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知识和技术书籍 关于养蜂的书籍

养蜂知识和技术书籍 关于养蜂的书籍

日期: 人气:70
养蜂技术 作者:黄文诚 编著 出版: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黄文诚研究员编著,是《蜂王培育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的姊妹篇。在前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内容更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蜂知识和技术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养蜂知识和技术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关于养蜂的书籍
  2. 养蜂的技巧和方法
  3. 你知道在哪里可以学到养蜂技术吗?
  4. 《农书》对栽桑、养蚕、养蜂有哪些研究?
  5. 龚一飞的养蜂学家

一、关于养蜂的书籍

中国实用养蜂学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养蜂法

农业出版社 

养蜂法(第七版)

农业出版社 

这三本较权威!

新华书店网店新华文轩有卖的

养蜂技术

作者:黄文诚

编著

出版: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黄文诚研究员编著,是《蜂王培育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的姊妹篇。在前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内容更新,增加了春繁期灾害天气时的管理措施、分区管理法、多功能保蜂罩养蜂、新老蜂王和平交替、多王群的组建和应用、巢蜜盒子框和蜂蜜棒生产以及蜂产品综合高产技术等,重点改写了雄蜂蛹及其生产技术、蜜蜂主要病敌害的防治及养蜂始业内容。全书内容包括:蜜蜂养殖技术、蜂产品及其生产技术、蜜蜂授粉技术和养蜂始业。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先进实用,适合养蜂人员、养蜂科技工作者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

二、养蜂的技巧和方法

养蜂技术包括收蜂技术、分蜂技术、场地选择、蜂群选购、养殖环境和蜂场管理等方面桐厅。《养蜂技术》这本书重点介绍了蜜蜂的饲养管理技术及生产各种蜂产品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经验。在场地选择方面,应选择南向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在蜂群选购方面,应在4~5月份购买比较稳定、外界环境好的蜂群,挑选时可在巢门口悄磨观察工蜂出入情况,再开箱检查工蜂性情。在养殖环境方面,要求2公里以内至少有局运隐2种以上蜜源,蜂箱远离污染、猪舍畜棚和厕所等,蜂箱最好放在比成片蜜源地势略低的下风方位。

三、你知道在哪里可以学到养蜂技术吗?

养蜂作为传统拦改养殖项目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想要养好蜜蜂却不返好是件简单的事情,原因是养蜂生产对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没有相关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养好蜜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在哪里可以学养蜂技术吧!

一、养蜂书籍

书籍是传递知识最好的且最有效的途径,对于养蜂技术而言也不例外,想学养蜂技术可买几本相关的书来研究一下,但书上所能学到的毕竟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如何有效的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是重点,切勿过于依赖书本上的东西而生搬硬套,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理论上的东西。

二、专业网站

互联网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便利,尤其是各种网站使知识传递变得更为高效,而且在有些网站上还有相应的养蜂视频,因此也可到专业的网站上去学养蜂技术,但在网站上学到的也只是理论知识,另外在网站上学到的可能是一些技术片段,还需要自己能成体系的将其归纳并串联起来。

三、媒体文章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很多自媒体人,只需一部手机便能随时随地的学习养蜂技术,而且在这些自媒体人中不乏有极少数养蜂高手,阅读他们所写的文章也是极为有效的学习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自媒体人都仅仅是为了流量而写文章,因此在阅读这些文章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

四、拜师学艺

拜师学艺是学习养蜂技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说上面三种方法学到是理论知识的话,那么拜师学艺学到的就是实战经验,注意在学习技术时自己一定要养几群蜂,这样可不断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在漏衡铅蜂群中,另外平时还要多观察来掌握蜜蜂的习性,如此长期学习和积累你最终也将成为养蜂高手。

总结:养蜂技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可在书籍和互联网上学到,而实践部分则必须到蜂群管理中去积累,也就是说要学养蜂技术就必须要养蜂,否则学到的东西就如同镜花水月般缥缈。

四、《农书》对栽桑、养蚕、养蜂有哪些研究?

王祯《农书》在第一至第二卷农桑通诀中记载种桑、养蚕和养蜂。其中第一次记载有蚕的龄期依地区而有不同:“北蚕多是三眠,南蚕俱是四眠。”还记有蚕在各个龄期中的体色变化:“蚕初生黑色,渐渐加食,三日后渐白,…纯黄停食,谓之正眠,眠起自黄至乎慎白,自白而青,自青复白,自白而黄,又一眠也。”还记有用“频饲”以调整龄期的方法和蚕病起因是由于桑叶带露,还记有用蚕母(养蚕人)着单衣感知冷热来调节温度的办法。《农桑衣食撮要》采取月令的形式,在三月和十二月记养蚕,其中在凉暖总论中记叙了“自蚁初生,将次两眠,蚕屋正在温暖。…至大眠后,天气炎热,却要屋内清凉”的调节室温原则。在饲蚕总论中念渗提出了饲养与产量的关系:“蚕必昼夜饲,若顿数多者,蚕必蚤(早)老,少者迟老。二十五日老,一箔可得丝二十五两,二十八日老,得丝二十两,若月余或四十日老,止得丝十余两。”还记有在十二岁高敬月和一月浴蚕的处理方法。

五、龚一飞的养蜂学家

龚一飞(1926~ )养蜂学家,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蜂学专业的奠基人,各级养蜂学(协)会的积极组织者。祖籍福州,1926年5月27日生于厦门集美镇。教授。九三学社社员。1949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留校任助教兼农业推广干事。从1951年5月院系调整转为福建农学院工作起至1995年10月退休,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1989年任养蜂系(1988年改为蜂学系)系主任。曾任第7、8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福建省委第3、4届副主委,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浙江农大动物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农业部教材指导委员会畜牧学科组成员、蜂学专业组组长,中国养蜂学会1~3届副理事长,福建省养蜂学会1~3届理事长等职。现任中国养蜂学会首席顾问,福建省养蜂学会名誉会长,福建农林大学蜂疗研究所名誉所长,九三学社福建省委顾问。1985年评为福建省教育先进工作者。1988年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1996年评为福建省科协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中国养蜂学会评上我国现代五名养蜂家之一,立传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1992年起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成长背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龚一飞的童年及少年时期,旧中国大多数百姓家庭生活困窘艰难。龚一飞虽然是生长在福州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龚易图的“龚家花园”(西湖宾馆的中心部分)内,但由于不是嫡系子孙,龚家花园的富庶与他们家几乎无关。所幸的是,那宛若大观园的豪宅里有数不清的花鸟虫鱼。这些自然界的生灵在龚一飞的童年里成了他痴迷热爱的生物学的免费启蒙老师。

他的父亲龚礼贤是生物学教师,家里就存有不少动、植物标本。父亲的言传身教也促使他对生物学兴趣的养成。可是真正让他走上养蜂、研蜂这薯键条“甜蜜之路”的原因却是家庭的不幸。抗日战争时期,年仅42岁的父亲因病去世。在图书馆做管理员的母亲要独自拉扯大大小小的5个孩子。1944年,身为老大的龚一飞考取了大学,对于这个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件欣慰而又为难的事。中途他就从协和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辍学,当了一年小学教师以贴补家用。

协大校园坐落在鼓山麓闽江畔魁歧村,四周山川挺秀,林木茂盛,适于养蜂。20世纪40年代,龚一飞肄业期间,师从林青教授学习养蜂。既然身怀知识,就可以学以致用,而且养蜂迹姿投资小收益快,养蜂助学对他来说是一条可取之道。于是,他从亲友处借来钱,马上将想法付诸实施。10箱蜜蜂养在离校颇远的果园里。每到周末,他便从魁歧乘船过江并奔走十余里地前往照管蜂群。他依靠学识,付出艰辛,终于掌握了驾驭蜂群的技术,而蜂群也给他带来了回报。10箱蜂一季下来收了500多kg蜜。按时价算,1kg蜂蜜可换6kg大米,500kg的蜜就是3000kg大米。这就解决了学费和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就这样,龚一飞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

教育事业

1949年夏他自该校毕业,留校工作,开养蜂课。1958年,受命筹建福建农学院养蜂场,任命为场长,同时将私有小型蜂场捐赠该场。1959年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60年,应邀担任由农业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养蜂师资培训班教师,主讲蜜蜂生物学课程。同年,福建农学院创办2年制养蜂专业,出任养蜂教研组主任。他经常与师生一起扩种蜜源植物,建立校内蜂场,带领师生深入山区教学。1961年,被福州市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65年,主持举办了全国中蜂师资训练班,为推广中蜂科学饲养培育了骨干力量。

1967年养蜂专业因文革停止招生,他组织教学蜂场的100多群意蜂到新疆吐鲁番盆地采棉花蜜,创造了平均群产蜂蜜190kg的高产纪录。1969年至1972年下放期间,在福建省浦城县的福罗山区与当地农民栽果树、诱捕野生中蜂,将圆桶旧法饲养的中蜂改为活框科学饲养,建成了集体定地蜂场,为探索闽浙赣边境山区蜜源潜力和野生蜜蜂的生活规律积累了经验。1978年,福建农学院养蜂专业恢复招生数州巧,他任专业主任。1980年,养蜂专业扩展为4年制本科。面向全国招生、分配。1981年,福建农学院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养蜂系,他任系主任。1984年该系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这个院系现已扩展为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下设蜂学、蜂产品加工与贸易以及蜂疗3个专业,成为全国唯一培养高等院校蜂学本科多样化人才的基地。自1960年至今,己为我国蜂业战线的各个部门输送了千余名专科、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并培训了数百名蜂业专项技术人才。其中,有的已成为海内外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教学科研机构领导者……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龚老师数十年来历经沧桑,贡献毕生精力为蜂学教育事业而奋斗,今已桃李花开,硕果累累!

科学研究

龚一飞在20世纪40年代于协和大学农学院肄业期间,边养蜂助学,边师从赵修复教授选修《昆虫学》和《昆虫分类学》,并对达尔文学说深感兴趣,立志探索蜜蜂世界奥秘,希望利用蜜蜂以厚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养蜂教学、科研以及生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他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眼界顿开,坚信一切真知灼见皆源于实践。他在蜂学方面的精湛造诣,正是他长期实践的结果。

1952年以来,龚一飞在养蜂科研和教学上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蜂蜜高产技术、蜜蜂病敌害防治技术,蜜蜂生物学、蜜蜂育种新技术等多课题的研究。先后在全国性及地方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1982年,在他主持下,首次研究成功中华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75年,他编著的《怎样养蜂》一书,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先后印刷6次,发行67万册,对普及养蜂技术起了重要作用。他受农林部教育局委托主编的我国第一部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养蜂学》,获1977~198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他受农业部、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全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养蜂》,前后印刷5次。他参加编写、翻译的著作还有《养蜂手册》、《副业生产手册》、《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蜜蜂机具学》及世界养蜂名著《蜂箱与蜜蜂》等。

他在学术上有不少颇具影响的创见。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根据中蜂独特的适应性,预言中蜂在华南、西南广大山林地区具有西方蜂种不可取代的地位。历时半世纪,这预言不断为养蜂实践所证实。他在70年代发表的《论中蜂》一文,多年来,不断为多种专业期刊或论文集所选载。在蜜蜂授粉方面,他首先形象地提出:植物界中从风媒向虫媒演变,正好比动物界中由体外授精向体内授精演变一样,在传种接代的方式上属于突破性的飞跃。他的这种见解,为利用蜜蜂授粉增产充实了理论基础。

自然分蜂是蜜蜂最突出的群体活动,它对培养强壮蜂群,稳定工蜂采蜜积极性至关重要。龚一飞在国内首次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述自然分蜂的内外因,达到了新水平。这在指导生产实践上具有广泛的意义。他根据自己在吐鲁番盆地炎暑获得养蜂稳产高产的实践,否定了传统认为华南养蜂越夏的难关是由于高温所致的观点,指出群体的蜜蜂对温度具有惊人的调节能力,华南越夏的困难是蜜蜂敌害猖獗和局部地区蜜粉源枯竭所造成,完全可以人为地加以克服。流蜜期蜂群出现分蜂热是养蜂生产上的致命伤。早在50年代,他就根据王台发育规律,试验成功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除王结合二次选择毁台法。近十多年来,他指导助手和研究生致力于蜜蜂交配生物学、蜜蜂人工授精、蜜蜂精液贮藏、蜜蜂精液漂洗提取等研究,在蜜蜂育种基础技术上做出了新的贡献。

特别是1984年夏他和张其康同志首次考察西双版纳,目睹我国西南原始热带雨林中丰富多彩的蜂种资源,于是萌发了撰写《蜜蜂分类与进化》一书的想法。90年代初,他们在福建省科委的资助下,连续5个夏天,跋涉南北山野,前后涉足长白山、完达山、大小兴安岭、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天山、阿尔泰山、伊犁草原、吐鲁番盆地、祁连山、河西走廊、六盘山、河套、毛乌素沙漠、内蒙草原、五指山、十万大山和衡山,实地察访,采集标本,征集图片、资料,甚得各方惠助,收获颇丰;更喜的是相关学科取得重大突破,专家志士成果迭出,逐渐使其抱负转为现实。

《蜜蜂分类与进化》一书分蜜蜂分类、品种、进化与起源等4章。大体上阐明了蜜蜂属的来龙去脉、亲缘关系、地理分布,介绍各蜂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抗病敌害性能,并从不同地区饲养的角度评比它们的经济价值。此书能为蜜蜂世界探索者、养蜂生产者、蜜蜂选育种工作者和蜜蜂检疫人员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蜂知识和技术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蜂知识和技术书籍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