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iangchh
收起左侧

我的蜂脾观

  [复制链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1 小时

7670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23:24:5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1-6 00:16 编辑
2 ?* |4 K9 g! X; |( u
周家蜜 发表于 2020-10-12 14:33
& c( q# T% T" @5 a3 U野蜂巢很少有巢虫,我是挖过不少老巢,但蜂路只是黑的,有一群几片老巢只有粉和部份老蜜,蜜都是老成黑色 ...
5 P5 C/ c' p, H9 H+ J3 {) }
年头久的自然野巢,有三黑:黑蜜(蜜中花粉变质变黑)、黑房(部分巢房内多层茧衣)、黑盖(部分蜜房盖因时间太长而被活动污染)。数十年的野巢,所见之处,不仅几乎全黑,而且十分坚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84
在线时间
731 小时
居住地
广西自治区 贵港

1915

金钱

356

回帖

584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20-10-16 01: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chh 发表于 2020-10-15 23:17
  M/ t+ U" {& p1 U& e* _9 |7 T我的理解,脾不露白,蜂无重叠,或者说三个巢房一只蜂。

% c& b6 f3 s! @谢谢,我想我有点明白了,但不知道该怎么搞才能往这个方向靠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1 小时

7670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6 18:47:0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0-20 19:27 编辑 : R2 f; p% Y/ o: M. ?
农氏蜂菜鸟 发表于 2020-10-16 01:364 U; A/ D2 J* W2 d) Z- E
谢谢,我想我有点明白了,但不知道该怎么搞才能往这个方向靠近

0 ^! @; x# |6 a5 u' F2 X4 R: D3 d/ f; ?  n( W
蜂脾相称,只是一种理想值或目标状态,实际时刻在变,即使按三个房眼一只蜂来配比好,也会发现有聚有散,蜂会根据子区巢温来聚散调节。因此,调节好巢温就可以。蜂脾关系,蜂会处理好。几乎所有的强群,都是全巢脾多于蜂,子区蜂多于脾;全巢蜂多于脾,通常未强先分,养不了强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599
在线时间
317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韶关市

1683

金钱

599

回帖

599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20-10-17 11: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8_1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2018 小时
居住地
四川省 泸州市 泸县 得胜镇

1万

金钱

2125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20-10-17 15: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活框饲养中蜂,都应该让蜂密集。但如果你是''单蜂路''模式,只能达到''蜂脾相称''的蜂脾关系,如果你是''双蜂路''模式,必定是''蜂多于脾''的蜂脾关系。何时''单蜂路''?何时''双蜂路''?养蜂人会自由截量。但我仍一直倡导,也在本网发过主张''一年四季都应蜂多于脾''的帖子。我学养中蜂45年,至今只总结了''脾多蜂少''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只要''蜂多于脾''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点评

蜂多于脾,是个宝贵的经验。卧式巢型更需这样的作法,竖式巢型也可蜂脾相称。  发表于 2020-10-26 2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1 小时

7670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17:33:1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1-6 00:40 编辑
6 e+ D/ I$ a# X  y: `$ i$ p
老蜂王 发表于 2020-10-17 15:44* {7 |8 [* K* w; }, M" P5 }  e
凡活框饲养中蜂,都应该让蜂密集。但如果你是''单蜂路''模式,只能达到''蜂脾相称''的蜂脾关系,如果 ...

3 F, X4 T' V  @# s  M
% y% u  B2 y- g谢谢前辈赐教!我明白前辈言之有理。双蜂路蜂多于脾,对增强抗逆性,确实有重要作用。但是,全巢蜂多于脾,偏热时,很难解决分蜂热问题,养不出超级强群;过热时,蜂离脾,双蜂路很难做到蜂多于脾。足够存蜜,是养强群的必备条件之一。蜂多于脾,无法做到足够存蜜,压子和缺蜜,必有其一,徒添管理工作量。因此,我的思考是另外一个维度。: V9 t- j+ M% I- _; X) I
9 C2 x3 G* M7 W3 d
活框养蜂,是人为选择,不是蜂为选择,是逆蜂性的。正因为如此,活框养蜂的绝大多数问题,也是人为选择不当而导致的,在自然野巢中是没有的,或者是轻微的,不足为害的。但自然野巢也经常有选址不当的问题,结果难免或逃或灭。有鉴于此,我认为,养蜂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蜂群提供一个适宜的巢穴,蜂所擅长的事情,如蜂脾关系调整,就由蜂去做好了。0 B& P- Z3 n# P* u; R
4 G9 z) C- n$ f0 C* r8 O
对野巢强群的观察研究,会给我们很多启发。自然野巢强群,没有谁给加减脾,更没有谁规定和调节蜂路大小,但依然强盛,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启发。人为适时加减脾,调节蜂路宽窄,应对气候、蜜源、群势和养蜂阶段性目的的变化,看似合理与高明,但也经常事与愿违。为什么?如果说失败是因为技术不够好,时机分寸没拿捏到位。那人工养蜂数千年,积累的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为何至今难以超越野巢强群?如果说野巢不取蜜是主要原因,那养殖群不取蜜呢?) w( v. X9 `" e$ V9 ]

' b+ Q6 h) Y- ?/ B) w# }所以,我觉得这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需要跳出人工养蜂经验的条条框框,重新回归自然,探究野蜂强盛的奥秘。蜂脾关系就是其中之一。蜂路的发现,活框的发明,是养蜂业划时代的事情。如果把蜂路还给蜂群,摆脱人为蜂路束缚,养出超级强群,省工无病,蜂壮蜜多,胜于活框,就终结活框了,无疑又是一件有断代意义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6
在线时间
37 小时
居住地
浙江省 嘉兴市

69

金钱

8

回帖

6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20-10-26 18: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19-9-18 20:10( ]6 F+ s5 d( t& X. Q
野生中蜂无论在何处建巢,2年必垮。垮后由巢虫在1月内清空,清空的巢穴不出半年必有分蜂群或逃蜂群再次进 ...
5 o, e! B) J% p. A
多年的仓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1 小时

7670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13:24:2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3-4-13 15:49 编辑 ! o) _+ w+ y* k0 V( n& g
jiangchh 发表于 2019-9-18 21:10
% w& e# j; F) t  M# L% [我猜测的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巢脾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不再适合繁蜂,才咬脾重造脾。而这种原因,是因 ...
! M# s: }( a2 }! @% r
& \0 U% F$ y6 v" v0 _6 X7 S# q
这个猜测,有研究者早证实了。/ F( }4 F% X5 d, k& D& `3 s5 c

) x5 x# l* C9 [/ ?2 `. K) G蜂咬巢脾,有多种情况,有的是需要通风散热,有的是需要增容扩巢,这些主要发生在顶部和边、侧脾,属于管理不当时的正常现象。4 _6 l: N5 c7 x# r
% [4 {- a! \5 k4 Z0 K" O  K8 I
蜂咬子区脾,主要是脾已变质粉化,不适合育子,也不适合储蜜,需要清除掉,是一种病害。
$ ^) D/ M: m' p4 I; V+ M; n2 f; i2 F: d
变质的原因,是因为巢脾被真菌感染,生长,产生异味,这个异味触发了蜂的清洁行为。被真菌感染的脾,变脆,变色,失去光泽,PH值也变了,严重时,肉眼可见菌丝。7 c' n7 I" e$ I

' _# [1 H+ \! g# s" Z真菌感染的环境,是高温高湿的高密度蜂群,因此,度夏排湿散热要做到位,不宜蜂多于脾。由于真菌感染和生长有一个过程,有些冬春咬脾现象,可能与夏秋的高温高湿高密度蜂群有关。6 u; z9 N, ?+ u. q
! T/ X. B# d8 l% S' T7 G; @
巢虫入侵导致的蜂咬脾,也是源于对异味的清洁,并非是有意追逐、驱赶巢虫。
& Y/ S* @; v; ~, v) z5 R
( S' l; A! N2 [3 c; Y4 j- Z) t" q有种说法认为蜂咬旧脾,是为了回收旧脾的蜡来造新脾,这个难以理解。还有一种说法,蜂咬旧脾,是为了刺激免疫反应,增强抗病力,不排除这可能,但肯定不是大规模集中咬脾,而且群间差异应该不会太大。3 J2 K$ f- |5 N) G6 R, C/ j

0 f; s3 ?; |! c. a1 h. F黑哥说,咬掉的脾屑,化不出蜡。我想原因就在于蜡脾被真菌部分吸收作为养分,变质后已经粉化,成分变了,不是蜡了,就炼不出蜡来。& ?$ R& T1 `9 `: T, t

, o2 h4 ], |- B1 M0 E  E认为中蜂喜新厌旧,爱咬旧脾,造新脾,这不确切,是把人的想法强加于蜂的以讹传讹。旧脾没变质,照样繁蜂,新脾变质,同样会咬。温湿度调节恰当的蜂群,不会咬脾。夏季蜂不厚,也不会咬旧脾造新脾。巢虫除外。另外,这种咬旧脾现象,并非中蜂独有,西蜂也有,只不过是西蜂调节温湿能力强一些而较少发生,将其归之为中蜂蜂性并无可信依据。
% a2 T. |, @* ]
/ r1 c3 r" [; A5 ~6 V/ ?! [经常出现咬旧脾,需要找原因,不能听信是中蜂蜂性,就听之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4-28 19:55 , Processed in 0.100561 second(s), 25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