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二类孢子虫病的诊疗方案是_奶牛二类孢子虫病的诊疗方案

奶牛二类孢子虫病的诊疗方案是_奶牛二类孢子虫病的诊疗方案

日期: 人气:1998

导语:奶牛二类孢子虫病的诊疗方案

奶牛二类孢子虫病的诊疗方案是



国内奶牛养殖者对隐孢子虫所致犊牛腹泻并不陌生。隐孢子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犊牛易感染隐孢子虫而发病。隐孢子虫所致的犊牛腹泻常造成严重脱水,死亡率很高。牛贝诺孢子虫病曾称为球孢子虫病,也俗称厚皮病,是由贝氏贝诺孢子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临床以皮肤脱毛、肥厚、皲裂为特征。本文针对以上二类奶牛孢子虫病,从病原、主证、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 犊牛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有广泛的宿主群,哺乳动物、鸟类、爬虫类和鱼类都已发现有隐孢子虫的寄生,是引起人畜,特别是儿童和幼龄动物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

(1)病原。犊牛隐孢子虫病的病原为小球隐孢子虫和小鼠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犊牛的回肠,其次为十二指肠和大肠。隐孢子虫卵囊无色,呈圆形或椭圆形,卵囊壁光滑,分为两层,孢子化卵囊内有4个裸露的呈香蕉状的子孢子和颗粒状残体。隐孢子虫生活史与球虫很相似,分为孢子增殖、裂体增殖及配子生殖3个发育阶段,3个发育阶段均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随宿主粪便排出的卵囊,已完成孢子发育,经口感染新宿主,卵囊进入宿主体内的寄生部位后,子孢子释出并进行裂体增殖,生成第一代裂殖体,内含6~8个裂殖子,裂殖子又继续发育为第二代裂殖体,内含4个裂殖子。第二代裂殖子发育为大、小配子体,接着进一步发育为大、小配子,两者结合为合子,合子形成两种类型卵囊(薄壁卵囊和厚壁卵囊)。卵囊在宿主体内完成孢子发育。薄壁卵囊可自行破裂,造成自身感染,厚壁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2)主症。大量感染时,可引起犊牛腹泻,食欲不佳,精神委顿,虚弱无力,体重下降,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本病可与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细小病毒、大肠杆菌和艾美耳球虫等,因而使病情更加复杂。粪便中查到卵囊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进行镜检。由于卵囊极小,形态又和酵母菌相似,故多采用涂片染色。在1000倍显微镜下检查,常用染色为抗酸染色法或沙黄-美蓝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卵囊呈玫瑰红色,酵母菌染成绿色;沙黄-美蓝染色法卵囊呈橘红色,酵母菌成蓝色,以便于区别。

(3)预防。加强人畜粪便管理,及时清扫畜粪,并堆沤发酵作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所可用5%氨水及10%福尔马林进行消毒,杀灭卵囊。

(4)治疗。治疗原则:全力以赴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适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适当补充能量;不可盲目经口服补液,因肠道黏膜上皮绒毛已被隐孢子虫破坏贻尽,丧失了吸收功能,但可口服止泻剂或肠道粘膜保护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试用螺旋霉素、盐霉素、多黏菌素,对本病治疗有一定疗效。国内有应用大蒜素治疗人隐孢子虫病的报道。

二、牛贝诺孢子虫病

(1)病原。贝氏贝诺孢子虫的包囊寄生于牛的皮肤,皮下结缔组织、筋膜、浆膜、呼吸道黏膜及眼巩膜等部位。包囊呈灰白色,圆形,肉眼能辨认似细砂粒样,散在、成团或串珠状排列。包囊壁厚,由两层构成,包囊中含有大量新月形的慢殖子,其构造与弓形虫相似。贝氏贝诺孢子虫生活史与弓形虫相似,终末宿主为猫,天然中间宿主为牛、羚羊。猫吃了牛体内的包囊而被感染,慢殖子在猫小肠内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在外界进行孢子化,变为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子孢子的感染性卵囊。牛吞食了这样的卵囊而被感染,子孢子由卵囊逸出而进入血液循环,在血管内皮细胞,尤其是真皮、皮下、筋膜和上部呼吸道黏膜等部位反复进行内双芽增殖,最后在结缔组织中形成包囊。

(2)主症。患病牛初期发热,首先于阴囊及后肢内侧皮肤增厚而有皱褶,无明显界限。继而胸腹下、四肢、颈侧、口鼻周围、眼眶周围的皮肤也逐渐增厚,最后全身皮肤呈现不同程度变厚,缺乏弹性,脱毛,蓄有多量灰白色皮屑,外观似螨病,但不显痒觉。关节屈面皮肤皲裂,流出浆液血性渗出物,甚至皮肤发生坏死。此时病牛步样强拘,不愿运动,体表淋巴结肿大。眼羞明流泪,角膜混浊,巩膜充血,巩膜上有时可见白色针尖大的结节状的包囊。轻度感染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仔细检查眼巩膜有的可发现包囊。

(3)诊断。重症病例,可在病变部剪取皮肤皮面的乳突状的小结节,剪碎压片镜检,发现虫体包囊或慢殖子即可确诊。轻症病例,可详细检查眼巩膜上是否有针尖大灰白色结节状的包囊。

(4)预防。严防猫粪污染饲草、饮水及牧场,切断贝诺孢子虫的生活史链。据国外报道:利用从蓝羚羊分离到的虫体,组织培养制成虫苗以免疫,获得一定预防效果。

(5)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国外报道用1%锑剂治疗,有一定疗效。氢化可的松对急性病例有缓解作用。

作者简介:丁建云 兽医师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