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网箱养鱼 网箱养殖模式是怎样的?

陆地网箱养鱼 网箱养殖模式是怎样的?

日期: 人气:10
网箱养殖是一种基于网箱养鱼发展的新模式,适用于水库、湖泊、河道和池塘等水域资源的开发,尤其在荒水、荒滩的利用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该模式在蚂蟥等特种养殖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也有其局限性。网箱养殖的显著优点包括:符合国情:不占用耕地,对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国家尤为重要。利用网箱养殖。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陆地网箱养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陆地网箱养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网箱养殖模式是怎样的?
  2. 设施渔业简介
  3. 淡水高密度养鱼

一、网箱养殖模式是怎样的?

网箱养殖是一种基于网箱养鱼发展的新模式,适用于水库、湖泊、河道和池塘等水域资源的开发,尤其在荒水、荒滩的利用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该模式在蚂蟥等特种养殖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网箱养殖的显著优点包括:

  • 符合国情:不占用耕地,对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国家尤为重要。利用网箱养殖,有效避免了对耕地的占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得到优先支持。

  • 提高产量:借助大水面的自然优势,通过小水体的密集养殖和精养措施,实现高产,单位面积产量可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数倍甚至几十倍。

  • 捕捞便利:克服了传统垄沟养殖中难以捕捉钻入土壤的蚂蟥的难题,无需特殊捕捉工具,实现一次起捕,提高了捕捞效率。

  • 便于观察实情:大水体养殖中管理困难,巡池不易,而网箱养殖则能随时观察、掌握蚂蟥生长和发病情况,避免了大水体可能遭受的敌害生物危害。

  • 机动灵活性强:网箱制作一次,可利用3-5年,期间可根据水域环境条件灵活调整安装位置,一旦环境不适宜,可随时改变,提高了养殖的适应性。

然而,网箱养殖也存在一些缺点:

  • 一次性投资大:需要充足的资金准备,对于小型养殖户来说可能是一笔较大的负担。

  • 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在台风、暴雨、洪灾季节,大水面的网箱易受撞击受损,可能导致网破逃跑,造成经济损失。

  • 操作环境特殊:养殖活动主要在水体中进行,相对于陆地养殖,需要配备船只,水位过深或淤泥层深的水域危险系数增大,不慎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 清洗维护困难:使用网目数多、网眼小的筛网进行养殖,需要经常清洗冲刷积渍,否则积渍过多会影响水体交换,导致水质恶化。

综上所述,网箱养殖模式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捕捞效率和便于观察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需面对一次性投资大、自然灾害风险、特殊操作环境和清洗维护困难等挑战。因此,在实施网箱养殖时,需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环境条件和管理技术,以确保养殖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二、设施渔业简介

设施渔业,起源于20世纪中期,是一种集约化的高密度养殖产业,它将多学科融合在一起,如现代农业工程、机械电子、生物学、环境保护和饲料科学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陆地或海上构建适合鱼类生长和繁殖的优质环境,将养鱼活动置于人工控制下,采用科学的精养技术,实现全年稳定高产。

设施渔业的主要产业形式包括工厂化养殖、大水体循环养殖、网箱养殖(如网围、网拦等)等。与传统渔业相比,设施渔业具有显著优势,因为它致力于环境保护,将渔业生产和环境紧密结合,从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工厂化养殖通过高效利用空间和资源,实现了高密度和高效率的养殖模式,能够提供稳定的鱼类供应。大水体循环养殖则注重水质的循环利用和生物净化,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网箱养殖则灵活适应不同水域环境,不仅提高了养殖密度,还为鱼类提供了自然的生长环境。

设施渔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优质水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有助于推动渔业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设施渔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为实现生态友好型渔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设施渔业将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优化养殖环境、提高鱼类品质、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升,设施渔业将成为推动全球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

三、淡水高密度养鱼

各种鱼的混养比例和密度可根据肥料饵料供应情况、混养模式、池塘条件及鱼种规格等确定。

  在传统养鱼中,“肥水鱼”和“吃食鱼”的比例为6:4;采用配合饵料精养,可增加“吃食鱼”的混养数量,其比例一般为4:6。以草鱼为主体混养鲢、鳙鱼,混养比例为2:1或2:2;以草鱼、团头鲂为主体混养鲢、鳙鱼,草鱼、团头鲂的比例为1:3或1:4,草鱼、团头鲂与鲢、鳙鱼的比例为1:1,鲢、鳙鱼的比例任何时候均为4:1或5:1。其中,草鱼允养量为每平方米水面10~15千克;鲢鱼的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面20~30千克;鳙鱼的最大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面4.5~6.0千克。以鲤鱼为主体混养其他鱼的比例为6:4或7:3,鲤鱼的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体90~180尾。由于鲤鱼争食性很强,在以主养老口草鱼的池塘,鲤鱼的搭配规格应控制在25克/尾,每100平方米水面数量不超过15尾。以青鱼为主体鱼的池塘,鳊鱼的搭配数量一般为每100平方米水面30尾。以鲫鱼为主体鱼,允养量为150~220尾;不论以那种鱼类为主体鱼,若银鲫和白鲫混合搭配混养,每100平方米水面,规格为40~50克/尾的白鲫混养数为30~45尾,规格为15~20克/尾的银鲫混养数为60~90尾。此外,罗非鱼是很好的搭配鱼种,规格为5~10克的越冬鱼种,搭配数量一般为每100平方米水面45~75尾。

  (三)混养模式

  目前我国池塘养鱼主要有以下几种混养模式:

  1.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通过给草食性鱼类投喂草类,利用草鱼、鲂鱼的粪便肥水,饲养鲢、鳙鱼等。这种混养模式以水草和种植青饵料为主,可适量添加部分精饵料。由于饵料来源较容易解决,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好,该混养模式在我国较普遍。

  2.以滤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即以鲢、鳙鱼为主体鱼,适当混养其他鱼类,特别是混养摄食饵料碎屑能力较强的鱼类如非鲫、银鲴等。这种模式以施肥为主,同时投喂草料。由于肥源广,成本较低,我国不少地区池塘养鱼以这种模式为主。

  3.以杂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以鲤鱼或鲫鱼为主体鱼。前者北方多见,后者南方多见。以鲤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投精料为主,养殖成本较高;以鲫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施肥为主,养殖成本较低。

  4.以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该混养模式主体鱼以青鱼为代表。由于螺、蚬类天然资源较少,青鱼颗粒饵料还未完全解决,故这种养殖模式不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陆地网箱养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陆地网箱养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