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鱼养殖技术及成本 黄鳝鱼的养殖

黄鳝鱼养殖技术及成本 黄鳝鱼的养殖

日期: 人气:48
黄鳝养殖技术 1、水体选择:一般能养殖鱼、虾且排灌方便的水体都能养殖黄鳝,水体大小不限,只要能设置网箱的池塘、河沟、水库、藕塘均可,但水深最好在1米以上,水质较好,中性偏碱(pH值在6.8~7.5之间),同时水温要求变化不大,若池子太小水温易变化,不利于鳝鱼养殖。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鳝鱼养殖技术及成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黄鳝鱼养殖技术及成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黄鳝鱼的养殖
  2. 黄鳝鱼的养殖方法
  3. 如何养殖黄鳝

一、黄鳝鱼的养殖

黄鳝养殖的最大问题是在没有掌握过硬的技术、没有良好种质资源的情况下进行了养殖或者是扩大养殖规模,从而影响了养殖效益,那么黄鳝鱼的养殖技术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倍领安全网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黄鳝养殖技术

1、水体选择:一般能养殖鱼、虾且排灌方便的水体都能养殖黄鳝,水体大小不限,只要能设置网箱的池塘、河沟、水库、藕塘均可,但水深最好在1米以上,水质较好,中性偏碱(pH值在6.8~7.5之间),同时水温要求变化不大,若池子太小水温易变化,不利于鳝鱼养殖。

2、网箱大小:一般视水体大小而定,最常见的是长8~9米,宽2~3米,深1.5~2.0米,每个网箱20平方米左右。

3、网箱材料:采用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有些伪劣网片看上去无光泽,称起来很重,这种材料做的网箱用不到一年就老化,中途又要换网箱,不宜选用。

4、网箱安装:网箱入水0.5~1.0米,露出水面0.4~0.8米。箱底与池底距离最好在0.3~0.5米以上。至于放网箱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因鳝鱼有耐低氧的特性,如果水体大,水交换方便,只要操作便利,全池放满也可,但水体小且水交换困难,则不能放得太多,因水体长期处在缺氧状态下,水质极易恶化,影响鳝鱼摄食生长,甚至发病。

5、网箱环境:有无水草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水草以水花生、油草、水葫芦为最好,水草必须多放,成活后以看不见水为宜,宜多不宜少,但要在网箱两头各留一处能看见水的地方,作为投饵场让鳝鱼吃食,该位置要固定,若水草长满了吃食的地方,则要经常取走一些水草,但不能使吃食的地方空荡荡的,吃食的地方一般留脸盆大一块能看到水的地方即可。

6、鳝种放养:投放的鳝种每箱内必须规格一致以免互相残食,一般每平方米放1~1.5千克左右,放养规格为50~100克/尾为最好,因鳝鱼养殖时间短,种苗太小难以达标,又因太小的都是雌性,成活率较低。放养时可搭配放养泥鳅3~5尾/平方米在箱内可起到清除残饵、清洁网箱的作用。

7、投喂管理:人工养殖的黄鳝宜投喂黄鳝膨化颗粒料,投喂量为体重的1~2%,要勤观察,投喂与气候、水温有关,一般很快吃完说明偏少,几个小时后未见吃完,说明偏多,要根据实际情形调整。水温在25~28℃时,一天可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6~7时,下午5~6时,日总投饵率为2%~4%。在此温度之外每天下午5时左右投喂一次即可,投喂量酌减。30℃以上、15℃以下时可停止投饵或隔l~2日投一点也可。

8、日常管理:网箱养殖水体相对较为稳定,但对水体较小的池塘宜适当换水,有条件的保持微流水则更佳,以维持网箱内水体活度。在洪涝及干旱季节要注意保持水体水位稳定。每隔10~15天适当泼洒生石灰调节酸碱度,pH在6.8~7.5为宜。由于黄鳝网箱网目较密,加上水体中污物.网箱内残饵、粪便等排泄物极易堵住网孔,使网箱内外水流交换受阻,因此必须经常洗刷网箱,必要时必须换网,同时严格检查网是否破损以提防逃鳝以及清除腐烂的水草。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黄鳝鱼的养殖的知识,希望可以对感兴趣的您有帮助,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黄鳝鱼相关知识吗?请继续关注倍领安全网接下来的更新吧。

二、黄鳝鱼的养殖方法

黄鳝鱼的养殖方法如下:

一、池塘建设

黄鳝养殖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地方。池塘应为开放式,其形状为长方形,池塘应配备增氧设备,并设置防逃设施。池塘底部应铺设适量淤泥,以利于黄鳝打洞栖息。

二、苗种放养

养殖黄鳝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前,要用药物对苗种进行消毒。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黄鳝苗种数千尾至上万尾

三、饲料投喂

黄鳝是杂食性动物,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蚯蚓、小鱼虾、动物内脏等,也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时应遵循“定时、定点、定量”的原则。日投喂量根据黄鳝的体重和摄食情况来确定,一般控制在黄鳝总体重的5%-10%之间。

四、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注入新水,排出老水,保持水位稳定。在高温季节,应增加换水次数,防止水质恶化。同时,应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新和稳定。

五、疾病防治

黄鳝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坚持定期消毒池塘和工具,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常见的疾病有烂尾病、烂鳃病等,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升高水温等。

六、捕捞和运输

黄鳝的捕捞和运输也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捕捞时应使用捕网等工具,避免损伤黄鳝。运输时,应使用适当的容器,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氧气的充足。

以上就是黄鳝鱼的养殖方法。通过合理的池塘建设、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治以及捕捞和运输,可以实现黄鳝的健康养殖和高产高效。

三、如何养殖黄鳝

  养殖三种方式

  我国的黄鳝养殖经历了20年左右的摸索发展,其间曾经采用过水泥池养鳝、池塘养鳝、稻田养鳝、网箱养鳝等多种方式。水泥池养鳝又分为水泥池有土养殖和水泥池无土养殖,而水泥池无土养殖又分为流水无土养殖和静水无土养殖两种。在网箱养殖中,实际上又有浮式网箱养殖、固定式网箱养殖、有土网箱养殖(俗称“土池”)这三种方式。经众多养鳝者实践证明,目前较好的养殖方式为水泥池静水无土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

  1、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具有投资较小、方便在鱼塘开展黄鳝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较简便、水温容易控制、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有湖泊、水库、池塘等水量充足、水 位平稳条件的均可选择此法。制作网箱所选用的材料一般为聚乙烯网布,网箱一般制作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积以不大于20平方米为宜。箱体深度为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为50厘米,水面上的70-100厘米为防逃部分)。根据网箱大小裁剪网片,采用优质尼龙线,用鞋底机或缝纫机缝合。网箱 上缘四周翻卷同时缝入小指粗的尼龙绳和留出绳头便于捆绑到木桩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桩安放固定式网箱,水位较深的塘安放浮式网箱。静水池塘设立网箱总 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30%,有流动水的池塘其网箱面积可达池塘总面积的50%。

  2、生态小池密养

  小池密养具有预防疾病用药准确、用药量小,观察、管理方便,彻底防逃,用水量小,便于繁育等优点。此法适合全国各地的黄鳝出产区。一般鳝池面积10-30平方米,修建规格为2.5米×4米、3米×5米或3米×10米,深度为50-70厘米。内角建成弧形,池沿上砌探头砖,使池顶的砖块与池壁呈“T”字状。整个养殖池都建在地面上,先在池的四周平地铺一排平砖,再在上面砌池壁,池壁可以砌立砖(墙厚6厘米),然后池顶再放一块平砖,使整个池壁与墙脚和顶上的“探头砖”呈“工”字形。池底用水泥河沙加石子拌匀打底,并使整个池底向出水口的一方略微倾斜,以利排水。截取一节长度比池壁厚度多5~10厘米,直径为5厘米PVC塑料管,在其两端均安上一个同规格的弯头,将其安装在养殖池的排水孔处,使其一个弯头在池内,另一个弯头在池外,弯头口与池底相平或略低。若要将池水深度控制在30厘米,则只需在池外的弯头上插上一节长度约为30厘米的水管。当池水深度超过30厘米时,池水就能从水管自动溢出。若要排干池水时,只需将插入的水管拔掉。如果养殖池较大,我们可以多设一个排水管。

  3、土池养殖

  采用土池养殖黄鳝,改造1亩(667平方米)稻田,仅需投资2000元左右,加上配套修建几口观察池,总投资仅3000元左右,成本比网箱还低。土池养鳝采用泥埂代替了网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内水的深度为50厘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我国的稻田众多,利用稻田直接开展黄鳝养殖,平时的管理、观察、捕捞都很成问题,也不能够形成产量。将稻田改建成土池便于集约化管理,容易形成较高的产量。据有关数据统计,采用传统的稻田养鳝,亩产黄鳝仅100-200公斤,将其改建成土池后,亩产可达2000公斤左右。对于没有其他场地或初期的资金不多的养殖户,这无疑是养殖的首选。修建土池选用能灌水达40厘米以上的稻田,四周将聚乙烯网布埋20-30厘米到泥土下,其余网布要打桩固定以防逃。稻田中间也用网布隔成50-100平方米一个的土池,池中放竹框铺水草即可。养殖户采用何种方式养殖黄鳝,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选择,各类鳝池的具体修建方法参照《黄鳝生态小池密养新技术》。

  此外,黄鳝池套养泥鳅亦是不错的选择。黄鳝、泥鳅种苗高产的关键在于种苗的选择。一定要选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公斤50个-80个为宜。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公斤-1.5公斤为宜。泥鳅苗最好用人工培育的,因为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鳝鱼养殖技术及成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鳝鱼养殖技术及成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