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螯螯虾 红螯螯虾的介绍

红螯螯虾 红螯螯虾的介绍

日期: 人气:165
红螯螯虾(拉丁名: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该虾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美丽好看,故又被誉为红螯螯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螯螯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红螯螯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红螯螯虾的介绍
  2. 淡水澳洲小青龙怎么养
  3. 红螯螯虾的外形特征
  4. 求澳洲小青龙(螯虾)的种虾饲、护理养方法

一、红螯螯虾的介绍

红螯螯虾(拉丁名: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该虾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美丽好看,故又被誉为红螯螯虾。中国于1992年由湖北水产研究所引弯清进,并首先在广东和湖北两省试养成功。1993年4月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开始引种试养成功。1994年后又逐步推广到江苏、湖南、北京等地。红螫埋让前螫虾其个体一般在50-100克,个别最大者达500~600克,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淡水虾类。由于食性很广,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欧洲、日本和中滑销国受到市场上的欢迎。

二、淡水澳洲小青龙怎么养

淡水澳洲小青龙即红螯螯虾,要根据红螯螯虾的生活习性来培养,例如温度,氧气等。红螯螯虾具有适应热带的习性,能耐高温,生长适宜温度范围24-42℃,低于21℃摄食下降,生长速度降低。低于10℃,成虾停止生长。9℃以下时间过长成虾成虾也会死亡,因此在冬季芦埋气温较低的锋尘地区养殖需进行越冬管理。红螯螯虾除耐高温外,还耐低氧。正常情况下,池中溶氧保持在4-5mg/L之间,生长正常。成虾甚至能忍耐1mg/L的溶氧量,可短时间爬出水面行空气呼吸。幼虾对低溶氧相对敏感些,虾苗在陪基蚂1.2mg/L的水中不能存活。适宜的pH值在6.5-9。孵化期应在7以上,因为酸性水质不利于脱壳生长,会增加脱壳死亡或延长脱壳时间。

三、红螯螯虾的外形特征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形态构造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相似。红螯螯虾为雌雄异体,性比为雌:雄=1.16:1,雌雄比例接近,雌性略为优势。整个躯体由体表被覆几丁质甲壳的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全身有20节,头胸部13节。头胸甲保护着内脏器官,头胸甲前有一向前延伸的额剑,两边各有3~4个棘。头胸甲背部有4条扒誉扒沿身体纵轴方向排列的脊。双眼有柄而突起。头胸部有5对步足,第1对为粗壮的大螯,雄性的大螯在外侧有一膜质鲜红美丽的斑块,第2、第 3对步足为螯状,第4、第5对步足为爪状。腹部有7节,虽被覆甲壳,但节间关联处有纤维膜相连,可灵活运动。腹部第2节至第5节下面都虚敬有1对附肢,称为腹足或游泳足。腹部第6节附肢向后伸展,加宽称尾足,并与尾节组成春昌尾扇,是螯虾快速运动器官。在头胸部的前端还有3对触角,1对大触角,2对小触角。成年雄螯虾螯足基部外侧有一层鲜红色的薄膜层,但雌虾没有,胸部有生殖器。

四、求澳洲小青龙(螯虾)的种虾饲、护理养方法

红改脊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俗称“澳洲淡水龙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原产地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近海湾河流。我国于90年代初引进试养,证实红螯螯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养殖产量高、肉质细嫩、出肉率高(可食部分占体重的40%左右)等特点,是一个值得推广养殖的优等淡水螯虾新品种。下面介绍淡水龙虾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养殖技术。

1 繁殖习性 红螯螯虾原产于澳洲的热带地区,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在6个月内可以达到50-80g。

红螯螯虾一般6-12月龄就达性成熟。性成熟的雄虾的大螯外延有一块明显的红色或橘黄色斑纹,第五对步足基部有一对乳突状生殖棘,雄虾的螯长超过体长。雌虾在第三对步足的基部有一对生殖孔,雄虾的螯呈蓝色,长度小于体长。性成熟的红螯螯虾在水温达21℃以上时,在池塘会自然繁殖。

红螯螯虾繁殖时间较长,从4月开始,可延至10月结束。繁殖适宜温度为22-33℃,最适水温为28-30℃。成熟的雌虾必须经过一次交配前脱壳才能交配。一般交配后雌虾24小时内即排卵,然后与精子结合而受精,受精卵呈桔黄色。产卵受精后,其卵由母体携卵孵化,一般水温在28-29℃时孵化期为30-31 天。红螯螯虾一年可产卵2-3次。

2 生长环境因子

2.1

水温 红螯螯虾具有适应热带的习性,能耐高温,生长适宜温度范围24-42℃,低于21℃摄食下降,生长速度降低。低于10℃,成虾停止生长。9℃以下时间过长成虾成虾也会死亡,因此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养殖需进行越冬管理。

2.2

溶氧 红螯螯虾除耐高温外,还耐低氧。正常情况下,池中溶氧保持在4-5mg/L之间,生长正常。成虾甚至能忍耐1mg/L的溶氧量,可短时间爬出水面行空气呼吸。幼虾对低溶氧相对敏感些,虾苗在1.2mg/L的水中不能存活。

2.3

pH值 适宜的pH值在6.5-9。孵化期应在7以上,因为酸性水质不利于脱壳生长,会增加脱壳死亡或延长脱壳时间。

2.4

盐度 红螯螯虾对盐度要求不高,故能在淡水池塘顺利生长。同时幼体在盐度3g/L,成虾在5g/L浓度的水中,仍能适应。因此幼虾可用1%、成虾用3%的盐水进行短时间浸泡以杀死体表寄生虫。

3 养殖技术

3.1

虾苗培育 3.1.1 培育池条件 为便于管理,培育池一般为50-300平方米的水泥池,蓄水深1m,要求进排水方便。同时在池底部和水面放置隐蔽物,占池底和水面的1/4-1/3,以增加虾苗有效栖息面积。

3.1.2

放养密度 在幼体培育的最初四周内,培育池放养密度不超过1000尾/平方米为宜,适当稀养与及时分养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一般哪羡培育成活率可达50%-70%。

3.1.3

饵料投喂 育苗的开始三天,可用蒸蛋+鱼肉浆四边泼洒喂养仔虾,逐步替换用粗蛋白含量44%-46%的虾用开口饵料和卤虫投喂。虾苗日投饵率3-5次/天。当仔虾长到2cm以上时即可投喂颗粒饵料,投饵量为存池虾体重的15%,并要根据水温、摄食、生长情况适当增减。

3.1.4

水质控制 要求水质清新,透明度稍大,最好有点微流水。避免过量投饵,在水中不能有剩饵和废物沉积。及时清污。

当幼体长到3cm,体重1克左右时,即可放入池塘养殖成虾,为保证成活率,也可有虾苗池内继续稀养,使虾苗达2克以上,再投入成虾池。

3.2 池塘成虾养殖 3.2.1

池塘条件用于红螯螯虾养殖的池塘面积1-1.5亩,池水深1-1.5m,池底略有坡度,具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和增氧系统,无渗漏,并要建好防逃设施。放养前必须清塘,以免敌害和病原体留在池塘内,方法与一般养鱼池一样,每亩用生石灰150-核缓渗300kg干法清塘。红螯螯虾喜阴怕光,善于攀附爬逃,要求水体上有水生植物(约占水面1/3),池底种植水草(轮叶黑藻等),同时在池底可设置竹筒或其它类似物体供其穴居。

3.2.2

虾苗投放 待7-10天石灰水毒性消失,水质正常后即可放苗。一般放养密度为7000-10000尾/亩,放养一个月左右,可适时混养50-250g/尾的花白鲢60-100尾/亩。淡水龙虾是底栖甲壳动物,适当混养中上层滤食性鱼类,可改善龙虾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这类鱼对水中溶氧较为敏感,可作池塘缺氧的指示鱼类,但注意不要混养肉食性鱼类及其它吃食性鱼类,以免影响螯虾生长。

3.2.3

水质管理 正常情况下,水质管理主要是保证养虾池水中的溶氧充足,保证水质清新、良好,最好每天能加注池水1/5-1/4的新水。定期泼洒石灰水发改善水质,增加钙质,有利虾脱壳,提高成活率。

3.2.4

投饵管理主要投喂鱼虾用配合饵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10%。投喂分早晚二次,由于其摄食习性一般在傍晚及夜间靠池边觅食,所以傍晚投喂应占总量的2/3左右。投喂采取定点与池边泼洒相结合。由于红螯螯虾为杂食腐屑食性,因而适当增加植物性饲料投喂是必要的。养殖前期,可在池边投放些干草,每月投草 40kg;后期则可投喂黄豆、大麦等。

整个养殖期投喂量根据水温作适当调整,开始由于水温低,摄食弱,投饵率较低,约按体重的6%左右投喂,中期水温高,摄食旺盛,按体重10%左右投喂,以后随水温降低,投饵率随之下降,达到3%左右。

3.2.5

虾病防治 红螯螯虾易患一种“螯虾瘟”的虾病,这种病是由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这种真菌适宜生长温度不高于18℃,当水温高于21℃时,真菌的生长就会受到抑止。因而只要将虾苗放养和捕捞时的水温控制在21℃以上,螯虾就不会得病。

3.2.6

起捕螯虾的捕捞的方法有虾笼诱捕和干塘捕捞两种。当水温降到18℃以下时,不准备越冬的成虾池就可干塘收捕,只要将塘水排干,然后下塘收虾即可,干塘过程中注意要在出水口设张网收集随水流而下的虾群。平时少量捕捞,可用虾笼诱捕,虾笼用网线织成,网目大小为2cm左右,形状有直立和角锥形两种。诱捕时把诱饵放入虾笼内,然后沉入池塘,即时起笼收虾。

经5-6个月的养殖,虾的产量一般可达70-110kg/亩,个体规格70-180克,最大可达450克左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螯螯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红螯螯虾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