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是我国水稻重要害虫,属同翅目,飞虱科。在北方稻区主要有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其中灰飞虱可在本地越冬,常年为害,而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为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比褐飞虱分布范围更广。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稻飞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稻飞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稻飞虱是什么?
是我国水稻重要害虫,属同翅目,飞虱科。在北方稻区主要有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其中灰飞虱可在本地越冬,常年为害,而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为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比褐飞虱分布范围更广。褐飞虱食性单一,只为害水稻和野生稻,而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除为害水稻外,还能为害其他禾本科植物。3种飞虱中除白背飞虱外,其他2种有传播病毒能力。
为害状
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以群集形式集中在水稻植株下部取食为害,吸食汁液。受害稻叶发黄,茎上出现褐色产卵伤痕。千粒重下降,虫量大时可引起植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
形态特征
3种飞虱形态特征区别见表2-5。
表2-5 3种飞虱形态特征比较
发生特点
灰飞虱在1年发生4~5代。3~4代,世代重叠明显。以若虫在麦田、田埂、沟边和荒原上的杂草根际、落叶下和土缝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向麦田转迁,灰飞虱成虫有远距离迁飞现象,但仍以当地虫源为主,长翅型成虫有趋嫩性和趋光性。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北方稻区均不能越冬。每年初发虫源均从外地迁入。北方稻区一般只出现1次为害高峰。2种飞虱的长翅型成虫均有趋光性。白背飞虱多在稻株茎秆和叶片背面活动,而褐飞虱则聚集在稻丛下部离水面3~5厘米处取食。
白背飞虱及褐飞虱喜温湿,最适宜温度22~28℃,大于80%,7~8月多雨,有利成虫迁入、降落和繁殖。灰飞虱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3~25℃,高温对其生长不利。华北稻区灰飞虱的发生量与7~9月降水有关。雨量少有利发生。稻麦混栽区有利灰飞虱发生,偏施氮肥,稻苗生长嫩绿发生重。不同生育期对稻飞虱的敏感程度不同。分蘖期至孕穗期最适于白背飞虱的生长繁殖,而褐飞虱则以孕穗期至抽穗时作物的营养最适其生长发育。稻飞虱天敌种类较多,可分寄生蜂、捕食性昆虫、蜘蛛、线虫及寄生菌5大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虫品种。
(2)农业防治。科学管理水肥,适时晒田,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在灰飞虱发生重的地区,应防除周边杂草。
(3)药剂防治。其关键在掌握时机,及时控制。稻飞虱防治指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分蘖期5头/丛,抽穗期5~10头/丛,灌浆乳熟期10~15头/丛。灰飞虱因有传毒能力,防治时,应抓住1~2代成虫迁飞高峰期和低龄若虫孵化高峰期,将其集中消灭在秧田期和初期。喷雾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30克,25%扑虱灵可湿性粉每667平方米30~50克,10%散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200~250克,25%速灭威可湿性粉每667平方米75~100克,80%乳油每667平方米100,50%甲胺膦乳油每667平方米50毫升或40%氧化乐果每667平方米75~100毫升。以上药剂任选1种,对水30千克喷雾。撒毒土可选用80%敌敌畏每667平方米100毫升加细土15~20千克撒施(以无水层效果好)。喷粉,可选用2%叶蝉剂每667平方米1.5千克。
二、稻飞虱基本信息
稻飞虱在生物学上被归类为昆虫纲中的同翅目,具体而言,它属于飞虱科。这种小型昆虫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稻田中,对水稻作物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稻飞虱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其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主要的灾害性害虫。在早稻的生长初期,白背飞虱往往是主角,而随着生长进程的推进,褐飞虱的威胁逐渐增大,尤其在后期阶段。对于中晚稻来说,褐飞虱的威胁更为显著。
尽管灰飞虱的直接危害相对较小,但它却扮演着病毒传播者的角色。它能够将稻、麦和玉米等作物的病毒从一个宿主体传播到另一个,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潜在的隐形威胁。
因此,对于稻农来说,了解和控制这些飞虱的种类和活动模式,对于有效的稻田管理至关重要,以减少其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负面影响。
扩展资料
稻飞虱,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三、稻飞虱生活习性
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因种类而异,主要分为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褐飞虱在广西至福建龙溪以南地区,不同虫态均可越冬,越冬北限在北纬23°~26°。每年在长江以南发生4~11代,且在水稻穗期达到田间盛发期。白背飞虱则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以卵越冬,越冬北限约在北纬26°,每年发生3~8代,对单季中、晚稻和双季早稻影响较大。
灰飞虱在华北地区以若虫越冬,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则各虫态皆可越冬。华北每年4~5代,长江5~6代,福建7~8代。它们的为害主要在穗期,对水稻的危害较为严重。稻飞虱成虫具有趋光性和长距离迁飞能力,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吸食汁液,卵多产在叶鞘内或穗颈部。
褐飞虱尤其在水稻孕穗至开花期,由于植株中水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短翅型雌虫产卵量大,繁殖能力强,导致虫口激增。而在乳熟期后,长翅型比例上升,易引发迁飞。关于虫源,有人认为主要来自热带终年繁殖区,但也有人持本地虫源观点。褐飞虱每雌平均产卵150~500粒,卵痕初时不明显,后期呈褐色条斑。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习性相近,食性广泛,长翅型成虫具有远距离被动迁飞性,取食位置比褐飞虱稍高,卵量也相对较多。灰飞虱则先在田边集中为害,然后向田中蔓延,越冬代以短翅型为主,其余各代长翅型较多,每雌产卵量约100多粒。
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不仅限于直接吸取汁液,影响生长,还通过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导致营养物质运输受阻并可能传播病毒病,严重时会导致稻丛枯萎、全田死秆倒伏。
扩展资料
稻飞虱,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稻飞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稻飞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千金藤别名 千金藤别名忍冬藤
- 初学者能学哪几种驾照 初学者能学哪几种驾照技术
- 深海网箱养殖骗局 深海网箱养殖骗局揭秘
- 什么机器适合在家加工 在家有什么可以小型加工机器
- 蜜蜂病有哪些_蜜蜂病毒病包含这三种蜂病
- 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_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防治
- 兔子苗多少钱一对 10元一对兔苗价格
- 丰子恺的养蚕写了哪三件乐事 春天到了,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