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人自古有一种说法:“三只土蜂能杀死一头牛,一窝马蜂能蜇死一个人,一窝黑马蜂能蜇死一家人,一窝小如米粒的细米蜂能杀死一只羊。”即使对象如此危险,也不能阻止傈僳人寻找马蜂的脚步。寻找马蜂一般有三种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关于蜜蜂的传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关于蜜蜂的传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傈僳族捕蜂之谜
人们常以“马蜂窝”比喻令人避而远之的危险,而西南地区的傈僳族村民却想方设法地要找到马蜂窝。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有80%的傈僳人家饲养各种野蜂!更令人吃惊的是,村民竟将头发丝拴在野蜂身上,借此找到蜂巢。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傈僳族又为什么要捕养野蜂呢?
▲▲傈僳人与野蜂的渊源
关于傈僳族捕养野蜂,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对傈僳族夫妻在野外烧马蜂包,结果蜂蛹的香味引来人熊婆(又名“山魈”,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将夫妻吃掉,人熊婆还找到他们的家,把二人的儿子也吃掉了。所幸这家人的女儿被天上的月亮婆婆所救,接到天上织布去了。从此以后,为了安全,傈僳人便将马蜂取回家喂养。
果真像传说中那样,傈僳人是为了躲避野兽才把马蜂取回家喂养的吗?野蜂又能否饲养呢?为此,记者联系了四川德昌傈僳学会会长李文华。
李文华说:“据我所知,德昌傈僳族养的蜂种有15种,除了蜜蜂外,都是野蜂。蜜蜂采花人们取蜜,而野蜂食昆虫,人们取蛹。”李文华是土生土长的傈僳人,他在德昌县城开了一家百货店,店门口上方挂了一个偌大的马蜂包,经常惹得路人驻足观看。
马蜂离人这么近,难道没有危险吗?李文华说:“你不招惹它就行了,马蜂是不会主动攻击和亩人的。好多人去捅蜂包或者用石块打蜂包,才引起马蜂攻击。我们这儿家家都养过蜂,没人怕它们。”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所长彭文君告诉记者:“蜂是昆虫家族中最为庞大的群体之一,主要有胡蜂科和蜂族两大类。被称为马蜂的大型蜂都叫黄蜂,属于胡蜂科。在中国境内生活着200多种胡蜂,川滇两省就有120余种。”
传说归传说,至于为什么捕捉野蜂,李文华说:“大多数捕蜂人是喜欢捕捉和饲养马蜂的方式,这是傈僳族天生的一种喜好。”目前,德昌县80%的傈僳人家都养有各种野蜂。李文华介绍说,以前因为经济条件差,傈僳人养蜂主要是取蛹食用以维持生存,或招待尊贵的客人。现在蜂蛹能卖钱,促使众多傈僳人发展养蜂这一产业。
为了记录下神秘的捕养野蜂手艺,李文华正在拍摄一部名为《傈僳人养蜂传奇》的专题片。由于蜂类从开春到10月间有不同生产过程,因此拍摄活动要持续几个月。
▲▲不可思议的找蜂过程
傈僳人自古有一种说法:“三只土蜂能杀死一头牛,一窝马蜂能蜇死一个人,一窝黑马蜂能蜇死一家人,一窝小如米粒的细米蜂能杀死一只羊。”即使对象如此危险并棚虚,也不能阻止傈僳人寻找马蜂的脚步。
寻找马蜂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透过枝叶缝隙直接寻找蜂巢。二是在丛林中听马蜂的声音,然后寻找、跟踪。因为马蜂是往返觅食,在一个地方同时有马蜂进出,表明这附近有马蜂的巢穴。三是逮住觅食的工蜂,用头发拴住马蜂腰,观察马蜂回家的路线,直奔蜂巢。这是只有熟手才能掌握的技巧,必须胆大心细才行。另外,寻找马蜂巢得有相当好的体能和极好的视力,要能在山里跑很远的路。
大多数傈僳族村民采取的是逮住工蜂作向导的方法。他们从家里带上一根细竹竿,通常是在田里捉一只蚂蚱或蜻蜓绑在竹竿上当诱饵,这是马蜂最喜欢的食物。村民在林子里发现野马蜂时,就在一旁悄悄等待,直到马蜂扑到被拴住的蚂蚱或蜻蜓身上,死死地咬住猎物。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村民缓缓地把竹竿移下来,然后小心地在蜂腰上缠上一根长头发。他们一般事先把这根头发系个活扣,然后慢慢收紧。身系头发的马蜂咬下猎物后,就叼着它往蜂巢飞了。人们不禁要问,村民追得上马蜂吗?会不会跟丢呢?
李文华说:“村民在头发丝的另一端系着一根醒目的白色火草绒或鸡毛。它的分量很轻,用作跟踪的参照物。另外,由于捕获了猎物,马蜂的灵活度和飞行速度都差了很多,村民就跟着参照物走。如果路程远,可以几个人分段跟踪,最后总能找到蜂巢。”
除了马蜂,傈僳人家还捕养土琴蜂、牛角蜂、狗屎蜂等。彭文君介绍说,像土琴蜂这种大型胡蜂,雌蜂腹部末端的鳌针能分泌毒性很强的毒液,一般人是不愿意养的。土琴蜂在阴雨天不好觅食时,会将一窝蜜蜂扫荡殆尽,还会袭击其它中小型马蜂。
为了捕捉野蜂,傈僳族村民经常攀爬垂直的崖壁去摘取蜂巢,有时,他们就在树下或山洞里过夜。啃口干粮,随机采些野果、捡几只鸟蛋来吃,绝燃就可以让村民在山里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与野蜂的亲密接触
说起年轻时取蜂巢的事,李文华依然心有余悸。他说:“小时候,我和邻居家的孩子张顺明到大石堡去摘野蜂窝。那时我还小,爬不上树就在树下等待。张顺明爬上30米左右高的大树尖,摘下野蜂巢。他一手持火把,一手提着蜂巢往下溜。大约溜到一半的时侯,他脚下踩的树枝折断了,人和蜂巢一起摔下来。被吓坏的我飞快跑回家,去找大人救援。等我们赶到大树下时,只看见他全身爬满了马蜂,被蜂蛰的印记密密麻麻的,人早已昏迷。村民用草烟杆取出烟油,给他全身涂抹后,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傈僳族民间一般用食盐水和肥皂水给被马蜂蛰伤的人清洗伤处,然后用白酒擦拭。最好的办法是把蜂蛹搓破敷在伤口。
“傈家最香是蜂儿,傈家最甜是蜂蜜;吃了蜂儿又喝蜜;待得主人心欢畅,喝得客人醉了心。”淳朴的民谣道出了傈僳人饲养野蜂的目的。蜂蛹是天然的高蛋白食品,可用蒸、煮、炒、炸、烧各种方法来制作食用。如今,蜂蛹已从傈僳村寨走上大城市的餐桌,成为大众共享的美味佳肴。
德昌县金沙乡一个熊姓的村民,每年八九月便上山找蜂养蜂,出售蜂蛹,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超2万元。
现在,大多数村民采取了新的方法养蜂,即活取蜂巢、循环饲养。与传统的烧巢取蛹相比,活取蜂蛹的收入是原来的2到3倍。
为了多次获取蜂蛹,傈僳族村民在家养起了蜂巢。第一次取蜂蛹的时间在8月左右。为了不惊动蜂巢,村民在夜晚看好时机,悄悄取下蜂列子,再把蜂蛹取出,留下母蜂(蜂王)。母蜂会继续繁殖工蜂。以后在9月、10月各取一次。
彭文君说:“蜂类在10月繁殖的多为雄蜂和蜂王。10月后,蜂王在气温降到6℃至10℃时离巢,到土洞或墙洞里面成群过冬,等待来年建立新的蜂巢。等到新繁殖的工蜂能建造巢穴时,蜂王会飞到高处,建造另一个蜂巢。”
因此,为了把捕养野蜂做成产业,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野蜂如何安全过冬?怎样让新出生的蜂王不逃向野外冬眠,能不能人工繁殖呢?这些问题还有待勇敢而富于创新精神的傈僳族村民和野蜂专家一起研究解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关于蜜蜂的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关于蜜蜂的传说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养殖交流平台 养殖交流平台有哪些
- 蜜蜂一至三日龄幼虫图片 蜜蜂一至三日龄幼虫图片视频
- 豪猪的饲养要点有哪些 豪猪的饲养要点有哪些方法
- 中秋 中秋节英语怎么说
- 养殖蝎子需要办什么证 养殖蝎子需要什么条件吗?
- 木命人养鱼养几条好 木命的人适合养几条鱼
- 银蒿 银蒿能吃吗
- 胡蜂品种图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