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养蚕、缫丝、织绸与染织及其传说习俗等构成的桑蚕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农耕文明的成熟,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蚕桑文化对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生产生活等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中华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蚕母——嫘祖
展开全文
蚕神——马头娘
北京北海先蚕坛——皇家祭祀蚕神场所
“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民间习俗中,春节期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分别是鸡、犬、猪、羊、牛、马、人、蚕过年。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人们到蚕神庙、蚕神殿、嫘祖庙等地,烧香点蜡、挂红放炮,祭奠蚕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进而形成庙会。同时,民间传说,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否则蚕的眼睛会瞎。
四川盐亭嫘祖陵(民众春节祭祀嫘祖)
此外,民间信仰相关的蚕俗很多。如除夕黄昏的“呼蚕花”,除夕夜的“点蚕花灯”;正月初一上午“困蚕花”、“关蚕花”;春节或清明前后的“扫蚕花地”,除夕或正月十五的“烧田蚕”,等等。其中:蚕家在除夕黄昏,令孩童手提各式灯笼,如马头灯、元宝灯、鳌鱼灯、兔子灯等,在村前、门口、屋后及田间地角一边照一边唱《呼蚕花》歌,小孩子乘机奔逐嬉戏,直闹到夜深人静时,俗称“呼蚕花”;除夕夜,在家堂屋的土地菩萨神龛内点一盏油灯或一支红烛,年初一早晨吹灭,俗称“点蚕花灯”; 正月大年初一上午,蚕妇要睡懒觉,起床特别迟,俗称“困蚕花”;农户在大年初一不开正门,进出只走边门,称为“关蚕花”。
歌舞表演——扫蚕花地
春节或清明期间,养蚕农户请艺人到家表演“扫蚕花地”。通常由一女子作歌舞表演,另有人伴奏。唱词内容多为祝愿蚕茧丰收和叙述养蚕劳动生产全过程。舞蹈表演扫地、糊窗、采叶、喂蚕等一系列与养蚕生产有关的动作。这种汉族民俗活动由来已久,据说与古代蚕神信仰和祛蚕祟的驱赶巫术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除夕晚或正月半,农村砍竹苇及其草木,做成火把,缠上丝绵绵兜,点燃起来,敲锣打鼓,舞火炬似流星,一边燃放爆竹,还唱祈求养蚕丰收的赞词,场面十分热闹。俗称“烧田蚕”。
以上文章由中国蚕桑产业网小编整理,如果大家想要详细了解其它资讯,如蚕桑供应、蚕桑加盟、蚕桑批发等,可访问中国蚕桑产业网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养蜂哪里有蜂种? 养蜂哪里有蜂种出售
- 土养蜜蜂怎样人工分蜂 土养蜜蜂怎样人工分蜂视频
- 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 中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观看工蜂产卵
- 蜜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 蜜蜂养殖技术视频全集秋冬篇
- 蜂蜜的十大功效 蜂蜜的十大功效与作用禁忌
- 农业种植养殖扶持项目 农业种植养殖扶持项目名称
- 菠萝凤梨 菠萝凤梨是凉性还是热性
- 没有蜂王的蜂群是什么状态 没有蜂王的蜂群是什么状态土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