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学名和俗名 八种常见昆虫

蜜蜂的学名和俗名 八种常见昆虫

日期: 人气:7
一、东方蜜蜂(学名:Apis cerana Fabricius)Fabricius于在1793年发现并定名的, 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亚,是世界上现已发现的9个蜂种之一。原产地在东方、简称东蜂,是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个品种,分布于亚洲的中国、伊朗、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蜜蜂的学名和俗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蜜蜂的学名和俗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八种常见昆虫
  2. 全黑的是什么蜂
  3. 这是什么品种的蜜蜂
  4. 蜜蜂与蝴蝶的区别

一、八种常见昆虫

八种常见昆虫包括:

  1.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俗名蛐蛐、夜鸣虫等,夜晚会鸣叫。
  2.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3. 马陆:也叫千足虫、千脚虫。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某些种类的液体甚至能使人双目失明。
  4. 蚰蜒:俗称“钱串子”、“千足虫”等。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亚纲蚰蜒目蚰蜒科。
  5. 鼠妇:又名鼠负、负蟠等,是甲壳纲等足目潮虫亚目潮虫科鼠妇属动物的俗称。全世界有150种以上。

另外四种常见昆虫为:

  1. 蚂蚁: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社会性昆虫,有复杂的分工和合作体系。
  2. 蜜蜂: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以采集花粉和花蜜为生,能制造蜂蜜。
  3. 黄蜂: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科。体型较大,毒性较强,有的种类能致人死亡。

以上八种昆虫都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种类。

二、全黑的是什么蜂

全黑的是黑大蜜蜂。以下是关于黑大蜜蜂的详细介绍:

  • 俗名: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俗名又称为喜马拉雅排蜂。
  • 体型特征:黑大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最大的一种蜜蜂。工蜂体长1720mm,腹部体细长,且全为黑褐色。头长宽相等,唇基及额均稍隆起,其上的刻点粗细不均匀。
  • 其他特征:颜面及颅顶刻点极细密,颚眼距长,为触角柄节长的3/4。腹部第35节背板刻点粗大不均,第6节背板刻点极细密。触角窝间被1撮白毛,颊、颅顶密被褐黄色毛,中胸背板、胸侧、腹部第1节背板端缘及第2节背板基缘毛密且短,为深褐色。足被褐黄色毛,中足基跗节腹面毛最密。第15节背板基部被极密的白色毛带,第6节背板被黑色毛。
综上所述,全黑的蜜蜂即为黑大蜜蜂,它们具有独特的体型和颜色特征。

三、这是什么品种的蜜蜂

胡蜂(膜翅目动物)[hú fēng]

胡蜂分布全世界。令人见而生畏。长约16毫米,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身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大胡蜂属〔Vespa〕)和小胡蜂(小胡蜂属〔Vespula〕)。蜂窝是纸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通常较大型的蜂窝单层蜂室可有多达2000多个幼虫室,用多个短柄连接在牢固的悬垂物上或上层蜂室形成圆球状。

胡蜂的别名还为:黄蜂、马蜂、地王蜂(广西)、地龙蜂、红头蜂(云南、贵州)、大土蜂(台语);台湾大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黑腰蜂(云南、贵州)。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丛林中。胡蜂是黄蜂的一种,是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中胡蜂总科的统称。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中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中国分布甚广。

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总科,蜂家族的一员。体壁坚厚,光滑少毛,静止时前翅纵折,具强螫针的蜂类。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中国记载200种。为捕食性蜂类。蜂巢结构: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枯枝、叶或者动物粪便所造成的,而非蜂蜡。这一点与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分布区域在全世界。

四、蜜蜂与蝴蝶的区别

蜜蜂 英文名:Bee Honeybee

膜翅目蜜蜂总科的通称。有产蜜价值并广泛饲养的主要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或称东方蜜蜂)(Apis cerana)。有前胸背板不达 翅基片,体被分枝或羽状毛,后足常特化为采集花粉的构造的蜂类。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由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 ,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 。全变态 。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有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农业( 如作物传粉 )、工业( 如蜂蜡、)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生活习性】

蜜蜂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营社会的幼虫由工蜂喂食,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家养蜜蜂一年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1~3代不等。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 。 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食性可分为3类 :①多食性 ,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一定颜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② 寡食性,即自近缘科、属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准蜂。③单食性,即仅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如花地蜂。蜜蜂各种类采访的花朵与口器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较短的种类采访蔷薇科、、伞形科、毛茛科开放的花朵;而科、条蜂科和蜜蜂科的种类由于口器较长,则采访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生活方式分为3种:

社会性。雌雄和职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较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会性种类。此外还有熊蜂属、热带无刺蜂属、麦蜂属等。

独栖性。蜜蜂类绝大多数为独栖性,即雌蜂独自筑巢和采粉贮粮,它们没有"等级"的分化。每一个巢室是开放的,内壁涂以蜡等防潮物质,室中储存足够的蜂粮。雌蜂在蜂粮上产卵,并封闭巢室。幼虫在巢内取食蜂粮。属于此类的大多是野生种类,例如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科、准蜂科、切叶蜂和条蜂科。

寄生性。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幼龄幼虫一般具有大的头和上颚,用以破坏寄主的卵或幼龄幼虫。

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根据筑巢的地点和巢的质地,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营社会性生活的种类以自身分泌的蜡作脾,如蜜蜂属、无刺蜂属、麦蜂属等。巢室为六角形。②在土中筑巢的种类最多,巢室内部涂以蜡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内的湿度。③利用植物组织筑巢的更为多样,例如切叶蜂属可把植物叶片卷成筒状成为巢室,置放于自然空洞中;黄斑蜂属利用植物茸毛在茎上作成疣状的巢;芦蜂属和叶舌蜂属在枯死的植物茎干内筑巢;熊蜂属的一些种类在树林的枯枝落叶下营巢;木蜂属在木材中钻孔为巢,等等。④其他如石蜂属利用唾液将小粘连成巢,壁蜂属在壳内筑巢等等。

蜂巢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但也有同一种蜜蜂多年集中于一个地点筑巢,从而形成巢群。例如,毛足蜂属的巢口数可达几十个甚至达几百个。

蝴蝶 (Butterfly)

昆虫的一种。蝴蝶、蛾和弄蝶都被归类为鳞翅目。现今世界上有数以千计的物种都归在这类下。它们从起随着作为食物的显花植物而演进,并为之授粉。它们是昆虫演进中最後一种物种。

鳞翅目的锤角亚目,俗名蝴蝶。也作“”。旧时以为蝶的总称,今动物学以为蝶的一种。

蝴蝶一生发育要经过完全变态,即要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蝴蝶的卵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蜡质壳,防止水分蒸发,一端有细孔,是精子进入的通路。不同品种的蝴蝶,其卵的大小差别很大。蝴蝶一般将卵产于幼虫喜食的植物叶面上,为幼虫准备好食物。

幼虫

幼虫孵化出后,主要就是进食,要吃掉大量植物叶子,幼虫的形状多样,有肉虫,也有毛虫。蝴蝶危害农业主要在幼虫阶段。随着幼虫生长,一般要经过几次蜕皮。

幼虫成熟后要变成蛹,蝴蝶的蛹不吐丝作茧,幼虫一般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蔽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然后逐渐变硬,成为一个蛹。

成虫

成虫后,从蛹中破壳钻出,但需要一定时间使翅膀干燥变硬,这时的蝴蝶无法躲避天敌。翅膀舒展开后,蝴蝶就可以飞翔了,蝴蝶的前后翅不同步扇动,因此蝴蝶飞翔时波动很大,姿势优美,所谓“翩翩起舞”,来源于蝴蝶的飞翔。成虫以花蜜为食物,有的品种也吸食树汁、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等。一般蝴蝶成虫交配产卵后就在冬季到来之前死亡,但也有的品种会迁徙到南方过冬,迁徙的蝴蝶群非常壮观。目前比较闻名的蝴蝶越冬地点是美洲的墨西哥和中国的云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蜜蜂的学名和俗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蜜蜂的学名和俗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