Z% P' P" D# q: |
: l; f& \7 U2 ?( J) e$ g ②鉴别诊断
, U- i" s8 E9 \3 F- G8 X* P P! ?( }: {. r1 u
蜜蜂蛹病的病状常易与蜂螨、巢虫危害造成的死蛹以及囊状幼虫病、美洲幼虫腐臭病病状相混淆,可根据其特征加以区分。 受蜂螨危害的蜂群常出现幼蜂翅残缺或蜂蛹死亡,此种情况可在蜂体及巢房内的蜂蛹和幼虫体上检查到较多数量的大蜂螨和小蜂螨;受巢虫危害的蜂群,一般是弱群受害较重,常出现成片封盖巢房被工蜂开启,死蜂蛹头部外露,呈”白头蛹“状,拉出死蛹后可见到巢虫;囊状幼虫病多出现在大幼虫阶段,死亡幼虫呈典型囊状袋,头部上翘,而蜂蛹病无此症状,受美洲幼虫腐臭病危害的蜂群也会出现死亡蜂蛹,其典型特征是死蛹吻伸出,而患蛹病死亡的蜂蛹无此病状。 , S9 M# g: w3 {' M4 Z
/ Q4 _! e$ M& r/ `4 J5 t- w: g
③样品送检 0 y5 U( ?7 ?% \7 P
: R! Z0 N" L9 ?( { 如需确诊,可将死亡蜂蛹寄送到蜂病诊断中心,做血清学诊断。 2 l% ]9 K3 O- h( u3 ]# {
G1 v: L- `: M 4.流行特点
0 w+ Q/ |3 G2 x( c% b) t) j
i0 w* h& ~- }" i; \5 f3 S ①传播途径
8 E) O" |. |! l9 P6 U4 n- [- S; N, c9 w- @; l
蜂群中的病死蜂蛹以及被污染的巢脾是蜜蜂蛹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蜂王是该病的又一重要传染途径。 ( ^! @6 a- d" r
9 j! P) b; B0 g2 V" x
②发病时间
9 `/ S' |! }2 p9 @) k t0 G" [* x8 D+ D5 V
发病时间:云南、福建出现在12月份,四川在2~4月份,江西、浙江在3~4月份,陕西在4~6月份,甘肃6~8月份。 % G& D1 w. {+ n
0 {6 ]; `2 {6 w7 S, p
③发病程度和危害情况 . j1 W7 n) S9 M. o( t1 n6 f
9 Q& [, b; a; K$ K
各地区和各蜂场之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有个别蜂群少量蜂蛹死亡,如此时外界蜜粉源丰富,蜂群群势较强,辅以更换蜂王措施,病情则可得到控制。严重病群,由于大量蜂蛹死亡,采集蜂数量减少,蜂群生产力下降,蜂蜜和蜂王浆的产量大幅度降低。若发病率高达30~50%,则蜂群完全失去生产能力,并且很难维持蜂群的生存,最终导致整群蜂死亡。 . Q y S! Q3 o4 s T
4 x4 P9 E4 U/ u- A: s
④发病相关因素 ' h, b7 i m( i
" l! z: E2 {8 Q* E+ {
(1)与温度的关系:
1 _( Z0 l* R# F Q8 O
: r5 s M1 d+ @- Q* V5 C 蜜蜂蛹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调查表明,蜜蜂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0~21℃,早春寒潮过后,易发生蛹病。 $ O4 A9 M8 `0 u
: K2 L9 J- t# o2 F' c (2)与蜜源和饲料的关系: % u6 Y R; L$ \1 i+ H P% e
|7 U% P. v. K1 q# y. E 在外界蜜粉源充足,蜂群内有充足的优质饲料贮备,蜂群群势较强的情况下,不易发生蛹病;当早春或晚秋外界蜜粉源缺乏或使用劣质饲料喂蜂,蜜蜂处于饥饿状态营养不良,遇阴雨或寒潮时易发生蜂蛹病。 ( D* _0 K% U ~5 R7 \
3 h, x0 U7 x% Q [
(3)与蜂种及蜂王年龄的关系:
9 l) Y% C# {) F! }+ r. v, y9 L4 x& D6 t# h1 w
意蜂发生较普遍,受害较重,喀蜂和东北黑蜂发病较轻,中蜂则很少发生,就蜂王年龄而论,一般说来,老蜂王群易感染,年轻蜂王群发病较少。 $ M; N2 o" t# u6 Q6 X% n: O( @
! M1 |! C+ s, ]! d% Y* D
5.综合防治技术 + o* |3 ]% L0 L" _
& I1 a+ K5 @6 _5 ]
①选育抗病品种,更换蜂王 ) [ M% E3 _8 ]5 N
. K, R. r" m: ]; L3 ~
蜜蜂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同一品种不同蜂群抗病力也不一样,在病害流行季节,有些蜂群发病严重,有些蜂群发病轻微,而有些蜂群却不发病。在生产实践中选择无病蜂群作为种蜂群,培育蜂王,用以更换病群的蜂王,以增强对蜂蛹病的抵抗力。
4 G4 t; @ x; D- u7 K* e( h" o) U
4 v. M9 a9 y" }( C+ \7 z5 a ②加强饲养管理,创造适宜蜂群发展的环境条件 5 B$ t* {# y% M& m5 \# \0 e
V* g6 `! s o- w* B
保持蜂群内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蜂数密集,加强蜂巢内保温,经常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蜜粉饲料,当外界蜜粉源缺乏时,需给蜂群喂以优质蜂蜜或白糖,并辅以适量的维生素、食盐。此外,还应注意保持蜂场卫生,清扫拖出蜂箱外的死亡蜂蛹,集中烧毁,以消灭传染源,同时注意勿将病脾调入健康群,避免造成人为传染。
4 ]. W# w2 J4 @7 K. u$ c% P5 `
) p! Z* o' `9 f ③消毒措施
+ E7 g$ v E. @4 b% L) ?1 \" _: P, S2 o4 D7 V, q8 U
每年秋末冬初患病蜂场应对换下的蜂箱及蜂具用火焰喷灯灼烧消毒。对巢脾用高效巢脾消毒剂浸泡消毒,100片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巢脾20分钟,用摇蜜机将药液摇出,换清水2次,每次10分钟,摇出清水后晾干备用。 ( ~0 d: u$ x( K- a
' }' L1 a: d, b/ H
④药物防治 ; j) S9 z6 _3 r& T% M8 l, b
: E- B p) z* J" Z k+ j+ q
巢脾和蜂具经消毒处理并换以优质蜂王的蜂群,喷喂防治药物蛹泰康,每包药加水500毫升,每脾喷10~20毫升药液,每周2次,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病情可得到治愈。 * N5 D1 N* A. X$ B, o4 k7 ~; V,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