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冬天室内好,春夏秋室外好亲 根据蜂群的越冬环境,一般将蜜蜂越冬分为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两种 蜂群室内越冬需要搭建专门的越冬室,配置越冬必要的设备(通风、调温等),投资大。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室内养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室内养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养蜂室内和室外哪个好?
室内越冬与室外越冬有何不同?
在室内越冬蜜蜂比在室外越冬对蜜蜂要好。在寒冷地区,室外越冬的蜜蜂要使用一些保暖材料包裹每个蜂箱。在室内越冬时,越冬棚可以直接用作室内任何蜂群的隔热材料。
在室外越冬的情况下,蜜蜂虽然会聚成一团,但在冬天里的某些温暖时间段却可能会离开蜂巢。在室内越冬时,棚子里保持完全黑暗,不会诱使蜜蜂离开蜂群。
通常,室内越冬是为新养蜂人或养蜂数量较少的人保留的。这是因为随着巢脾的成熟、蜂群的增长,每年移动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些蜂箱由于里面储存的蜂蜜比较重,不方便移动,而且经验丰富的养蜂人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对室外的蜂箱进行防冻处理。不过,在冬季严寒的地区(如北方),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养蜂人也会考虑将蜂箱带入室内。
养蜂冬天室内好,春夏秋室外好亲

根据蜂群的越冬环境,一般将蜜蜂越冬分为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两种

蜂群室内越冬需要搭建专门的越冬室,配置越冬必要的设备(通风、调温等),投资大,而室外越冬与日常饲养区别不大,不需要额外投资,若场区有闲置房屋、窑洞等可供改造,可不考虑此条件。

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只要蜂群的贮蜜充足,群势大小适当,其他季节有适宜的花期,蜂群均能顺利越冬,而室内越冬一般适宜越冬期较长(3个月以上),越冬期低温较低且漫长(持续-15℃以下1个月以上时间),或越冬期的温差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环境中。简单的说,蜂群室内越冬是北方高寒地区精养蜜蜂的重要越冬形式。
二、室内养蜂一个窗养几群
两群。在室内养蜂时,为宽信保证空间判巧指的合理性掘配,通常是两群为一个窗。养蜂即蜜蜂养殖是人工饲养蜜蜂而取其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胶、花粉、蜂蜡、蜂蛹及蜂毒等产品的事业。
三、怎样掌握室内越冬蜂群的出入室时间?
室内越冬是北方高寒地区为保障冬季蜂群越冬安全常采用的方法。建有专门的地上、地下或半地下越冬室等设施。近年来在长江以南有些地区也采用暗室越冬,以防止下列因素对蜂群造成伤害:个别养蜂村的蜜蜂多,转地南返抵家后,放蜂密度大,易引起盗蜂;南方冬季晴天午后气温高,蜜蜂飞翔频繁,冬团不够安宁,增加了饲料的消耗;个别地区冬后正是土法制糖时节,蜜蜂常因去制糖车间采糖,造成采集蜂死亡严重。室内越冬,温度变化小,能保持黑暗,对蜂群越冬较为安全。
南方蜂群越冬入室时间一般在扣王断子后一个月,新蜂已全部出房并经过试飞、排泄后。北方蜂群入室是在阴处结冰不再融化的时候,也就是白天最高气温在0℃以下时,才把蜂群搬入越冬室内。入室时间宁晚勿早。蜂群出室一般应在外界最高气温达到8℃以上时进行。蜂群出室要在晴暖无风的午间进行。蜂群由越冬室搬出时,把巢门用铁纱封上,全部搬出排列好后,再启开巢门,使蜜蜂飞翔、排泄。
四、养蜜蜂的技巧和方法
养蜜蜂新手如下:
一、了解蜜蜂习性。了解蜜蜂的习性是养蜂最基本的前提,事实上蜂群管理都是围绕蜜蜂的习性来开展的,只有搞清楚蜜蜂的习性后养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人工分蜂便是利用和模仿蜜蜂的分蜂习性来实现的。
二、掌握蜂具用法。掌握蜂友前旅具用法是养蜂必不可少的环节,事实上蜂具也是无数代养蜂人总结并设计出来的瑰宝,只有掌握各种蜂具的用法后养蜂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活框蜂箱就比传统蜂箱设计得更科学且更利于管理。
三、学习养蜂知识。学习养蜂知识可为养蜂提供理论基础,事实上成体系的理论知识也是养好蜜蜂的基石,只有完善养蜂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养蜂才能有理有据,例如给蜂群介入新王或合并蜂群的理论基础是蜜蜂靠群味来识别异同。
四、运用养蜂悔滚技术。运用养蜂技术是养好蜜蜂的必经之路,事实上养蜂技术只停留在理论上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各种养蜂技术的精髓,例如人工分蜂技术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完成的。
五、积累养蜂经验。积累养蜂经验是成为养蜂高手的关键,事实上所有养蜂高手都是在一次次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只有敢于尝试并积累经验养蜂技术才能取得进步,例如同样的问题对养蜂高手而言可能是小菜一碟。
生活习性:
蜜蜂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好凳,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
家养蜜蜂一年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1~3代不等。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五、蜜蜂养殖技术
蜜蜂养殖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养蜂场地,要求环境干燥、通风良好、附近植被丰富。
2.选用优质的蜂种和蜂群,保友竖持蜂群健康。
3.建立合适的蜂箱,包括材料、大小、布局等方面。
4.及时巡贺段查和管理蜂箱,保持蜂群健康,防止疫病和虫害的发生。
5.定期进行蜜蜂的饲养、繁殖和采集蜜等工作。
6.控制蜜蜂的繁殖数量,确保蜂群数量合理,避免过度损失禅告誉。
7.加强对蜜蜂的营养管理和健康保护,提高蜜蜂的生产效益。
蜜蜂养殖技行租术:工蜂的生活,你学喊漏到档渗兆了吗?
蜜蜂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孙档丛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4.饲喂水分及盐类:①水分。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②盐类。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蠢肢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必须采取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脾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人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谭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路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则樱地未积雪之前人室,人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关于蜜蜂的求购,建议在本网“市场信息”的“供求热线”栏目中查询或发布求购信息。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室内养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室内养蜂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一亩田养黄鳝有多少利润 一亩田养黄鳝有多少利润啊
- 致富商机网养殖 农村养殖业致富项目 招商加盟
- 三农养殖致富网 致富网农村项目养殖业
- 养殖交流平台 养殖交流平台有哪些
- 养蚕阅读题的参考答案 养蚕阅读题的参考答案绿色被窝
- 洋蒲桃 洋蒲桃的作用和功效
- 蜜蜂四季管理技术视频 蜜蜂的四季管理技术视频
- 中华蜂网养蜂技术 中华蜂论坛养蜂中华蜂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