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蚕的一生》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小学科学《蚕的一生》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日期: 人气:65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1 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特征。2、感知丝制品的特征,了解丝绸是中国的发明。活动准备:1、在班级自然角饲养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2、《蚕生长发育》课件及视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科学《蚕的一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学科学《蚕的一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一、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蚕的一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特征。

  2、感知丝制品的特征,了解丝绸是中国的发明。

  活动准备:

  1、在班级自然角饲养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蚕生长发育》课件及视频。

  3、一起收集丝绸、棉麻制品。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景

  一团团丝绵遇见一团团棉花,高兴地大声招呼起来:“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们大家一定总算见面了,哈哈。”棉花说:“我们和你们可不是一家子啊!”丝绵说:“这怎么可能呢?”

  1、比较棉花和丝绵外形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它们是一家子吗?丝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

  棉花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喝的是水,吃的是肥料,长出猛判根、茎、叶后才会结出棉花。丝绵是由蚕吐出的丝组成的。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散唤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冲知凯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饲养蚕的活动,了解蚕生长的主要阶段。

  2.观察感知蚕在各生长阶段的外形特征,通过实验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体验生命的珍贵和多样性,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了解有关蚕生活习性及饲养蚕的资料,在活动区展示,幼儿交流讨论,获取初步的养蚕经验。

  2.蚕卵、棉花、纸盒、放大镜。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观察蚕卵。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人一组进行活动。幼儿用放大镜或直接观察蚕卵,说说自己的发现,在记录本上画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蚕卵是椭圆形,中间凹下去,呈黑、土黄、灰等颜色。)

  2.孵化蚕宝宝。

  讨论:怎样让幼蚕从卵中孵化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用什么办法能让蚕宝宝快点孵出来?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并在小组中与同伴交流讨论。

  (①用棉花或布包住蚕卵;②把蚕卵放在瓶子、纸盒里;③把蚕卵放在阳台上等。)

  3.孵出蚕宝宝。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设想的办法孵化蚕卵。

  (2)提醒幼儿坚持画观察日记。

  (3)蚁蚕孵出后,指导幼儿观察蚁蚕的外形特征,并在活动区设置集体观察日记。

  (4)组织幼儿讨论蚕卵孵化成蚁蚕的方法和条件。

  (用棉花包裹的方法最好,蚕卵孵出蚁蚕需要合适的温度。)

  4.饲养蚕宝宝。

  (1)指导幼儿每天按时喂养(或更换新鲜桑叶)。

  (2)引导幼儿实验用什么样的桑叶(如整片桑叶还是切碎的桑叶,桑叶上能否带水等)喂蚕,实验蚕还吃什么叶子。

  (3)观察蚕四次蜕皮的情况和蚕宝宝的变化。

  5.蚕宝宝结茧了。

  (1)观察蚕吐丝结茧。

  (2)蚕在茧里慢慢变成蛹。

  (3)观察蚕蛾从茧里爬出来的过程,以及蚕蛾产卵的情况。

  6.完成蚕宝宝一生的变化记录。

  活动建议

  1.由于养蚕的过程较长,教师要引导幼儿坚持观察和记录。

  2.如果找不到桑叶,也可以用莴笋叶代替。

  3.组织幼儿采用多种形式养蚕,如在自然角集体养、个人养或带回家里饲养。

  4.蚕的生长过程参考时间:

  (由于各地温度不同,时间仅供参考。)

  4月8日~15日,开始孵化蚕。(可以将蚕卵放入饲养箱中,保持恒温25℃。)

  第8~10天,蚕卵见点(蚕卵上出现黑色斑点)。

  第10~12天,陆续孵出蚁蚕。

  第14~16天,蚕一眠。

  第16~18天,蚕二眠。

  第20~22天,蚕三眠。

  第25~27天,蚕四眠。

  第33~35天,蚕开始吐丝。

  第36~38天,结成蚕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学科学《蚕的一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学科学《蚕的一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