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的天敌 水葫芦的天敌植物是什么

水葫芦的天敌 水葫芦的天敌植物是什么

日期: 人气:52

本文来自 蚌医环协

(ID:byhjbhxh)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海洋最深处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生物。

管眼鱼

在深海2000多英尺处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小型鱼类,它们叫做“管眼鱼”(barreleye),长着透明的头部和管状眼睛。管眼鱼的学名是 Macropinna microstoma ,这是一种适应海底漆黑环境的深海鱼,在海底2000英尺的区域,太阳光很难照射进来。它们可使用非常灵敏的管状眼睛搜寻头部上方轮廓模糊的猎物目标。这种鱼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939年,生物学家知道这种鱼特殊的眼睛结构能够很好地收集光线,但是管状眼睛却导致它们视野狭隘。科学家曾认为管眼鱼的眼睛是固定向上方凝视的,但是这种推测是不成立的,那么管眼鱼会将无法发现正前方的猎物,并且它们的小型尖状嘴很难捕捉上方的猎物。科学家表示,此鱼眼睛能转动,让管眼鱼能直接向前看或透过脑袋向上看,从而非常适应在漆黑的深海环境下生存,它们能通过敏感的管状眼搜寻猎物。然而,科学家曾经认为此眼睛只能稳固地向上凝视,不能向前看,因此很难捕获到小型猎物。

勃氏新热鳚

勃氏新热鳚, Neoclinus blanchardi (Girard, 1858),是旗鳚科新热鳚属的一种鱼类。平均体长30厘米。是凶猛的鱼类,拥有极强的领土意识,这种鱼在争夺领地时,会用大嘴啄食搏斗。本鱼分布于东太平洋北美洲沿岸海域,从旧金山到加利福尼亚。生活在水深3-70米处,往往躲藏在岩石缝隙中。卵生。勃氏新热鳚在幼鱼时,外型、姿态与长印鱼酷似,会伴随着大型的鱼等,一同游动。体型更大后,身上的花纹变淡,且为昼行性之肉食性洄游鱼类,以鱼及甲壳类为食。活动之水域极广,除了大陆棚区外,在大洋中亦可见其踪迹。勃氏新热鳚繁殖季节在4-9月份,在深海中产卵,每次产卵数量巨大,单个的卵很小,直径大约1.2毫米。海鲡3岁性成熟,寿命可以长达15岁。

水熊

水熊是缓步动物的俗称,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水熊有900余种,其中许多种是世界性分布的,遍布北极、热带、深海、温泉。在喜马拉雅山脉(6000 m以上)或深海(4000 m以下)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影。此外人类还首次发现水熊可在真空中生存。

水熊体型极小,50微米到1.4毫米不等,一般需要放大工具才能观察清楚。身体具4对短粗的附肢,附肢末端有爪,行动迟缓。体表具表皮(不含几丁质)并定期脱落。其腹面平坦,背面隆起,两侧有4对具爪的腿,通过匍匐爬行缓慢运动。雌雄异体,是卵生的,直接发育,活性污泥中存在少量水熊。水熊至少在5亿年前就已存在。1937年,科学家首次发现水熊一孵化就具备成年体态,只不过刚孵化的水熊个头比成年水熊小。水熊的许多种节肢动物亲戚都不是这样,后者的幼时体态和成年后的明显不同——例如蛆变成白蚁,毛毛虫变成蝴蝶或蛾子。水熊一生要脱皮多次,以适应身体变大,但它们一生中体态都不变。水熊体节与其他节肢动物身体之间的关系难以确定,一种解释是水熊实际上就只有脑袋和腿。在进化历史上某个时点,水熊失去了与体节发育有关的多个基因,也失去了对应于其他节肢动物胸、腹的多个身体部分。水熊今天所具有的“分节”的身体方案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头节很相似,这表明进化历程中获得头部的方式并非单一。换句话说,既可以只有脑袋没有身体,也可以既有脑袋也有身体生活在淡水、陆地及海水里的微型后生动物,分布在从北极到南极以及从喜马拉巫山坡地到海洋深处的不同生境里。绝大多数陆生,有些淡水生,极少数种类海生。

展开全文

翻车鱼

翻车鱼(学名: Mola mola )是翻车鲀科、翻车鲀属大型大洋性鱼类。体高而侧扁,呈卵圆形,无尾柄。头高而侧扁。眼小,上侧位,眼间隔突起。吻圆钝。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喙状齿板,无中央缝。鳃孔小,位于胸鳍基底前方。体和鳍均粗糙,具棘状或粒状突起;无侧线。背鳍高大呈镰刀形;臀鳍与背鳍同形且相对;背鳍与臀鳍鳍条向后延伸至体末端相连而形成一圆形假尾鳍或称舵鳍;无腹鳍;胸鳍短小,圆形,胸鳍基部横行,并不垂直;尾鳍消失。体背侧灰褐色,腹侧银灰色;体侧带细小斑点。各鳍灰褐色。

翻车鲀为大型大洋性鱼类,栖息于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也见于温带或寒带海洋。单独或成对游泳,有时十余尾成群,小个体鱼较活泼,常跃出水面,大个体鱼行动迟缓,常侧卧于水面,或背鳍露出水面,也能潜入百余米深水中,摄食海藻、软体动物、水母、浮游甲壳类及小鱼等。翻车鲀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及温带暖水域海域。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偶尔在黄渤海也有出现,在台湾南部、东北部及东部海域也有分布。

翻车鲀的游泳技术不好,就像它的远亲刺鲀一样,都属于游泳速度较为缓慢的鱼类。作为一个表层鱼类,翻车鲀并没有那么安分守己。相反,它潜水技术顶呱呱,至少比它的游泳技术要强上好几倍。有时为了寻找食物,比如虾子、螃蟹,它们必须要下潜到深海,这也许多亏了它的大头。有数据表明,翻车鲀可以下潜到800米左右。要知道随着深度的增加,它承受的压力也越大,所以说,相比于某些表层鱼类,翻车鲀的潜水技能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翻车鲀的体质也很独特,截至2015年,它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恒温鱼类,它独特的造型可以帮助它减少热量的流失。恒温鱼类在海洋是不多见的,大部分鱼类都是冷血动物,身体的温度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博比特虫

博比特虫(Bobbit worm,学名为 Eunice aphroditois ),是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亚纲,矶沙蚕目,矶沙蚕科的一种虫类。它们体形惊人,在全世界的温暖海域都有发现。早在19世纪,海洋学家就已经认识到它们是体型最长的多毛类动物。其体长最长可达3米,但是观察到的平均长度为1米,呈圆柱形,圆柱直径或者说体宽为2.5厘米。多毛类主要生活于海底,具有环节。

博比特虫具有漂亮的彩虹色,常在夜间活动,它们寿命很长,主要生活在10~40米深的海底。博比特虫大部分时间都将自己埋在海底的沙子里面,仅把身体的一小部分伸到水里;这些美丽的虫子伸出来的部位上长有5个触须,能够灵敏地感知猎物,通常是小型的蠕虫和鱼类。

水葫芦的天敌 水葫芦的天敌植物是什么

博比特虫的身体上具有环节,平均身长为1米左右,发现的最长纪录为3米左右,但科学家们相信,如果生存环境适宜,并且没有天敌的干扰,博比特虫有可能长到5米长。2009年,在濑户渔港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博比特虫,这条虫子躲藏在一艘系泊筏的漂浮物中。被发现的时候虫子已经长到了3米,体重近0.5千克,拥有673个环节,这是发现的最大的博比特虫。

博比特虫的进食器官十分复杂,被称为“咽头”,能由内向外翻转。在其末端具有锋利的下颚,一旦猎物被抓住,博比特虫往往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斩为两段。有时候人无意中接近,也可能遭其“毒口”。捕到猎物之后,博比特虫便立即躲进自己的洞中进食。博比特虫利用5根触角探测途经的猎物,使用名为咽腔的无上肌肉口器捕捉它们。博比特虫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超快的速度和超强的攻击能力能够将鱼类瞬间撕成两半。这对猎物来说,或许是最痛快的结局,如果最初仅仅是被咬伤,它们会被拖入博比特虫的洞穴里,遭受噩梦般的折磨。虽然捕食凶猛,但博比特虫其实是杂食性的。如果猎物稀少,它们会取食海草或其他海洋植物,也会清除藏身处周围的少量腐烂食物。早在19世纪,海洋学家就已经认识到它们是体型最长的多毛类动物。多毛类主要生活于海洋,具有环节。博比特虫的平均长度约1米,但最长记录可达3米。主要分布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地区。

水葫芦的天敌 水葫芦的天敌植物是什么

海洋科普(1584)| 盘点海洋动物的睡姿

海洋科普(1583)| 沙蚕的相遇

海洋科普(1582)| 伊河豚:全球最珍稀的海豚之一

若发现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转载编辑:何文韬

初审:陈哲正

审核:廖喜扬

审核发布:李春荣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