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城隍庙
狗年又来到
先来看一组
海上大画家戴敦邦和其子戴红倩
笔下的城隍庙
△风雅的湖心亭·戴红倩
△豫园雪景·戴红倩
展开全文
△海上名园半淞园·戴红倩
△“三家福’照片”,
一家老小聚在一起,都穿着新衣服,
大家庭里最老的长辈坐当中,
用镜头定格时光,
拍摄出最朴实温馨的照片。
绘:戴敦邦
△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豫园内
当时上海各个行业工会
集资在城隍庙内租赁房屋成立行业公所
一时间糖业、烟业、布业、水木业、五金业公所占满园区。
绘:戴敦邦
△卖拳多山东人”,
过去街头多山东人卖拳,
他们常常表演武术,刀枪剑戢、劈砖绷链之类的武功,
以此收钱谋生,
有的还兼卖跌打损伤药。
绘:戴敦邦
△“看木头人戏”,
这种只有一个流浪艺人表演
与乞讨相结合的街头演出,
内容多为老虎吃人,人杀老虎,
儿时凡逢此机会从未错过。
绘:戴敦邦
△“髦儿戏馆多喝彩声”,
髦儿戏,是指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的戏班或演出的戏。
髦儿戏进入上海,演出于茶楼酒肆,
因其服饰鲜丽,文武兼备,新颖逗人,
使观众耳目一新。
绘:戴敦邦
△“咸瓜街多参行,药材行”,
在上海老城厢东门附近的咸瓜街,
开设了很多参行和药材店,
以参茸、银耳、中成药销售批发为主。
绘:戴敦邦
△城隍庙“罗家弄多瓷器店”,
当时上海的瓷器店多开在罗家弄一带,
细瓷紫砂,景德镇陶瓷、婚庆瓷器都有销售。
绘:戴敦邦
△四马路多滑头商店”,
四马路就是现在书香弥漫的福州路,
在当时四马路这一带妓院较多,
油滑不正派之人多来此处娱乐,
相应的滑头商店应运而生。
绘:戴敦邦
△“药店多宁波人”,
胡庆余堂、蔡同德堂、童涵春堂等药店
多为浙江宁波人开设的,
宁波商人奉行的经商法则是稳健经营,
宁波人收购中药材的多,
自然开中药店的也多。
绘:戴敦邦
△“三牌楼多零剪店”,
零剪店主要货品有
绸布、呢绒、皮毛、布料,
顾客大半是妇女,
在这里配色选料。
零剪店较之其他商肆,
尤为热闹
绘:戴敦邦
-----文字的分界线-----
也是时代的分割线
从100年前回到50年前
看海派作家沈嘉禄怎样回味
城隍庙的年味……
看到最后有新春福利O(∩_∩)O
百货百客
还有老虎尾巴上的小彩灯
在我小时候,逢年过节一听到要去“白相城隍庙”,马上高兴得一跳三丈高。城隍庙离我家不远不近,老爸带我向东步行半个小时,即可看到两根旗杆高耸入云,在一大片黛瓦白墙的老平房中间,颇有点鹤立鸡群的腔调。老爸告诉我:那两根旗杆是福建木材商人捐给庙里的。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一百多年前,福建商帮在上海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小刀会起义的主力就是福建商帮和闽籍无业游民。进了山门就看到中央广场坐着一只冲天耳大香炉,香烟缭绕中还可以看到戏台的屋檐下悬挂着一把超级大算盘,含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意思。两厢有白无常和黑无常,欲看不敢的感觉特别刺激。
世俗意义上的城隍庙,还包括庙外的市场和豫园,有九曲桥、湖心亭、风味小吃、百样杂货,还有梨膏糖、西洋镜等等,对孩子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倒并非木制的刀枪剑戟,而是动物商店里的两头蛇、红蛛蜘、绿毛龟之类。还有一台俗称“武松打虎”的拉力机,外观上是一尊彩塑,武松跨在虎背上,抡起拳头一顿猛打,动作绝对生猛。你只须花一点小钱,站上去将机器上的把柄奋力抬起,嵌在老虎身上的一连串小灯珠就会随着音乐声而渐次亮起,红红绿绿煞是耀眼。一般而言,一个小伙子用足吃奶的力气也顶多叫老虎屁股的灯珠那么一眨。但关键时刻总会有大力士拨开人群出来挑战,只见他朝手心啐口唾液,搓几下,抬头看一眼冲天而起的老虎尾巴,稳稳地搭住把柄,瞪起眼珠子、鼓起腮帮子,“咿呀”一声大叫,让小灯珠一路上蹿。眼见老虎尾巴上的小灯珠被一盏盏攻克,围观群众不由得大声喝彩,直到尾巴顶端的小灯大放异彩,这场戏才算达到高潮。
大力士仿佛有武松的附体,成了孩子的偶像。我暗暗发誓:等我长大后也要来挑战一次。但是……后来这台拉力机就不知去向了。
五香豆
开拓进取的城市精神
△可以说,五香豆是城隍庙的形象代言,是白相城隍庙不可不尝的休闲小食。(摄影:范筱明)
小时候每次白相城隍庙,我都要缠着老爸掏出五分钱来买一包。入口后一股奶香味,含在嘴里玩味片刻,先嚼豆皮,再吃豆肉,越嚼越香,回味悠长。城隍庙一圈兜下来,一包五香豆还没吃完。
据说上世纪三十年代,老城厢流行过一种休闲小食茴香豆,这种豆韧而不坚,软而不涩。在街头巷尾和茶楼戏院,提篮叫卖的小生意相当兴旺。后来有个来自江苏省扬中的“新上海人”,名叫郭瀛州,从一个卖茴香豆的老山东那里偷偷学会了制作技艺,并经过改良,创制了一种更加好吃的豆,名为“五香豆”。 郭瀛洲选用皮白、豆白、仁白而得名的嘉定的三白蚕豆,再以糖精、食盐、奶油香精等配制而成佐料烧煮,冷却后豆皮会结起一层白霜,因为吃起来有一股奶油香,所以此豆的全名应为“老城隍庙冰糖奶油五香豆”。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不知是原料供应紧张呢,还是需求过于旺盛,五香豆一度要排队购买。每天天色未明,就有消费者汇集在店门口,这支队伍如长龙一般从兴隆食品商店门口拖到手帕商店,再穿过睛雪坊,一直延伸到方浜中路的无锡饭店门口,有时再要回到旧校场路上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特别是逢年过节,上山下乡的知青纷纷回沪探亲,节后返回农村,带几包五香豆就成了一种很能应付人之常情的上选礼品。
五香豆的牛皮纸袋子是长条型的,每袋一市斤,售价四角八分,每人每次限购两包。我还记得旧校场路是弹格路,两边都是寒酸的民房和店铺,我也在排队过程中顺便从哥哥的解释中知道了“校场”二字的含义,想象着一百年前这里曾经演绎过刀光剑影、人喧马嘶的场景。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五香豆还被列为特供商品,送进锦江、和平等大饭店当作接待外宾的小食品。1973年西哈努克亲王来华访沪之际,有关方面还特别要求南市区果品公司按照特殊的要求与规格,专门烧煮了几斤五香豆送至豫园供亲王、王后品尝。
美好的食物总是陪伴着美好的时光,五香豆就担当起人们在海晏河清后对远逝时光和远行者的追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个秋天,上海侨联与旅游局假座绿波廊酒楼共同举办中秋赏月活动,有100多位老华侨躬逢其盛。那天在席面上有月饼、糖果、蜜饯等,但最受欢迎的还是五香豆,不少老华侨还把吃剩的五香豆悄悄装在口袋带回家,让家人一起享用。
还有两件事,是五香豆商店的职工不会忘记的。一是在1990年9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在北京亚运会购物中心上海厅供销合作社上海五香豆展台前视察时说的一句话:“小商品要走向大市场,写好大文章。”另一件事是在1995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视察南市区时也关注到了五香豆:“城隍庙五香豆过去在国内是很有名的,外地人到上海一定要买一包奶油五香豆,好像到了上海不买五香豆就像到了苏州不买饼,到了常州不买芝麻糖,或到了德州不买烧鸡一样,……有没有办法在九十年代重振老城隍庙奶油五香豆的雄风?”
看,连书记、市长如此关心一粒小小五香豆,这就充分说明五香豆见证了上海名牌产品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道路,这粒豆也象征着上海开拓创新的城市精神。
梨膏糖
从大唐盛世一路走来
△虽然时代变迁,但梨膏糖还是上海最知名的特产之一。(摄影:范筱明)
中国人一直相信药食同源,药食同补。但在日常生活中,拿药当美味来享受的努力未必能得到广泛响应,比如曾捣鼓过一阵的药膳,如今应者寥寥,但城隍庙的梨膏糖不然,它是药,也是糖,手里捏着两张护照,一路甜来,至今仍然拥有无数粉丝。
上海梨膏糖商店里挂着一块黑底金字招牌,它告诉大家:这家老字号创建于清代咸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855年,至今已有160个年头啦。那会儿,宫里的叶赫那拉氏还没有被封为懿贵妃呢,还正在用足心思博得皇帝的垂青。
梨膏糖分药用型和品尝型两种,药用梨膏糖精选梨汁、川贝、半夏、杏仁、桔梗、茯苓、冬花、前胡等十多种药材和白砂糖一起经煎熬精制而成。有止咳化痰、润喉清肺的功效,对治疗咳嗽、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独到之处。品尝型梨膏糖又称花色梨膏糖,采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药与白糖等纯天然原料加工而成,甘而不腻,甜中带香。
梨膏糖的初心是止咳消痰。您老这几天咳嗽?别急,就来一盒止咳梨膏糖吧。您老胃纳不佳?这里有开胃梨膏糖,嚼两块,保你赶明儿能吃两大碗稀饭加一笼屉羊肉包子。您老唱京戏唱得喉咙有点沙哑?没事,嚼两块胖大海梨膏糖,保证您老咽喉要道通畅顺溜,耽误不了下礼拜在社区文艺晚会上扮黑头包公。小孩想甜甜嘴巴?就来一盒品尝型的吧,百果、玫瑰、豆沙、松仁、枣泥、菊花、桂花……你吃得了这么多吗?孝敬老外婆?那就带一盒人参梨膏糖去,保她乐得笑不拢嘴。
这里还有一种药梨膏出售,由川贝、杏仁、桔梗、茯苓、冬花等十几种中药与安徽砀山梨汁熬制而成,治咳最有效,挖一汤匙在杯子里,用热开水化了喝下去,很管用。盒子上写着一个品牌故事:唐朝那会儿,那个敢说真话的宰相魏徵侍母甚孝,老母亲经常闹咳嗽,还喘气不止,朝中就派了太医给老人家看病,开了几帖草药煎服,老太太嫌味苦,不肯喝,看瞅着病情一天天加重,孝子宰相焦虑万分。有一天,家仆从市场上买来一些梨子,老太太素来喜欢这一口。略通医术的魏徵想,何不用梨汁加糖配上药物让老太太吃呢。于是,取杏仁、川贝、茯苓、桔梗等掺在里面,熬成膏汁骗老太太吃,老太太将信将疑,舔了一口,味儿还不错,吃了。没几天,老太太咳嗽没了,痰也消了,气也平了。轰地一下,消息在长安城传开。从此,朝廷内外凡有咳嗽气喘者,都来向魏宰相求赐良方。魏大人也乐意无偿出让科技成果,如此代代相传,精益求精,就成了梨膏糖的配方。
各位客官请看明白喽,这药梨膏打唐太宗治理天下那会就有了,外国人别跟我们争。
因为梨膏糖有这般神奇的功效,小时候我一咳嗽,老爸就会去城隍庙买几块梨膏糖来喂我。他是买原味的,药味重,虽然不如花式的香气浓郁而且好吃,但止咳是硬道理。如果情况严重,老爸就要买药梨膏了,当然对这笔开支妈妈免不了要噜嗦几句,她认为还不如去厂里医务室配一瓶止咳糖浆,放着家属劳保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一番呢。受老爸的影响,等我自己有了儿子后,药梨膏就成了家中的常备良药。
现在供应的梨膏糖除了散装,也有礼品化的,一盒配齐十几种口味,送人相当体面。我有一武汉朋友,早几年来上海公干,我总要买两盒请他带回去孝敬老父亲。上世纪四十年代他父亲在上海工作过一段时间,对梨膏糖的印象相当不错,而且就认城隍庙的老字号,其他店的不要。有一年,朋友的老父亲吃了城隍庙的梨膏糖后,还给我写了一封信表示“深深的谢意”,并对梨膏糖的口味如此纯正表示“难以置信”。
今天,在梨膏糖商店里,除了经典品种梨膏糖外,还供应寸金糖、牛皮糖、花生酥、粽子糖、芝麻糖、椒桃片、蝴蝶酥、姑嫂饼、蜜三刀、巧果、薄脆等等具有老上海或老苏州、老广东风味的糖果糕点,特别是以上海城市、上海美女、上海方言、上海旧影为装潢元素的组合礼盒最受游客欢迎。
一叶涵春
“108片”的手艺精神
△城隍庙集中了上海各种特产(摄影:范筱明)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专题片,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位青年药工手拿一粒半夏,另一手操一柄小巧的铡刀,飞快地将半夏成薄片。切中药,在药房里或许是日常的劳作,但镜头中的表演堪称绝活,青年药工快速铡出的半夏薄如蝉叶,经微风轻轻一吹,像一只只玉蝴蝶那样飞走了。
解说词是这样说的:“童涵春堂素以选料地道、遵古炮制、加工考究、药效显著的中药饮片而闻名于世,其传统加工的法半夏等120只品种均工艺高超,半夏薄如蝉翼,玄胡索、广郁金像金片,淡附片飞上天,花槟榔要切108片。童涵春的药工刀功堪称一绝,在国内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被冠以‘童薄片’之美誉。”
有个老中医对我说:108片,不能单纯地看作是炫技,对中药饮片而言,切得薄当然能使药性发透,比如法半夏切成一百多片,可不用煎服,直接入口即能含化。
童涵春是城隍庙里又一家响当当的百年老店,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比湖心亭的建造还早一年。现在童涵春的招牌是当时的童涵春掌门人童祥权请同治十三年科举状元陆润庠题写的。
在童涵春的历史上,前三代掌门人兴业期间,不仅把中药材的批发与中药饮片的零售结合起来,还到处搜罗古方、秘方和名医验方,加工炮制成各种饮片散丹和药酒、夏令痧药等,自制人参再造丸就是童涵春堂的一大创造,这味药具有祛风活血、强身保健的作用,长销竟达百余年。还有一个产品是“纯黑驴皮膏”,选料地道,加工精细,药效明显,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
童涵春的膏方则是冬季一绝,制膏工序控制非常严格,特别是价格昂贵的细料,要另煎另炖,比如鹿茸要单独用小火慢炖十几个小时才能将药性析出。中药饮片用清水隔夜浸泡,每料药煎煮两三次,每一次都有时间规定。接着将这些汁液倒进锅内煎煮浓缩,水沸后捞去浮沫,再兑入细料药的煎液,继续加热浓缩至稠密状,收得清膏,在浓缩时须不断调整火候。收膏时加入配方规定的糖和胶类,调节火候继续加热并充分搅拌,以免粘底起焦。在收膏即将结束时,兑入细料,或加工好的芝麻、核桃等,边加边搅,直至调和成膏。煎汁、浓缩、收膏等三道工序一路过来起码要数小时,最后收成的膏子只有1500克左右,绝对精华。
除了膏子,童涵春的滋补品也是一个强项,并从十年前的西洋参提升为冬虫夏草和野山参。童涵春的冬虫夏草从青海采购而来,选择品质最好的。师傅们按行业标准进行筛选分档,主要看虫草的条型大小和色泽。然后剔除泥沙,定型、烘干,分档包装后上柜。童涵春经销的冬虫夏草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每年要售出两三吨之巨!
老庙黄金
带来好运气
△每逢春节,老百姓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城隍庙烧香还愿,然后到庙前大街各银楼选购黄金饰品。(摄影:范筱明)
经营黄金饰品及仿金饰品,是旧时城隍庙的一大特色。辛亥革命后,城隍庙前的那条方浜被填平筑路了,俗称庙前大街。这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建成,交通大为方便,市面因此大兴。一家家专门制造、经营金银饰品的银楼拔地而起。最兴旺时这条马路上集中了好几家银楼,比如老庆云楼、东来升、恒孚银楼、景福银楼、裘天宝银楼、方九霞银楼等。一条路上集中六家大同行银楼,在当时的全国大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些银楼大都是前店后工场格局,其中的裘天宝银楼还是周信芳的岳父裘氏创建的,在上海滩上名气很响。一只金戒子如果内侧敲有“裘天宝”三个字,送进当铺里也可以多当一点钱呢。
由于庙会的兴盛,加之上海的城里人和城郊农民对黄金饰品始终怀有一种牢不可破的价值认同,每逢春节、中秋大型庙会及入冬以后的购物旺季,老百姓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城隍庙烧香还愿,然后到庙前大街各银楼选购黄金饰品。旧时,一向精明的上海人认为黄金可以保值增值,而且携带方便,是世界通用的硬通货。在传统观念里,黄金还可以辟邪镇宅,给人带来好运。至于近郊的农村,一旦有钱,就专注于三件事:讨娘子,造房子,买金子。初生的婴孩,手腕上戴一粒金花生,或总角之后戴一个金项圈,可以消灾祛病,避免夭殇。老年人戴一只嵌宝戒,很有富贵相,似乎在麻将台上能成为胜常将军。小姐女士戴金戒指,能增添几分姿色,而生意场上的人戴金首饰,能显示实力和信誉。
豫园湖心亭下午茶
中国滋味尽在茶中
慢生活的下午茶,到了“海上第一茶楼”的湖心亭茶楼,又会是怎样景象?百年茶楼,飞檐翘角、玄瓦朱窗,巍峨屹立于九曲桥荷花池中央。茶香陪着都市时尚香。
踏进湖心亭茶楼,“湖心亭”对联“野笛一声人过桥,渔烟千叠石生松”,巧妙地点出了“海上第一茶楼”古色古香美妙的境界。
一楼茶室依窗而坐,临窗波光水影与九曲桥人流相映,一派江南水景风情。九曲桥连园林、庙宇、市集,游客、香客、买客、茶客,人头济济。步入二楼,但闻吴侬软语、曲调优美,引人入胜。据说每逢周二、周四下午,均有上海评弹团新秀演出保留节目。
这里的下午茶,更讲究中国茶的味道,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凤凰单从(乌龙茶)、白毫银针(白茶)、金骏眉(红茶)、祁门红茶、碧螺春、普洱茶(黑茶)、大红袍(武夷岩茶)铁观音、台湾冻顶乌龙等全国知名茶品,都是由湖心亭定牌生产,专供湖心亭,品种繁多,活色生香俱全。尤其是应景“海上花”观赏茶,很有情趣,但见玻璃茶壶中,放入一颗茶包,经90度的白水冲泡,一分钟里出现奇迹,金色丹桂如繁星升起,红色百合花朵瞬间绽放,银针茶叶一根根竖立,如礼花在水中开放,让人一下子感受丹桂飘香、茶水入杯,闻香、品味亦更美。
中式下午茶+鲜美茶点(小香干、茶叶鹌鹑蚕、金桔、橄榄小蜜饯),以休闲食品佐茶,变得随意轻松。有时茶楼还会不定期地举办茶道、香道、书法讲座,每逢周一还有民间江南丝竹来这里自娱自乐的表演聚会。听亦听、赏亦赏、喝亦喝、品亦品、聊亦聊,古韵今风茶香,诗意浓浓。
在湖心亭喝茶,可谓“湖水映亭总风光,茶话乾坤不会凉,最美江南丝竹里,九曲桥上踏波浪”。品茶品出“中华老字号”新情调,品出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
文创产品
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体现
白相城隍庙,怎么可以错过这华宝楼呢?这幢仿古建筑坐落于城隍庙西侧的方浜中路上,坐北朝南,每天沐浴灿烂阳光,领受八面来风。华宝楼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楼高四层,立面开阔,气韵万千,巍峨挺拔。由史学界泰斗周谷城题写的黑底鎏金匾额,光彩濯濯,揭示着中国数千年来工艺美学所集聚的人文底蕴。
华宝楼是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国内最大的专业性工艺品零售兼批发的企业,以经营各类中高档工艺美术品、珠宝古玩、旅游纪念品、书画艺术品而驰名海内外,也是融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商业精华于一体的涉外旅游定点单位。近年来,又引入了具有时代气息和海派文化特质的文创产品,吸引中外游客和时尚青年频频光顾。
华宝楼汇集了硬工艺品、软工艺品所属的各大种类,包罗万象,不亚于一场展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精品的盛会。黄金镶嵌、文房四宝、紫砂瓷器、雕刻礼品、红木摆件、青铜礼器、景泰蓝瓶、内画烟壶、檀香折扇、丝绸服饰、四大名绣、抽纱台布等琳琅满目,可以满足中外游客对中国旅游纪念品的采购计划。
华宝楼有一幅对联,“倚禅傍道钟鼎石木养真性,念古思今琴棋书画伴和风”。钟鼎石木,琴棋书画,养性怡情、蕙风和畅。华宝楼自1994年建成以来的二十多年里,这里的展品、商品和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不正对应了这幅对联吗?
除了华宝楼,城隍庙还有一个民间工艺品长廊,中国结、剪纸、剪影、皮影、铜印篆刻、石板影雕、易拉罐金属剪塑、九连环、风筝、内画鼻烟壶、龙凤书法、金山农民画、画像、刺绣、交趾陶、十字绣、麦杆画、面塑、糖画……至于散落在城隍庙里的十多家文创小店里的产品就更加琳琅满目了,个性化搪瓷杯和闹钟、个性化T恤和旗袍、个性化书挡和台灯、个性化的包袋和笔记本……无不诙谐幽默地展现着当今青年人的审美趣味和丰富想象力。他们的艺术观念经由产品承载,从城隍庙出发,奔向广阔的天南海北,影响更多的同龄人,甚至感染了一个时代的风尚,一座城市的气质。
百年城隍庙
不仅为中华民族
保存了上海人的都市生活样本
还有开放式城市崛起之初商品经济发展的样本
忠实地保留了上海前行的深深脚印
如果我们进入城隍庙
去仰望城隍老爷的面容
种种思绪一定会透过缕缕紫烟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
福利时间到
谢谢各位阅读
黄浦区旅游局与旅游时报携手豫园股份赠送
66份上海好礼
(梨膏糖、五香豆、拜年文创礼盒、湖心亭茶点等随机发取)
福利抽取方式
在本条留言区写下你心目中的年味
领取方式
凭用户名+手机号到豫园华宝楼二楼(方浜中路269号)
小校场年画柜台领取
领取时间
2.15-2.22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2021中国全面禁止吃狗 2021中国全面禁止吃狗广西玉林
- 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 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采蜜
- 凉拌马兰头 凉拌马兰头放什么调料
- 养蜂技术管理 养蜜蜂的技术养蜂技术
- 青钱柳茶 青钱柳茶可以降糖吗
- 网箱养鱼 网箱养鱼成本及利润
- 养蜂一年能挣二十万吗 养一箱蜂一年能赚多少钱
- 搞养殖业养什么能挣钱 搞养殖业养什么能挣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