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的原文 《蜂》 唐 ·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采集花蜜 2. 《蜂》的原文翻译 不管是在平原,还是在崇山峻岭,有鲜花盛开的地方总会有蜂群的身影。蜜蜂,你采集了众多的花,酿成了花蜜,你到底是在为谁努力工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蜂古诗罗隐原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蜂古诗罗隐原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蜂》的古诗
1.《蜂》的原文
《蜂》 唐 ·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 《蜂》的原文翻译不管是在平原,还是在崇山峻岭,有鲜花盛开的地方总会有蜂群的身影。蜜蜂,你采集了众多的花,酿成了花蜜,你到底是在为谁努力工作,又想要让谁尝到甜蜜呢?
3. 《蜂》的写作背景
罗隐赴京赶考,屡次不中,心灰意冷之时又目睹人们在田里辛苦劳作,而了解到部分管理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诗人心生愤懑,写下这首《蜂》讽喻无功受禄的人。
4. 《蜂》的赏析《蜂》以“蜜蜂采花酿蜜”为主题,通过蜂的成果被人享用这一事情,表达了他当时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以及控诉。
前两句,描写了蜂的生存空间,无论平原还是高山,只要有鲜花遍野,便有其劳作的身影。“不论”“无限”,描绘出广袤的土地,让它们有了比较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这两句,诗人是对蜂,也是对劳动人民辛勤劳作表示肯定,以欣赏、夸赞的口吻来写,先扬后抑,为后面的议论和疑问做下了铺垫。
后两句,借“蜜蜂”这一意象,将其象征的“劳动者”加以引申,诗人用反问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溺于功名利禄,不干实事的人,在感慨良久之后,他不由得对广大的劳苦人民生出了一丝怜悯之心,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公平现实进行了讽刺和鞭挞。他在为劳动人民鸣不平的同时,也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处境进行了反思,更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现象的不满和痛恨。
二、蜂罗隐古诗翻译蜂的译文是怎样的
1、《蜂》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2、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三、罗隐《蜂》阅读答案
【原文】: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翻译】
无论平原田野还是高山峻岭,所有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集百花酿成蜂蜜,到头来,是为谁忙碌,又是为谁酿造出醇香的蜂蜜呢?
【阅读训练】
(1)诗中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语,称赞蜜蜂“占尽风光”,这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
(2)在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词语是“成蜜”,与“辛苦”相呼应的词语是“采得百花”。
(3)作者通过对“蜂”的描写,想要表达对辛勤劳动者的歌颂和对不劳而获剥削者的讽刺。一方面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品格,另一方面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4)全诗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夸赞蜜蜂占尽风光,随后一转,揭示出蜜蜂辛勤劳动后的最终命运,引发读者深思。叙述与反问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思考性。
【赏析】
罗隐的《蜂》以蜜蜂为载体,反映了对劳动者与剥削者的深刻思考。诗中蜜蜂的勤劳与最终的牺牲,象征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不平等社会现象的批判。语言虽浅显,但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蜜蜂忙碌于采花酿蜜,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艰辛无比。它们的辛劳与牺牲,最终转化为甜美的蜂蜜,却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中劳者与享者的不平等,也引发了人们对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蜂》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现出罗隐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力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佳作,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思考。
四、蜂的诗意和全诗
《蜂》古诗意思: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蜂》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注释
1、山尖:山峰。2、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占:占有,占据。
3、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蜂》赏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越是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这两句语气十分肯定,盛赞蜜蜂尽占美好的春光,表现了诗人对蜜蜂的羡慕与赞美之情。“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两句急转直下,由前面盛赞蜜蜂“占尽风光”转而咏叹它终生徒劳,所获甚少。采花、酿蜜本是蜜蜂的天职。它辛苦酿成的蜜主要是用来供养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而这完全是出于它的本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公平。可是诗人却从这里发现了问题,并替蜜蜂发出了“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不平之鸣。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供人享受,为人辛苦,给人甜蜜。
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首诗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蜂》创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859)底,罗隐至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中第,史称“十上不第”。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懑。这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蜂》作者介绍
罗隐,唐末文学家。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唐光启中,入镇海节度使钱鏐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参考文献:
1、梁文娟.中华经典名篇选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2、程千帆.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
4、唐玉华.小学生古诗词诵读200首:江苏大学出版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蜂古诗罗隐原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蜂古诗罗隐原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养殖中蜂 养殖中蜂到底上不上防逃片
- 女人吃蜂蜜的10大好处 女人吃蜂蜜的10大好处和坏处
- 养鹅回收的正规公司 养鹅回收的正规公司延边
- 农民养什么好养 在农村养什么种什么好?
- 兴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兴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 养殖土狗50只一年能赚多少钱 养殖土狗50只一年能赚多少钱呀
- 关于蜜蜂的名言 关于蜜蜂的名言蜜蜂的翅膀是什么颜色
- 养肉狗要办什么证 养肉狗要办什么证才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