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防治_蜜蜂孢子虫病和慢性螺原体病混合感染的防治

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防治_蜜蜂孢子虫病和慢性螺原体病混合感染的防治

日期: 人气:4293

导语:蜜蜂孢子虫病和慢性螺原体病混合感染的防治

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防治

近来,蜜蜂孢子虫病和慢性螺原体病混合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给蜂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对蜂场危害较大,处理不当,经常造成交叉感染,死亡率可达到15%-90%。

1 病原

螺原体是一种形态呈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为0.17 nm,长度随不同的生长时期而变化,能通过0.25 nm孔径滤膜,最适生长温度为32 ℃,生长最适pH值为7.5,在最适生长条件下48 h达到生长高峰,60 h后进入衰退期。孢子虫病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其寄生于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内,以蜜蜂体液作为营养发育和繁殖的物质。孢子虫孢子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在蜜蜂的粪便中可存活2年,在58 ℃温水中存活10 min,在 1% 的石碳酸溶液中10 min就可将其杀死。

2 症状

混合感染主要危害成蜂,患病蜜蜂爬出巢门外,在蜂箱顶部及周围地面爬行,行动迟缓,不能飞翔。三五成堆聚集在箱盖、土堆或草丛中,有的死蜂双翅展开,吻伸出,爬行的蜂外观无变化,后足麻痹,有的病蜂第1、2腹节背板呈棕黄色略透明状。

3 诊断

3.1 孢子虫感染 病蜂肠道变化不一,有的中肠肿胀呈白色,有的后肠有黄白色花粉,将病蜂中肠进行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病蜂中肠围食膜消失,上皮细胞内充满大量新生孢子虫孢子,可诊断为孢子虫。

3.2 螺原体感染 取病蜂,用1%次氯酸钠进行体表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2次,置研钵内加少量无菌水研磨,1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1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于暗视野显微镜1 500倍下进行观察,有大量螺旋状、能运动的菌体,即可确定为螺原体病。混合感染后,病情严重,在蜂箱周围可看到大量死蜂,群势迅速减弱。

4 诱因

4.1 温度 早春温度低,蜜蜂长期被关闭在蜂箱内,无法飞翔排泄或蜂群保温不当,造成蜂箱内环境污染,容易发生孢子虫病和螺原体病。

4.2 湿度 早春时节,昼夜温差大或多雨潮湿,使蜂箱湿度大,导致蜂群下痢,并加快孢子虫病和螺原体病的混合感染。

4.3 蜂群 蜂群群势较弱,蜂群频繁移动,蜂迷巢或盗蜂等使蜂群的抵抗力明显降低,造成此类疾病的发生,并传播全场。

4.4 微生物 春季是许多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滋生的季节,会给蜂群带来多种疾病,从而诱发本病。

4.5 蜂场卫生 蜂场不注意清洁卫生、防疫消毒;病蜂、死蜂、巢脾不及时处理,人为造成蜂场及周围环境污染,极易造成该病的混合感染。

4.6 饲料 早春由于蜂群饥饿也往往引起各种病的发生,蜜源缺乏时,蜜蜂也易采甘露蜜,造成甘露蜜中毒或是饲喂含有病菌的花粉,从而导致孢子虫和螺原体病的发生。

5 防治

5.1 要有足够的饲料供应,并保持饲料的品质,禁止使用发霉、变质或是含有病菌的饲料,不使用患病群生产的花粉或蜂蜜作饲料。喂饲前,饲料要经过消毒灭菌。

5.2 要做好蜂场的环境卫生工作,箱内蜂尸、杂物要清理干净,在越冬期间要对蜂箱、蜂具、巢脾等进行消毒。蜂箱、蜂具可用4%福尔马林水溶液刷洗。蜂场和越冬室用10%-20%石灰水粉刷或喷洒,巢脾用86%冰醋酸密闭熏蒸24 h(每脾1.5 ml),工作服可用1%-2%氢氧化钠水溶液煮沸消毒。

5.3 培育适龄越冬蜂、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王。秋季生产王浆要提前结束,控制蜂王产卵,并及时给予奖励饲喂,培养大量适龄越冬蜂,做到强群越冬,每年至少换1次王,选择抗病力强、无蜂病的蜂群培育蜂王。

5.4 避免春季低温潮湿,蜂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的场地,避免外界环境阴湿使蜂群内湿度过大,造成蜂蜜结晶,饲料变质,蜜蜂下痢等症。同时还要掌握好紧脾时间和加脾进度,适时扩大蜂巢,不易过早地紧脾春繁,要根据外界气温和蜂群整体哺育能力及蜜粉源条件进行适时加脾。

5.5 药物预防治疗,可采用病毒灵20片,醋酸100 ml,氯霉素10万IU,研磨成粉状,加入到1000 g糖水中,充分搅拌均匀,每群用药液250 ml,预防应在春季繁殖时进行。在第二张子脾尚未封盖时用药,治疗应早发现病情,早用药,每隔1 d用药1次,3 d为1个疗程,直至痊愈。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