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古诗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2、《蜂》赏析 罗的咏物“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蜂》古诗赏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蜂》古诗赏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蜂古诗意思
蜂古诗意思如下:
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
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
解析:《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供人享受,为人辛苦,给人甜蜜。
诗词赏析
该诗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罗隐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
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
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
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山尖:山峰。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占:占有,占据。
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创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859)底,罗隐至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中第,史称“十上不第”。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懑。这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唐末文学家。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唐光启中,入镇海节度使钱鏐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供人享受,为人辛苦,给人甜蜜。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首诗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二、蜂的古诗是什么
蜂的古诗,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一诗表达了深沉的寓意。这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蜜蜂勤劳采蜜的场景,寓言般揭示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却为他人做嫁衣的社会现实。以下是诗的原文和解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中,蜜蜂无论在何处,都全力以赴地采集百花,酿成甘甜的蜜,却不知这成果最终为谁所有,为谁带来甜蜜。实际上,诗人借此寓言批评了封建社会中那些坐享其成、剥削劳动人民的权贵阶层,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不公的讽刺。
诗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表面上赞美蜜蜂的勤劳,实则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通过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对那些不劳而获的权贵发出质问,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怜悯和对自己境遇的反思。
总的来说,《蜂》这首诗以蜜蜂的辛勤劳动为载体,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不劳而获的阶级剥削现象,以及诗人对这种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三、《蜂》的古诗
《蜂》的古诗为: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解释: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蜂”、“风光”、“百花”、“蜜”等。诗人以蜜蜂为题材,描绘了它们无论身处平原还是山巅,总能发现并利用美好的风景。这象征着勤劳和敏锐。首句中的“不论平地与山尖”,展示了蜜蜂的环境适应性,无论是普通的平地还是陡峭的山尖,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无处不在,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无限风光尽被占”,进一步强调了蜜蜂善于发现和利用美好的事物的能力。诗人通过这一描绘,展现了蜜蜂勤奋努力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后两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揭示了诗人对蜜蜂劳动成果的深入思考。它们采集百花制成蜂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的甜蜜又是为了谁呢?这不仅是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默默付出的人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劳动成果的归属和价值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蜜蜂的形象,传达了勤劳、敏锐、坚韧不拔等精神品质,并深入思考了劳动的价值和成果。
四、《蜂》唐,罗隐的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供人享受,为人辛苦,给人甜蜜。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首诗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蜂》唐,罗隐的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我来答
LV.10 2018-06-28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全文翻译: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诗文赏析:
《蜂》,唐代著名诗人罗隐(833—909)所作。是以蜜蜂为比喻,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罗隐的讽刺散文的成就很高,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收在《谗书》里的讽刺小品又都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蜂》古诗赏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蜂》古诗赏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养鸭不死绝招 养鸭不死绝招视频
- 荠菜长什么样子图片 荠菜长什么样子图片识别
- 水产养殖户联系电话 水产养殖户联系电话是多少
- 18个穷人创业致富项目 18个适合穷人的创业项目
- 农民养什么好养 在农村养什么种什么好?
- 中国最大的黄粉虫企业 我国养黄粉虫最多的地方
- 最近比较火的加盟项目 最近比较火的加盟项目推荐
- 2022养殖什么最赚钱见效最快 2022养殖什么最赚钱见效最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