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的养殖技术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技术

养殖的养殖技术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技术

日期: 人气:137

黄金鲫实用养殖技术与效益分析

黄金鲫实用养殖技术与效益分析

养殖的养殖技术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技术

柳幼花

笔者于 2019-2020 年在大田县上京镇桂诚养鱼合作社养殖基地开展池塘主养黃金鲫生态养殖技术指导,试验面积 20 亩,以黄金鲫为主导品种搭配少量草、鲢、鳙鱼,亩产量达 2200kg 以上,净利润7100元/亩以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池塘条件

池 塘 面 积 2-3 亩/口 ,水 深1.5-2.0m,交通便利,水源足,保水性好,注排水方便,无污染,池底平坦,淤泥15-20cm,备有增氧机、水泵、投饵机。

2放养

2.1放养前准备

2.1.1池塘消毒 鱼种投放前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彻底清溏处理,生石灰用量150kg/亩,溶化后全池泼洒并翻动池底淤泥,曝晒风化7天,彻底杀除病菌和有害水生动植物。

2.1.2 施肥培水 清塘后 7 天注入新水,水 位 1.5 -2.0m,注 水时 用 网 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鱼种放养前7天施足基肥,每亩用500kg的有机肥(经腐化发酵),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施肥具体要求是:基肥足,春肥补,夏肥控,秋肥勤,以有机肥做基肥,无机肥做追肥。

2.2鱼种投放

2.2.1鱼种选择 放养时间在

2月中旬,此时气温低,便于鱼种的拉网运输,不易擦伤鱼体,成活率高;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鳞鳍完整,无病无伤的个体,需试水并进行苗种消毒,鱼苗下塘时采用食盐、高锰酸钾等药物的水溶液对鱼苗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下塘。

2.2.2品种搭配 黄金鲫为主导品种搭配混养少量草、鲢、鳙鱼,提高水体利用率。具体放养量见表1。

表1 放养情况表

展开全文

3饲养管理

养殖的养殖技术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技术

3.1 水质 要求水质肥爽清新,不要有异味、异色,夏天生长旺季,且气温较高,要经常加注新水,如果有微流水不断流入更好。

3.2投饲与施肥 早放养、早开食,做到“四定”投饲,合理施肥。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是增强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池鱼丰产的重要措施。 “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饲是群众养鱼经验的结晶。

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和营养成分齐全,不含有病原体或有毒物质,不腐烂变质。对大而坚硬的饲料要发酵或浸泡磨碎后,再加工成适口饲料投喂,以保证鱼类的适口性。

定量:根据鱼体大小、不同种类按量投喂。每天实际投喂量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水质肥瘦程度和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调整,一般以l~2小时内吃完为宜。对于吃剩的残饵,最好及时捞掉,以免留在池内腐烂发酵,败坏水质。

定时:投饲要有一定时间,若每天投喂两次,则可上午8~9点、下午 3~4 点各喂 1 次。实际投喂时间亦应根据饲养种类、季节、天气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如早晨雾重、下大雨等,应适当推迟投喂时间。在密养流水池投饲的原则是“少吃多餐”,每天投喂 3 次或更多。

定位:投饲要有固定的场所,使鱼养成到固定地点去吃食的习惯,既便于观察鱼类动态,检查吃食情况,清除残存饲料,而且在鱼病流行季节又便于施放药物,提高防治效果。

3.3日常管理 一是每日的早晚要做好细致的巡塘工作。主要是观察池水水位、水质有无变化,池中鱼类有无异常情形等现象;二是把握好池水水质。要保持养殖池的水体中溶氧充足(5mg/L以上),做到池水嫩、活、肥、爽,颜色保持油绿、淡绿色;三是如见有池水水质发生变化或池中鱼类异常,应立即加注新水或换去池内部分老水,及时开动增氧机,把握住养殖池内水体中的有效溶氧量。

3.4病害防治 笔者认为,养殖鱼类发病的主因是在于:一是池水水体交换少或无规范无节制的开动增氧机致使池水老化或生物量过剩,而导致池水中的溶氧常常处于不足或缺氧状态,久而久之便给致病菌打开了方便的大门。二是预防做得不够,待到池鱼发病时才做治疗为时已晚。真正有效的鱼病预防是在全年的饲养过程中,抓住对池水水质的强化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养殖期间,加强池水的消毒杀虫,可用生石灰按一定的浓度定期泼洒。在鱼病的诊断进程中,要找出鱼病的病因,对症下药。

3.5 养殖日志 池塘日记是

实现科学养鱼的基础。所以每天都必须把天气情况、日投喂次数及投饵量、池鱼的生长情况,加注、排、换水时间、次数、池水水位,池鱼有无异常或发病等全过程都应实事求实的记录在池塘日记上。

4效益分析

黄金鲫池塘混养草、鲢、鳙鱼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合理放养和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水体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提高饲料转化率,充分利用立体水面,减少养殖用水,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是新的养殖好模式。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