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饲料资源的未来出路
1.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无法自给自足
2. 饲料资源短缺将是长期影响养殖业效益的核心因素
3. 饲料资源短缺将是长期的问题
4. 饲料工业面临的新旧矛盾愈显突出
5. 饲料原料预加工处理技术需加强创新
二、养殖端需要新技术创新
1. 生猪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 降低养殖饲料成本是提高效益的关键
3. 现有饲料加工工艺对利用率的改善已十分有限
4. 饲料加工与消费模式需要颠覆性创新
5. 饲料生产新模式
(1)饲料加工模式,由干基固态向湿基液态转变,由物理加工向生物加工转变;
(2)饲喂模式由干基固态,向湿基液态饲喂转变;
(3)液体料(高湿物料)、液体发酵料和液体生物预消化料是趋势。
6. 液体饲料
(1)液体饲料优势
液体饲料即水拌料,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相吻合,为饲料更换提供一个过渡期;
展开全文
液体饲料加工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迅速调整日粮配比,湿基原料直接进入配方;
给料量更为精准,减少饲料浪费,杜绝拒绝饮水或饮水量不足的问题;
与干料饲喂相比,液体饲喂可提高6%的采食量,饲料成本消耗降低10%;
饲料浪费少,鼠害少;
液体饲喂可以减少25%人工,降低能耗,减少人为因素对饲料加工的影响。
(2)液体饲料不足
水料比例大(2:5-3.0:1,80%),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流通速度加快、纤维消化下降和消化酶分泌减弱);
未对饲料结构产生质的变化,部分养分消化率降低(Ca 8.2%, P 11.1%; Fe 6.3-15.3%; Cu 9.5-13.4%);
由于液体饲料高水分,生长后期干物质采食易出现不足;
收效不足够大,投资回收期长。
(3)饲料液体生物预消化
动物消化生理:日龄、消化器官、采食量、时间、酶和吸收,需要以时间换空间,提高养分消化率;
植物组织结构:将慢和难消化物质(慢速消化淀粉、蛋白质、纤维和抗营养因子)转化为快速、可消化营养物质,降低消化负担、食后增热和体消耗(能量和蛋白);
生物技术:菌、酶等领域技术进步迅速,必须充分运用其绿色、高效和功能性的优势。
挖掘动物生长潜质:生猪遗传潜力与实际生产水平存在较大可挖掘空间。
三、预消化产物结构是关键
1. 液体生物预消化饲料制作关键点
(1)深入了解植物组织化学结构,找出潜质挖掘关键点;
(2)破坏这些组织结构需要的关键酶及其与菌的协同效应与辅助因子;
(3)多种生物手段有机结合,精准控制预消化处理终产物结构形态。
2. 提高蛋白质消化速率是关键
3. 日粮纤维水解物改善动物肠道结构形态
(1)大分子的聚糖被酶制剂分解为小分子聚糖、寡糖或单糖,聚糖和寡糖进一步被微生物所间接,提高微生物对纤维的利用效率;
(2)这些糖常常被微生物代谢为SCFA,小肠上皮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
(3) butyrate > ketone bodies > amino acid > glucose
4.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调控作用
5. 寡糖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6. 多酶处理纤维水解物供能潜质
四、液体预消化技术要点
1.新产品新技术与猪场技术人员匹配度
2.硬件系统和与之相关的售后服务问题
五、饲喂液体生物预消化饲料实践优势
1.液态、味香、适口性好,采食量较大,采食快,吃完就睡;
2.集中定点饲喂,消化好、料肉比降低;
3.精准饲喂,电脑操作保证猪群按生长曲线采食;
4.猪群均匀度相对较,整体生长速度较快;
5.采食同时供给充足饮水,水的浪费少,减少猪饮水次数
6.保育猪效果突出,扩大肠胃,杜绝拉稀,提高吸收;
7.猪舍灰尘少,防治呼吸道和发热疾病,发病率降低70%;
8.猪的毛色光亮,健康。
一、人工智能前沿研究进展
(1)大数据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对我们的科学研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算法+算力+数据不断的集成。
(3)从人机博弈的AlphaGo到蛋白结构预测的AlphaFold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各分支领域的革命,将在今后几年到十几年中逐渐显现出来,这项突破堪比人类基因组完成测序,甚至更重要。
二、目前研究进展
1、酶的研究--机遇与挑战
(1)人工智能可以无缝融合入饲用酶的绝大部分技术,提升研究效率。
(2)“数据-模型-应用”互为基础、是“饲用蛋白智能设计”的三要素。
(3)将生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进行饲用酶蛋白的挖掘、设计、表达与应用。
2、基于大数据的农用蛋白智能挖掘策略
(1)突破传统基因挖掘限制,建立了数据驱动的基因挖掘流程,使基因挖掘时间从1-2年缩短到1-2个月。
(2)目前已经建立的TPMAD模型是预测准确率最高、训练集数据最多、应用方便、高效的蛋白温度模型。
3、农用蛋白的智能分子设计
(1)提升酶蛋白的应用性能是使酶蛋白变成酶产品的关键技术。
(2)基于大数据的分子设计:利用进化的力量。
(3)需要一致性分子设计(基因共识)。
(4)基于自然进化的分子设计。
(5)可以基于大数据智能设计植酸酶,提升其耐热性、智能设计提升壳聚糖酶的催化效率等。
4、蛋白高效表达技术
(1)绝大多数酶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
(2)发酵菌株表达目标蛋白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3)实现微生物超高水平基因表达系统需要建立功能元件库,优良基因库,以及底盘细胞库;其于这些库,可以开发了普适、高效、简洁的基因表达系统,可使大部分蛋白的表达量达到10g/L以上。
(4)同时,基因序列也是影响其高效表达的重要因素。
三、未来研究方向
1、实现多学科融合,使饲用酶制剂的再升级---精准、靶向、功能明确、效果显著。
2、搭建饲用酶的智能挖掘与设计平台。
3、实现饲用酶的智能计算,以“数据-模型-应用”为核心,最终实现,功能元件、基因线路以及细胞工厂的再升级与优化。
一、采食调控机制及食物信号
1. 采食调控机制
(1) 一个中枢:摄食中枢
(2) 二条途径:提高和抑制食欲
(3) 三个靶点:感官、外周、下丘脑
(4) 多个活性因子:
促进采食:NPY、Grelin、AgRP,
抑制采食:a-MSH、CCK、leptin GLP-1
奖赏效应: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
2. 美食诱导与多巴胺分泌
(1) 第一次分泌:渴望程度越高,饮入后分泌越多,奶昔> 无味纯水,引诱摄入动力
(2) 第二次分泌:渴望会压制肠胃诱导的第二次多巴胺分泌奶昔< 无味纯水,延迟分泌则会使人们过量饮食
3. 食物信号答案:外部食物美味的影响,不可控制进食(Uncontrolled eating)是指个体在面对美味食物时,失去进食控制的过度进食倾向。
4. 食物信号答案:社会学,摄取食物是为了追求饮食享乐
二、味觉和嗅觉机理及互作
1. 嗅觉
不同动物的嗅觉差异:不同家畜嗅觉上皮面积、敏感神经元和受体基因数等差异较大,猪和奶牛是人的3-4倍。
2. 味觉
呈味物质刺激对应味觉受体后,产生神经冲动,经各级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味觉中枢,经味觉中枢整理分析而产生。不同动物的味蕾数差异较大,猪和牛是人类的2-3倍
3. 动物喜好的风味与营养信号有关
(1) 甜——碳水化合物
(2) 鲜——蛋白和氨基酸
(3) 肥——脂肪
(4) 咸——盐和矿物质
(5) 苦、酸——有毒物质、腐败
4. 嗅味结合、多味协调互作、鲜味为主
三、肉鲜味在诱食中扮演的作用
1. 鲜味物质MSG提高食欲
2. 动物天生偏好肉鲜味产品
(1) 猪舌头中的鲜味受体对某些蛋白质原料改善饲料性能和吸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断奶仔猪,由于断奶应激的影响,蛋白质缺乏或者营养严重普遍现想象,营养缺乏时动物喜欢吃鲜甜等其喜欢、带有营养标识风味的物质;
(2) 当具有不良的情况(比如断奶时),这些受体超常表达,增加了部分对丰富蛋白质日粮采食欲望的应答反应。因此,在这些关键时期,刺激鲜味感官能够促进饲料采食量增加,另一方面,在早期阶段,高适口性蛋白质来源的使用能够增加断奶后饲料采食和生长速率。
(3) 正常剂量鲜味MSG会增加仔猪胃肠道内的T1R1/T1R3mRNA表达量,(zhang et al,2013)胃中的鲜味觉受体可抑制CCK、胰岛素、十二指肠碳酸根离子等分子推迟仔猪产生饱感。
(4) 鲜味物质提高仔猪氨基酸的消化率(5%左右,(tedo et al,2018)
(5) 在关键时期如断奶后早期、泌乳母猪、饲料转换期预期增加猪的饲料采食量。 猪对鲜味有高度敏感性,高于甜味的10倍。鲜味(蛋白质)和甜味(碳水化合物)口味的平衡是满足长期最大采食量的充分战略。
3. 鲜味肽可通过作用于苦味受体掩盖或减弱苦味
4. 鲜味的作用
(1) 诱食:增强及改善风味,可以增强产品的天然鲜美、浓郁与香甜味,诱导唾液分泌
(2) 节约:使肉类味道更鲜美,增强肉类原味,强化肉类香味,减少肉类用量令成本降低
(3) 掩盖:抑制食品中过咸、过苦、过酸等不良气味,减少异味(氨基酸味、面粉味等)
四、生物技术在采食调控中的应用
1. 生物技术生产调味剂优势
(1) 传统调味:成分简单,仿真度差,愉悦度低,口感单一,诱食效果有限
(2) 生物技术:成分多元,仿真度好,愉悦度高,口感丰满,诱食无限
2. 诱食剂研究——肽及氨基酸呈味技术
3. 生产鲜味及复合肉诱食剂的技术路线
4. 大帝诱食剂——提升饲料风味,引诱动物采食 添加到哺乳家畜日粮中后,增加产品风味,提高动物对食物线索的兴趣,降低瘦素抵抗,激活大脑奖赏系统,带给动物愉快快乐的采食体验。带给人和动物愉悦、快乐的味觉受体。
一、酶解豆粕研究背景
1. 粮食安全的主要压力在饲料粮,挖掘蛋白质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和提高现有蛋白质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经济意义
2. 豆粕是饲料中最常用的植物蛋白饲料来源,蛋白含量较高
3. 抗营养因子阻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的生长产生负面作用
4. 酶解豆粕是通过单酶或多酶,将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活性小分子肽,是降低大豆蛋白抗原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5. 酶解降低豆粕中的抗原蛋白
豆粕的抗原蛋白对碱性蛋白酶比胰蛋白酶更敏感
6. 不同蛋白酶对豆粕抗原蛋白降解程度的比较分析
(1) 同等酶活的不同蛋白酶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有较大差别;
(2) 可不同程度的降低抗营养因子水平。
二、酶解豆粕的体外评价
1. 豆粕与酶解豆粕中常规养分和氨基酸含量
(1) 普通豆粕和酶解豆粕水解氨基酸的比对:相当
(2) 普通豆粕和酶解豆粕游离氨基酸的比对:酶解豆粕多于普通豆粕
2. 豆粕与酶解豆粕中小肽和抗营养因子含量比较
酶解豆粕的水溶蛋白和酸溶蛋白较豆粕高,小肽含量较高,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较低,棉子糖和水苏糖等寡糖含量较低,说明酶处理是消除豆粕中这些抗营养因子的有效方法。
3. 酶解豆粕和普通豆粕酸溶解蛋白中肽分子量分布情况
酶解豆粕酸溶解蛋白中分子量分布在189-1000 Da(多为小肽)的比例为55.39%,豆粕中比例为23.94%。
4.酶解豆粕体外抗氧化活性
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酶解豆粕比豆粕具有更高的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三、应用价值-仔猪
1. 酶解豆粕替代7%膨化全脂大豆,可提高仔猪氮消化率和饲料转化效率,提高盲肠食糜中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在后肠的发酵(NH3-N和腐胺),从而改善生长性能
2. 仔猪日粮用 7.5% - 9% 的ESBM替代等量蛋白水平的鱼粉及大豆制品(大豆浓缩蛋白、发酵豆粕),改善仔猪生长性能;提高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养分消化率,减少粪便氮素排放
3. 15%酶解豆粕替代豆粕可改善无抗日粮中0-14d保育猪的免疫反应、抗氧化水平、肠道形态和屏障功能,提高生长性能
四、应用价值-肉鸡
1. 饲粮中代谢能降低100 kcal/kg,粗蛋白质降低1%,对蛋鸡生产性能有降低的趋势,对酶活性、AA转运体mRNA和肠道菌群无影响;
2. 饲粮中添加0.5%酶解大豆蛋白提高了胰蛋白酶活性、PepT1和B0AT mRNA相对表达量,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合格蛋率,降低了贮藏30d鸡蛋的质量损失率。
3. 酶解豆粕替代3%豆粕可提高肉鸡22-42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
4. 酶解豆粕替代3%和4%豆粕,可提高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3%添加组绒隐比显著提高
5. 酶解豆粕替代4%豆粕可显著提高仔猪盲肠食糜乙酸和丙酸含量,丁酸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五、应用价值-水产和獭兔
1. 凡纳滨对虾
综合考虑对虾的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消化酶活性等影响,酶解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25%~50%的鱼粉含量为宜,不宜超过50%。
2. 獭兔
(1) 提高獭兔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改善毛皮质量和屠宰性能
(2) 提高獭兔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3) 提高獭兔抗氧化能力
(4) 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和盲肠微生物菌群
(5) 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ESBM替代豆粕的推荐比例为1.5%
一、 玉米豆粕型向多元化日粮转变
1、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包括小麦、高粱、大麦以及多种其他植物性蛋白原料等。
2、农业农村部办公室印发《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基本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资源特点的饲料配方结构。
3、多元化原料的相对不足现状
(1)营养成分(能量、氨基酸)相对较低。
(2)补充钾、亚油酸或者黄色素(如有要求)差异。
(3)使用量会有一定的限制。
(4)加工工艺需要有所改进。
(5)总NSP含量会增加。
二、针对多元化日粮耐酸性木聚糖酶的开发——耐(酸)性木聚糖酶的酶学特性
1、酸性(低pH活性):以pH3.0作为突变筛选的条件,使得其产物在此酸性条件下有更高的酶活,耐受动物胃酸,在动物胃里也有更高的活性,相当于延长了木聚糖酶的作用位点和时间。
2、耐酸性:提高在pH2.5-pH5.5之间的相对酶活,提高酶从胃到空肠前端这一阶段酶活的保留率。
3、木聚糖可以作为主要的NSP。
4、木聚糖酶产物应偏向产生木聚糖。
5、酸性环境是木寡糖产生的最适条件,因此需要更耐酸的木聚糖酶。
6、以pH3.0酶活提高倍数为定向进化条件,高通量筛选突变体。
7、通过抗逆性差异筛选更耐受肠道内环境的酶。
三、酸性木聚糖酶在麦类日粮中的应用
1、酸性木聚糖酶VS小麦日粮——降黏对比试验
(1)酸性木聚糖酶能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2)酸性木聚糖酶能显著提高肉鸡粗蛋白利用率和总能利用率。
(3)酸性木聚糖酶能显著提高肉鸡肠道消化酶活性。
(4)酸性木聚糖酶能显著改善肉鸡肠道食糜粘性。
2、酸性木聚糖酶+小麦日粮——生长猪应用研究
(1)能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2)能提高仔猪的全肠道效率。
(3)能降低仔猪的腹泻率,提高粪便指数
3、溢能宝——生长猪应用研究
(1)小麦日粮添加溢能宝能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
(2)小麦日粮添加溢能宝能改善猪肠道指数和食糜粘度。
(3)小麦日粮添加溢能宝能显著影响生长猪肠内NSP水解。
4、溢能宝全小麦日粮——中猪试验
(1)能提高中猪全肠道消化率。
四、酸性木聚糖酶在高梁等类型日粮中的应用
1、耐酸性木聚糖酶体外酶解玉米、稻谷、高粱
(1)使用木聚糖酶能有效提高阿魏酸含量。
(2)阿魏酸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和细胞保护能力;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肉猪杂粮型日粮应用研究
(1)添加溢能宝能提高生长猪生产性能。
(2)添加溢能宝能提高生长猪的消化利用率。
(3)溢能宝能改善生长猪粪样微生物并提高SCFAs。
3、木聚糖酶在多元化日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1)木聚糖是非常规原料主要的NSP。
(2)酸性木聚糖具有更丰富的酶系,解决多元化日粮木聚糖的问题。
一、预消化技术应用的前提
1.断奶仔猪应激及炎症,断奶后采食量和生长速度不佳。
2. “胃”的天然功效有限。
3. 热应激下动物内脏(如肠道)血流降低,小肠氧和养分的供给降低,动物对养分消化率低。
4. 饲料原料的高成本因素。
5. 饲料原料的高变异:如棉籽加工工艺差异造成理化性质的差异,抗营养因子的存在等。
6. 禁抗、低氧化锌对肠道的高挑战。
二、何时需要预消化原料
1.动物特定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断奶、热应激。
2. 动物肠道快速发育成熟的需要——药理剂量氧化锌禁用。
3. 原料价格波动大——零动物源性、豆粕等植物源性原料的高效利用。
三、预消化的方式
1. 物理方式(膨胀、膨化等):如膨化豆粕。
2. 化学方式(酸、碱、醇等处理):如SPC。
3. 生物方式(酶解、发酵等):如酶解豆粕、发酵豆粕。
四、为什么要用肽
1. 多肽对消化道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2. 多肽消化速率介于氨基酸和整蛋白之间。
3. 晶体氨基酸的易发生氧化、应用上限有天花板
4. 多肽利于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早期建立、提高肠道菌群成熟。
五、酶解豆粕的应用效果
1. 提高消化率,节约饲料蛋白。
2. 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降低料重比。
3. 改善免疫,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
4. 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清除ROS;疏水性氨基酸暴露,有利于增加肽类对脂质的亲和力,提高其抑制脂质氧化的能力(对肠粘膜遭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5. 维持肠道结构完整。肠道菌群快速成熟。
6. 保证应激条件下肠道结构的完整性,降低肠上皮损伤引起的免疫反应。
7. 通过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免疫球蛋白,调节应激激素水平,改善动物机体内稳态。
六、预消化产品的应用方案
1. 低蛋白1:2替代方案:20kg酶解豆粕(K-蛋白)+20kg预消化米糠粕(金米肽)=替代40kg豆粕(45蛋白),蛋白低0.6%-0.7%;节约豆粕20kg/吨。
2. 低蛋白2:3替代方案:20kg酶解豆粕(K-蛋白)+10kg预消化米糠粕(金米肽)=替代30kg豆粕(45蛋白),蛋白降低0.3%-0.4%;节约豆粕10kg/吨。
3. 替代鱼粉方案:30kg酶解豆粕(K-蛋白)=替代20kg鱼粉+10kg米糠粕,等蛋白,配方成本降低;60kg酶解豆粕(K-蛋白)=替代40kg鱼粉+20kg米糠粕,蛋白降低0.15;配方成本降低。
七、总结与要点
1. 应用的场景:断奶、热应激等动物特定生长阶段;氧化锌限量的技术储备;原料价格波动大等情况。
2. 产品的功能:抗氧化作用;消化速率介于氨基酸和整蛋白之间;晶体氨基酸的氧化作用及应用上限;肠道菌群成熟。
3. 获得的价值:提高消化率,节约饲料蛋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腹泻;改善免疫;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肠道健康。
4. 评价的方法:建议以酸溶蛋白和SDS-PAGE凝胶电泳两种方式结合;重视酶解预消化和多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Q:饲料预消化的优势和技术瓶颈?
吕继蓉:预处理的产品怎么去评估,相对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用户在选择的时候无法科学有效去评估,甚至有些茫然。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是不是所有的原料都需要考虑预处理,因为微生物发酵的过程是耗能的,所以要斟酌怎么去用这个技术,而且思考预处理技术的应用场景;另外也需要考虑适口性的问题,因为我们前段时间做了一个试验,发现不同发酵料的风味差别非常大,诱食效果差异很大。未来加强技术沉淀,从技术上还要去考虑产品的创新,主要是从菌种的选择、组合去靶向解决原料的问题,如植物细胞壁的降解、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打开,抗营养因子的消除等,当然工艺的标准化、流程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肖伟伟:预消化主要分为几大块,有物理的方式,有化学的方式,有生物基础的方式,而在生物技术的这个方式里面,以发酵酶解为代表。我觉得通过酶解的方式是能够很好的根据动物的身体需求非常准确获得想要的成分,而且含量也非常高。当然不足,目前我觉得来讲当下的原料价格贵,成本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作为企业不断的努力去降低成本是我们努力要做的。瓶颈性问题主要是供应链要获得这种足量的,而且质量非常稳定的,价格又非常优势的这样一个原料来源,是非常具有挑战的;在开发技术这个维度,怎么根据不同的原料的结构特点来针对性的对原料的最大价值进行改造提升,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可以去努力。
魏连宁:我们的预消化产品酸溶蛋白占粗蛋白的指标达到38%~45%之间,可以说大量的提高了蛋白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可以很好的降低豆粕的用量,而且这个产品降低和去除了抗营养因子的96.6%。那么至于难点或者我关注的问题,从管理企业的角度说,如何在降低酶解工艺生产中的生产成本,降低这个产品的销售,把这个养殖成本降下来。那么今后我们还要关注两个点,第一个就是我们在生产的时候,工艺上在继续研发创造创新我们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第二个要加强饲料行业的喂养实验和检测结果。
于锋:大家谈了很多预消化,谈了很多的工艺,我觉得都挺好,但是一定要结合你所针对动物的消化特点,它的消化生理跟你的技术是否能够混合在一起,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何为目标动物的需求提供一个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我们必须承认所有的原料质量的波动,但是如果我们给非常小的幼龄动物提供这个原料的时候,质量的波动是不允许的,如何来让它的质量变得更加稳定?我的理解就是发酵的本质就是让微生物产生酶以后去作用,酶解会更加精准,我会根据每一批原料的质量来调整。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原材料,我们讲消化吸收也好,讲抗营养因子也好,谈的是多方面,通过单项技术,想让这个材料有本质的改变是不可能的。预消化是一项组合技术,如何让各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做出稳定的产品需要认真思考。
徐俊宝:原料预消化也好,还是饲料的发酵也好,为什么要做,是因为小猪从吃奶转变成吃饲料以后,豆粕它是植物性的来源,有细胞壁,怎么能够去消化那些细胞壁,让小的动物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其实我认为应该把它当作添加剂,因为你的用量不可能太大。酶解过后就干燥这一块,占的成本不会低于5~7%。你提升的消化率提高不了5%,但是你提高的成本可能超过5%。使它产生一些的这个原料之外的其他的一些功用,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它应该产生更多的其他的能帮助消化的物质,这才是方向,而不能仅仅的变成了氨基酸,变成小肽了,结果它在动物体内本身都有消化酶,它能够消化那些东西。所以我认为这个酶解、发酵的过程,应该在做更深入的一些思考。
张遨然:去年到今年5%添加生物预处理原料,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客户希望提高预处理原料比例,但受到一些限制,比如梅雨季节需要减少添加量或不使用时会给客户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说明技术方向的正确,但技术细节需要更多思考,比如针对不同原料处理中微生物的筛选,甚至要明确到种属。另外大家生物发酵工艺差异较大,难以标准化管控,以往的一些控制都停留在营养指标的防控上;在应用过程中可能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添加剂对产品功能进行升华,需要更多的动物指标和性能进行评价,最后在应用中需要去重新系统的进行评定生物学效价和能值等。在使用中如何把价值沉淀到终端,配方外添加转变为配方内添加。
权志中:首先预消化在使用效果上好,要继续坚持。但第二点是贵,客户觉得不值这么多钱,不了解产品的真正价值,难点第一个是怎么做,先考虑什么原料适合做预消化,预消化做到什么程度是合理的;如何评定产品,再一个是客户怎么用的问题,在生产上究竟带来多少价值,预消化产品需要更多验证,需要从原理、工艺、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饲料原料行业准入管理制度
1.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1)事前管理(准入管理制度)
品种准入: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准用目录制度;新产品审定、进口产品注册登记;
生产许可:生产企业许可和添加剂批准文号管理
(2)事中管理(质量安全过程控制制度)
生产环节:实施以《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为核心的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经营环节:购销台账、不得拆包分装等制度;
使用环节:禁用物质目录、执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3)事后管理(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制度)
实施监督检查,建立监督管理档案;
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信用制度;
产品召回制度
2.饲料原料准用目录制度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饲料原料目录》
3.准用的饲料原料品种
《饲料原料目录》(农业部1773公告)
4.品种准入—新产品审定制度
(1)未列入《饲料原料目录》的产品,需通过审定获得新产品证书或纳入目录后,方可作为饲料原料使用。
(2)对于转基因产品,应先通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后再提出新产品审定申请。
(3)《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
二、新饲料申报程序和评审流程
1.审定申请的范围和类型
(1)“三新”特性
新发掘的饲料资源;
新工艺改良的原料;
新研制的饲料原料
(2)《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
新饲料定义:我国境内新研制开发的尚未批准使用的单一饲料
2.新饲料审定流程
(1)申请人:向农业农村部提出审定申请;研制者或生产企业均可为申请人;准备好完整的申请资料
(2)农业农村部:受理申请;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主管新产品审定工作
(3)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负责对产品技术评审;对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审
(4)农业农村部:颁发新产品证书/发布公告;公告作为上市后监管的依据;公告作为上市后监管的依据
(5)新饲料原料公告
3.新饲料技术评审程序
(1)初审——分组审议:
安全性、有效性、生产工艺与环境、质量标准
(2)质量复核
质量标准复核,样品符合性检测
(3)终审
综合评审,形成评审结论
4.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审批咨询服务工作机制
(1)目的
新饲料、饲料添加剂正式申报前,帮助申请人准确地理解评审要求,指导申请人科学准备审定申请材料。
(2)主要内容
拟申请的事项是否成立;正式申报时需要开展哪些评价试验;评价相关注意事项等;咨询材料由相关领域专家分别评估,给予书面咨询意见。
(3)性质
自愿、免费,非行政审批前置程序,咨询意见不作为行政审批决定依据
三、新饲料评审要点及申报材料要求
1. 新饲料评审要点
(1)安全性:靶动物安全性; 消费者安全性; 生产菌株安全性
(2)有效性:确认产品作用效果; 适宜的推荐用量
(3)对环境的影响:生产过程: “三废”排放影响使用过程:排泄物影响
(4)质量控制:生产工艺、质控标准、产品稳定性
2.申报材料要求
(1)安全性评价
靶动物耐受性评价试验报告
毒理学评价试验报告
生产菌株安全性评价(微生物发酵类饲料原料)
(2)有效性评价
靶动物有效性评价试验报告
(3)质量控制方面
生产工艺:工艺描述、流程图
稳定性试验报告:确定保质期、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等
(4)环境影响方面
中试生产总结:至少连续5批,中试时间、地点、批号,每批中试产品的详细生产和检验报告,中试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置措施等。
”三废“处理报告:说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及处理措施。
四、新蛋白饲料原料研发的几点建议
关注点1:原料来源
关注点2:生产工艺
关注点3:产品质控标准
关注点4:有效性
关注点5:安全性
一、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畜禽专项”首次设置揭榜挂帅项目,大北农首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项目聚焦国家战略亟需,针对我国蛋白饲料紧缺,大豆进口依存度高的产业问题,以生物制造蛋白饲料为切入点,以创制新型蛋白饲料替代豆粕为总目标,通过新增或节约蛋白饲料,有效摆脱大豆过度依赖进口局面。该项目实施将全面推动集团饲料产业技术创新,为养殖产业提供更多降本增效的产品与技术,推进豆粕减量替代。
(二)研究内容
1.创制未来蛋白原料:利用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创制新型氨基酸及菌体蛋白饲料,增加优质新型蛋白原料
2.优化非粮蛋白饲料:研究生物工程预消化处理技术,降低加工生产成本,提高非粮蛋白饲料适口性和生物利用率,增加酵母类蛋白饲料
3.摆脱玉米豆粕配方:开发低豆粕、低蛋白日粮配方,构建中国特色畜禽饲料体系
(三)预期成果
1. 创制新产品 21~29 项:一碳原料蛋白 4~6 项,酵母类 8~10 项,黑水虻 1~2 项,预消化制剂 3~5 项,预消化非粮蛋白 2~3 项,新型饲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产品和技术 3 项。
2. 实现新增和节约1600万吨大豆当量蛋白饲料
二、项目研究进展
(一)异亮氨酸
首次建立了基于丙酮酸途径的异亮氨酸生产菌株,建立10L发酵罐生产工艺,产量达30 g/L。
(二)脯氨酸
成功筛选并鉴定了国际首个L-脯氨酸外排蛋白,构建了第一代自主知识产权脯氨酸工程菌,建立30L发酵罐生产工艺,L-脯氨酸产量≥140 g/L,为目前公开报道最高水平,综合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三)甲醇毕赤酵母蛋白
相关菌种已授权专利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实现了毕赤酵母万吨级煤制甲醇蛋白生产平台的构建与示范。预期生产酵母水解物等菌体蛋白深加工产品产能3万吨/年,可差异化定制酵母类、功能性肽等。
(四)秸杆菌体蛋白
1.构建丝状真菌酶合成的功能元件库、酶合成调控元件库、丝状真菌蛋白分泌元件库、蛋白合成调控元件库为核心的2个功能元件库和2个调控元件库。
2.仿生型纤维素解聚体系的精准化应用,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定制原料匹配的固态发酵工艺,优化仿生型纤维素解聚体系,开发多种低值原料来源的饲用蛋白产品。
3.广西特色甘蔗梢秸秆蛋白完成2万吨生产线建设并产业化示范,蛋白含量>20%。
(五)黑水虻昆虫蛋白
国际上率先完成黑水虻基因组测序和实现基因编辑;利用CRISPR/Cas9技术,选育高生物量黑水虻新品种,单位时间内体重增长20%,单位时间内生物转化效率提高20%;开发黑水虻虫油分离技术,脱脂产品粗蛋白含量≥45%;开发餐厨垃圾保存技术、全自动虫体生产系统、智能黑水虻养殖环境控制系统;在南京建成年产2000吨级全自动智能化黑水虻生产线。
(六)酵母类蛋白
1.创新秸秆、甘蔗渣/叶等汽爆、酸、碱等预处理工艺
2.创制高效利用五碳六碳糖马克思克鲁维酵母菌种,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3.建立中试生产示范线,实现酵母类蛋白原料生产与应用
5.创建了大豆糖蜜发酵产业化工艺技术,糖分利用率超过90%,发酵效率提高 30%
6.创制酵母蛋白类新产品2个、酵母培养物类新产品3个,核心菌株及制备工艺申请发明专利4项
7.在玉米浆酵母培养物创制方面,优化底物预处理工艺及二级固态发酵工艺,创制高效利用玉米浆酵母培养物新产品3个,产品粗蛋白含量20%以上,成果产业化生产可提高玉米浆附加值,预期产生经济效益1250万元。
(七)预消化菜粕
1.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菌酶协同发酵工艺,相比原始菜粕,预消化菜粕粗蛋白(42%)提高约9%,小肽含量(21%,占蛋白质)提高近3倍。
2.开发抗营养因子降解生物预处理技术,预消化菜粕中异硫氰酸酯降解率高达90%以上
3.一定比例替代豆粕,可提高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配方吨成本3-5%
(八)预消化棉粕
1. 首创湿法全通路生产工艺,获得分泌复合棉酚降解酶关键菌种,棉酚表观去除率高达90%以上;
2.研发出机械搅拌混合立式生物发酵罐,降低生产成本60%创制低棉酚、高消化率棉籽酶解蛋白产品,游离棉酚含量100ppm以下,产品在pH值2~10范围内溶解度均大于93%
(九)预消化羽毛粉
通过生物酶工程,对羽毛进行消毒、初步降解、菌酶协同发酵酶解,获得高蛋白(蛋白含量70%以上)、高消化率水解羽毛粉,过程很少废水废气排放,解决羽毛废料合理利用。
(十)预消化鱼粉
1. 以鱼粉厂工艺废水为原料,通过生物酶工程,对鲜鱼进行消毒、定向酶解,得到高蛋白(蛋白含量90%以上)、高消化率的水解鱼蛋白粉,过程无废水/废气排放,解决鱼类废料合理利用,促进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2.对幼龄畜禽养殖动物具有高免疫力、高诱食性、高消化率、高安全性、高纯度等优势。
3.2022年该产品销售量1100吨,销售额2600多万
(十一)原料营养价值评价
对已收集11个菌体和昆虫蛋白饲料样品进行营养成分(%)检测(部分),对已收集6个非粮蛋白饲料样品进行营养成分(%)检测(部分)
三、项目里程碑成效,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一)成效总述
截至2022年4月,项目各项研究任务均按期完成。
(二)大豆当量
项目通过新型生物制造蛋白饲料原料的创制、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推广示范,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增和节约大豆当量290万吨,其中新增190万吨,节约100万吨。
(三)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
1. 聚焦“提效减量、开源替代”,协同推动饲料养殖行业豆粕减量替代
2.围绕“宣传推广 、交流合作、成果转化“开展工作
(四)项目与产业结合点
1. 新型蛋白饲料创制:甲醇酵母蛋白、秸秆菌体蛋白等相对低成本蛋白饲料
2. 应用基础数据:生物制造蛋白饲料营养价值、适宜添加量等基础数据
3. 低豆粕配制技术方案:生物制造蛋白、地源性原料结合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配方
4. 蛋白饲料创新联合体:羽毛蛋白、昆虫蛋白、酵母蛋白等蛋白饲料信息资源。
一、成立背景
1、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通过企业牵头组建联合体,共同完成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粮食安全根本在于饲料粮安全
3、树立大食物观—发展生物科技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4、联合体聚焦“提效减量、开源替代”,协同推动饲料养殖行业豆粕减量替代
二、任务目标
1、总体目标:组建我国蛋白饲料创新阵型,实现饲料资源内循环,摆脱蛋白饲料进口依赖,解决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的产业问题
2、完成创制新产品 50+ 项,包括:一碳及工农业副产物菌体蛋白 4~6 项、酵母类 8~10 项、黑水虻 1~2 项
3、创制新技术 10+ 项,包括生物制造蛋白饲料畜禽日粮豆粕替代技术、单细胞蛋白生物创制关键技术、酿酒酵母培养物高效制造技术、黑水虻幼虫蛋白与虫油分离技术和秸秆类生物质原料预处理技术等。
4、实现新增和节约1600万吨大豆当量蛋白饲料
三、运行机制—运营模式
1、三主体、三平台、三目标模式
(1)10家发起单位、75+联合体成员单位、专业服务办公室
(2)宣传推广平台、交流合作平台、成果转化平台
(3)新产品29+、新技术10+、大豆当量1600万吨
2、双总师负责制
(1)技术负责人:宋维平 研究员,主导项目及创新联合体的创新发展。
(2)行政负责人:沈红霞,负责项目总体统筹调度,按需协调各方面资源,推进开展联合攻关。
(3)专业机构服务(3名),由量子生物农业联盟专业团队负责运营。具有动物营养学硕士背景,多年联盟运营及项目管理经验,全程跟进创新联合体攻关进程。
四、服务成效
1、宣传推广平台
(1)主办/承办行业活动、论坛。
(2)生物工程制造蛋白展示推广中心。
(3)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
2、合作交流平台
(1)项目内部揭榜挂帅,共同制定研究任务和研发项目、发布横向课题(自筹经费揭榜方式)、优势成员单位候选任务实施单位。
(2)联合申报外部项目。
(3)新产品测试、验证。
(4)团体标准(团体标准已立项1个、团体标准计划执行2个)。
3、成果转化平台
(1)新产品申报。
(2)产业合作项目。
(3)集中采购。
(4)蛋白饲料行业发展白皮书。
五、愿景规划
1、粮食安全
2、可持续发展
3、助力“双碳”
一、研究背景
1、肉蛋奶有效供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2、我国粮食供应总量的48%为饲用,蛋白原料进口依赖度高。
3、配制低蛋白日粮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
二、饲用氨基酸研究生产现状
1、2022年中国饲用氨基酸供应量385.5万吨,占全球总供应量的63.9%。
2、我国是赖氨酸、苏氨酸等大宗饲用氨基酸的主要生产国,但异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的产量不足。
3、高产菌株是氨基酸生产的核心,但构建菌株面临很多挑战。
(1)合成途径冗长,代谢调控复杂,设计困难。
(2)缺乏高效催化与功能元件。
(3)通路物质能量代谢不平衡。
(4)高效合成机制不明确。
(5)目标产物和副产物同步合成。
(6)知识产权隐患严重。
4、高产氨基酸工程菌株构建策略。
(1)合成通路挖掘设计。
(2)功能模块筛选优化。
(3)通路与细胞组装适配。
(4)发酵生产工艺优化。
三、问题与展望
1、依托生物技术,利用秸秆等工农副产物或一碳化合物生产饲用氨基酸,将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手段。
一、背景与意义
1、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地位凸显,21世纪威胁人类生存的三大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为了弥补进口缺失,微生物发酵生产是重要替代途径。
二、工业副产物生物合成蛋白源
1、打通秸秆规模化生物合成单细胞蛋白的全链条技术体系,突破秸秆抗降解屏障、蛋白转换的技术瓶颈,系统提升微生物碳氮转化效率,使产品中真蛋白含量>20%。
2、让秸秆资源变废为宝,让农业“痛点”变“亮点”,成为大规模生物产业重要“碳源”,使秸秆制替代蛋白成为缓解我国蛋白过度依赖进口提供“中国方案”。
三、展望
1、不断满足畜牧业产品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2、保障蛋白质等资源需求和质量的要求
3、利用合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4、最终实现向天地挖掘资源、向水体探索资源!提高动物资源利用率、向人类提供安全食品、为大地反馈有机物。
一、研究背景
1、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2、粮食安全的核心在于饲料用粮安全。
3、我国饲料蛋白源严重依赖进口。
4、乙醇梭菌蛋白(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 Protein,CAP):生产乙醇梭菌蛋白具有高蛋白、高消化率、氨基酸结构合理等优点,为解决进口大豆“卡脖子”问题提供新途径,成为“国之利器”。
二、创新优势
1、水产动物(黑鲷、鲤鱼、大口黑鲈)饲料中和秘鲁鱼粉效价相当,优于豆粕;3-4.5%添加,有改善肠道和肝脏健康的功能;
2、含乙酸1%~3%;
3、其他功能物质,如多糖、核苷酸。
三、产品效果
1、乙醇梭菌蛋白在主要水产动物饲料中直接替代鱼粉具有良好的效果
2、乙醇梭菌蛋白在主要水产动物中蛋白质和主要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超过95%
3、乙醇梭菌蛋白可以改善动物的肝脏健康——提高生长性能、改善动物福利
4、乙醇梭菌蛋白可以改善动物的肉品质——提高营养价值、保障食品安全
5、乙醇梭菌蛋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饲料蛋白源;
6、乙醇梭菌蛋白可以提高饲料物理质量,优化肉品质,改善动物肝脏、肠道健康,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进而提高养殖收益;
7、综合生长和健康等因素,乙醇梭菌蛋白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推荐添加量为6~13.5%,在红沼泽鳌虾饲料中的推荐添加量为2%,在皱纹盘鲍饲料中的推荐添加量为4%,在肉食性鱼类饲料中的推荐添加量为5~20%,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推荐添加量为1~4%,在肉鸡饲料中的推荐添加量为1.6~4%。
一、新型酵母蛋白原料创制
1. 糖蜜,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含有大量可发酵糖(主要是蔗糖)
2. 通过固态发酵,获得工农业副产物
3. 通过液态发酵,获得非粮生物质
二、 固态发酵-玉米、酵母及其它工业副产物
1. 高居畅是根据猪对特殊营养因子的需要,定向开发的富含酵母活性物质的酵母培养物,含有生物活性物质高达3000多种,可降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提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门水平),降低大肠杆菌相对丰度(属水平),提高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提高V/C比,改善了肠道的吸收功能;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仔猪采食、增重提高>10%、腹泻问题明显改善。
2. 玉米酒精副产物,DDGS是玉米酒精工业的主要副产物,DDGS凭借其高蛋白、低淀粉、高纤维及有效磷含量高的绝对优势完全可以到达饲养动物的标准,但也存在霉菌毒素高、利用率低、易氧化等问题,限制了DDGS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价值。安琪结合发酵优势,将其中间副产物酒糟滤液(液态的DDS)和酒糟滤渣(湿料DDG )作为主要底物,复配其它常规饲料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进一步提高营养价值,中试结果表明:酵母乳、乳酸菌可生产和增殖;通过固态发酵作用,可降解产品中的大分子蛋白。
三、固态发酵-非粮生物质
1.以秸秆、蔗渣等低值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发酵营养源,生产新型饲用酵母蛋白,替代传统饲用蛋白,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中国玉米秸秆、麦秆、稻秆等生物质的可收集资源量约为6.3亿吨,具备充足的物质基础
2.秸秆类生物质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预处理技术,如瞬时蒸汽爆破技术,生物质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在充分软化基础上被水蒸气瞬间爆破,三素缠绕结构实现了完整分离。
3. 利用里氏木霉、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酵母等微生物,对蔗渣、蒸汽爆破预处理后蔗渣进行固态发酵试验,30°C,固态发酵5d,样品纤维素酶及粗蛋白显著提高。
四、液态发酵-非粮生物质
1.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可利用非粮生物质等作为碳源和氮源,大大降低成本,具有较大潜力和经济价值。
2. 连续中试生产3个批次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蛋白产品,蛋白质≥40%,水分≤12%,满足拟定的产品质量要求。
五、安琪新型饲用蛋白产业化布局
1.技术端:非粮生物质处理、菌种筛选、产品创制、产业化落地
2. 产品端:工农业副产物的固态发酵产品、非粮生物质的固态发酵产品、非粮生物质的液态发酵产品。
一、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
1.有机废弃物产量巨大,产总量超40亿t,迫切需要转化。
2.餐厨垃圾后端处理目前缺口巨大。
3. 传统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缺陷大,有机物浪费严重。
二、蛋白市场现状
1.人口增长快,对蛋白需求也相应增加;昆虫蛋白作为环境友好的替代蛋白应需出现。
2. 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被列为国家工作重点,昆虫蛋白有助于解决我国饲用蛋白资源短缺问题 。
3. 黑水虻生命周期较短,逃逸风险远小于美洲大蠊和蝇蛆,在转化效率和标准化程度皆具有优势。
三、黑水虻转化技术开发
1. 第三代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运行模式已经实现模块化、封闭化、智能化、无排放。
2. 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全作业过程实现工业化、自动化生产
3. 率先解决三大安全性难题:昆虫蛋白可溯源、避免湿垃圾交叉污染、黑水虻病虫害精准控制。
四、黑水虻蛋白在国内的应用
(一)黑水虻营养价值
1.黑水虻幼虫富含活性蛋白、昆虫脂肪、抗菌肽及甲壳素等营养物质,可作为动物的主食或者饲料的补充,达到帮助消化、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使肉质鲜美的作用。
2. 黑水虻风干样粗蛋白质接近于国产鱼粉,跟一级豆粕含量接近,比膨化大豆、菜籽粕、棉籽粕含量都高。
4.黑水虻能够降低有机废弃物中的霉菌毒素、有害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和农药。
5. 黑水虻幼虫可代谢和排泄霉菌毒素,饲喂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其幼虫的霉菌毒素指标均低于欧盟限量值。
(二)黑水虻昆虫蛋白系列产品
1. 黑水虻昆虫蛋白颗粒饲料:采用新鲜黑水虻虫浆和玉米粉为原料,以科学比例高温膨化精制而成的颗粒饲料,不含任何饲料添加剂。可做悬浮料、缓沉料、沉底料。经养殖验证,使用本产品能够有效改善养殖动物肠道环境,提高动物采食率,缩短动物生长周期,提高养殖收益,减少发病率,降低养殖的综合成本。
2. 黑水虻昆虫蛋白粉剂:黑水虻昆虫蛋白粉剂由黑水虻幼虫制成的一种高度易消化的蛋白质粉。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黑水虻昆虫蛋白粉剂,有益于提高机体总体抗氧化能力,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进而促进其生长性能
3.黑水虻昆虫蛋白虫浆:黑水虻虫浆以 100%的新鲜黑水虻幼虫为原料,经清洗、研磨、酶解及发酵等工序加工精制而成。
4. 黑水虻虫干:黑水虻幼虫用微波干燥得到黑水虻微波虫干,黑水虻微波虫干富含动物蛋白、油脂及钙物质,可诱食,营养丰富,是优质的昆虫蛋白饲料原料。
5. 黑水虻冻虫&冻鲜虫:黑水虻冻虫、冻鲜虫主要面向大闸蟹、龙虾等水产养殖市场,很好的符合了螃蟹、龙虾等动物的进食习惯,能够实现喂养无浪费,水体无污染。其优质的氨基酸、油脂能够满足养殖物种的生长需求,并很好的增强动物免疫力,成为冻杂鱼的完美替代。
一、棉籽蛋白产业供需形势分析
1.在棉籽蛋白供应结构方面,逐渐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46%蛋白是主流产品保持稳定,
50%蛋白占比逐渐降低,60%蛋白占比逐年递增;高低蛋白产品之间逐渐呈现价格的两极分化,即46蛋白和60蛋白之间的价差在拉大。
2.棉籽蛋白采销模式方面:机采棉普及率的提高以及棉籽资源的稀缺性,加剧了棉籽集中上市时期集中抢购的特点;农产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也导致了棉籽加工企业要承受较高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从配方价值和供需规律预判棉籽蛋白价格,四季度比较适合于用配方价值
二、泰昆棉籽蛋白的产业化创制
泰昆全疆布局6家棉籽蛋白产业化智能化控制工厂,年产能105万吨;植物蛋白产业线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蛋白最高的优质棉籽蛋白供应商。
三、泰昆棉籽蛋白的产业化应用
1. 棉籽蛋白在特水料中的应用价值
1) 蛋白高,粗纤维低,完全实现超微粉碎,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2) 补充蛋白,减少鱼粉、肉粉的添加量,降低配方成本。
3) 增加可选原料的多样性,氨基酸更加平衡;含硫氨基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高,诱食作用显著。
4) 容重低,膨胀率高,油脂吸附性好;粘接性强,有效改善饲料性能。
2. 60棉籽蛋白在教保料中的四大优势
1) 无抗原蛋白
2) 高消化率高能值的功能性价值
3) 富含精氨酸提高乳仔猪生长性能
4) 富含棉子糖具备替代抗生素功能
3. 棉籽蛋白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过瘤胃蛋白,是高产奶牛优良的蛋白原料。
一、乳仔猪饲料蛋白质营养设计的新四标准
1. 乳仔猪饲料品质与蛋白质营养的关系
(1)腹泻多
蛋白源抗营养因子破坏肠道结构
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进入后肠发酵
(2)采食量低
短期:饲料口感(嗅觉、触觉、味觉)
长期:肠道的炎症、消化负担反馈调节
(3)均匀度差、皮毛外观差
肠道发育不足(蛋白营养提供肠道发育的能量、结构蛋白、功能蛋白的来源)
肠道易受损伤且损伤后修复慢(蛋白源的抗原负面、功能成分正面)
2. 乳仔猪饲料蛋白营养设计需满足两大要求
尽可能减少对乳仔猪肠道结构的损伤
促进乳仔猪肠道发育更新和损伤修复
3. 做好乳仔猪饲料蛋白营养设计的四大着力点
(1)减少蛋白源抗营养因子
(2)提高蛋白在前肠的消化吸收
(3)提供被肠道上皮快速吸收利用营养物质
(4)提供促进肠道损伤后能快速修复的成分
4. 乳仔猪饲料蛋白营养设计的新四标准
(1)标准1:控制蛋白源的抗营养成分(目的减少肠道损伤)
(2)标准2:提高饲料蛋白质消化率(目的减少后肠蛋白发酵)
(3)标准3:采用蛋白质和能量供给的金字塔模型(目的提升饲料吸收沉积率)
(4)标准4:提供150-1000Da小分子肽(目的促进肠道发育和损伤后修复)
5. 运用蛋白质营养设计的新四标准开发高品质乳仔猪料
二、乳仔猪饲料中蛋白原料评价的两高两低原则
高营养价值:提供的可吸收沉积蛋白总量
高保健价值:酶解植物蛋白的功能成分
低不良成分:动物蛋白鱼粉和植物蛋白大豆类蛋白
低风险:《饲料蛋白原料评价手册》《乳仔猪饲料常用蛋白原料数据库》
三、提升乳仔猪饲料品质的蛋白源组合应用技术
1. 教槽料的蛋白源组合优化模型
(1)使用阶段:断奶后25日龄(21-28d)后使用2周(40d)
(3)减少肠道损伤的成分
抗营养成分:β-大豆伴球蛋白 ≦ 1%、组胺 ≦ 5 ppm
蛋白质消化率:回肠末端消化率 ≧ 70%。
(4)促进肠道发育和损伤修复的成分
吸收蛋白总量:蛋白供给金字塔模型、蛋白和能量供给结构匹配模型
l 提供功能性成分:肠道抗氧化和抗炎症的功能成分
2. 保育料的蛋白源组合优化模型
(1)使用阶段:40-70日龄
(2)蛋白水平:17-18%;SID-lys 1.1-1.2%(NE 2450kcal/kg);氨基酸比值平衡
(3)控制肠道损伤的成分
抗营养成分:β-大豆伴球蛋白 ≦ 1.2%、组胺 ≦ 5 ppm
蛋白消化率:回肠末端消化率 ≧ 75%
(4)促进肠道发育和损伤修复的成分
可吸收蛋白总量:蛋白供给金字塔模型、蛋白和能量供给结构匹配模型。
提供功能性成分:肠道抗氧化和抗炎症的功能成分。
一、普菲克针对蛋白资源开发所做的工作
1. 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平台(以凝结芽孢杆菌开发为例):节能减排型气相双动态固态发酵生物反应器;固态发酵:高活性菌+多种代谢产物;通过耐高温、耐胃酸(过胃)、耐胆碱最终确定1202性能最优。
2.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以发酵大米蛋白为例)
(1) 南方早稻米,陈化米,加工性差和口感差,大量被用于生产大米糖浆和工业发酵,产生米渣等加工副产物。
(2) 发酵大米蛋白(希米肽):以大米蛋白粉(米渣蛋白)为原料,选用产酶微生物经过深层发酵而得到的富含小肽、氨基酸等功能物质的蛋白原料。
2. 复合酶制剂的开发平台
(1)复合酶开发依据
饲料蛋白结构复杂→各种蛋白的20个氨基酸排列组合很多肽链种类,呈现各种不同的二、三、四级结构。
酶的“专一性”决定了酶的“多样性”和“广谱性”:底物越复杂需要的蛋白酶种类越丰富;
“复合蛋白酶”效果优于“单一蛋白酶”。
(2)酶种选择
针对特定的需求,筛选开发相应的功能性酶制剂。
提高蛋白消化率:蛋白平均消化率83%,约有20%左右的蛋白质无法被利用;
降解抗营养因子:大豆抗原,肠道致敏。
(3)不同酶制剂对底物水解效果评价方法
水解度、成肽能力、消化率提高程度、抗营养因子清除效果
(4)复合酶制剂的应用(以酶解鱼蛋白为例)
以淡水鱼深加工副产物为原料,采用多酶联合,定向水解,生产富含小肽、氨基酸等物质的功能性蛋白原料。
扩大饲料来源,缓解资源压力
减少环保压力
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沉积率
增加蛋白质的功能性和保健价值
一、研究背景
1.我国蛋白饲料资源紧缺,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饲料养殖业安全。
2.国家对生物制造蛋白饲料创制及豆粕减量替代给予重要政策引导与经费支持-科技部十四五重点专项、“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系列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3.生物制造蛋白饲料营养价值评估,对其产业化应用及豆粕减量替代至关重要。
二、酵母培养物营养价值评估
(1) 酵母培养物在特定工艺条件控制下由酵母在特制的培养基上经充分发酵后形成的微生态制品。 饲料添加剂目录酿酒酵母培养物是以酿酒酵母为菌种经固体发酵后浓缩、干燥获得的产品
(2) 不同酵母培养物由于所用菌种差异、活性、发酵底物等不同,营养价值及效果千差万别
(3) 生物制造技术在菌种(株)培育、底物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使酵母代谢活性更强、底物选择(秸秆、玉米浆等)更广泛,酵母培养物变异度更大
三、一碳菌体蛋白营养价值评估
微生物能够利用二氧化碳、甲烷、甲醇等一碳化合物生产高质量的单细胞蛋白甲醇酵母是一种重要的甲基营养酵母木酮糖单磷酸(XuMP)途径这类酵母通过木酮糖单磷酸(XuMP)途径以甲醇为碳源进行生长甲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价格低廉且来源充足,利用甲醇为碳源是甲醇酵母用于单细胞蛋白生产的优势,甲醇利用效率决定了其蛋白生产过程的经济性。
四、黑水虻蛋白营养价值评估
(1) 昆虫饲料:饲养昆虫用以加工动物饲料取代传统饲料优势明显
(2) 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大会专家委员会在行业展开了 “2022最具潜力的饲料资源”的评选活动,黑水虻干虫为2022年最具潜力的饲料资源!
(3) 发酵黑水虻等量替代10%全价料,可提高平均日采食量4.86%,平均日增重提高18.18%,料重比降低12.94%,腹泻率降低30.77%
五、酶解棉籽蛋白营养价值评估
预消化原料降低抗营养因子,提高消化率,增加功能性,是一种替代豆粕及鱼粉的蛋白原料;酶解棉籽蛋白具有低棉酚、低纤维、高蛋白(小肽)高消化等优势。
一、饲用油脂的概述
1.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要成分是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TG 或TAG);还含有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磷脂、鞘脂类等。
2. 油脂营养生理功能
(1) 主要生理功能: 贮存和供应能量。
(2) 作为脂质分子
(3) 脂肪的营养其实是脂肪酸的营养。
3. 脂肪酸营养的影响因素
(1) 脂肪酸的链长
(2) 脂肪酸的类型
(3) 脂肪酸的组成
(4) 甘油分子上脂肪酸的位置
总体说来:动物油中SFA优先占据sn-2位;而植物油中UFA优先占据sn-2位;这可能是动植物油脂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特性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不同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C16:0、C18:0、C18:1、C18:2和C18:3
4. 料油脂在肉禽料中的用量
(1) 挑战1:对饲料企业,油脂价格高用量高,配方成本压力大
(2) 挑战2:对肉禽本身而言,高脂肪饲粮的摄入对其机体代谢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 家禽品种、日龄或不同油脂来源的利用效率存在一定较大的差异,油脂利用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肉禽对油脂的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油脂预消化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1.油脂预消化的概念
基于家禽油脂的消化生理,将油脂、乳化剂、水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均质机高速搅拌混合,将油脂转化为尺寸较小的油包水、水包油的多层结构乳状液,再将其加入配合饲料中的一种新型的油脂预处理方法,是乳化剂与加工工艺的结合。
2. 油脂预消化的理论基础
(1) 理论1:油脂预消化可减轻肌胃对饲粮油脂乳化的机械运动压力,降低肌胃运动加剧增加的机体能量消耗和维持需要,减轻肌胃的负荷;同时,改善胃肠道食糜停留时间短导致乳化不充分、不均匀的问题。
(2) 理论2:体外强力均质使油脂脂滴变小,在饲料加工中油脂渗入率更高,提高油脂在饲料中分布的均匀度;在体内,脂滴变小可增加脂肪酶和胆汁酸的接触面积和作用效率,从而降低内源性胆汁酸和脂肪酶的分泌量,减轻肝脏和胰腺的负担。
(3) 理论3:油脂预消化油有助于其他脂溶性营养物质的吸收,如类胡萝卜素。
三、油脂预消化技术在家禽上的应用
1. 不同油脂源预乳化(预消化)对肉鸭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营养物质利用率及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油脂预消化可以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其原因在于预消化油脂提高了饲粮养分的利用率和饲粮AME,调控了消化酶的活性和机体脂质代谢,对肝脏健康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明,油脂预消化是一种可提高饲粮油脂利用率的好方法。
2.乳化剂添加方式对肉鸭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皮脂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4) 油脂预消化的营养效应优于乳化剂直接添加组---间接证实了我们的理论假设。
(5) 油脂预消化可影响皮脂红度值,提高皮脂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提升肉鸭皮脂质量。
(6) 油脂预消化可节约饲料油脂添加量的10%,节约大约50-60kcal/kg的饲料表观代谢能值。
生物酶制剂对饲料原料价值挖潜
一、饲料原料高效利用:
1. 建立原料消化地图:
饲料原料底物抗营养因子数据库、仿生消化数据库,建立原料消化地图,实现原料精准评估及科学使用。
2. 挖掘原料潜在营养价值:
建立底物-酶动态数据库、潜在营养价值数据库,科学选酶,精准用酶,充分挖掘原料潜在营养价值,提高养分消化利用率,降低配方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3. “两低两高”方案——低玉米、低豆粕、高酶、高消化率
4. 对蛋白降解的筛选
选用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三因素,采用L25(53) 正交设计,按照“胃蛋白酶-胰酶两步酶”体外消化法,以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和淀粉消化率为检测指标,筛选出针对豆粕的蛋白酶复配应用方案。
5. 复合酶精准使用及对饲料原料价值挖潜
1)进行多元化猪料抗营养因子分析
2)进行多元化鸡料抗营养因子分析
3)多元化配方越来越关注木聚糖、纤维聚糖、果胶酶及蛋白酶的高效、足量添加;高值酶制剂对多元化日粮的潜在营养价值更大。
6. 高值复合酶提升饲料原料消化率
豆宝CP肉鸡体系仿生消化评估(以干基计)试验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肉鸡日粮添加豆宝CP 200 g/T可提高干物质消化率9.78%(P<0.05),提高粗蛋白质消化率6.58%%(相当于18公斤豆粕)。
7. 高值复合酶提升饲料原料消化率
生长育肥猪杂粮杂粕型日粮中添加豆宝CP 100 g/T、200 g/T、300 g/T,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提升了22.6%、25.8%、31.7%;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升了27.0%、33.7%、38.2%;淀粉消化率分别提升了169.2%、372.4%、697.4%。
8. 高值复合酶降蛋白评估
豆宝CP对低蛋白日粮罗斯308肉鸡生产性能试验结论:罗斯308肉鸡日粮中添加200 克/吨豆宝CP,替代基础日粮1%粗蛋白,且每只鸡体重增加42g,全程料肉比降低0.04。
9. 高值复合酶降蛋白、降能量评估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二、高值复合酶降本增效方案:
1. 替代豆粕可降低10-12公斤豆粕,降低配方成本约30-40元;
2. 在半小麦日粮中,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降低30-40公斤豆粕;
3.在杂粕型日粮中高酶(选好酶、用对酶、足量酶)或生物预处理可消除抗营养因子,控制毒素,提升蛋白、能量利用率,大幅度降低豆粕(豆粕用量15%-12%-10%-0)
酶菌协同生物预处理在饲料原料中创新应用
一、生物预处理饲料&原料目的:
(1)提高原料的消化吸收率,
(2)消除或钝化抗营养因子,
(3) 提升原料价值,
(4)产生益生代谢产物如小肽、有机酸等。
二、酶菌协同生物预处理在饲料原料中创新应用
(一)酶解棕榈粕
1.棕榈粕酶解水分在75%为佳。
2.棕榈粕酶解温度在60℃-65℃之间时,酶解效果较好。最佳酶解温度为65℃,酶解时间为8小时。
3.棕榈粕酶解最适pH为5。
4.棕榈粕酶解前期研究--酶量优化,确定了几种主要酶的最佳添加量。
5.棕榈粕酶解前期研究-通过酶解条件优化,可实现甘露聚糖降解率达到60%以上。
6. 经TLC分析和HPLC分析,酶解棕榈粕后主要为甘露二糖。
(二)发酵棕榈粕—发酵水分/周期优化
1. 固态发酵棕榈粕发酵时间5天最佳。
2. 固态发酵棕榈粕发酵水分45%效果较好
3. 固态发酵棕榈粕发酵温度30℃适宜
4. 固态发酵棕榈粕发酵pH顺其自然。
5. 厌氧条件下有利于发酵棕榈粕抑制霉菌生长,有利于保存
(三)发酵棕榈粕的应用
1. 在肉鸡饲粮配方中添加 12%的 FEPKC 最为合适,此时虽然肉鸡的 F/G 稍高,但是较高水平的 ADG 仍可使添加 12%的 FEPKC 具有优势。
2.PKC 的添加量在 4%的水平时,已对肉鸡生产性能造成了明显的副作用。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肉鸡饲粮中PKC 的添加水平应该小于 4%。
3. 从整个阶段看,添加5%-10% FPKC对生产性能有利,添加 10%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而 PKC添加5%轻微影响生产性能,但添加10%,生产性能会明显下降。
一、动物营养与健康养殖科技创新团队
① 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高效利用
② 家禽营养表观遗传调控
消化道健康与营养高效
二、营养势
1. 势=执行力=差别×联系
2. 营养势=营养差别×营养联系:2个差别一个联系
3. 消化道健康“456”营养势研发理念
1)发挥四组合协同效应优势 益生菌+酶制剂+发酵天然植物+免疫调节肽
2)紧扣消化道健康五环标准:强劲的消化吸收、完整的物理屏障、特异的化学生境、适度的黏膜免疫、稳定的生物区系。
3)打造营养势六过程: 采食、消化、吸收、代谢、利用、排泄
三、畜牧热词
1. 两低一高:低蛋白低豆粕高乳化效果
①蛋白的营养代谢吸收通过转氨反应实现价值
②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是评估蛋白原料价值差异关键因素
2. 地沟油
油脂评估指标:典价、酸价、皂化价
3. 小麦Vs玉米
1)不同动物不同生理阶段营养价值有差异
2)配方及营养的调控方式
4.速生鸡
行业外人士对鸡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误解
5.畜牧业发展的竞争力
1)为谁发展畜牧业?
2)发展目标是什么?
3)发展模式是什么?
四、团队发展规划
1.近期目标
(1)丰富动物“营养势”理念
(2)紧扣消化道健康与营养高效
2.长远布局
(1)创新全产业链系统营养调控技术
(2)探索种养循环调控体系
3.努力方向
(1)提高畜禽健康养殖原始创新实力
(2)构建种养循环情景分析模型
一、酿酒酵母培养物标准解读
2013年农业部,将“酿酒酵母培养物”从《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转入《饲料原料目录》。编号:12.2.6。特征描述:以酿酒酵母为菌种,经固体发酵后,浓缩、干燥获得的产品。强制性标识要求:粗蛋白质、粗灰分、水分、甘露聚糖。
(1)苯酚-硫酸法
糖+浓硫酸——单糖——糖醛衍生物+苯酚-橙红色化合物
测定总还原糖含量,专一性较差,对前处理要求较高
(2)蒽酮-硫酸法
糖+浓硫酸——单糖——糖醛衍生物+蒽酮-蓝绿色糠醛衍生物
测定是总的还原糖,不能区分不同糖类,测定值偏高
(3)硼酸盐缓冲液电泳分离测定 只能测定中性多糖的含量,测定值偏低
(4)HPLC 多糖水解——甘露糖+PMP——紫外检测,不同原料检测条件不同,无普及性
二、酵母培养物有效成分解析
1. 有效成分解析
(1) 酵母细胞内的营养物: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小肽、维生素、矿物质
(2) 细胞壁:葡聚糖、甘露寡糖
(3) 发酵后形成的酵母营养性代谢物:多肽、寡糖、有机酸,增味物质(核苷酸、氨基酸、多肽),
(4) 芳香物质(酯类、醇类),酶类及其它未知生长因子
2. 效成分解析-原料变化
(1) 相较于豆粕原料和膨化豆粕,蛋白型培养物大分子蛋白含量减少,小分子蛋白/小肽含量增加。
(2) 促进原料粗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多肽,易于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
(3) 小肽增强抗氧化功能,螯合微量元素,促进钙源利用。
(4) 降解抗营养因子,必需氨基酸生物转化,提高营养物质与矿物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5) 降解霉菌毒素,保障动物肠道、肝脏健康
3. 有效成分解析-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14%
L-谷氨酸代盐剂、营养增补剂,神经递质,谷氨酸是合成谷氨酰胺、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的重要前体。
L-谷氨酰胺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良好的应激机能;改善肠道健康;降低血氨。
酵母培养物促进乳酸菌、丁酸梭菌增殖;抑制大肠杆菌、致病弧菌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一、背景:
1.猪价行情持续低迷
2.非洲猪瘟肆虐
3. 粮食危机引发粮价上涨
4. 高蛋白原料紧缺
5. 降本增效
二、液态发酵饲喂系统
(一)液态发酵饲喂系统,创造性的将生物发酵技术与液态饲喂相结合,实现地产原料部分替代饲料原料,双重降低猪场养殖成本。
1. 拓展饲料资源
2. 增效降本
3. 精准营养
4. 智能化管理
(二)液态发酵饲喂系统,可有效降低造肉成本1.2元/斤。以出栏均重120kg/头计算,降低养殖成本288元/头。
1. 地产原料可降低150元/头。
2. 液态料饲喂可降低138元/头。
(三)地产原料定制化发酵方案
利用当地农业、食品类工业副产物,通过生物发酵技术,代替部分饲料原料,在保证猪只生长营养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8-15%。在习水,公司针对酒糟做了定制化发酵方案,实现了饲料原料替代15%(育肥前期)-20%(育肥后期),育肥全程可节省饲料成本150元/头。
(四)液态发酵饲喂系统
1. 有效降低料肉比
2. 日增重增加,缩短出栏时间
3. 提高出栏商品率
(五)利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可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减少排放,降低猪舍有害气
体70%以上,改善猪场饲养环境,减少猪只呼吸道疾病,提高猪群健康度;操作简单,省人工,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电脑操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工。
一、为什么低蛋白是一个热门话题?
断奶后出现水样腹泻
1. 宿主因素:遗传易感性、母体获得的免疫、断奶日龄、断奶后低采食量、日粮配方
2. 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
3. 环境:环境卫生、 动物密度、通风系统
二、断奶后健康与营养相互关系的复杂性
控制断奶后腹泻的策略:
2. 纤维:断奶后不久使用不溶性纤维,保育后期使用可溶性纤维
3. 日粮酸化剂:应对仔猪控制胃pH的能力低下、系酸力
4. 低蛋白:降低后肠蛋白和氮=减少致病菌增殖
三、降低日粮粗蛋白
1. 低蛋白什么时候有用?
(1) 断奶后帮助控制断奶后腹泻
(2) 有意的生长限制时期
(3) 获取补偿性生长的经济效率
2. 低蛋白是如何在保育日粮中起作用的?
(1) 限制进入下消化道可用于微生物失调的底物的数量:底物减少=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致病菌增殖减少
(2) 日粮赖氨酸可能需要低于大多数现代基因型的需求量:与按需提供的赖氨酸水平相比,往往会降低生长性能
(3) 目标是避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并保持较低的发病率/死亡率,然后依靠随后的补偿性生长
3. 重要发现-保育粗蛋白水平
降低保育日粮中粗蛋白:降低腹泻(增加粪便干物质)、减少血液尿素氮和粪便氮排泄、降低保育性能,一般使用饲料级氨基酸可将蛋白水平降低到18%左右,避免氨基酸缺乏
四、对保育期生长的影响,对补偿性生长的潜在作用
1. 猪补偿性生长的文献综述
(1) 限制赖氨酸以诱导生长育肥猪的补偿性生长
(2) 补偿性生长的类型、速率和程度存在差异,显著受到限制和恢复模式的影响:赖氨酸限制程度 、赖氨酸限制时长、恢复期的赖氨酸水平
2. 重要发现
(1) 补偿性生长似乎更可能发生在以下情况:
(2) 赖氨酸的限制程度约为10~30%
(3) 赖氨酸限制期短(总时长的30~45%),恢复期长(总时长的55~70%)
(4) 恢复期的赖氨酸水平接近或高于预估需求量
3. 试验结论
(1) 与对照组相比,饲喂0.18%赖氨酸日粮的猪在赖氨酸限制期的生长性能大幅下降
(2) 用赖氨酸充足的日粮饲喂赖氨酸受限猪可诱导补偿性生长,然而其总体性能被削弱
(3) 限制期和恢复期的长短会影响补偿性生长的效果
4. 重要发现-有意的生长限制
(1) 生长限制能够通过可预测的手段实现:可观察到补偿性生长的发生,但限制期太长,强度太大,常常无法看到生长性能完全恢复。
(2) 提供额外证据以证明限制氨基酸一段时间可以实现补偿性生长
五、总结与讨论
1. 总结:降低保育日粮蛋白
(1) 降低腹泻
(2) 降低保育生长性能:影响程度取决于蛋白和赖氨酸的减少幅度 、普遍观察到补偿性生长
(3) 健康产出、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4) 与其他日粮成分的交互作用:酸化剂、纤维、氧化锌等
2. 低蛋白保育日粮的实用推荐
(1) 用饲料级氨基酸降低日粮粗蛋白:SID赖氨酸与粗蛋白的比值不超过6.35%,SID赖氨酸用量可能需要低于大多数现代基因型的需求量,日粮赖氨酸含量低于需求量时补充相关氨基酸比例
(2) 采用易消化的蛋白原料:减少抗营养因子,减少蛋白质进入大肠,考虑使用蛋白酶进一步分解蛋白质
(3) 将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水平降至最低
(4) 加入一种不溶性非淀粉多糖来源(如木质纤维素、燕麦皮、粗麦麸)
Q1:什么是畜牧生物产业、为什么要做?怎么做?
王启军:我们武汉新华扬主要专注为微生态,除了提供产品之外,我们研发的源头动力来源于市场,所以有前面指引方向之后,我们要把这些生物技术更好的用到我们市场中,我看很多大型饲料企业养殖集团都开始做了,在酶这些板块,主要是在原料中的精准应用,包括资源原料降低成本,结合我们对市场的了解,未来在酶的方向开发出更多更优质的酶制剂,提高非常规原料的利用价值,建立原料数据库,优化现有的应用方案,让我们用户更好的使用。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一些基本工作,比如说建这个云上数据库,然后做这个微生物的精准应用,当然我们觉得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原料是波动的,市场是变化的,所以说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资源更好的利用。
张大伟:畜牧生物产业前期以饲料相关技术为主,后期酶制剂,微生物制剂越来越多。现在更多的是我们是怎么解决行业的问题,所以说我们拿什么东西来解决行业的问题,是酶或者说其他的一些东西。在原料上这两年还有一个更大的变化是国家和农业部对菌酶制剂的安全评价更高了,大家研究的也越来越细,除了生产,评估技术,检测技术都更加发达,未来可能只需要一滴血就可以了解到动物的各种信息。饲料资源的利用,其实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攻关,我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霉菌毒素的去除,我们有好多不错的原料,因为霉菌毒素的问题,很难用在我们饲料里边。另外在原料预处理方面,我们也在深耕,如何寻找高效的酶进行处理,为畜牧业做出贡献。
贾银宝:我们公司从2009年就开始做生物发酵饲料,通过十几年的研发与销售经营,对各个养殖场包括养殖户来讲,基本上大家都说生发酵饲料效果不错。但是实际上在这几年的经营过程中,我们的生物发酵饲料相比其他行业实际上进展还是比较慢,从市场来讲的话,像牛、羊、奶牛,基本上大家都接受了,但是因为发酵饲料有一些特殊的条件要求,比如说运输,还有这个水泵控制等等一些的因素制约,但是一定有广阔的前景,一定会有更好的更大的市场。发酵饲料都想有一个好菌,我们用复合菌,用当地的优势原料降低发酵饲料的成本,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是研究菌和酶的复合的发酵饲料。
祝丹:这几年前所未有体验到现在对粮食和食品的保障是非常重视的,过去我们都说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经济,现在是谁控制了粮食或者说控制了食品,我们就控制了全人类,所以说我们这个产业,我觉得畜牧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预消化、加工、遗传选育、产品研发等这个链条非常的长,这个链条上面,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或者每个企业的使命是不一样的,能够通过生命科学的技术,为每一个链条创造价值,提升效率,形成了我们整个产业的这种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就是畜牧生物产业的未来。在方向上,通威农发定位饲料,在制造环节提高可靠和稳定性,我们在行业率先打造了全标准化的工厂,我们也关注在饲料方面能提升效率的环节,我们从十几年前就关注单细胞蛋白原料的应用,我们主张满产满销,没有盲目扩张,计划用3年时间达到满产。
于娟:我认为生物产业有三个层面的人员来组成,最上层的应该是这些科学家,有些事情想都没想到,但是这些科学家做到了,要向这些科学家们致敬。再一个层面,这些技术比如说液态发酵等,是靠像新华杨、根源这些企业来转化,这不是资金的问题,是技术的问题,是销量的问题,所以还得依托他们的技术转化。第三个层面,我们饲料集团能干什么?我们非常贴近养殖,我们愿意配合做一些应用的实验,到底我们怎么去用,实验室的数据和养殖端毕竟不一样,产品再好,如果体现不到生产数据上就没有意义。我认为未来一定是这三方力量密切合作,共同解决行业的痛点。我们会下一步会应用一些新技术,比如我们会用一些新的技术把地源性的这些东西做起来,一定要增加它的功能性,从而满足人民对这种高质量的这种新产品的需求。
虞洁:畜牧生物产业是以生物为基础和工作对象,以生物产品为,畜牧生物产业不能只局限于前端的技术,为什么谈论畜牧生物产业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主要还是粮食的安全,要端好自己的饭碗,解决人畜争粮的问题,以生物技术为手段提高转化效率,达到增效降本本的目的。在饲料中生物技术运用的比较早,比如发酵和微生物制品,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但阻止不了发展,但是要注意不要陷入发酵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误区,要认识到技术的局限性,使用更多其他的技术。未来需要关注合成生物学,一定是一个帮助畜牧产品的很好的手段。
一、 背景
1、人民对优质猪肉的需求越来越高,发展高端猪肉顺应时代需求,有利于我们提升民族自信,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2、猪肉是中国数千年的主要肉类来源。
3、猪肉的营养价值丰富而全面。
二、打造高端猪肉——品种及优异基因挖掘
1、日本和牛高端牛肉的启示。
2、高端猪肉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缺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猪种;
(2)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改良速率慢、周期长;
(3)优异地方猪种质资源利用不充分;
(4)解决途径:挖掘地方猪优良肉质的优异基因,解决我国高端猪肉“卡脖子”问题。
3、湖南省种业发展的先发优势——资源丰富。
4、地方猪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 。
三、打造高端猪肉地方猪育种关键技术及应用
1、获得高配合力巴宁猪。
2、全基因组选择。
(1)大幅度提高肉质等难以测定的性状的选择效率;
(2)早期选择准确率高,降低育种成本;
(3)缩短世代间隔,提高畜禽年遗传进展,降低生产成本等。
3、基因组选配—宁乡猪中应用效果模拟研究。
4、猪基因组选择应用策略研究及技术平台搭建。
四、打造高端猪肉——营养调控策略
1、用“中医农业”理念指导生猪生产,守护百姓餐桌安全。
2、利用地源性饲料,改善地方猪猪肉品质。
3、母子一体化营养研究。
4、地方猪微生物营养研究。
5、地方猪低蛋白和氨基酸营养研究。
6、植物提取物营养。
五、打造高端猪肉——饲养管理与无抗养殖
1、通过研究不同遗传背景、生长阶段、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条件下的猪禽生长曲线及动态营养需求,结合母猪、种鸡营养传代特点,并建立母仔猪精准营养调控技术和种鸡-商品鸡一体化的精准营养技术体系,为我国猪禽养殖行业饲料养分利用率的提升提供基础理论和实现途径。
2、创新新生物安全理论。
(1)建立新的生物安全观,弥补传统生物安全措施的不足,防控好重大动物疫病;
(2)新生物安全理论:病毒进入机体需要与黏膜细胞的病毒受体结合才能进入而导致感染。因此,给粘膜表面贴上非特异性或特异性防护膜,阻断或干拢病毒与黏膜表面受体的结合,是高效防控病毒性疫病的最重要的关键控制点。
3、饲料替抗。
六、打造高端猪肉——养猪现代化与动物福利
1、种养结合与功能农业。
2、工厂化立体养猪,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实现高效的养猪生产。
3、猪场建设。
(1)猪舍环境更为舒适优良,猪群更健康,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2)自动化程度高,养殖效率高,工作更轻松;
(3)采用了自动化机械清粪系统和空气除臭系统,环境更友好;
(4)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养殖更安全。
七、高端猪肉市场化
1、生鲜高端猪肉市场化提高溢价,满足百姓个性化需求。
2、高端猪肉加工制品市场化,提高产业链溢价、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八、展望
1、猪肉生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2、构建高端猪肉“重大基础研究”共性支撑体系。
3、全方位开展种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4、增加畜禽育种研究基地,加大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构建智能化畜禽繁育技术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5、充分利用体制机制创新基础,推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协同攻关。
(1)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商业化”育种协同攻关体系,推动现代生物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于重大新品种培育;
(2)整合国内外多家具备相关研究基础的科研单位资源,系统构建多组学全景式基因遗传信息,明确模式猪遗传和表型的联系,推动现代生物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于重大新品种(系)培育。
一、 我国肉鸭产业发展的成就
1.我国肉鸭产业规模
2021年我国白羽肉鸭出栏量达35.1亿只,麻羽肉鸭出栏量达5.25亿只,番鸭与半番鸭出栏量达2.31亿只,鸭蛋产量产蛋量278(万吨)。
2.我国肉鸭主要养殖区域
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地方
3. 我国肉鸭主要养殖品种
1)白羽肉鸭:山东、江苏、安徽、河北、广西、四川
2)麻羽肉鸭:湖南、广东、江西、江苏、四川、重庆、广西
3)番鸭与半番鸭:福建、台湾、广东、安徽、浙江、吉林
4. 肉鸭产业为多元化的食品加工、餐饮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5. 水禽产业为2千亿元羽绒产业提供了原料
二、我们肉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传统北京鸭品种”沉积脂肪的能力不足,需要经过填饲肥育阶段,鸭福利问题突出、死亡率高、FCR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通过育种途径解决填鸭问题,实现自由采食增肥,提高皮脂率到35%,以上是提质增效的关键。
2. 引进的樱桃谷鸭仍然是我国瘦肉型肉鸭市场的主导品种。但是,樱桃谷鸭用于加工咸水鸭、板鸭、卤鸭等食品,沉积脂肪的能力强,皮脂率高,肉品质差,影响市场消费。
3. 我国地方麻鸭品种遗传资源丰富,是加工咸水鸭、卤鸭、板鸭的传统品种,其肉用品种的发展空间巨大,利用地方麻鸭遗传资源,培育优质肉鸭品种是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三、 我们优质肉鸭新品种培育
一)鸭新品种培育分子基础研究
1. 揭示了北京鸭白羽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发现了MITF基因调控鸭的羽色性状。
2. 研究发现了决定鸭体格大小的主效基因IGF2BP1。
3. 发现TASP1 基因调控鸭胸肌纤维直径与密度、MAGI3基因调控鸭胸肌肌束膜厚度和肌间脂肪含量。
5. 肉胸肉矿物元素物质测定与遗传分析
在4号染色体上定位到与参与Ca2+分泌(胞吐,囊泡释放)相关的基因SPTBN1;在6号染色体定位到Zn2+在大脑中依赖Ca2+浓度调控的基因PCDH15;在2号染色体上定位到H2PO4-1 与核酸结合有关的基因RBMS3。
6. 研究发现ABCG2基因调控鸭蛋壳颜色。
7. 发现了2个基因与鸭脖颈椎数变异高度相关。
二)肉鸭新品种培育重要性状的高效选育技术研究
1. 创建了鸭个体标记和育种信息采集系统。
2. 开发了肉鸭自由采食自动记录系统,选种群体数量提高了5倍。
3. 研究创建了高效系统的肉鸭综合指数选择技术。
4. 创建了肉鸭胸肌、皮脂、肌胃大小性状的活体准确估测与选育技术,选种效率提高90倍
5. 建立了肉鸭RFI(剩余饲料采食量)间接选择FCR、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肌胃率的技术- RFI育种价值: 解决了肉鸭育种过程中,选择FCR、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误差大、效率低的难题。
6. 建立了鸭甲肝病毒Ⅲ型(DHAV-3)抗病育种技术:发现北京鸭DHAV-3抗性受遗传调控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抗DHAV-3专门化品系在感染病毒后的存活率超过95%。
三)优质肉鸭新品种培育
1. “Z型北京鸭”烤鸭专用配套系培育,由“填饲”育肥模式变为 自由采食
2. 中畜草原白羽肉鸭(草原鸭)新品种培育
3. 育成中新白羽肉鸭新品种
4. 中畜长白半番鸭新品种培育
四、肉鸭新型饲养方式与高效饲养技术
1. 肉鸭网床饲
2. 生物发酵床养殖
3. 肉鸭多层立体笼养技术
4. 制定了我国肉鸭营养需要量标准
五、我国肉鸭未来发展趋势
1.烤鸭专用肉鸭品种:需要抗热应激强、皮脂厚的“肉脂型”肥鸭品种,不需要“填饲”;
2. 烧鸭专用品种:需要一定皮脂率的较肥肉鸭品种;
3. 咸水鸭、酱鸭、樟茶鸭等食品专用品种:需要皮薄、皮脂率低、适口性好、肌肉弹性较强、肌纤维密度高、肉有嚼劲的肉鸭品种。咸水鸭食品等传统以麻鸭为原料;
4. 分割类食品专用肉鸭品种:需要胸肌发达,副产品价值高、适合分割加工的抗逆性强的肉鸭品种。
一、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鸡蛋技术研发背景
(1)我国是全球鸡蛋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且以壳蛋消费为主。
(2)鸡蛋供应量和消费量已基本稳定,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将是主要发展方向。
(3)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鸡蛋是营养素强化的理想载体。
(4)通过改变产蛋鸡日粮营养素供给的来源、数量、质量或时间,使其富集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
(5)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会导致多种人体疾病症状加重,如心脏病血栓的形成。
二、OMEGA-3对人的重要性
(1)OMEGA-3可以减少孕妇产后抑郁症、减少早产、减少妊娠糖尿病、减少儿童哮喘、提高母乳质量。
(2)OMEGA-3让婴儿细胞有更好的神经信号,能促进大脑、 视网膜和神经系统发育。
(3)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对多种慢性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肥胖和糖尿病,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三、OMEGA-3鸡蛋高效富集及稳定化
(1)富集OEMGA-3的原料主要包括:鱼油、微藻、油类作物(亚麻籽等);
(2)为维持鸡蛋的氧化稳定性与感官品质,可采用抗氧化剂 (如维生素E) 与亚麻籽混合的方法提高了脂质稳定。
(3)裂壶藻和亚麻籽对OMEGA-3富集影响试验,裂壶藻和亚麻籽相比,亚麻籽富集OMEGA-3效果更佳。
(4)不同比例鱼油对OMEGA-3富集影响试验结果:4%鱼油富集OMEGA-3效果尚好,但还未达到预期效果,成本较高;且容易酸败,使用储藏需注意。
(5)从膨化亚麻籽对鸡蛋中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试验,可以看出亚麻籽膨化后蛋鸡对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率更高些,富集相当含量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使用膨化亚麻籽和未膨化的亚麻籽每吨可节约成本300元。
(6)不同供应商亚麻籽质量变化对蛋鸡OMEGA-3富集效果影响大,选择原料前需评估亚麻籽质量。
四、OMEGA-3 鸡蛋与普通鸡蛋风味差异稳定化
(1)鸡蛋风味影响因素:蛋鸡品种、日粮组成、饲养环境、鸡蛋储藏条件等。
(2)经风味结果表示:随着鸡蛋OMEGA-3富集程度的提高,感官评价试验显示蛋黄鱼腥气味和滋味,质感中颗粒感加强;蛋香气味和滋味,奶香味,甜味等减弱,蛋黄总体接受度降低。摸索不同添加比例,将鸡蛋感官评分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五、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鸡蛋推广情况
(1)OMEGA-3鸡蛋标准:OMEGA-3含量应≥300mg/100g(行业标准);圣迪乐OMEGA-3鸡蛋实际检测结果稳定,一般均大于产品标识的320mg/100g。保证每天1-2个OMEGA-3鸡蛋可做为ALA、DHA需求的良好补充。
(2)OMEGA-3鸡蛋消费情况:连续三年登顶线上鸡蛋销量冠军。
一、饲料中霉菌毒素及其危害
1、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
2、饲料霉变影响动物健康,危害食品安全。
3、霉菌毒素难以从源头去除。
(1)种植制度没有轮作、休耕、深翻措施,种植密度过大等;
(2)极端气候频发导致霉菌在田间发生概率增加;
(3)霉菌毒素污染风险大的副产物在饲料中使用;
(4)饲料资源短缺导致超标原料难以彻底禁用;
(5)缺乏适宜的干燥和储存条件;
(5)陈化粮严重积压,导致发霉变质。
4、霉菌毒素去除困境。
(1)主流技术(吸附剂)弊端很多;
(2)射线辐照、固体发酵等技术使用限制;
二、新一代霉菌毒素消减技术--霉菌毒素降解剂
1、总体思路与工作进展概述。
(1)总体思路:筛选降解霉菌毒素的有益微生物,通过菌在消化道产生降解酶,降解霉菌毒素;
(2)构建了超过1000株备选菌株的菌种资源库,筛选35株高效降解菌:25株黄曲霉毒素降解菌野生株、5株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野生株、2株单端孢霉烯族毒素降解菌野生株、3株赭曲霉毒素降解菌野生株;
(3)优选安全性好、降解活性高、益生作用强、抗逆性强的枯草芽孢杆菌:ANSB060、ANSB01G、ANSB471、ANSB168。
三、霉菌毒素降解剂应用效果举例
1、黄曲霉毒素污染日粮中添加降解剂提高樱桃谷鸭生产性能。
2、对产蛋鸡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混合污染中毒具有缓解效应。
3、对产蛋鸡赭曲霉毒素中毒具有缓解效应。
4、降解剂对初产妊娠母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具有缓解效果。
5、降解剂对呕吐毒素中毒的应用效果(生长育肥猪)良好。
6、降解剂提高黄河鲤鱼饲用效果。
一、培育沃德系列肉鸡,奠定吃鸡革命根基,涵盖“吃鸡”、“吃肉”全类型,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
1.沃德168,开启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先河: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白羽肉鸡品种
2. 沃德158,最具特色“肉蛋兼用”品种
(1)父母代:72周龄,产50g的小粉蛋308个,上佳的土鸡蛋,淘汰鸡是优质老母鸡
(2) 商品代:饲养50天,3.0斤的高品质肉鸡,饲料转化比2.0:1,冰鲜鸡的优良品种
3. 沃德178,中国特色、多元化定制
4. 沃德188,打破快大型白羽肉鸡种源国际垄断
填补国内快大型白羽肉鸡自主品种空白,吹响白羽肉鸡种业振兴的号角;
出栏日龄:42天;出栏体重>3.0 Kg;料肉比<1.55:1;成活率>97%
二、创新立体平养福利养殖,蕴藏吃鸡革命秘籍
立体平养:平养的空间活动范围大;网养的优势不接触鸡粪;笼养的效率人均饲养7万
三、提供十大“福利”,实现自由快乐成长
1. 温适宜
(1) 概念:为鸡群提供适宜、均匀、稳定的环境满足鸡只不同阶段生理需求。
(2) 鸡舍温差小,上下、各面、前后温差小于1.5℃
2. 气清新
(1) 概念:通过控源头控卫生和控通风为鸡群提供新鲜的空气,满足鸡群生长发育的需求。
(2) 保证每个位置的氧气含量和换气量,让鸡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3. 水清澈
(1) 概念:水清澈指给鸡群提供足量、干净卫生的饮水,确保鸡群健康快速生长。
(2) 水源清:水质监测与微生物监测;水线净:空舍期清理和饲养期监测
4. 光明亮
(1) 概念:通过智能的光照设备,满足鸡群不同日龄的光照需求,实现鸡群健康生长。
(2) 在不同日龄阶段调节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并且确保鸡舍内前、中、后,笼养上、中、下层间光照强度一致。
5. 料新鲜
(1) 概念:料新鲜指给鸡群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满足鸡群的各类营养需求的同时确保鸡群健康快速生长。
(2) 根据不同品种确定营养标准、严格把控原料质量生产过程成品质量、出厂距离生产不得超过15天,料塔存放时间小于3天、适时匀料,合理顿饲。
6. 不免疫
(1) 概念:雏鸡出壳后在孵化厅进行免疫,养殖期间不进行任何免疫。
(2) 孵化厅1日龄完成免疫,养殖期间不免疫
7. 不投药
(1) 概念:鸡群在福利养殖模式下,养殖期间不使用预防性和治疗性药物,保证出栏时检测无药残
(2) 检测无药残、不用治疗性药物、不用预防性药物
8. 不消毒
(1) 概念:鸡群在福利养殖模式下,实现“全进全出”做好空场消毒,养殖期间不进行带鸡消毒
(2) 空舍期彻底清理、消毒,遵循扫、冲、烧、消、干、喷、熏的流程
(3) 养殖期定期检测,养殖期间细菌总数≤500 CFU/cm2,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9. 不分群
(1) 概念:在肉鸡立体平养模式下,WOD系列鸡苗进鸡时,直接平均分配到各个笼位中,并且在之后的饲养流程中不再进行分群。
(2) 1日龄雏鸡布满四层笼,鸡有足够的空间,减少鸡群造成应激
10. 不抓鸡
(1) 概念:在出栏期间人工不抓鸡,从而减少鸡群的出栏应激与损耗。
(2) 研究自动出鸡技术避免给鸡只造成伤害
一、育种之路
1、江西山蕃农业有限公司依仗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科研团队的支持,十年磨一剑,攻破国外技术壁垒。
(1)2013年,甄选优秀黑猪始祖亲本;
(2)2013-2015,进行最佳杂交组合亲本筛选;
(3)2016-2020,山下长黑育种群闭锁繁育、横交固定、选育提高;
(4)2021-2022,“山下长黑”大规模中试推广,实现新品种目标。
2、山下华系使用第一父本核心技术内核。
(1)因果基因辅助选择育种,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多肋、肉色、系水力、优质猪肉选育及抗仔猪断奶前腹泻等多项专利,选择有利基因型个体留种;
(2)使用“中芯一号”基因组选择育种:提高选择准确性,实现早期选择和平衡育种;
(3)选中使用多种江西农业大学自主研发具有重要育种价值基因(技术)。
二、创新产品
1、第一父本新品种,使用VRTN、HMGA1等体长基因技术,实现成年猪体长增加1.5 cm达115.3cm、肋骨数增加1对、乳头数增加0.5个的目的。
2、已通过农村农业部新品种(配套系)认定;
3、屠宰指标得到提高。
(1)屠宰率:多一对肋骨多6斤肉,屠宰率提升2.6%,多两对肋骨多12斤肉,屠宰率提升5.2%;
(2)肋骨比普通的中国地方品种土猪肋骨多1-2对;
(3)背膘适中,第6、7肋间背腰厚约29毫米,眼肌面积50平方厘米以上。
4、乳头数增加0.5个,每头母猪每年所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28头以上。
5、市场价值高于普通的中国地方品种土猪20%及以上。
三、喂养管理
1、水微营养回归自然的猪新时代。
(1)水微营养技术,创造性地将原粮、水和微生物群有机组合,生产出水微新饲料,供猪享用,充分表现山下华系遗传性能;
(2)水微新饲料帮助高密度饲养的猪群实现健康快乐,强壮均一,阻断瘟疫尤其是当下非洲猪瘟的横行,终止颗粒饲料加抗生素的历史,最终实现现代养猪回归自然;
(3)每一头都吃好睡好,每一天都睡到自然醒,让猪进入新时代。
2、满足高端猪肉营养需要。
(1)合理降低营养浓度;
(2)使用敖合微量元素,降低微量元素添加量;
(3)增加乳酸菌、双歧杆菌使用;
(4)适当增加粗纤维,减少内毒素产生。
3、商品猪屠宰标准:水温(65℃)、时间(1.5min)、开耙降温(风速10米/秒)。
四、商品价值
1、产品好、市场阔、适应力强。
(1)引种单位:9个生猪养殖主产省,43家黑猪养殖企业/合作社;
(2)父系种猪销售:超过11000头,种猪销售额超过1亿元;
(3)商品黑猪:超过100万头。
2、零售渠道。
(1)山下商品猪“山下黑猪”零售渠道——蕃薯藤连锁;
(2)以客户需求引导养猪,将新鲜、美味、快乐的客户体验打造成产品核心竞争力;
(3)自建渠道,创新价值,平抑风险,形成“山下新伙伴计划”的保障机制。
3、美味品质,取得终端定价权。
4、促力中国民族品牌火腿升值升级:肌间脂肪高达7%;玫瑰红肌理、雪白大理石纹;富含天然油酸。
一、恒都集团简介
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由北京中恒兴业科技集团投资,旗下有8个全资子公司。恒都集团实现了从科技研发、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品种繁育、肉牛育肥、市场交易、肉牛加工、冷链运输到市场销售的肉牛全产业链。
二、国内外牛肉分级标准概述
1.中国《肉牛等级规格》特级牛肉、优级牛肉、良好级牛肉、普通级牛肉。
2.澳洲标准:由低到高分为M1-M12级
3.美国标准:由高到低分为:特优(Prime)、特选(Choice)、优选(Select)
三、养殖端优质牛肉生产
1. 从牧场生产到餐桌溯源:养殖端是优质牛肉生产关键的一环,只用从源头上保障了牛肉的安全性,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是优质牛肉生产和牛肉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基础。
2. 从供应链端开始严格把关
1)饲料添加剂、兽药等:证件齐全,特别是用于肉牛的官方批号或批文 + 生产方实地考察评估 + 试用试验 ——进采购名录,牧场按验收标准严格验收、留样,规范使用(用法用量),定期检测考察等,+行政和财务监督监管(执行,是否浪费,是否过期,先进先出,阳光协议等)。
2)大宗原料(精料原料、粗饲料)等:证件俱全 + 实地考察评估 + 试用试验 ——
按国标制定验收标准,进采购名录,牧场按验收标准检测、验收、留样(饲料厂或场长是第一责任人),按配方要求使用,定期检测考察等,+行政和财务监督监管(执行力,执行精准度,是否浪费,储存,先进先出,阳光协议等)。
3. 健康养殖
制定架子牛选购标准:
供应商选择标准
牧场验牛标准;
牧场应激处理流程;
牧场疫病防治标准;
新进牛营养饲养流程。
4. 大数据库建立与利用,近14年约百万头大数据,从屠宰到养殖,由果索因;再从养殖到屠宰,由因推果;不断优化循环。
5. 建模,执行,监督
配方模型-饲养模型-执行力-行政监督
四、生物技术在肉牛养殖端的应用
1. 胚胎工程、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等技术在种质培育上的应用
2. 粗饲料生物发酵技术应用
3. 消化道菌群结构的优化
4. 饲料利用率的提高
5. 生物饲料提高肉品质
6. 生物处理动物排泄物,产生有机肥,变废为宝。
一、 农牧食品行业领导者——新希望六和
1、中国规模最大的农牧全产业链A股上市公司
二、食品与现代农业——从原料到终端的全供应链体系
1、定制化美食解决方案。
2、原料全球采购。
3、食品加工。
4、饲料自主生产。
5、养殖&现代化养殖技术服务。
6、良种繁育。
三、营销版图
1、餐饮业的发展对上游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下定决心:倾全力打造爆品。
3、致力解决店制酥肉的9大痛点。
4、产品设计匠心复刻,首次开启“大厨+”模式。
(1)地道传统配方;
(2)现代油炸工艺;
(3)精选猪瘦肉;
(4)整颗汉源花椒。
5、竞争力——传统工艺引领差异化与专业化。
6、生产未动、标准先行:品控标准与工艺标准同步下发。
7、保障小酥肉的稳定供应。
(1)全国布局产能;
(2)全球组织供应;
8、美好小酥肉给餐饮用户带来的价值。
(1)快捷;
(2)高毛利。
四、小酥肉模式小结
1、关注用户痛点。
2、大厨参与研发。
3、全链协同供应。
4、聚焦消费体验。
一、三大困境与三大根基
1、品质不稳定(供应链受限)
2、认知凭感觉(标准不统一)
3、优质不优价(长期难坚持)
二、规模:优质鸡蛋供应链基本盘
1、理念:好鸡蛋是选出来的
2、路劲:以终为始、链接分享
3、关键点:产业配套、整体效益
三、标准:何为优质鸡蛋?
1、优质鸡蛋的品质标准与内涵
(1)感官品质:结构/蛋壳、内容物、风味/口感
(2)营养品质:新鲜度、氧化控制、营养
(3)安全品质:存储与运输、饲养、投入品
2、优质鸡蛋品质控制的关键环节
(1)鸡品种和健康状况
(2)鸡日龄
(3)生产与保存环境
(4)投入品(饲料、水、功能物质)
(5)新鲜度
(6)存贮和运输影响(异味)
四、如何实现溢价?
1、品牌化:用品牌承载消费价值
2、数字化:让消费价值看得见
3、优渠道:能力、资源与渠道匹配
Q:对优质畜产品的理解和定位?
周宝贵: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有不同的定义,当然美味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现在大家都不缺营养,但美味每个人选择不一样;但前面还需要加一个安全,这一点本来不该是标准,但因为很多原因,安全成为第一个要点。
齐莎日娜:作为食物,色香味,色是排在前面的,色香味俱全能让大家胃口大开,就是优质的畜产品。另外安全也很重要,虽然现在较以前已经改善了,但还有提升空间,所以好的畜产品需要实现全程的可追溯;另外在生产中还需要节能减排和环保,实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张兴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首先我认为优质的新产品首先必须是安全的,这个安全有很多方面,首先是在畜牧业养殖端的安全,现在有时候很多是防不胜防,不要因为利润去用非法添加剂。在营养方面,如果食品要搞全营养,那谁也比不上鸡蛋;美味的方面,不同烹饪方式风味物质不同,美味的方面重口难调。加工方面是安全的,营养,健康,美味。
姚文武:优质的畜产品,就养猪行业来说,水煮最能体现差别,好的猪肉没有腥骚味,优质 的猪肉首先是品种,第二个是营养,第三个是饲养管理,最后是屠宰,如果发生应激,肉质就会比较差。所以优质的畜产品,需要各个环节配合。
王国伟:我觉得就鸡蛋产品的理解来讲,就是大概从安全、营养、感官,包括刚才讲到的精神的这个层面,大概有这么4个维度,但是如果跳出这个产业去看,可能评价就会发生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讲,赞同前面各位老师讲的这些观点,就是无论怎么说,我们中国人的味蕾最重要的是色声香味俱全,那么这几条决定了我们如果即使没有营养,只要是好吃,我都认为还是好的。
Q2: 优质的产品如何做到优价
张兴隆:现在育肥牛的价格下降非常多,一斤下降5块左右,为什么这样的情况,很多专家认为对肉牛来说是一个规律性的过剩下降,育肥牛的价格上涨,但是牛肉并不像以往一样,我感觉这是周期性的波动,我们现在还在观察。我们之所以能够很快通过电商社群打开市场实际上走的是低端路线,先抢占客户,这个市场打开了,才逐步调整战略走向高端市场。
王国伟:一个产品的价格取决于消费价格,除了本身价值还有体验价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有更高的价值,文化价值,以往的产品都停留在感官和营养价值,只有通过营销和品类的创新才能把品牌的价值体现出来。
周宝贵:优质不一定是高成本,优质的产品一定是生产水平很高的产物,比如存活率低的养殖场,它的成本一定高,如果养的不好的话会带来很多的问题,他的饲料利用率很低,设备折旧是很高的,它的产出是很低的,高产出一定可以带来高质量。
齐莎日娜:圣迪乐在创始之初是想做安全蛋品领导者,现在转变为高品质蛋领导者。降本是企业的生命线,但圣迪乐降本的前提是不降质量,我们只能通过科技的角度去降本,现在畜牧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比如我们使用一些非常规的地产原料,然后通过发酵,应用到蛋鸡料上,我们蛋鸡的健康会提升,然后鸡蛋的风味会改善,成本也降低,只能通过这些方面去降本。
姚文武:为什么黑猪成本比白猪高,因为如果饲喂商品料正常的让它自由生长,它的生长速度是可以达到与白猪相媲美的,但这有个问题,就是出来的猪肉肉质肯定没有我们养了8个月的时间的这个肉质好。另外我们看到的终端零售价,更多的费用在门店和人工,所以对我们来说生鲜连锁店是非常难的。
来源:新饲料newfeed ,版权归原作者,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了解关于蜜蜂的知识 了解关于蜜蜂的知识有哪些
- 适合夫妻的小型加工厂 适合两个人做的小加工厂
- 养殖羊大棚建造设计图 养羊大棚怎么搭建设计图
- 犬瘟热抽搐 犬瘟热抽搐吐白沫多久会死
- 藕 藕片怎么炒好吃又简单
- 五行素菜汤 五行素菜汤怎么喝
- 我国八大古都 我国八大古都是哪八个
- 新手养蜂技术 新手养蜂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