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蜜蜂养殖 蜜蜂怎么养

传统蜜蜂养殖 蜜蜂怎么养

日期: 人气:12
传统蜜蜂养殖通常采取分次割蜜方法,首次割蜜只取一边,待蜜蜂重新造脾后,再取另一边。这种方法能确保蜂群中的所有蜂脾都能被取蜜,有效预防巢虫滋生。取蜜的时机主要取决于蜜源,而不仅仅是季节。最佳取蜜时间通常在大流蜜期结束后,这时蜂蜜充足且质量上乘。如果错过时机,可能会导致蜜蜂分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蜜蜂养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统蜜蜂养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蜜蜂怎么养
  2.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蜜蜂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3. 怎样养好中蜂

一、蜜蜂怎么养

养殖蜜蜂的步骤如下:1、如果是要养强蜂,那就要在春天的时候养殖。2、需要在这个时间点控制住蜜蜂的成长,进行一定的喂养。3、必要时要给蜜蜂补充蛋白质,尽可能的要保证蜜蜂的生存环境。注意在下雨天将蜜蜂放出去,这样容易导致蜜蜂大量死去。养殖蜜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养殖蜜蜂,一种是活框养殖蜜蜂。

这里讲一下传统养殖。因为传统养殖不方便管理蜂群,所以没有一定的技术也难以发展成为规模。传统养殖蜜蜂是不需要人为管理蜜蜂的,只需要在割蜂蜜的时候,开箱割蜂蜜。发现蜜蜂分蜂就收捕,发现逃蜂就收捕。一年打开蜂箱不到几次。因为传统养殖蜜蜂筑的蜂巢粘连在一起,较乱,检查蜜蜂不方便,人工也难以管理。传统养殖因为割蜂蜜需要连同子脾一起割下来,会比较伤子脾,而且蜂蜜产量也会低一些。

二、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蜜蜂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一、蜂种知识

1. 中蜂:中蜂,全称为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蜂种,也是养殖历史最长的蜂种之一。它对我国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其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容易发生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 意蜂:意蜂,全称为意大利蜂,是蜜浆兼产的理想蜂种,也是生产花粉和蜂胶的好选择。其群势强大,采蜜性能远超中蜂,但对中国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如中蜂。

二、生活习性

1. 社会性: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蜂群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蜂王负责产卵,雄蜂负责与新蜂王交尾,工蜂承担大部分工作。

2. 筑巢性: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蜂巢由工蜂用腹部蜡腺分泌的蜂蜡修筑而成。蜜蜂对筑巢环境有严格的要求。

3. 群居性: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蜂群之间除了交配时期外,相互之间没有太多交往。蜂群内部通过独特的气味来识别异己,气味相同则可自由通行,不同则可能发生争斗。

4. 储食性: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当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存储在蜂巢中。当外界蜜源不足或天气不适宜采集时,蜂群就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

1. 蜜源丰富:养蜂地应选择蜜源丰富且连续的地方,以确保蜜蜂的生存和繁衍。

2. 气候适宜: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养蜂,有利于蜂群的发展。

3. 环境安静: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稳定发展,因此养蜂地应选择偏僻、少人打扰的地方。

4. 敌害少:选择敌害较少的地方养蜂,以减少对蜂群的威胁。

四、养蜂工具

1. 蜂箱:为蜂群提供栖息地的工具,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

2. 巢础: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房基,有蜡制和塑料两种,选择与蜂种相应的巢础。

3. 蜂帽: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防止被蜜蜂蛰伤。

4. 其他:如摇蜜机、蜂扫等,用于提高养蜂效率。

五、管理技术

1. 饲喂:包括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用于补充蜜蜂所需食物,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 分蜂: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分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

3. 并群:将两个或多个蜂群合并,增强群势。

4. 育王:培育优质蜂王,影响蜂群发展速度。

5. 介王:为蜂群重新介入新蜂王,如蜂群失王或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

6. 防病:了解常见蜂病虫害,掌握防治方法,防止影响蜂群发展。

三、怎样养好中蜂

养好中蜂的关健是:王新、蜂新、蜂足、巢脾新、箱要密。

中华蜂

详情请见:辽宁蜜蜂原种场

中华蜜蜂原产于中国。中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山区。辽宁省主要分布于辽东各山区,以丹东、本溪两省居多,辽西有少量分布。

工蜂体长10~13mm,前翅长7.5~9.0mm,喙长4.5~5.6mm。体色变化较大:工蜂触角的柄节均黄色,但小盾片有黄、棕、黑3种颜色。处于高山区的中蜂腹部的背、腹板偏黑,低纬度和低山、平原区偏黄,全身披灰黄色短绒毛。蜂王体长14~19mm,前翅长9.5mm。体色有黑色和棕色两种,全身覆盖黑色和深黄色混合短绒毛。雄蜂体长11~14mm,前翅长10~12mm,喙长2.31mm,体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披灰色短绒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对中蜂的认识,并不是一致的。早在14世纪,从明代刘基所著《郁离子》灵丘丈人养蜂一节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辈通过生产实践,就对中蜂的经济价值作了肯定。但是由于长期局限于老法饲养,生产力未能获得解放。

20世纪初,我国相继引起西方蜂种。由于采用了新法饲养,优越性很多,而且意大利蜂(简称意蜂)个体大、群势强、体色鲜艳、性情温驯、产量较高,加之贩卖蜂种的商人蓄意夸大宣扬意蜂、贬低中蜂,以至在旧中国的养蜂业中普遍流传着中蜂的缺点,对其应有的价值却被歪曲了。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中央农业部、农垦部于1957年联合召开了史无前例的首届全国养蜂座谈会。会上根据各地养蜂者的反映,重新肯定了中蜂的应有地位,并提出中蜂和外来蜂并重的发展方针。在农业主管部门的组织推动下,又相继召开了多次中蜂新法饲养现场会,推广新法饲养技术。实践证明,凡采用新法饲养的中蜂,其群数和产蜜量都会迅速成倍地增长。例如广东省从化县,1956年约有2000多群老法饲养的中蜂,每年产蜜 10000kg左右,平均每群不到5kg ;1957年推广新法饲养技术以后,蜂群数和产蜜量逐年上升。至1963年,蜂群发展到6000多群,产蜜量达300000kg,平均每群产蜜接近 50kg。其他省份,一个花期群产蜜15~20kg,年产50kg以上的事例也很多。

1956年前后,大蜂螨、小蜂螨首先在江、淅意蜂上发生危害,继而蔓延全国,爆发成灾,损失十分严重;而中蜂则不受其害。于是闽、粤很多蜂场纷纷放弃意蜂,改养中蜂。特别是福州、从化等地,中蜂几乎完全取代了意蜂。

1972年,中蜂囊状幼虫病由广东省首先爆发,猖獗成灾。仅两三年时间就蔓延在大半国境,损失中蜂不下百万群。当时不少人担心,中蜂是否从此绝种。经主管部门和中国养蜂研究所组织南方重点省份,成立中囊病防治协作组,群策群力,选育抗病种群,筛选有效中草药,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终于取得了显著成效。广东省的许多县份,中蜂群又大幅度增长,并取得丰收。云南、福建、四川、湖北许多地区,也出现不少群数惊人增长和高产的实例。这也再度说明生物界的一项普遍现象,即任何一个物种因病虫害而绝灭,尚无先例。

1957年冬,在全国蜜蜂育种会议上,华南各省代表,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以饲养中蜂为主的意见,并倡议成立中蜂主产区协作组。协作组每隔一二年易地集会交流技术经验一次,要求参加的省份逐年增多,并终于成立了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中蜂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土生土长,历经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本世纪以来,它面临西方蜜蜂的激烈竞争和病虫害的严重考验,而仍能恢复发展,不失其存在的价值。历史足以说明,中蜂仍是中国蜂业的一大瑰宝。

在生产性能上,中蜂有如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一、中蜂有利专业或副业经营。全国各省份山区、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蜂种资源,可以诱捕利用。我国广大山区,分别有"养蜂不用种,只要勤做桶"及"卖蜂不用箱,有箱就有蜂"的说法。好多地区的农民,都有诱引猎捕野生蜂的经验,并将其当做一项季节性的副业生产。同时,各地群众也有饲养中蜂的传统习惯,累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这些,都有利于专业建场和副业经营,收益多、见效快。

二、中蜂特别适应于广大山林地区。

中蜂飞行灵活敏捷,能避过胡蜂捕杀;在炎夏季节,有在清晨和黄昏进行采集的特殊习性。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胡蜂、晴蜓以及害鸟的捕杀。

在冬季,中蜂个体耐寒性强于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阴天,在气温9℃条件下,中蜂就能安全采集;晴天,荫处的气温还不及7℃,中蜂就能大量出勤。但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的个体安全飞行的临界温度,都要求在13℃以上。南方冬季或早春,野外常有蜜源吸引蜜蜂出勤,而这时期的气温常在13℃以下。西方蜂种在这种情况下出巢,常遭冻害。春季蚕豆、油菜开花期间,也常遇到寒潮低温,使西方蜜蜂大批冻僵巢外。然而,中蜂却比较适应,采集繁殖欣欣向荣,并可发生自然分蜂。

三、中蜂比较稳产。中蜂比较勤劳,早出工、晚收工,而且嗅觉灵敏,飞行敏捷,善于利用分散起伏的小蜜源。另一方面,中蜂的产卵育虫习性较灵活,能适应蜜粉源的变化。因此,中蜂的消耗食料较省,一般不需喂糖。即使蜜源条件略差,管理粗放,也能生产,具有"大年丰收、平年有利、歉年不赔"的稳产性能。

四、中蜂抗螨性强。大蜂螨寄生中蜂已有长久的历史,但受害并不明显,在自然情况下,感螨群仍可照常繁殖、生产。

五、中蜂能充分利用叶茶蜜粉源。叶茶( Camellia sinensis)原产我国云贵高原。栽培或野生的叶茶遍布我国南方。其花期流蜜,常导致西方蜜蜂幼虫严重死亡,断子垮群。土生土长的中蜂,久经自然选择,能充分利用之。冬季叶茶花期长达2个月,中蜂不但可以繁殖,尚可采蜜采粉。

六、中蜂适宜定地饲养。在深山密林里,蜜源丰富,但交通闭塞,转地蜂场无法利用;而饲养中蜂,可以就地取蜂,就地取材,就地选点建场。在蜂闲季节,人力可以充分利用来兼营果、林,以及玉米、高粱,发展乌桕、漆、桐、茶等特产,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为蜂群提供四季不断的蜜粉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中蜂的主要缺点:分蜂性强,抗巢虫力弱,春秋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好咬毁旧脾,盗性强,性情暴燥,产卵力弱,失王后易出现工蜂产卵。

实践证明,中蜂的上述缺点,在正确饲养管理下,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和避免的。

此外,中蜂分布辽阔,品种资源丰富,其中有的群势强大,有的格外耐寒,有的蜂王善产。只要精细发掘和选育,各地都有希望获得出色的好品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蜂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价格数倍于西蜂蜜,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中蜂作为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将为我国蜂业发展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蜜蜂养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蜜蜂养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