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573
在线时间22 小时
居住地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县
银牌会员

积分573
在线时间22 小时
居住地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县
银牌会员

|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蜂群在早春出室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外界尚无自然粉源,要人为加粉方可满足其春繁之需。加粉的方法很多,然而各有利弊。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将常用的几种加粉方法加以比较,供蜂友们参考。9 v6 ]3 n1 s4 y. `* ` k1 E
1加自然粉脾6 E2 T) Q- `$ u# z. e
自然粉脾,一般是上一年从蜂群中提出的含有不同粉量的巢脾。在无粉时加这种巢脾几乎是蜂友们的常规做法和首选,因它是自然花粉,营养丰富,对蜂群的发展极为有利。然而用这样的粉脾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粉脾含粉量足够多。若是粉量不够多,用起来则弊多利少,主要是:多次加脾、撤脾,操作起来十分麻烦;加、撤脾的时间难于掌握,撤的脾往往已经被产了子、装上蜜;气 温低,多次开箱对蜜蜂干扰大,增加饲料消耗;有要撤的巢脾在巢中不利于饲喂和保温,易发生虫蜂比例失调。" V' S* G" c+ m, w# q. x
2露天放大豆粉、玉米粉等
, ^* o) M; M4 W) C) l6 u" a 将以上几种原料的细粉放置于蜂场附近向阳的地方让蜜蜂自然采集,这种方式同采集的自然花粉一样,蜜蜂愿意利用。但缺点是:营养成分一般不如自然花粉;采集时因蜜蜂要吸蜜于蜜囊中用于调制粉团,因此要消耗一定量的巢中存蜜;采集时要不同程度地消耗蜜蜂体力;若附近有别的蜂场,易引来盗蜂;如果春季气温低,使蜜蜂许多天不能出巢,巢内花粉接续不上,单用这种方法喂粉,则常有“间虫”出现,也不能获得较好的子脾。9 G- @4 X0 f& `0 w' ^1 s
3花粉条或花粉饼
$ _4 U0 C4 `) k 将大豆酵母粉或上年脱下来的花粉用水和好,搓成圆条状或饼状,让蜜蜂自由采食。采用这种方法喂粉,优点是操作比较容易,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是放在框梁上面,和采食的蜜蜂接触面过小,大多数蜜蜂吃不到。根据实践观察,用此法喂粉,子脾的面积和数量都不够大,也有插花子脾出现。. i! T3 N* o0 [7 N8 |9 P
4加人工花粉脾
* [# j3 \. e0 [4 n" x 一般是选用适当的配方(如大豆酵母粉、蜂花粉等搭配),加入适量的蜜水制成花粉状颗粒,用来灌脾,制成人工花粉脾。如果有一定量自然花粉的脾来做人工花粉脾,效果会更好。制做人工花粉脾,粉量可多可少;蜂群群势较弱,需粉量少,可用含蜜量较多的粉脾做,反之可取含蜜量较少的粉脾做。一般的群势,在外界粉源到来之前,加一次粉脾即够。加人工粉脾,蜜蜂和粉接触面大,加工利用快,作用时间长,如能辅以足够的群势,适量的蜜水,就可获得像蜜粉源充裕时一样优良的子脾。: M# [1 B0 ]& k, |3 m/ Y4 U: [, ? B7 V
巢温和蜂巢设置4 l9 ?0 E6 _. X* Z' ]- V
蜜蜂有较强的调节蜂巢温度的能力,不论外界气温如何,蜂群都能维持自己巢内所必须的温度。据有关资料报道,蜜蜂在温度8℃或更低时,单个蜜蜂会很快冻僵,但是由20只以上的蜜蜂一旦聚集成蜂团,就能表现出调节温度的能力。蜜蜂消耗饲料最少时的温度为20—25℃,新陈代谢的强度取决于组成蜂群的个体数,群势越弱,新陈代谢越强,耗蜜越多,所以饲养强群能较好地节约饲料。不同虫态的蜜蜂所需要巢温也不相同。从事培育蜂儿的蜜蜂,需要接近于34—35℃的温度,而外勤蜂则需要较低的温度。
3 ^0 w Z6 G! a根据巢温和不同蜜蜂所需的温度,我认为 在早春对蜂群管理要做到:
2 R( L& v, V/ Y$ T0 g' f蜂巢分区:根据蜂巢中蜜蜂培育蜂儿和外 勤蜂栖息所需温度不同,在早春,应把蜂巢分成两部分,供培育蜂儿用的“暖区”、供贮存饲料及外勤蜂栖息的“冷区”。使培育蜂儿的蜜蜂集中于蜂巢“暖区”的子脾上,而其余的蜜蜂则在“冷区”饲料脾上栖息。
" M# D/ ~* x5 E+ h" N蜂巢设置:由于蜂巢的热量分布状况与巢 脾的布置密切相关。暖式蜂巢与冷式蜂巢的巢脾布置应有区别,冷式蜂巢的巢门正对巢脾;暖式蜂巢则巢门对着巢脾边侧(即偏巢门)。在暖式蜂巢中,冷空气从箱内进入,遇到障碍(即最靠外的巢脾能有效地挡住冷空气),使冷空气不易进入蜂路间。实践证明,在外界气候比较寒冷而不稳定的条件下,在早春或晚秋,暖式蜂巢比冷式蜂巢所培育的蜂儿要多得多,故应采用暖式蜂巢让蜂群进行繁殖。
9 e5 v1 S2 B7 I- G8 r$ d+ ]缩小蜂路:巢脾的间距(即蜂路)一般为 12mm,在早春,则可以把蜂路缩小到8—9mm。早春缩小蜂路对蜂群繁殖比较有利,能培育较多的蜂儿,特别适合在中、弱群中采用。注意,缩小蜂路繁蜂仅适宜于早春,但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时,蜂群壮大,缩小蜂路反而会影响繁殖,故要审时度势,灵活掌握。* {+ H' J1 i$ T D4 j4 x
巢脾与蜂路:蜂儿正常发育所需温度34— 35℃,蜂群为维持这一恒温,要付出很大代价,一定要采取措施,给蜜蜂创造条件,尽量使有蜂儿的蜂路里产的热量能衡定地维持,不轻易散失掉。为此,春繁用的巢脾要尽量使用暗色脾,这种脾导热小,保温好,最适宜培育蜂儿;要把蜂箱缝隙糊严,适当做好内外保温,可将覆布直接盖在栋梁上。
+ n2 ]2 q2 s% v单脾开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G; @- U8 Q- e8 b9 N) `0 d2 P
单脾开繁是指春季开始繁殖时巢内只留1张巢脾繁殖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蜜蜂都集中1张脾上,有利于蜂群保持所需温度,培育出健康的新蜂。采取单脾开繁,必须各项措施跟上,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会引起蜜蜂春衰,得不偿失。采取单脾开繁,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2 n3 `/ K& H8 e" m( F& v; D0 ^一、所留巢脾要有适量贮蜜& |. Q- Y4 U. V- a1 y% |
单脾开繁要的就是1张完整的大子脾,所 留脾不能贮蜜过多。但早春天气多变,几天晴暖天气后,又有寒潮侵袭,如果巢脾上一点贮蜜没有,遇寒潮不能及时饲喂,也很危险。所以所留的巢脾最好要有一些贮蜜,一般以脾上有0.5kg左右的贮蜜为宜。
$ C% |* J, ] W; r6 Y3 [二、糖浆、花粉、水饲喂要跟上0 r$ n. \$ P' I% G1 R
单脾开繁后要经常饲喂糖浆,在早春饲喂 糖浆过稀,空耗蜜蜂体力,会加速蜜蜂死亡。开始饲喂一定要注意喂较浓的糖浆,以后随天气转暖及贮蜜情况,再降低浓度,一般糖水比例为2:1,数量以当夜吃完又不压缩子脾为宜。饲喂花粉一是要注意优质,不要轻易用代用品;二是要保证充足,一直到外界花粉够用才停止。饲喂的花粉如不是自己蜂群生产的要灭菌后再用,以免蜂群染病。巢内一有幼虫之后,需水量增加,一定要在蜂场背风向阳处和巢门口设置喂水器,并在巢内喂水,以保证蜜蜂对水的需要,避免蜜蜂到处采水冻死。
9 Q8 m0 g: ?: ?3 S; o0 \三、加脾一定要慎重
0 ? `+ F- c; s5 h$ ~' K J在早春,一定要根据蜂的哺育能力决定是 否加脾,不可加得太快。如遇寒潮,扩张太快极不利于蜜蜂保护子脾。单脾开繁适用于采春季蜜源及生产王浆的蜂场。对于那些春繁时间较长,只产蜜不生产王浆的蜂场,不适合此种方法。对这些蜂场,第一次开箱检查后,还要注意减少蜜蜂活动,保存蜜蜂体力,等待外界粉源来临后才开繁为好。
, H- L% b0 X% B2 B+ l0 A春季蜂群饲养管理经验谈
+ p; h. k$ E+ a& Q2 c1观察蜜蜂飞翔! t- a+ f! w% p0 r5 F0 P
早春越冬的蜜蜂出巢排泄时,绕蜂场上空 飞行,要趁此机会仔细观察蜜蜂的飞翔情况。越冬顺利的蜂群,蜜蜂飞翔特别有劲,蜂群越强飞出的蜂就越多。有的蜂群越冬不顺利,蜜蜂出巢时,可以看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蜜蜂肚子膨胀,爬到巢前的板上排泄,表明越冬饲料不良和环境潮湿;有的蜂群蜜蜂出箱迟缓,飞翔蜂少,而且飞得无精打采,表明群势弱,蜂数少;从巢门出来的蜜蜂毫无秩序地在箱上乱爬,像是寻找什么似的,如靠近箱侧,就可听到箱内有混乱声,表明群内失王。要把一切不正常的蜂群作上记号,凡失王的蜂群或有劣质蜂王的弱群应速合并。! g7 o, Y9 ^& p u. f
2速查补救
2 U6 C. y- h7 I! @7 Z对个别蜂群做急救后,全部蜂群应依次进 行快速检查。检查项目:蜜蜂的概数;现存饲料量,并作出“多”“少”“够”“缺”等记号;有无蜂王;巢内潮湿与否;有无下痢迹象。快速检查时不必检查全部巢脾,发现问题如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记下后继续检查其他蜂群,不要把有限的时间都花在几群蜂上。如备有蜜脾,可在检查时顺便调给急需的蜂群,同时将空脾撤出来。
" ?/ h9 N: C0 ^/ U( W- ]% r' X3清扫箱底) [/ m) ^7 T$ H5 C; u, I# b
越冬不顺利的蜂群,箱底会堆积很多发霉 的死蜂,这些死蜂可能会成为传染病的来源。快速检查时应清扫箱底,避免蜜蜂将死蜂和蜡渣搬出扔得到处都是;扫出的死蜂要拣出其中的蜡渣,把死蜂焚掉,蜡渣化蜡。
; M G+ Q/ R, X2 B2 x' o% ]4全面检查2 w* J* `4 U5 G, g
等到晴天,在背阴处气温不低于14℃时, 对蜂群作全面检查;最好能有一些蜜源,以免发生盗蜂。在检查时,根据群势把蜂巢缩小,抽出余脾,作好保温。全面检查后,选无风晴天,换箱和清理蜂巢:把蜂群分批依次换到消过毒、干燥、清洁的蜂箱内,同时把巢框刮干净,除去蜂胶、蜂蜡、下痢的斑点和霉迹。" G9 o8 `& q7 f
5选择蜂场
5 u( u5 Z1 l1 y: E春季,蜂场应设在干燥、向阳、背风的地 方;不应设在开阔的田野,因为冷风吹袭,巢内温度散发,不利于繁殖。8 d7 A/ f: l/ ]4 ^5 A% G9 L) a
6蜂场选定后便群的营理. V. h) l9 r- f$ B$ c% ^, A- k) o
a.密集群务 应保持蜂脾相称,促进产 卵,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群势发展,蜂路可适当放宽,但每框也要保持6成蜂。1 [0 }: h y+ v4 s1 b+ v4 U
b.夹箱饲养 将两个弱群或中等群中间用 隔板隔开,合养在一个箱内,各留巢门出入,这样可相互保暖。最大的卵圈必定出现在隔板的两侧,两群的卵圈形成统一的整体,比单群繁殖快得多。使用横卧式巢箱时,也可采取多群夹箱饲养。% j% O( p' g9 D+ r
c.保温防湿 中蜂的蜂巢换气是靠蜜蜂扇风 入内的,箱壁和副盖下时常有水珠凝结,非常潮湿,而箱内保温材料受潮容易散热,所以箱内保温材料要及时更换、翻晒c为避免这种麻烦,宜饲养强群,或多群夹箱饲养,减少巢内空间。 @* U6 _' l- }0 H9 }
d.调节巢门 春季昼夜温差大,及时调节巢 门在保温上有重大意义:上午巢门逐渐放大,下午3点后逐渐收缩,以保持工蜂出入不挤塞为度。& t) ^4 B ?- Z+ N* H6 _
e.堵塞缝隙 为了保温要填补蜂箱的缝 隙,设有纱窗的巢箱,用纸将纱窗缝隙处塞满封闭。
4 R- `1 d! d2 i( u. k% Y8 Gf.撤除包装 南方在3月,北方在4月,根 据气候和蜂群发展程度逐步撤除保温材料,先撤上面,后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先撤强群,后撤弱群;宁可迟撤不可导撤,箱内的保温材料随着蜂巢的扩大,逐渐撤去。
4 C: r6 r2 S3 z6 i5 lg.奖励饲喂 如天然蜜粉源不足,应勤奖 励饲喂,以刺激蜂王产卵;每次加脾扩大卵圈时,可喷灌一些糖浆,在傍晚加入为宜。
. a8 `8 ~1 k/ [h.扩大卵圈 若子脾3框,2大1小,可将小 的调入中央,待子房布满全框后,陆续将空巢脾依次加在卵圈外侧与边牌之间;如圈受封盖蜜房包围,每次检查时,应切除蜜盖,并在蜜房上喷以温水作奖励饲喂用。早春添加繁殖用牌,最好用育过虫的浅褐色巢脾,因为这种脾接受产卵最快;卵圈扩大后3~4周,新蜂相继出房,巢内各期子牌齐全。老蜂逐渐被替代掉。因此,春繁初期群势虽一般,而蜂群实质上已更新。气候转暖,空脾可加在蜂群中央,以供产卵用。* L7 r% G3 a/ Y
i.强弱互补 早春气温低,弱群团保温及 哺有力差,产卵圈不能扩大,宜将弱群的印虫牌抽补强群,换入空脾让蜂王继续产卵,以发挥蜂王产卵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强群的保温和哺育力:待强群新峰陆续出房,再将强群中带幼蜂正出房的封盖子脾补给弱群。转弱为强。在油菜花期平均2框峰的群,通过3个繁殖周期,如天气好,管理得法,一般可以发展至满箱。+ H C& R4 |. r; y
7 预防自然分蜂措施2 _ ~4 S! k, |2 U* p' a4 q
春季,中蜂超过4框子脾,意蜂起过7框子 脾时常出现分蜂,蜂群在王台封盖后,蜂王产卵量即有显著下降以至停止,同时工蜂“怠工”,对群势的继续发展和蜜粉源的利用不利,特别在主要流蜜期间发生分蜂,将分散群势,大大影响采蜜量,应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或诱导。: I$ `& O9 K7 ?' [8 o) U5 f+ @$ D9 b
a.选良种:选善于保持强群.不好分蜂的 蜂群作为种群。在蜂群发展的后期,王老群强,一般都有分蜂的趋势。如在流蜜期前半个月更换为新产卵王,再结合相应的管理措施,不仅可获丰产,且在当年内不易发生分蜂。7 s6 r' w& ?4 q5 R
b.控制群势:繁殖期保持强群,对利用 工蜂哺育力不利,易分蜂。可适当抽调强群中的成熟封盖子脾补助弱群;繁殖期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以保持中等群势为宜。5 I% W, G/ G) [8 `% x
c.取去巢内贮蜜,对控制分蜂是有效 的;当贮蜜和繁殖发生矛盾时,积压在子脾中的蜜也要摇出。
# d0 g- A! Z/ Z: c' vd.凡陈旧、雄蜂房多以及不整齐的劣质 巢脾应及早剔除,以免占据有效空间。同时可充分利用工蜂的泌蜡能力,积极造牌,扩大产卵圈。
- v- p0 k8 i7 ]& de.群势壮大以后,可连续生产王浆,充 分利用工峰哺育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分蜂。
! T* v( X7 @8 O+ o7 u) e3 nf.剪王翅: 在蜂群出现分蜂征兆时,将蜂 王一边的前翅剪夫2/3。剪超时将带王的巢脾提出斜靠箱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捉住翅,提起蜂王,换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蜂王胸部夹住,再以右手提锐利小剪挑起一边前翅剪去2/3。这项工作可先利用雄蜂进行剪翅练习。8 r0 {3 k) K( v) h
8 王台的处理
# W6 J2 d8 x8 Z/ O1 ^a.意蜂 当群内王台封盖后,提出老王及 带峰的成熟封盖子脾、蜜脾各一张,组成新群另置,再加入空牌一张供蜂王产卵。原群选留一个大型、端正、成熟的王台,其余全部毁除,待新王交尾产卵时,培养成为采蜜群。 v" K+ p: o- P: j7 {
b.中蜂 当群内王台封盖,强烈分蜂热已 形成时,原群可留下老王和卵虫脾,毁尽王台,酌加空脾或巢础;其余带蜂巢脾,选留l个王台组成新群另置。这样,原群失去大部分封盖子和幼蜂,消除了分蜂热;新群因外勤蜂飞回,也解除了分蜂热。新王交尾后,可组成果蜜群。
& H9 w5 d$ {5 Pc.人工分群 当强群中出现自然王台时, 可准备提早分群。等王台成熟,上午从未出现分蜂热的强群中各分出1个不带王的新群,午后外勤蜂飞回原巢,将余脾归还,选割l个优良的成熟王台诱入新群,让其出台交尾。如将新群隔养在原籍的一侧,召开小巢门出入,对保温、预防盗蜂和合并都更有利;如预先选出种群,加强群势,提早育王,实行有计划地分群,可避免处理分蜂热的被动局面,并能促进繁殖。, X8 d) h; \% n6 ^
9 组群采蜜0 g3 E \8 g( q' w8 p
a.意蜂 当蜂箱内8~9框蜂时,即添加第1 继箱,将穹虫箱内2张带蜂的成熟封盖子脾提人继箱,再用2张空脾填补巢箱空位。巢箱上加隔王板,继箱内的子脾应集中于中央,两侧分别加1张蜜脾及1张空牌,外如隔板。提上继箱的子脾应在第8天彻底检查至次,毁除改造王台,以免处女王出房发生事故。继箱或横卧式箱贮蜜区中的巢脾距离可稍放宽.标准箱内放8-9张牌,等到安满,两面伸出少许时,便于切割蜜盖。实践证明,养意蜂100群,每群10框.主流蜜期总采蜜量远不如每群有20握的50群峰。因此,流蜜期前弱群必须合并,群势不足的.可用外勤蜂加强采蜜群。突击采蜜时,蜂群按主副群搭配,分组排列,以强群、新王为主,各配以五个到群,流安盛期,将到群移开,使外勤蜂投入主群中,再按群势加脾或叠加继箱,数日后即可取蜜;移开的到群因外勤蜂投入主群,巢房可供蜂王尽量产卵.
( m0 F- n9 l9 W# n& Mb.中蜂一般不易养成和保持强群,且好 密集,以及造脾不易满框等,以致难上继箱,所以在流蜜期应保持平箱采蜜。管理中的注意事项:①中蜂小群也能采蜜,但产量低;群势过强,又易出现分蜂。一般采蜜群直保持5~6框蜂,放脾8-10张。②中蜂喜在子脾上部和前后空房内贮蜜,随后逐渐伸向两侧边牌,造成蜜压卵圈,易酿成分蜂热,对保持群势和采集不利,所以流蜜初期宜及时采收子脾内的贮蜜。③流蜜盛期利用意蜂或中蜂深房巢础、老白脾,间隔插在子脾当中,因为白脾是陈旧的,且巢房软、深,蜂王不喜欢在其中产卵,最适于作蜜脾。④流蜜期工蜂采蜜时,抖蜂容易,但因新蜜搀入,蜜质变稀,所以群数少的,可选择上午工蜂出勤时,迅速取蜜;群数多的,更应提前取蜜;流蜜末期,抖蜂易引起蜜蜂追脾螫人和盗蜂。中蜂夜晚安静和顺,恰和意蜂相反,因此抖蜂取蜜可在暖和的夜晚,采用微弱红灯照明,并于当日下午抽选蜜脾置于隔板外,勿带王。
: k& o9 {/ l+ }6 r. F1 i0 y浅析秋繁前后两次控产对越冬蜂的影响
2 s2 z1 [& p) ^2 q秋季是螨害最严重的时候,也是蜂群走向衰败的季节。我地秋季蜜源短缺,盗蜂严重;蜂王特别是老蜂王,到了秋季会早停产、少产卵。要解决这些问题,通笔者多年来的实践认为:秋繁前后两次控产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把损失降至最低。& k6 o! A/ y3 s) Z% _
1 秋繁前的蜂王控产
! J* K5 i/ s; h' R+ W. v. O3 }我地一般在8月中旬以后就无蜜可采,此 时如果蜜蜂满箱,群势强,外界有少量蜜、粉进巢,则可在最后一次取蜜时留下一半封盖蜜脾用作饲料补充,以避免引起盗蜂。秋繁前控产有2种方法:
4 s. g& i1 f& m/ m/ i" {8 V3 Ja.组织交尾群,换新蜂王秋繁 这种方法虽然麻烦,但效果较好。一个强群分为2~3个交尾群,从提脾到子脾出尽,时间刚好同新王交尾产卵的时间相同,这样既培育了新王,又可断子治螨。如果新王产卵积极,可将老王去掉,封盖子脾另放继箱内保温;待幼蜂出尽后,将幼蜂补给交尾群,青壮年蜂合并到产卵新王群内,组成1个中等繁殖群。这样的秋繁群到冬季可保存4~5脾幼蜂越冬。如果是老群秋繁,有时连3脾越冬蜂也难以维持。除刚出房的幼蜂可以不限量地补强交尾群外,青壮年蜂向交尾群内的补强不能超过1脾,以免造成新王被咬的损失;还要在失王24小时后再进行交尾群补强的工作。# w( _1 y2 \/ y8 `1 O8 x
b.关王断子秋繁 如果老王性能优良,产卵良好,就可以保留。8月10日开始关王15天,按21天蜂蛹出尽计算,第16天放王至第21天,这6天时间是治螨的最佳时间:第16天治第一次螨,第19天治第2次螨,第21天治第3次螨。通过3次治螨就可以基本控制螨害。蜂王休息了15天后再度产卵,进入秋繁期,只要保持巢内蜜粉充足,就会获得较好的秋繁效果。0 Q K2 J* M I7 C6 W# ]
2 秋繁后的控产! X1 H& U2 V5 V, Z. b2 D, b% S' U
老蜂王断子早,产卵相应地少些,而新王 如果不人工控制,则会不断产卵,甚至到了冬季也不停产,这样的群有可能造成春衰,还多消耗饲料。因此,秋繁后的控产对新王群尤为重要。一般来说,8月10日控产,9月6日开繁,10月1-5日左右关王较好。这段时间已经出了2批子,关王断子,21天后即到了10月22日,天气已经转凉,老蜂已大部分更新,就可以紧脾越冬了;如果遇到暖冬,可适当延长关王时间。饲喂越冬饲料应与秋繁的奖励饲喂同时进行,这样做好处如下:①利用老蜂转化越冬饲料,减少了幼蜂的工作量;②饲喂刺激了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的积极性;③饲料转化的时间长,容易封盖,避免因饲料引起的消化不良。5 V$ N5 l- Q1 F: T6 a
有的同行认为越冬关王可以控制蜂王冬季 提前产卵,这无可非议;笔者认为冬季关王越冬对于缺少蜂王的蜂场来说损失更大。因为笔者在每年几度关王控产中,总要损失一部分蜂王;冬季因蜂团移动冻死蜂王的情况时有发生,弱群失王越冬十分危险。2 d9 w8 T# b: N; c9 v
通过笔者近几年观察,采用两次控产和没 有控产的蜂群相比,控产群螨害轻、幼蜂多,饲料消耗少,早春繁殖快;而没有控产的群群势下降快,饲料消耗多,春繁时因蜂少而不得不合并的群也多。因此,抓好秋繁前后的两次控产,对提高越冬蜂的越冬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