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鳞副泥鳅,大家否有所疑问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泥鳅品种
1、真泥鳅大鳞副泥鳅:体型为长柱形,尾部侧扁,鳞片细小。2、大鳞副泥鳅:鳞片大,埋于皮下,眼被皮膜覆盖。3、中华泥鳅:又名钢鳅,颜色比泥鳅鲜艳。4、台湾泥鳅:体型近似圆筒形,头较短,个体较大。5、青鳅:体形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
泥鳅有哪些品种
1、真泥鳅
真泥鳅又叫泥鳅,体型为长柱形,尾部侧扁,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而且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
2、大鳞副泥鳅
大鳞副泥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体形酷似泥鳅,鳞片大,埋于皮下,眼被皮膜覆盖,而且尾柄处皮褶棱较发达,与尾鳍相连。
3、中华泥鳅
中华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又名为钢鳅,眼部下方大鳞副泥鳅的刺呈分叉状,末端超过眼后缘,颜色比泥鳅鲜艳,常常栖息于砂石河段大鳞副泥鳅的缓水区。
4、台湾泥鳅
台湾泥鳅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地区,体型近似圆筒形,头较短,个体较大,与大鳞副泥鳅外形相似,养殖周期为4-5个月。
5、青鳅
青鳅的体形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尾鳍为圆形,鳞片较小,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而且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
大鳞副泥鳅的识别特征
背鳍iv-6—7;胸鳍i-9—10;腹鳍i-5--6f;臀鳍iii-5。纵列鳞100—130。第一鳃弓内侧鳃耙14—19。下咽齿1行。脊椎骨数4+40—44+1。鳔2室,前室发达,后室退化。肠管前段较粗,后段较细。其长度约为标准长的0.5-- 0.8倍。腹腔膜银白色。
标准长为体高的5.2--5.6倍,为头长的5.6--7.1倍,为尾柄长的6.1--7.9倍,为尾柄高的5.8—6.4倍。头长为吻长的2.1--2.7倍,为眼径的4.3—6.6倍,为眼间距的 3.1—3.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7--0.9倍。体长形,侧扁,体较高,腹部圆。尾柄上下的皮质棱甚发达,分别达背鳍和臀鳍基部后端。头短,锥形,其长度小于体高。吻短而钝。口下位,呈马蹄形。唇较薄,萁上有许多皱褶。具须5对,其中吻须2对,口角须1对,颏须2对,各须均长,口角须后伸可达鳃盖后缘,其长度大于吻长,一般大个体(体长100mm以上)的口角须比小个体的略短。眼稍大,位于头侧上方,眼间距稍宽,其宽度约大于眼径的一倍(成体)。无眼下刺。前鼻孔在一短管中,后鼻孔仅靠在前鼻孔之后。鳃膜与鳃峡相连,鳃孔下角终止于胸鳍基部。鳃耙短,呈三角形,排列稀疏,最长鳃耙仅及最长鳃丝的1/3。下咽骨较细,咽齿较小,末端尖细,较宽扁,稍弯曲,略呈臼状,排列紧密。背鳍短,基部稍长,后缘平截,位于身体中部偏后方。
雌鱼胸鳍末端圆形,较短,不分枝鳍条较细。雄鱼胸鳍末端较尖,不分枝鳍条较粗。腹鳍较短,后伸一般不达(100mm以下个体可达)肛门,其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后,仅与背鳍第三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臀鳍小,较短。尾鳍末端圆形。尾柄甚侧扁,其高度随个体成长而变高。肛门离臀鳍起点较近。鳞片较大,稍厚。侧线不完全,后端不超过胸鳍末端上方。
性成熟的雄鱼头顶部和两侧有许多白色的锥状珠星,有时臀鳍附近的体侧亦有。
雌鱼较少。体为灰褐色,背部色较深,腹部黄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斑点,后段比前段的斑点转多。胸鳍和腹鳍为浅黄色带灰色,其上有少数黑色斑点。背鳍、臀鳍和尾鳍为浅灰黑色,其上具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体型较大,数量较少,其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
泥鳅种类
1、真泥鳅大鳞副泥鳅,体型为长圆柱形,头部尖,尾部侧扁。2、大鳞副泥鳅,眼睛被皮膜覆盖,鳞片较大。3、中华泥鳅,常栖居于砂石底河段大鳞副泥鳅的缓水区。4、台湾泥鳅,体型近圆筒形,个体大,头部短。5、青鳅,体表粘液较多,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泥鳅有哪些种类
1、真泥鳅
真泥鳅一般称为泥鳅,体型为长圆柱形,头部尖,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为灰黑色,上面分布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为白色或浅黄色。
2、大鳞副泥鳅
大鳞副泥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极其附属水域,体型酷似真泥鳅,眼睛被皮膜覆盖,鳞片较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
3、中华泥鳅
中华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带,又叫钢鳅,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尾柄较低,常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在底层活动频繁。
4、台湾泥鳅
台湾泥鳅分布于四川、浙江、辽宁、黑龙江等地,体型近圆筒形,个体较大,头部较短,养殖周期为4-5个月。
5、青鳅
青鳅体型为长圆柱形,尾鳍为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侧下半部分为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个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1、真泥鳅大鳞副泥鳅,体型为长圆形大鳞副泥鳅,尾部较扁,鳞片较小,颜色多为灰黑色。2、中华沙鳅,吻长且尖,脸颊处无鳞片,多栖息在长江中、上游河段。3、大鳞副泥鳅,形状和泥鳅相似,在鳞片较大,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河段。
泥鳅有哪些品种
1、真泥鳅
真泥鳅体型为长圆形,尾部较扁,口部呈马蹄形,上颌长有3对胡须,下颌有2对胡须,而且真泥鳅大鳞副泥鳅的鳞片细小,分布在皮肤下方,体色为灰黑色,带有黑斑,腹部为白色或浅黄色,头部较尖。
2、中华沙鳅
中华沙鳅又叫钢鳅,吻长且尖,长有3对胡须,脸颊处无鳞片,眼睛下方有刺分叉,末端位于眼后缘,而且中华沙鳅多栖息在长江中、上游大鳞副泥鳅的砂石底河段,经常在水底活动。
3、大鳞副泥鳅
大鳞副泥鳅的形状和泥鳅近似,呈现长圆形,体色为灰黑色,下体为浅黄色或白色,上下颌分别有3对、2对胡须,鳞片较大,眼睛被皮膜覆盖,尾部褶皱和尾鳍相连,而且大鳞副泥鳅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
大鳞副泥鳅的介绍
鱼类,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地。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侧线完全。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板鳅 是什么鱼
板鳅就是大鳞副泥鳅,为鳅科副泥鳅属的鱼类。
大鳞副泥鳅(学名: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鳅科副泥鳅属的鱼类,俗名大泥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省内见于长江、嘉陵江和岷江水系、浙江和台湾、辽宁辽河中下游、黄河、黑龙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
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一般情况泥鳅都生活在泥土里,一有危险就最快速度往土里钻。
当河水或坑塘干涸后,水底的淤泥已经开始龟裂,其它鱼类一般都已死亡,而泥鳅在泥中尚能存活很久。这时在龟裂的泥块上找到泥鳅的出气孔,就很容易确定泥鳅的位置从而捕捉到它。与泥鳅相似。数量较少。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
大鳞副泥鳅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鳞副泥鳅和台湾泥鳅的区别、大鳞副泥鳅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关于蜜蜂的有趣故事 关于蜜蜂的有趣故事有哪些
- 沂山康宝 沂山康宝蜂王浆曝光
- 农村致富 农村致富电视剧
- 网上养殖黄骨鱼是真是假 网上养殖黄骨鱼是真是假呀
- 奶牛养殖 奶牛养殖牧场个人述职报告
- 养蜂蜜蜂养殖技术 如何养蜂蜜蜂养殖技术
- 蜜蜂市场官网 蜜蜂市场官网 汽车
- 养兔子能不能赚钱 现在养兔子能赚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