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16)

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16)

日期: 人气:151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吧。

养蜂视频怎么养蜂蜜最新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蜜蜂需要具备条件:

一、场地条件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备老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敬察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4.饲喂水分及盐类:①水分。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②盐类。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必须采取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脾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人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谭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路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人室,人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仿稿升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中蜂的养殖技术

作为养蜂大国,我国的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的首位。饲养蜜蜂在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基础,许多农民都是通过首枯养蜂走上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了致富之路。那么蜜蜂的养殖技术有哪些?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了解下吧。

蜜蜂的养殖技术视频

中蜂的养殖技术

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品之一简称中蜂,是我国的土著蜂。目前我国大约有100多万群已采用活框蜂箱进行科学饲养。工蜂个体比意蜂略小。体长10~13毫米,前翅长7.5-9.0毫米,喙长4.5-5.6毫米。头、胸、腹的宽度比为96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101:106。工蜂触角的柄节均黄色,但小盾片有黄、棕、黑三处颜色。腹节背板黑色,第一腹节背板前区有三角型黄色斑,2~6节背板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黄环。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的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全身被灰色短绒毛,喙长4.5~5.6毫米;肘脉指数北京3.3,云南4.4。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蜂王体长1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以下介绍中蜂的养殖技术。

一、中蜂蜂箱的准备 。

中蜂蜂箱的制作要讲究密封;不要开底窗;转地的蜂箱可用钢丝锯挖前后窗,挖出的木板补回原处,并用活页连接。巢门要开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动巢门,能随时调节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蜡蛾(蜡螟的成虫)。中蜂抗巢虫(蜡螟的幼虫)能力较弱,箱底和四周缝隙要用牛粪、石灰加桐油补牢,以便清扫和防止巢虫滋生,箱身四周要钉上木条。

二、 选择培育优良品种

要养好中蜂,首先要在选育蜂种上下功夫。中蜂种性复杂,要选择采集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蜂种进行育种,。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种,实行优化。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中蜂从蜂王和工蜂的体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类:(1)、 红色种:蜂王腹节有明显暗红色环或或桔红色环,俗称:马鞭王。工蜂体色黄色,幼蜂浅黄色并显得苍白。红色种王产子率极强,能维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温和;缺点是抗病、抗螨的能力较差,可择优作为亲本杂交的素材。(2)、 褐色种: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黄色,蜂王产子玄高,蜂群采集力、抗病虫害力都很强。优良的褐色种王码电脑公棚运司软件中心腹节层次明显、举止安祥,工蜂护脾能力强,受轻微振动能很快安静下来,是中蜂首选的育种素材。(3)、 麻色种:蜂王和工蜂体形较大,腹节有明显宽黑色环与浅区映照成麻色,蜂王产子率高,工蜂采集力较强。(4)、 黑色种:蜂王和工蜂均较黑,腹部有乌色斑黑色种群大都畏光,爱分群,对外界反应强烈,属野生习性最强的一个品种,我把它淘汰不用。 中蜂选育良种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可多项选择、重点培育、不断筛选和优化,发现特别优秀的蜂群,要保留老王。采用杂交的方式,尽快获得大链芹梁批优质蜂王,同时,也可采用在非分蜂季节培育交替王,削弱蜂群的分蜂性,从而培育较大群势的蜂群。

三、 中蜂蜂场的选择和放置

中蜂蜂场要选择安静、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而且要临近清洁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桩支撑,高度不低于0.5m,蜂箱上面常年盖杉树皮等覆盖物防晒,尽量避免外界气温对蜂巢的影响;夏季更要做好防晒工作,将蜂箱放在有树荫的地方搭棚遮荫。

四、蜂群的管理

中蜂的管理要根据群势、蜜源、气候等条件作相应调整,只要抓住关键,就能达到轻松愉快的管理效果。 我把管理中蜂归纳为6个字:两紧、两面三刀松、两少。 "两紧"是从晚秋到早春紧缩蜂巢,使蜂多天脾,加强蜂群的保温护子能力;越夏期间,抽出多作巢脾使蜂略多于脾,这样蜂群能更好地护脾,防止巢虫侵害。 "两松"是从油菜到板栗花期,适时造脾、扩大蜂巢,使蜂脾相称,并适时培育新生王和分群。在乌桕花期要利用花戎长、流蜜涌的特点,前期限抓紧造脾、加快繁殖,抓紧培育交替王,换下老王和旧劣巢脾,为蜂场安全越夏,迎接秋季山桂花蜜源作准备。 "两少"是平时无事烽开箱,越夏和越冬期也尽量少开箱,只作箱外观察和贴听箱内动静,以此来判断蜂群是否正常。 我曾试用过横卧式、高窄式蜂箱和标准箱加继箱,在流蜜期饲养强群取蜜,但按单脾产量不如5~6脾群的产量高。中蜂保持6脾左右的群势较容易控制分蜂热,采集效果好,也好管理。

五、 中蜂取蜜的技巧

中蜂取蜜要考虑3个方面:

一是保证蜂王和蜂群的安全。二是尽量不影响蜂群采集工作。三是保持蜂群的发展势头,切忌杀鸡取卵。我在取蜜时,一般情况下,有蜂王的脾和幼虫脾坚决不取。 取蜜的时间也要根据蜜源在1d(天)之中的流蜜时间及其它条件来决定.如在油菜、紫云英和秋桂等蜜源,我都尽量选择在傍晚取蜜,这样不仅可以少影响蜂群的采集工作,而且蜂群在晚上有充足的时间整理蜂巢,第2天出勤会更积极;在乌桕花期,我则选择清晨和中午蜂性较温和的时候取蜜,以防冻伤子脾,另外,每年要留足一批优质巢脾,在流蜜盛期插入子脾中,能显著提高每群的产量。 在流蜜开始时,适当拉宽框距,让蜂群加厚巢脾,以增加每脾的载蜜月量,这是提高警惕产量的手段之一。 中蜂取蜜要慎防盗蜂,发现有盗蜂时,取蜜要移到室内或帐篷内进行,抖蜂后,巢箱和装取密脾的蜂箱都要用覆布和大盖盖好,防止因起盗造成损失。 取蜜要做到轻、快、稳,在蜜源的早中期勤取,后期少取或不取,以留足饲料;饲料不足的要在蜜源结束前补足。 蜜的浓度与取蜜时空气湿度有关,切不可为了取全封盖蜜而错过了花期。一般当两上角封花盖时即可取蜜,如蜜汁太稀可留在阴雨天或蜜源较少时的晚上饲喂给蜂群作再加工。 蜜源结束前,要及时抽出多余的巢脾,留下好的用硫磺熏蒸保存,旧劣脾坚决化蜡。

六、 中蜂的病虫害防治

中蜂最常见的疾病有欧洲幼虫病、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病。

1、欧洲幼虫病与气温有很大关系,因此防治欧洲幼虫病要飞翔量减少外界对蜂巢的影响,使蜂巢有一个较恒定的温湿度,平时做到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早春可用青霉素糖浆喂蜂1-2次,每群20万单位,以预防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现欧洲幼虫病,要结合紧脾、饲喂链霉素糖浆,每脾用量2~4万单位,一般3次即可痊愈。

2、中蜂囊状幼虫病在1974年曾给中蜂养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时,我饲养的50多群中蜂,虽使用了多种药物治疗,但大部分蜂群群势严重下降,病重群经常发生逃亡;但有的蜂群表现了极强的抗囊状病的能力。其中一褐色种群只偶然出现过慢性病症状,紧脾后症状自然消失,板栗花期仍保留了5~6脾(标准框)的群势。1975年后,中蜂囊状幼虫病呈逐年减弱的趋势,这说明了抗病种群能在优胜劣汰中得以生存发展,所以培育抗病良种是减少囊状幼虫病危害的主要手段。 药物治疗可选用海南金不换和狭叶韩信草。狭叶韩信草比较易得,可用鲜草250克煎水去渣、熬糖喂蜂(10框蜂)。

3、中蜂虫害主要是巢虫和小螨。中蜂抗巢虫能力较弱,在做好蜂具密封的前提下,要注意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常年保持新脾,淘汰旧、劣脾。按时清扫箱底,破坏巢虫的栖息场所;对使用多年,被巢虫蛀坏的巢框也要予以淘汰。 中蜂小螨的危害往往被饲养中蜂的同行们所忽视,实际上中蜂小螨对蜂群的危害是很大的;我在刚开始饲养中蜂时就发现中蜂有小螨,中蜂小螨若螨呈白色,成螨呈黄粉红色,肉质显得比意蜂身上的小螨娇嫩。每年板栗花期,是小螨危害的高峰期,挑开1个危害严重的巢房,可见到几只若螨在内蠕动,成螨爬进爬出,当时,未发现有缺翅蜂爬出,但由于小螨寄生,成年蜂体质虚弱,常引起爬蜂。

防止小螨的危害,可结合蜂群管理做下面几项工作:

(1)、蜂箱定期用生石灰水清洗,洗后用稻草点火烧烤内壁,每年至少2次。(2)、发现有小螨危害的子脾,可结合组织交尾群连蜂提出,防止小螨的蔓延。在越夏、越冬期间让其断子,休养生息。这样做还对蜂群在下一个花期的繁殖有利。(3)、打木桩支撑蜂箱,防止小螨的其它寄主潜入蜂箱造成感染。(4)、 药物治疗:以前我曾使用在箱门口撒野生石灰粉和用百部煎水喷脾的办法治螨,现在治螨药物颇多,可采用"螨扑"在傍晚时挂进去。

4 、中蜂常见的成处蜂病是爬蜂病,要具体分析病因,对症下药,切实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1)、加强春季和晚秋对蜂箱的防潮工作,及时清理蜂巢和换箱,不要在寒潮降临时打扰蜂群。(2)、保证蜂群有优质饲料。春季花粉积压过多时,要抽出多作粉脾或脱粉,防止因花粉存放时间过长变质引起的病变;抽出的花粉脾和脱下的花粉要妥善保管。(3)、越冬饲料不允许有甘露蜜和用劣质砂糖,饲料应在11月20日之前补足。可用大黄、木通、生姜按面人剂量熬糖水喂蜂(5脾群),防止蜜蜂大肚病和下痢病变的发生。(4)、对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可用灭滴灵、病毒灵糖浆喂蜂,结合米醋、糖水喷脾,效果更好。

蜜蜂养殖的相关资料

中蜂有如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一、中蜂有利专业或副业经营。全国各省份山区、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蜂种资源,可以诱捕利用。我国广大山区,分别有"养蜂不用种,只要勤做桶"及"卖蜂不用箱,有箱就有蜂"的说法。好多地区的农民,都有诱引猎捕野生蜂的经验,并将其当做一项季节性的副业生产。同时,各地群众也有饲养中蜂的传统习惯,累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这些,都有利于专业建场和副业经营,收益多、见效快。

二、中蜂特别适应于广大山林地区。 中蜂飞行灵活敏捷,能避过胡蜂捕杀;在炎夏季节,有在清晨和黄昏进行采集的特殊习性。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胡蜂、晴蜓以及害鸟的捕杀。 在冬季,中蜂个体耐寒性强于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阴天,在气温9℃条件下,中蜂就能安全采集;晴天,荫处的气温还不及7℃,中蜂就能大量出勤。但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的个体安全飞行的临界温度,都要求在13℃以上。南方冬季或早春,野外常有蜜源吸引蜜蜂出勤,而这时期的气温常在13℃以下。西方蜂种在这种情况下出巢,常遭冻害。春季蚕豆、油菜开花期间,也常遇到寒潮低温,使西方蜜蜂大批冻僵巢外。然而,中蜂却比较适应,采集繁殖欣欣向荣,并可发生自然分蜂。

三、中蜂比较稳产。中蜂比较勤劳,早出工、晚收工,而且嗅觉灵敏,飞行敏捷,善于利用分散起伏的小蜜源。另一方面,中蜂的产卵育虫习性较灵活,能适应蜜粉源的变化。因此,中蜂的消耗食料较省,一般不需喂糖。即使蜜源条件略差,管理粗放,也能生产,具有"大年丰收、平年有利、歉年不赔"的稳产性能。

四、中蜂抗螨性强。大蜂螨寄生中蜂已有长久的历史,但受害并不明显,在自然情况下,感螨群仍可照常繁殖、生产。

五、中蜂能充分利用叶茶蜜粉源。叶茶( Camellia sinensis)原产我国云贵高原。栽培或野生的叶茶遍布我国南方。其花期流蜜,常导致西方蜜蜂幼虫严重死亡,断子垮群。土生土长的中蜂,久经自然选择,能充分利用之。冬季叶茶花期长达2个月,中蜂不但可以繁殖,尚可采蜜采粉。

六、中蜂适宜定地饲养。在深山密林里,蜜源丰富,但交通闭塞,转地蜂场无法利用;而饲养中蜂,可以就地取蜂,就地取材,就地选点建场。在蜂闲季节,人力可以充分利用来兼营果、林,以及玉米、高粱,发展乌桕、漆、桐、茶等特产,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为蜂群提供四季不断的蜜粉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中蜂的主要缺点:分蜂性强,抗巢虫力弱,春秋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好咬毁旧脾,盗性强,性情暴燥,产卵力弱,失王后易出现工蜂产卵。 实践证明,中蜂的上述缺点,在正确饲养管理下,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和避免的。 此外,中蜂分布辽阔,品种资源丰富,其中有的群势强大,有的格外耐寒,有的蜂王善产。只要精细发掘和选育,各地都有希望获得出色的好品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蜂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价格数倍于西蜂蜜,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中蜂作为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将为我国蜂业发展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怎么养中蜂

中华蜂

详情请见:辽宁蜜蜂原种场

中华蜜蜂原产于中国。中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山区。辽宁省主要分布于辽东各山区,以丹东、本溪两省居多,辽西有少量分布。

工蜂体长10~13mm,前翅长7.5~9.0mm,喙长4.5~5.6mm。体色变化较大:工蜂触角的柄节均黄色,但小盾片有黄、棕、黑3种颜色。处于高山区的中蜂腹部的背、腹板偏黑,低纬度和低山、平原区偏黄,全身披灰黄色短绒毛。蜂王体长14~19mm,前翅长9.5mm。体色有黑色和棕色两种,全身覆盖黑色和深黄色混合短绒毛。雄蜂体长11~14mm,前翅长10~12mm,喙长2.31mm,体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披灰色短绒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对中蜂的认识,并不是一致的。早在14世纪,从明代刘基所著《郁离子》灵丘丈人养蜂一节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辈通过生产实践,就对中蜂的经济价值作了肯定。但是由于长期局限于老法饲养,生产力未能获得解放。

20世纪初,我国相继引起西方蜂种。由于采用了新法饲养,优越性很多,而且意大利蜂(简称意蜂)个体大、群势强、体色鲜艳、性情温驯、产量较高,加之贩卖蜂种的商人蓄意夸大宣扬意蜂、贬低中蜂,以至在旧中国的养蜂业中普遍流传着中蜂的缺点,对其应有的价值却被歪曲了。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中央农业部、农垦部于1957年联合召开了史无前例的首届全国养蜂座谈会。会上根据各地养蜂者的反映,重新肯定了中蜂的应有地位,并提出中蜂和外来蜂并重的发展方针。在农业主管部门的组织猜弊吵推动下,又相继召开了多次中蜂新法饲养现场会,推广新法饲养技术。实践证明,凡采用新法饲养的中蜂,其群数和产蜜量都会迅速成倍地增长。例如广东省从化县,1956年约有2000多群老法饲养的中蜂,每年产蜜 10000kg左右,平均每群不到5kg ;1957年推广新法饲养技术以后卜兆,蜂群数和产蜜量逐年上升。至1963年,蜂群发展到6000多群,产蜜量达300000kg,平均每群产蜜接近 50kg。其他省份,一个花期群产蜜15~20kg,年产50kg以上的事例也很多。

1956年前后,大蜂螨、小蜂螨首先在江、淅意蜂上发生危害,继而蔓延全国,爆发成灾,损失十分严重;而中蜂则不受其害。于是闽、粤很多蜂场纷纷放弃意蜂,改养中蜂。特别是福州、从化等地,中蜂几乎完全取代了意蜂。

1972年,中蜂囊状幼虫病由广东省首先爆发,猖獗成灾。仅两三年时间就蔓延在大半国境,损失中蜂不下百万群。当时不少人担心,中蜂是否从此绝种。经主管部门和中国养蜂研究所组织南方重点省份,成立中囊病防治协作组,群策群力,选育抗病种群,筛选有效中草药,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终于取得了显著成效。广东省的许多县份,中蜂群又大幅度增长,并取得丰收。云南、福建、四川、湖北许多地区,也出现不少群数惊人增长和高产的实例。这也再度说明生物界的一项普遍现象,即任何一个物种因病虫害而绝灭,尚无先例。

1957年冬,在全国蜜蜂育种会议上,华南各省代表,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以饲养中蜂为主的意见,并倡议成立中蜂主产区协作组。协作组每隔一二年易地集会交流技术经验一次,要求参加的省份逐年增多,并终于成立了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中蜂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土生土长,历经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本世纪以来,它面临西方蜜蜂的激烈竞争和病虫害的严重考验,而仍能恢复发展,不失其存在的价值。历史足以说明,中蜂仍是中国蜂业的一大瑰宝。

在生产性能上,中蜂有如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一、中蜂有利专业或副业经营。全国各省份山区、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蜂种资源,可以诱捕利用。我国广大山区,分别有"养蜂不用种,只要勤做桶"及"卖蜂不用箱,有箱就有蜂"的说法。好多地区的农民,都有诱引猎捕野生蜂的经验,并将其当做一项季节性的副业生产。同时,各地群众也有饲养中蜂的传统习惯,累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这些,都有利于专业建场和副业经营,收益多、见效快。

二、中蜂特别适应于广大山林地区。

中蜂飞行灵活敏捷,能避过胡蜂捕杀;在炎夏季节,有在清晨和黄昏进行采集的特殊习性。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胡蜂、晴蜓以及害鸟的捕杀。

在冬季,中蜂个体耐寒性强穗侍于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阴天,在气温9℃条件下,中蜂就能安全采集;晴天,荫处的气温还不及7℃,中蜂就能大量出勤。但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的个体安全飞行的临界温度,都要求在13℃以上。南方冬季或早春,野外常有蜜源吸引蜜蜂出勤,而这时期的气温常在13℃以下。西方蜂种在这种情况下出巢,常遭冻害。春季蚕豆、油菜开花期间,也常遇到寒潮低温,使西方蜜蜂大批冻僵巢外。然而,中蜂却比较适应,采集繁殖欣欣向荣,并可发生自然分蜂。

三、中蜂比较稳产。中蜂比较勤劳,早出工、晚收工,而且嗅觉灵敏,飞行敏捷,善于利用分散起伏的小蜜源。另一方面,中蜂的产卵育虫习性较灵活,能适应蜜粉源的变化。因此,中蜂的消耗食料较省,一般不需喂糖。即使蜜源条件略差,管理粗放,也能生产,具有"大年丰收、平年有利、歉年不赔"的稳产性能。

四、中蜂抗螨性强。大蜂螨寄生中蜂已有长久的历史,但受害并不明显,在自然情况下,感螨群仍可照常繁殖、生产。

五、中蜂能充分利用叶茶蜜粉源。叶茶( Camellia sinensis)原产我国云贵高原。栽培或野生的叶茶遍布我国南方。其花期流蜜,常导致西方蜜蜂幼虫严重死亡,断子垮群。土生土长的中蜂,久经自然选择,能充分利用之。冬季叶茶花期长达2个月,中蜂不但可以繁殖,尚可采蜜采粉。

六、中蜂适宜定地饲养。在深山密林里,蜜源丰富,但交通闭塞,转地蜂场无法利用;而饲养中蜂,可以就地取蜂,就地取材,就地选点建场。在蜂闲季节,人力可以充分利用来兼营果、林,以及玉米、高粱,发展乌桕、漆、桐、茶等特产,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为蜂群提供四季不断的蜜粉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中蜂的主要缺点:分蜂性强,抗巢虫力弱,春秋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好咬毁旧脾,盗性强,性情暴燥,产卵力弱,失王后易出现工蜂产卵。

实践证明,中蜂的上述缺点,在正确饲养管理下,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和避免的。

此外,中蜂分布辽阔,品种资源丰富,其中有的群势强大,有的格外耐寒,有的蜂王善产。只要精细发掘和选育,各地都有希望获得出色的好品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蜂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价格数倍于西蜂蜜,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中蜂作为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将为我国蜂业发展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怎样饲养中蜂多王群的基本方法

中蜂多王群的 饲养 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那么中蜂多王群饲养的 方法 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多王群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蜂多王群的饲养方法

一、中蜂双王群的优势

双王群蜂多群势壮,冬季巢内温度适宜,不保温也可安全越冬;早春繁殖巢温恒定,双王产卵、哺育蜂多,幼虫营养充足,能大大加快繁殖速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强群抗病、抗盗蜂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大,哺育负担重,因而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热情高,积极性强,不易产生分蜂意念,尤其是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时,适龄采集蜂多,更有利于蜜粉采集,可获得蜂蜜花粉双丰收,能提高中蜂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中蜂双王群的组织

1、利用同龄王组织中蜂双王群

(1)利用提交尾群组织中蜂双王群

分蜂期不能组织中蜂双王群。分蜂期组织双王群容易诱发分蜂。培育优质王台宜在“ 立夏 ”时的主要蜜粉源植物刺槐、狠牙刺、六道木等大流蜜期,麻茹开花粉源极丰富,到分蜂中期,大部分蜂群均有分蜂热,分蜂期雄蜂多。筛选抗病性能强、能维持强群、蜜粉产量高的优质蜂王群作育王群进行复式移虫,培育一批优质王台。“ 小满 ”分蜂期基本结束,王台成熟即可组织双王群。

利用正方形蜂箱(12框箱),正方形蜂箱适应中蜂的球体特性,可优化蜂巢结构。西蜂双王群蜂箱内中隔是块死隔板,工蜂之间互通,蜂王不能见面。中蜂双王群用中蜂框式隔王板将箱内隔成大小两区:大区放9张脾,作贮蜜区;小区放3张脾,系繁殖区。工蜂之间互通,蜂王由隔王板隔开。两区各开活动巢门,小区开后巢门,大区紧靠隔板插入活隔板,使两区蜜蜂暂时不易往来,处女王交尾易成功。

王台封盖6天提双王交尾群,每区1群,提2脾足蜂。从强群内带蜂提1张正出房的老蛹脾,1张卵虫脾。老蜂若返回原巢可再抖入一脾蜂。各靠外箱壁,放活隔板。上盖覆布和小棉被。大区开前巢门,小区开后巢门,使处女王交尾不易错投。两区各诱入1只封盖7天的王台。

7天检查处女王产卵情稿宏况。若两区蜂王已产卵,傍晚待蜂群停止活动后,抽出紧靠隔板的活隔板,用小酒盅往大区空间撒半盅白酒,使两区气味相同。小区堵后巢门,双王群即组织成功。

(2)利用分蜂后期自然分出的处女王小群与原有新王弱群组成中蜂双王群

简好分蜂后期分出的处女王小群均系1~2脾蜂,可与原有新王弱群组成双王群。先调整新王弱群,弱群在大区繁殖,从群内脱蜂抽出1张蜜粉脾,让收捕分蜂小群使用。弱群剩2张脾,靠一侧箱壁,放活隔板。

用提出的蜜粉脾收捕分蜂小群,1张巢脾即可收完,放入1个小空箱内。分蜂期最后自然分出的小蜂群处女王均未交尾产卵。如果原有弱群坐北朝南,新收捕小群可坐西朝东,相距半米,处女王交尾不易错投。调入1张卵虫脾,增加小群的恋巢性。上盖覆布和小棉被,晚上进行奖饲。

7天后检查处女王产卵情况。若处女王已产卵,傍晚蜂群停止活动时,掀开弱群小区棉被和覆布,将收捕小群轻轻放人小区,靠一侧箱壁,放活隔板。小箱内剩余蜜蜂用蜂扫轻轻扫入小区。用小酒盅往空间处撤半盅白酒。第2天尽量缩小大区弱群巢门,使小区飞翔蜂不易入内,保持两区群势基本平衡。双王群即组织成功。

2、利用母女同巢特性组织中蜂双王群

经多次试验,有血缘关系的母女蜂王可以同居一巢,同脾产卵,无血缘关系的老少蜂王也可共居一巢,同脾产卵,即老少同巢。根据此特性,3个月的产卵蜂王即可组织老少同巢双王群。

有计划地培育雄蜂,雄蜂出房后,选优质蜂王群进行人工育王,每晚对育王群奖励饲喂,直至王台封盖。王台封盖6天,将老蜂王带2脾蜂调往小区,开小区巢门。大区剩5脾蜂,紧靠隔板插人活隔板,使蜂群感觉巢内无王,易于接受王台。王台封盖7天,在大区蜂群两框梁之间诱入1只成熟王台。第2天下午检查处女王出台情况。键咐册处女王出台后,一般5天交尾,7天产卵。出台2天必须关上小区巢门,让两区工蜂暂时从大区巢门出人,使处女王交尾不易误入小区。7天检查处女王产卵情况,处女王产卵后,可抽出紧靠隔王板的活隔板,使两区蜜蜂互通,打开小区巢门,让工蜂从两个巢门出入。双王群即组织成功。

老少同巢双王群如果两王在一区产卵,蜂群易遗弃老王,有的7天,有的10天半月,最长2个月,老蜂王即会死于巢前,同巢时间不会长久。要想同巢时间长久,必须分区饲养。新王产卵力强,放于大区,5张巢脾繁殖;老王产卵力弱,放于小区,2张巢脾繁殖。子脾整齐面积大,易养成强群。只要管理得当,两王可以同巢至翌年春末夏初第一个蜜源前夕。那时除掉劣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蜜。“立夏”再培育优质王台,“小满”蜜源已到末期,分蜂期结束,王台成熟再组织双王群,为下一个蜜源(荆条)培育适龄采集蜂。

三、中蜂双王群的管理

1、防止蜜蜂集 饲养双王群要经常防止蜜蜂偏集,调整好两区群势。尤其是老少同巢双王群,老王区蜜蜂喜欢偏集于新王区。若出现一区蜂量多另一区蜂量少情况,可将蜂多一区的出房子脾和蜂少一区的卵虫脾对调;把蜂多一区巢门缩小,蜂少一区巢门扩大,让更多的飞翔蜂进入蜂少的一区,使两区蜂量相等。

2、及时补充饲料 双王群内两只蜂王产卵,经过一段繁殖期,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量大。如果天气阴雨连绵或外界蜜源不佳,应及时补充蜜粉。饲喂器放于两区之间。

3、及时扩大蜂巢 当新蜂陆续出房,巢内蜂量不断增多,隔板外侧挂满蜂胡子。此时,要及时扩大蜂巢加人空脾或巢础框。

4、设法控制分蜂 接近“ 夏至 ”,箱内蜜蜂已拥挤不堪。外界有零星荆条开花,有少量流蜜。此时,巢内封盖子脾多,缺少蜂王产卵空脾。要及时脱蜂提出封盖子脾,与弱小群的卵虫脾对换。摇空巢内存蜜,迫使采集蜂提早采集新蜜源。适当添加优质空脾或上巢础框造脾。

5、利用单王采蜜 “夏至”以后,荆条即将流蜜。蜜源前7天,可将蜂巢进行一次调整。先除去劣王,若群内出现分蜂热,可将两王均除掉,换入早育的新产卵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蜜。将蜂王带1张正出房的子脾,1张空脾囚在小区繁殖,关上小区巢门,以防分蜂飞逃。大区剩8张脾,到荆条大流蜜有些子脾已出空,此脾不再调往小区产卵,专供采集蜂贮蜜。蜜源期巢内始终保持10张脾。小区2张子脾;大区3张子脾,5张蜜脾,子脾与蜜脾相夹。取蜜时小区巢脾蜂王产满卵可与大区蜂群造的新脾对调。开大大区巢门,让采集蜂从大区巢门出入。取蜜时只摇蜜脾,不动子脾。

6、用老劣同巢再组双王群 同龄王双王群如果一区失王,可诱人成熟王台,组织老少同巢双王群。蜂王越老越易成功。

7、重新组织双王群 “ 大暑 ”培育一批优质王台,准备重新组织双王群。“大暑”荆条正大流蜜,架树盛开花粉相当丰富,雄蜂众多,是培育秋王的良好时机。挑选抗病性强、维持强群、蜜粉产量高的蜂王群作育王群培育一批王台。“ 立秋 ”荆条蜜源基本结束,王台成熟。可根据母女同巢特性,将所有蜂群组织成老少同巢双王群。.“ 处暑 ”之前,新王均可产卵,为培育越冬强群打好基础。

8、防老王丢失 “ 寒露 ”以后,外界蜜粉源逐渐减少,气温日益降低,老王区蜜蜂喜欢偏集于新王区。蜂量一旦减少,老王易丢失。要及时将新王区的出房子脾带蜂与老王区的卵虫脾对调,为老王区增添新蜂。或关闭老王区巢门,让工蜂通过隔王板相互往来,避免老王丢失。

9、让两蜂王在一区内越冬 “ 立冬 ”前夕,当蜂群即将结团,可将小区蜂王连脾带蜂调往大区,让两王在一区内越冬。小区所剩蜜蜂会通过隔王板进入大区。否则,小区蜜蜂会全部偏往大区,最后小区蜂王无工蜂维持。

10、辨清新老蜂王分区饲养 翌年“ 雨水 ”开繁,打扫蜂巢,清除蜡屑,辨清新老蜂王。新王身上绒毛俱在,行动敏捷;老王胸背部绒毛已经磨损,行动迟缓。可将老王带2脾蜂调往小区,新王留在大区,保持蜂群密集,再分区饲养。

中蜂饲养技术

确定繁殖适龄蜂的起止最佳时间

原则是使适龄越冬蜂不参加哺育、采集和酿蜜工作;最后一批出房的幼蜂有安全排泄的机会。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繁殖适龄越冬蜂的起止时间也不尽相同。纬度越高的地区,冬季来得早,开繁时间也要早。根据多年实践 经验 ,东北和西北地区为“立秋”和“处暑”之间,华北地区为“处暑”和“ 白露 ”之间,南方时间还要推迟。

调整好秋繁群势

秋繁开始之前,要将全场蜂群进行一次调整。双王群6~7 脾蜂,新蜂王在大区繁殖,4~5 张脾,老蜂王在小区繁殖,2~3 张脾,开二区巢门;单王群,5~6 脾蜂,蜂王在大区繁殖,群势不足者,可从强群内抽蜂调补。“立秋”以后,蜂王再不到边脾上产卵,脾要略多于蜂。留足饲料,进行秋繁。

秋繁期要做好的工作

利用双王繁殖培育越冬强群

双王产卵量比单王多1 倍,根据“母女同巢”特性,利用双王繁殖,易培育越冬强群。“处暑”以后,“立秋”培育的人工王台即将成熟,王台封盖5天,可将老蜂王(3 个月以上的产卵王) 带2~3 脾蜂囚往小区繁殖,大区剩余蜜蜂紧靠外箱壁。用覆布和活隔板将隔王栅堵严上下、左右缝隙,不准处女王钻往小区,以免咬伤或咬死老蜂王,使大区蜜蜂感觉群内无蜂王,处女王交尾易成功。王台封盖6 天,诱入大区。处女王交尾产卵,可抽出覆布和活隔板,二蜂群紧靠隔王栅,开小区巢门,利用双王繁殖。

更换病群蜂王防止蜂群飞逃

有少数病群,施药治疗病未痊愈,“立秋”之后,一遇过路逃蜂的影响,便随其飞逃。要除掉病群蜂王,介入抗病王台或新产卵王。换王之后,病不治自愈,蜂群虽小,但不飞逃。

补喂缺蜜蜂群,安定蜂群情绪

中蜂敏感性强,“立秋”以后,外界的蜜粉源条件和巢内存蜜对蜂群的更替非常重要。如果外界蜜粉源不佳,巢内又缺蜜少粉,要控制蜂王产卵,减少日产卵量。严寒的冬季又即将来临,蜂群不安,易于飞逃,因此“立秋”以后凡是缺蜜蜂群,要用浓糖浆补喂,使巢内每张脾上有2~3 指宽的封盖存蜜,以安定蜂群情绪。

加强保温,排除巢内多余的湿度

蜂群育儿,巢内温度必须保持33~35.5℃,否则易患中蜂囊状幼虫病。“立秋”以后,秋雨绵绵,空气湿度大,蜂巢内湿度亦大。要加强保温,排除巢内多余的湿度。单王群,小区填满保温物(破旧衣物),覆布上盖小棉被或小草帘;双王群,覆布上盖小棉被或小草帘,大区空间若大,可塞少量破旧衣物。

进行奖励饲喂刺激蜂王多产卵

奖励饲喂,可刺激蜂王多产卵,提高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积极性,使适龄越冬蜂增长1 倍。所以,秋繁开始每晚用1∶1 的糖浆200~300 g 一直奖饲至“ 霜降 ”,既培育了越冬强群,又贮备了越冬饲料,一举两得。

秋繁结束后应做好的工作1.4.1 抽强补弱

弱小蜂群难以越冬,可抽2~3 个强群(每群只抽1 脾蜂) 正出房子脾带蜂用白酒傍晚从小区补为3~4 脾蜂。

调换蜜脾

有些群内越冬饲料不足,待子脾出尽,可脱蜂抽出半蜜脾,换入全年最后一个蜜源后期提取的大蜜脾。

控制空飞

“霜降”以后,待子脾出尽,单王群掏出小区的保温物,抽出小棉被;双王群抽出小棉被,大区覆布掀起一小角。

防止盗蜂

糊漏洞、缩巢门,防止蜂群互盗,尤其要防范西蜂盗抢中蜂。

防止敌害

中蜂一般生活在山区,要防止老鼠钻入箱内,防止啄木鸟啄烂蜂箱、破坏巢脾、啄食蜜蜂。

中蜂的 种植 管理方法

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

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

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

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

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

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

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

看了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的介绍,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了,喜欢本站内容一键三联收藏吧!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