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形纲螨类_【动物界全系列】蛛形纲—螨形总目

蛛形纲螨类_【动物界全系列】蛛形纲—螨形总目

日期: 人气:747

导语:【动物界全系列】蛛形纲—螨形总目

蛛形纲螨类

蛛形纲—螨形总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螯肢亚门

蛛形纲(蜘蛛纲)

螨形总目


螨形总目(学名:Acariformes)为蛛形纲的一个总目。这个总目里有351个科,超过32,000种已描述的物种,如果包括未描述的物种,估计共有440,000至929,000种。

1.分类

根据2004年时的分类,本总目包括有125个科,超过2.2万个品种;在2011年的最新资料,本目现时包括有151个科,2235个属及25,821个物种,另外还有10个属24个物种是化石种。这151个科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亚目:

跳螨亚目 Sphaerolichida OConnor, 1984:下领两个总科。

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 Kramer, 1877):本目最庞大的分支,下领四个下目、40个总科。

内气门亚目 Endeostigmata Reuter, 1909:下领五个总科、十个科、27个属和108个物种,包括一些原属疥螨亚目但在甲螨亚目及无气门小目以外的物种。

甲螨亚目(Oribatida van der Hammen, 1968):又名隐气门亚目(Cryptostigmata),下领五个下目,旧属疥螨目(Sarcoptiformes)。

2.下属目

恙螨目(Trombidiformes)

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

跳螨亚目(Sphaerolichida)

疥螨目(Sarcoptiformes)

无气门亚目(Astigmatina)

甲螨亚目(Oribatida)

3.恙螨目(绒螨目)

恙螨目(学名:Trombidiformes),亦作绒螨目,是一个数量庞大而且分散的一个目,属于蛛形纲螨形总目之下,其幼虫英文称为chigger。

恙螨生活史复杂,可分为七个时期:卵,次卵,幼螨,前若螨,次若螨,三若螨,成螨。幼螨为寄生性,次若螨与成螨为自由生活。以地里恙螨(Leptotrombidium deliense)为例,这个物种从卵到成螨的时间为58-76天所以恙螨只有幼虫为寄生性,若虫及成虫可自由生活;虫卵孵化而成的幼虫体长约0.2-0.3毫米,能吸附在爬虫类、鸟类及哺乳类动物身上,溶解组织做为食物。吃饱后会离开宿主,蜕皮形成若虫,并再次蜕皮成为成虫。

最为人所知的是幼虫为立克次体性疾病/恙虫病的病媒。过去曾在日本大型河川的沙洲或两岸地区流行的典型恙虫病就是由赤虫恙螨所引起的;由于经常在夏季发生,且致死率高,是一种十分恐怖的疾病。而致死率低的恙虫病则是由粗毛恙螨或小盾恙螨等恙螨为病媒。典型恙虫病或新型恙虫病在确诊后均有适当的抗生素可治疗。

由于恙螨中带有立克次体的个体,也有不带有立克次体的个体,因此过去的人认为这些是由患有恙虫病的老鼠,将立克次体传染给恙螨后,恙螨的成虫再将立克次体移行到虫卵,虫卵孵化后的幼虫就会带有立克次体,然后感染老鼠或人类。不过,后来发现,在患有恙虫病的老鼠身上,即使人工寄生未带有立克次体的幼虫,立克次体也不会移行到恙螨之后,现在已经认为立克次体应该是恙螨的共生体。

下属:

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

跳螨亚目(Sphaerolichida)

4.跳螨亚目

跳螨亚目(学名:Sphaerolichida)为绒螨目的一个亚目。

下属科:

跳螨总科(Sphaerolichoidea)

跳螨科(Sphaerolichidae)

5.疥螨目

疥螨目(Sarcoptiformes),是节肢动物蛛形纲螨形总目下的一个分类元。

(1)分类

本目原来包括有1.5万个物种,可分为230个科。它们大致可以分为甲螨亚目(Oribatida)及无气门亚目(Astigmata)两个亚目。有一段时间,疥螨目曾与绒螨目合并成为恙螨目,学名跟随原来恙螨目的学名(Trombidiformes);而原来与甲螨亚目并列的无气门亚目,则成为了甲螨亚目之下的一个小目。现时有部分文献又再恢复使用“疥螨目”,但详细分类有待确定。

(2)下属

无气门亚目(Astigmatina)

甲螨亚目(Oribatida)

6.无气门亚目

无气门亚目(Astigmatina),是蛛形纲疥螨目之下的一个亚目。

无气门亚目现时由Acaridia和Psoroptidia组成,合共约10个总科、76个科。

无气门亚目包括有会啮咬的螨类。本分类的物种大多数都是脊椎动物身上的寄生虫。

下属科:

半蚧螨总科(Hemisarcoptoidea)

果螨科(Carpoglyphidae)

半蚧螨科(Hemisarcoptidae)

温特螨科(Winterschmidtiidae)

羽螨总科(Analgoidea)

异羽螨科(Alloptidae)

羽螨科(Analgidae)

皮螨科(Dermationidae)

嗜皮螨科(Dermoglyphidae)

表皮螨科(Epidermoptidae)

鸡雏螨科(Laminosioptidae)

尾叶羽螨科(Proctophyllodidae)

䴕雀羽螨科(Pteronyssidae)

特鲁螨科(Trouessartiidae)

羽掌螨科(Xolalgidae)

尘螨总科(Pyroglyphoidea)

尘螨科(Pyroglyphidae)

尘螨亚科(Dermatophagoidinae)

麦食螨亚科(Pyroglyphinae)

7.尘螨科

尘螨科(学名:Pyroglyphidae)是疥螨目无气门亚目之下的一个科,包括有19个属,56个物种。

(1)室尘螨属

室尘螨属(学名:Dermatophagoides)是一种8只脚的微小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恙螨目尘螨科。

虽成体长约0.2-0.3毫米呈半透明状,但肉眼即可辨识,一般只要用10倍放大镜就可清楚观查详细模样;躯干有纹状外皮。室尘螨以人畜皮屑和毛发为主食,有时也吃霉菌。温度22~26℃、湿度70~80%为最适合尘螨生长的环境,其排泄物及尸体是很常见的过敏源。

(2)欧洲室尘螨

欧洲室尘螨(学名: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是一种8只脚的微小的蛛形纲节肢动物,约0.2毫米大小,雌雄个体均为乳白色,最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2-26℃、湿度为75-80%,以位于亚热带为例,室内温度平均约15-30℃,相对湿度约60-85%,利于尘螨生长。尘螨以人类或动物(猫、狗)脱落的皮屑、毛发维生,亦是儿童重要的过敏原之一。

根据文献调查鉴定指出,台湾居家环境中尘螨有16种,尘螨科有欧洲室尘螨、美洲室尘螨、梅氏尘螨,食甜螨科有热带无爪螨和粉螨科的腐食酪螨等,其中以欧洲室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美洲室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和热带无爪螨(Blomia tropicalis)三种为过敏原,以欧洲室尘螨数量最多,是重要的过敏原。在居家环境的厚重衣物、枕头、床垫、沙发和棉被等物容易孳生尘螨,而人类最主要是对尘螨的尸体及排泄物过敏,易过敏的人接触到尘螨可能会发生气喘、打喷嚏、流鼻水、鼻塞、过敏性结膜炎及异位性皮肤炎等症状。

①形态特征

螨体(躯体和末体)无明显分节,不同于其它节肢动物(头、胸、腹三段)。口器部分有一对须肢、一对螯肢及口下板,通常统称为颚体。螯肢为取食器官,须肢具有感觉的作用。口的开始部分位于两须肢中间的下方。成对的腺体开口于躯体表面,如基节上腺、唾液腺、末体背侧腺。基节上腺开口于第1对足的上面,其功能是从潮湿的空气中获取水分。足分为6节,包括基节、转节、股节、膝节、胫节和跗节。

②生活习性

a.生活史

粉尘螨、屋尘螨和梅氏霉螨的发育过程一致,包括卵、幼螨、第一若螨(前若螨)、第三若螨和成螨。正常发育时(理想环境条件下),幼螨和每一若螨期都有一个激活的喂食期伴随着静止期,期间在旧的外骨骼内发生着从一个生活史时期到下一生活史时期的变态。一旦变态完成,即蜕皮,接着出现下一激活期。未成熟期没有生殖系统和两性器官区别,即外生殖器尚未发育。幼螨与成螨形态类似,但体积较小。幼螨和昆虫一样只有3对共6条腿,但若螨和成螨为八足类动物,具4对共8条腿。

生活史(从雌螨产卵到第三若螨发育为成螨)时间长短依赖于螨发育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理想的发育温度为20~25℃,RH为70%~75%。温度和RH降低,螨的发育时间延长,相反温度在热致死点限度内升高,其发育时间缩短。因为温度的关系,沙发和床垫上的螨较凉的地毯和地板上的螨发育得快。

b.尘螨信息素、求偶和交配

求偶行为、引诱剂和交配信息素的作用是尘螨生物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尚无广泛深入的研究。更好地了解尘螨的生殖生物学有助于制订控制室内尘螨孳生的可能策略。尽管此领域的研究甚少,仍有证据表明尘螨的某些生活史时期可产生信息素,且此类信息素在尘螨的繁殖和种群发育过程起重要作用。当一个雌螨出现,雄螨可被引诱进入第三若螨静息期,在雌螨出现后不久即能与其交配。但当许多雄螨出现时,雄螨并不进入第三若螨静息期。在雌螨的繁殖(即产卵)期,雄螨为雌螨所引诱总是伴随在雌螨身边,频繁地与之交配。在产卵期结束后,雄螨并不为雌螨所吸引虽然雌螨仍可存活数周。

c.产卵

粉尘螨和屋尘螨的雌螨在繁殖期内可多次交配,这样可确保受精囊内精液的充分供给和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尽管在繁殖期内交配多次,雌螨能够产出许多卵,但一次交配仅可引起的大多数卵产出,而不是全部。

粉尘螨和屋尘螨的生殖生物学和发育有较大差异。单个交配后,雌屋尘螨产卵期约为12~34d(温度23~35℃,75%RH),每天产卵1~3个,产卵停止后迅速死亡;同样条件下雌粉尘螨每天产卵1~2个,产卵期为34·47。初次交配后产卵期结束,雌粉尘螨可再次交配并产卵。雌螨多次交配比仅交配一次者产卵多25%,且产卵结束后仍可生存58.6±11.4d。在21~32℃、75%RH的条件下,已交配的雌螨寿命可达100到112d,而未交配雄螨寿命为155d、雌螨为196d。

③分布情况

居室地毯、床垫和家具套是尘螨孳生的主要场所,亦是人群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有充足的食物和水份供给,螨可孳生于室内任何场所。衣服可能是螨的传播工具,将螨从原来的孳生地运输至不同场所生存繁殖。但衣服上孳生的螨可能并不对人体构成危害。从居室有螨孳生的人衣服和汽车座位上发现活螨孳生。从不同衣服上检测尘螨变应原表明衣服可以作为螨变应原传播的工具。

④病虫危害

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尘螨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新西兰的一项对哮喘儿童进行了13年的追踪调查证实了尘螨作为一种独立的危险致敏因素严重影响着哮喘的发病率,年来美国的3项调查也相继证实了尘螨和猫毛、蟑螂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重要诱发因素。起病或急或缓,婴幼儿哮喘发病前往往有1~2天的上呼吸道过敏的症状,包括鼻痒、喷嚏、流清涕、揉眼睛、揉鼻子等表现并逐渐出现咳嗽、喘息。年长儿起病往往较突然,常以阵咳开始,继而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

尘螨呈世界性分布,且分布非常广泛,所有的国家都有尘螨,所以有人指出尘螨过敏性哮喘是世界各国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哮喘。1987年始,已经召开了数次有关尘螨过敏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国际研讨会,报告了大量有关尘螨过敏性哮喘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进展,为防治该病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防治措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哮喘学家们的重视,即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高的两个地区(新几内亚的巴布亚岛和新西兰的奥克兰地区)的室内尘螨的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并发现这2个地区的支气管哮喘发病与接触尘螨过敏有着密切关系,这项研究提醒人们应更加重视尘螨过敏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⑤防螨技术

防螨功能织物的生产按其原理可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2种。

a.化学防螨技术

化学防螨技术分为诱杀法、忌避法和防螨剂法3种。诱杀法是先引诱螨虫,然后杀灭。这种引诱分性引诱、食引和信息素引诱等。

忌避法使用一些带有使螨虫害怕的气味和味道的物质作为驱避剂。

防螨剂法,就是使用化学防螨剂切断螨虫的食物链,抑制其繁殖,促使其死亡,实现对纤维或织物的防螨效果。防螨剂法可分后整理法和功能纤维法。

b.织物防螨后整理法

这是最早用于纺织品防螨的处理方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常技术。方法有喷淋、浸轧、涂层等,其生产工序简单,易于实现,适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涤纶、腈纶、粘胶等化学纤维,还可用于棉、麻、毛等天然纤维产品的防螨处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防螨整理剂的选择和整理剂的配制,优化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配比,以保证防螨剂与纺织品结合的紧密性,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该技术由于防螨剂只附着于织物表面,耐洗涤性能较差,而且经防螨剂处理后,对织物的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采用包括微胶膜技术、粘合技术、交联技术等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使防螨整理剂能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弹性膜,从而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并可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

c.功能纤维法

功能纤维法是一种新的防螨处理方法,是在原丝的制造阶段将防螨剂加入纤维中,赋予纤维功能性。具体的操作方法有2种:一种是在聚合物聚合时加入防螨剂制成母粒后再进行纺丝。另一种则是在聚合物纺丝过程将防螨整理剂添加到纤维之中,或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使其具有防螨效果。

d.物理防螨技术

物理防螨技术主要是通过提高织物密度来达到防螨效果,阻止螨虫和其他过敏原的入侵,也可以将螨虫和人体皮屑隔离,切断其食物来源,抑制螨虫的繁殖,促使其死亡,达到防螨的目的。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