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能养几批牛蛙(牛蛙一年四季可以养几季)

一年能养几批牛蛙(牛蛙一年四季可以养几季)

日期: 人气:131

和各位分享一下一年能养几批牛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牛蛙一年四季可以养几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22年国家对牛蛙养殖政策

政策如下:

因环保、疫情等原因一年能养几批牛蛙,一些地方禁养、禁售牛蛙。

法律依据一年能养几批牛蛙:《龙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一年能养几批牛蛙的通告》

第一条 整治对象及内容

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一律禁止养殖牛蛙一年能养几批牛蛙,已有的牛蛙养殖场一律限于2022年6月30日前予以退养或者早皮关闭拆除;在全市范围内对证件不齐、占用破坏陆蠢差耕地、污染治理设施不全或者养殖污水排放未达标的牛蛙养殖场一年能养几批牛蛙,一律限于2022年7月31日前予以退养或者关闭拆除。

第二条 整治时间及要求

各乡(镇)场要按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对本辖区内的牛蛙养殖情况进行排查并登记造册,建立相关工作台账,开展集中整治。2022年6月15日前完成摸底排查造册,6月中旬起集中力量开展整治。林业、农业、海洋与渔业、环保、水利、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强化监管、加强配合。对未在规定期限内退养及关闭拆除的,逾期将由相关部门及养殖场所在乡镇档前人民政府、农林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予以退养或关闭拆除;涉嫌违法犯罪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牛蛙的养殖

可以饲养啊。一、牛蛙的繁殖牛蛙为雌雄异体一年能养几批牛蛙,繁殖时一年能养几批牛蛙,成熟个体下水“抢对”,雌性排卵、雄性排精在水中派枣结合,进行体外受精,是典型的蛙类繁殖代表。(一)性成熟年龄牛蛙性腺发育,从孵出蝌蚪到性成熟,一般约需8—9个月。从体重上选择,雌蛙约在350g以上,雄蛙在300g以上。但实际上,牛蛙性成熟也因温度、饵料、养殖方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区别。(二)雌雄鉴别部位雌性特征雄性特征鼓膜与眼睛大小相同或稍大比眼睛大一倍左右前肢第一指不发达无婚姻瘤第一指很发达,有婚姻瘤咽喉部呈灰色,皮下无声囊,鸣声低黄色,皮下有声囊,鸣声如黄牛体色黄褐色,斑点明显暗绿色体型生长缓慢,体型较小生长迅速,体型较大?(三)雌雄比例一年能养几批牛蛙:2一年能养几批牛蛙:3,1:1(四)放养密度:5对/10㎡(五)产卵地 s=10—20㎡,H=1.2m 防出墙,防出网,1m左右,要有一半水面一半陆地,水陆要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六)产卵习性:1、发情行为:性成熟的雌雄牛蛙在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等)的影响下,都有明显的发情行为。雄性发情的最初行为是不断鸣叫,召唤雌蛙,平均每小时叫声在100次以上,并有追逐行为。抓住雌蛙,手指轻触其颌下胸部,左右前肢会迅速合拢抱住。可见到前肢第一肢基部内侧的婚姻瘤格外明显,并呈肉红色。发情的雌蛙不吃食物,向雄蛙的鸣声处跳去,有时发出“咔咔”应和,表明雌蛙有求偶要求,也只有到这个时刻,雌蛙才让雄蛙跳到背上抱对。2、抱对: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抱对,一般在下半夜进行,抱对时间一般长达1—2天。3、产卵、受精:牛蛙繁殖季节在4—9月,随地域不同而有早迟。产卵的外部条件要求不高,关键是温度,只要水温达20—30℃,不论是池塘、河沟,均能清差顺产。理想环境要求安静、背风、行人稀少,岸边有水草。抱对行为接近尾声时,雌蛙受异体刺激,经感觉器官传到中枢神经,再抵达脑垂体,促使脑垂体分泌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雌蛙用力后瞪,腹部借助呼吸和雄蛙搂抱引起收缩,将卵产出体外。同时雄蛙排出精液,进行体外受精。排卵时间一次10—20分钟。一般个体产卵量2-3万粒,最多达5万粒。牛蛙的卵为圆形,上下分为两极,动物极为黑色,植物性为灰白色。刚产出的卵有的动物极在上,有的植物极在上,故刚产的卵黑白相间。麻麻点点。产卵后约30—60分钟,动物极全部朝上,叫卵的自动转位。如2小时之后还有白色的植物极在上的卵,则为未受精卵。据此可以计算牛蛙产卵后的受精率,一般受精率都在90%以上。产卵不受精的原因较多,主要是:a雌雄比例失调,正常雌雄比例是1:1,受精率在90%以上,2:1时受精率为75—80%,3:1时则只有40—50%,雄性过多或过少都有影响。b雄蛙年龄过大,衰弱老残之故。实践表明,二龄种蛙受精率最高,经产3—4胎的种蛙受精率较低。C水温过低,水质不净。D水面过于宽大,产卵地方不适宜。提高受精率的途径也有许多,采取人工受精是行之有效的捷径,受精率可达90—95%。(尘正拆四)繁殖力牛蛙的繁殖力在蛙类中是最大的。一龄牛蛙,个体绝对怀卵量为1.5万粒左右,以后随年龄、体长、体重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呈线形的相关关系。如图所示,刚达性成熟的一龄蛙,虽然在体重上接近二龄蛙,但怀卵量却抵不上二龄蛙的一半。绝对怀卵量的多少,除了与年龄体重有关外,还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营养良好发育正常的雌蛙要好些。因此,获得较大的发繁殖力,必须注重种蛙的净化培育。

(五)产卵类型牛蛙是一年多次产卵型,每年自然产卵3—5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能将温度控制在25—30一龄℃,则终年都能产卵。(六)采捞卵块产卵季节,夜间牛蛙鸣叫不停,此时要注意,每天早上天亮时要巡池一周,脚步要轻,行动要缓慢,以免惊动牛蛙产卵。同时留心观察池边是否有卵块和正在产卵的牛蛙。如牛蛙正在产卵切不可惊动,在牛蛙产卵和卵块周围作好标记。等产完卵后,再根据标记采捞卵块。采捞卵块时,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将卵块周围和卵块下面与卵块相连的杂草剪断,然后用脸盆从卵块旁边轻轻地插入卵块下面水中,将卵块搬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发现卵块后要及时采捞,一般产卵后30分钟既应采捞,否则,种蛙及鱼类等动物活动可能冲散卵块或吞食蛙卵。再者,因时间过长,胶膜软化,卵粒就会沉入池底,降低孵化率。(七)孵化设备及孵化前的准备牛蛙的孵化设备简单,大小随孵卵数量多少而定,瓷盆、水缸、木盆、鱼苗网箱。规格120cm×80cm×40cm。40目的尼龙网,用木框架固定。用水泥池孵化,在卵下池前,将池子清洗干净,不让泥沙沉积,然后灌入30cm的新鲜水,用洗去泥沙的水花生等杂草均匀地在水面上薄薄地摊一层,其作用是支撑卵块,防止下沉。池上方有棚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和水温骤变。每平方米放受精卵6000左右(约一窝)。(八)孵化的环境条件牛蛙卵的孵化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能提高蝌蚪的孵化率,否则孵化率降低。a水温:适宜水温是25---30℃,不得地狱16℃或高于34℃。19--27℃,3—4天孵化蝌蚪,25--30℃,2天半孵化蝌蚪。bPH=6—8.6之间。C含氧量=3mg/L 以上。二、蝌蚪的饲养刚孵化出的蝌蚪,体小、黑色、游泳能力差,随着个体长大,游泳能力增强。因此在孵化池中饲养10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中。在蝌蚪下池之前,水池要清洗干净,并用200PPM的漂白粉消毒,如果是泥土池,则要用生石灰(每亩75KG)消毒,过7天生石灰药效消失(并经试水),再放入蝌蚪。1、蝌蚪池的构造: 用于饲养蝌蚪的池子可用水泥池,也可用土池。以水泥出池效果较好。池子面积不可以过大。水泥池以4---10㎡为宜。土池稍大,10--20㎡,水深40—80cm。池底设排水孔,池壁上设进水口。池壁有一定坡度。池中种植水葫芦或水花生。密度不易过大。为了合理放养蝌蚪,蝌蚪池可做小些,多做几个以便根据产卵分期分批饲养。如无条件,产卵池可代替孵化池。池周围必须用竹片、铁丝网、砖做成屏障,防逃防敌。2、 放养密度:日 龄放养只数孵化10天的蝌蚪1000—2000尾/㎡孵化20天的蝌蚪500—1000尾/㎡孵化30天后的蝌蚪100—150尾/㎡3、 第一阶段(30日龄内的蝌蚪)的饲养管理a饵料投喂: 刚孵出的蝌蚪4—5天不吃东西,靠卵黄囊供给养料,从第六天起卵黄囊消失,开始吃浮游植物,绿藻、矽藻等。因此,在孵化前要把水质培肥使浮游生物繁殖,如水质不肥,可用煮熟的蛋黄喂。按一万尾蝌蚪供给一个蛋黄进行投喂,早晚一次。半个月可喂豆浆、按体重的10—15%投喂,上午9:00----下午16:00。b水质管理:蝌蚪池要求水质良好,要及时捞出蝌蚪粪便和剩余饵料,保持水质清新,注意适当换水,防止水质恶化。初期水深控制在20—25cm左右,随着蝌蚪的生长逐渐将水加深30-40cm左右。4、 第二阶段(30日龄到完全变态期蝌蚪的饲养管理)a饵料投喂:该阶段除了人工投喂商品饲料外,还必须在培育浮游生物作天然饵料。主要饲料是:豆浆、麦麸、米糠、蚕蛹粉、鱼粉、稀饭、田螺肉、鱼肉、动物内脏等。投法是100只蝌蚪投饵40—80g,动物饵料占47%,植物占43%。每天投1—2次,上午下午或下午一次。将饵料分投放在食台上。b水质管理:蝌蚪池水保持在40—80cm,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及时加注新鲜水,调节水质。c日常管理:注意排灌水,防止暴雨或干旱造成水位失常,水温应控制在35℃以下,过高时更换新鲜水或搭棚降温。可偶长出四肢后,应向水里投些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和木板,供幼雏栖息。稍后,及时移到幼蛙池中饲养。饲养得当,大约70天左右的时间蝌蚪就长成幼蛙。饲养期间,应经常巡塘,分析其摄食及健康情况,发现蝌蚪生病,要及时隔离治疗。5、 蝌蚪的变态与越冬当年蝌蚪均能变成幼蛙,但如果饲养密度高,饵料不足,水质条件差,变态期需要80—90天。特别是7月中旬产卵期,由于8月份以后,温度逐渐下降,变态期将延长到100天左右,这种延迟变态的幼蛙,因摄食代谢降低,体质不良,越冬期间容易死亡。控制温度和饲料可以加快或延长牛蛙蝌蚪的变态时间。平均水温保持29--30℃(水温达35℃时将影响蝌蚪生长,达38--39℃体质衰弱,达40℃就全部死亡。)如果多投动物性饵料,只需40—42天就能变成幼蛙,但由于这种幼蛙发育时间不够,躯体小。当水温保持在25℃以下,多投植物饵料,就能延长蝌蚪的变态时间。因此,如果是七月份孵化的蝌蚪,宜采用延长蝌蚪变态时间的方法。使其充分发育到第二年5月变态。这种幼蛙虽然比早期变态的蛙晚几个月,但幼蛙个体大,生长快。三、 幼蛙的饲养1、幼蛙的饲养: 主要关键技术是及时分级饲养和食性训化。幼蛙池的构造:幼蛙池面积20—50平方米,池深60—80cm,有坡度。水陆面积比为1:1,供幼蛙休息和觅食。池的四周要设1.5m的墙。蛙池要多设,以便今后按大小分养,避免大的吞食小的。2、 放养密度:蝌蚪变态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变态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3、饵料投喂:幼蛙和成蛙的食性完全相同,习惯吃动物性活饵,经驯化后会吃死饵。幼蛙喜食的活食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小虾、蜻蜓、蚕蛾、蝗虫、蚱蜢、甲虫等各种昆虫。人工养殖刚变态的幼蛙,一开始就着手驯食,驯食开始时,先投放活饵,以后逐渐混入死饵喂。A吊青蛙发动死饵一年能养几批牛蛙;b死饵中加泥鳅或小杂鱼。开始投喂时,按体重的5%。当气温升至20—26时幼蛙摄食量最大,按10%投喂。当气温在18℃以下或28℃以上,幼蛙摄食减少,按5%投喂。每天投饵1—2次,分别上午9:00和下午16:00。4、水质管理:幼蛙池水深保持在60-80cm之间,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水面可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是可遮荫,另外可净化水质。5、日常管理:a池上搭棚遮荫;b池边打一些蛙洞,供幼蛙栖息;C大小要分级,避免残杀;d雨后夜晚加强巡视,防止幼蛙爬墙逃走;e防止敌害侵袭。6、幼蛙的生长:幼蛙的四月若能做到饵料充足、密度适当、驱除敌害,其存活率是很高的。变态后的幼蛙经过半年生长,体重可增加250g左右,体长约12cm。再过半年可达500g。

7、幼蛙的越冬:幼蛙的冬眠受季节支配,主要由温度决定,一般当气温和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幼蛙便开始冬眠,到第二年春暖环境有利,气温和水面温度升到10℃以上时,冬眠结束。人工养殖时要设置适宜的越冬场所,让幼蛙安全过冬,同时越冬前应投足饵料,使蛙体积累足够的营养,维持冬眠期间新陈代谢的消耗。四、成蛙的饲养1、成蛙池的构造:一般以300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保持1—1.2m。池内陆地杂草丛生(也可种农植物),有进出水口。建立防逃墙,高度1.5m左右。要建立蛙穴。2、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殖10—20只。3、饵料投喂:成蛙的饵料和幼蛙一样,但投喂量较大。5—6月,投5%;7—8月投20%。4、水质管理:同幼蛙一样,冬季水深要1m左右。5、日常管理:同幼蛙。6、成蛙越冬:同幼蛙。五、牛蛙的疾病及防治(一)、卵的霉菌病1、症状:卵块四周长出灰白色的菌丝,可降低孵化率与成活率。该病在水质差、持续阴雨天的情况下易发。2、防治方法:a防止水体污染;b可用高锰酸钾对孵化池消毒。(二)肤霉病1、症状:水霉菌从皮肤的伤口进入,寄生在蝌蚪表皮的损伤部位,吸取皮肤中的营养,并深入肌肉。水霉菌向外长成分枝茂盛的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浅白色棉絮状的菌层。患病的蝌蚪游动迟缓、焦躁不安、食欲减退,进而其他病菌可从伤口感染加速死亡。2、防治方法:a小心操作,防止蝌蚪表皮损伤,b用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30分钟,连续3天。C用5ppm的水霉净溶液浸泡,方法同上。D用10%的紫药水涂抹患病蝌蚪。(三)蝌蚪暴发性败血病(红斑病)1、症状:多发生在蝌蚪的发肢芽形成期。患病的蝌蚪腹部有许多的血斑快,腹部和肛门附近更为明显,病情严重时,身体出现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成白色,腹部膨胀,腹水明显。死亡前常在水面打转,几分钟后下沉死亡。2、防治方法:a定期用20ppm的生石灰消毒。B用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c可用0.77ppm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四)蝌蚪烂鳃病1、症状:患病的蝌蚪鳃丝腐烂,鳃上常常附有污泥和粘液,引起呼吸困难,患病的蝌蚪常独游于水面、行动迟缓,常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而死亡。2、防治方法:a用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b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c饲料内拌蛙康或者复方肠鳃灵1%连用3—6天。(五)蝌蚪肠胃炎病1、症状:该病常发生在前肢即将长出的阶段,患病的蝌蚪肠喂充血发炎,肛门周围红肿、食欲下降、游动迟缓、死亡率较高。2、防治方法:a视水质情况换新鲜水,定期用生石灰20ppm消毒;B把蝌蚪集中起来用50ppm的PV碘浸洗5分钟;用0.1%的食盐水浸泡30分钟;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六)蝌蚪车轮虫病1、发病症状:发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可见其尾部发白,动作迟缓、离群、呼吸困难。2、防治方法:a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尽量稀养并及时分养。B用0.77ppm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七)蝌蚪气泡病1、症状:发病蝌蚪腹部膨大,身体失去平衡,仰浮水面,失去正常的游泳能力。难于摄食和其他活动。2、防治方法:a蝌蚪放养前要对池子彻底消毒。B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C将发病的蝌蚪移到新水中,暂养并停食。(八)红腿病1、症状:病蛙后肢红肿,出现红斑或红点,严重时,并发多种炎症溃烂。病蛙精神不振、表现呆滞、低头伏地或潜伏水中,不愿活动,不吃食。2、防治方法:a定期进行池水消毒和饲料台消毒。B用20%的磺胺脒溶液在桶内将病蛙浸泡2天。C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九)烂皮病1、症状:患病初期,体表皮肤失去光泽,皮肤分泌的粘液减少而使湿润度降低,出现白花纹而后体表开始腐烂脱落,局部充血发炎,背肌显露并逐渐扩大到躯干,以至整个背部。2、防治方法:a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b用2.5%的食盐水浸泡病蛙2小时,连续3—6天。C把饲料放入磺胺脒溶液浸泡数小时,然后饲喂。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十)肠胃炎病1、症状:患病初期病蛙栖息不安,东爬西窜,喜欢钻泥,后期躺在池边,伸腿闭眼,不食不动,反应迟钝,捕捉后很少挣扎,往往缩头弓背,病蛙腹部、肠道充血、发炎、肠内无食。2、防治方法:a用3%的盐水浸泡30分钟,连续数天。B人工填喂酵母胃散片,日喂2次,每次半片,连喂3天。C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十一)肝肿大病1、症状:病蛙外观呈肥胖状,后肢粗大,内部解剖,肝脏极度肿大,为正常的2—3倍,呈土黄色、灰白色、胆肿大呈浅绿色。2、防治方法:a池子要定期消毒;b用20%的磺胺脒溶液浸泡2天或每10kg体重用磺胺药2g拌饵料投喂。(十二)脑膜炎病(偏头病)1、症状:病蛙皮肤发黑,厌食、头向右或向右偏,身体失去平衡,腹部朝上,在水中不停打转,死时舌头和胃吐出嘴外,空胃无食。2、防治方法: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十三)白内障病1、症状:病蛙双目有一层白膜,呈“白内障”状,进而双目失明,无法进食。2、防治方法: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十四)脱肛病1、症状:病蛙直肠外露于泄殖腔外,行动不便、体质消瘦。2、防治方法: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洗净外露部分,然后塞入泄殖腔内,并减少其活动。

牛蛙养殖

一、牛蛙的人工繁殖

1、种蛙池的构造:面积以10?15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左右,水深60?80厘米,以水泥结构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浅,食台固定于一处,池周围设防逃网或防逃墙,池中央可设置一定面积的陆地和产卵区,产败粗卵区约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深局汪保持10厘米。

2、种蛙来源与培育:选择体重在0.5千克以上,年龄2龄以上的青壮年蛙作种,雌雄比例为1:1,每平方米放养1对,4?5天后开始摄食。已驯食的种蛙,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3?6%,临产前投喂一些蚯蚓、蝇蛆、小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没驯食的种蛙投喂动物性饵料,日投饲率为5?6%,最高可达10%以上。一般分早晨和下午两次投喂。同时用黑光灯引诱昆虫,增加补充饵料。培育期间,应看天气的变化;不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要有适当的阳光照射,尤其是产卵季节。

3、产卵孵化技术:牛蛙产孵期在5?9月份,产卵可分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两种,雌蛙催产剂量为牛蛙或青蛙脑垂体4个+HCG600单位+LRH?A250微克/斤,雄蛙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注射。在水温20?30℃时,一般经40小时,开始抱对产卵,产卵后20?30分钟即可轻轻捞出卵块放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以水泥池较好,面积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水深20厘米,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池上方要遮盖好,防止水温骤变。每平方米可放卵6000?9000粒,在水温25?32℃、气温20?32℃时,经两天半就可孵出蝌蝌。

二、蝌蚪的养殖技术

1、蝌蝌池的构造: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积可大可小,小者几平方米,大者几十平方米或更大,小池察腊镇以保持30?60厘米水深为宜,大池深可在1米左右,蛙场应建成规格不一的配套的蝌蚪池,以便分批容纳不同时期的蝌蚪。内池应有进出水设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面10厘米处置一饵料台,另在池中放些浮性物体供变态后的幼蛙休息。

2、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孵出后留在原池内饲养1个月左右。脱膜后3天开始投饵,每天2次,每次每万尾蝌蚪一个蛋黄,第5天后投喂一个半蛋黄,加少量豆浆。随着蝌蚪的长大,池水逐渐加至30?40厘米,饵料改为鱼粉、米糠、豆渣等,日投饲率5%,10天后增加到10%,15天增加到15?18%,3?4天换水一次,经一个月饲养,蝌蚪可达4?5厘米长。此时将蝌蚪转入已消毒、培肥的较大面积的土池,每平方米70?100尾,池内水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有一定的倾斜度,淤泥少。每天投喂2次,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施肥。经40?50天的培育,蝌蚪个体可达50克,开始变态成幼蛙。

三、幼蛙的养殖技术

1、幼蛙池的改造:以潮湿、温暖、背风向阳、人为干扰少的地方建池较好,面积不宜过大,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3?5平方米,驯食幼蛙的,以小池为好。土地、水泥池都可以,池深60?70厘米,池周围要用1米高的纱窗布围住以防蛙外逃及敌害入侵,池内只放一个饵料台,饵料台四周用木条作成框,中间用纱窗布绷紧。

2、变态幼蛙的收集:蝌蚪长出后腿后,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继续投饵,前腿长出后不再摄食,直至尾巴消失,此时将幼蛙捞出放入幼池或驯化池,每平方米100?500只,池内水深10?20厘米。

3、幼蛙的人工驯食技术:

(1)前期培育:刚变态的幼蛙体质较弱,须经7天左右的前期培育,使之身体强壮,有一定的营养积累后再驯食。前期培育主要用活饵料,以蛆和小杂鱼为最好,每100只蛙每天投喂100克左右。

(2)食性驯化:以长条形的小杂鱼或蛆作引诱物质,由少到多掺和加死饵或颗粒饵料,直至最后全部投喂颗粒饲料。也可直接用颗粒饲料驯食,此时应降低水位至浅水区刚浸入水中,而深水区幼蛙后腿不着底,将颗粒饲料撒在浅水处,幼蛙的活动使颗粒随水而动,引诱幼蛙摄食。驯食一段时间后,可将大个体幼蛙带动未驯食的幼蛙摄食,这样可缩短驯化时间。

4、幼蛙的饲养管理

(1)将驯化池的幼蛙按大小分开,分稀,每平方米100只左右。

(2)有条件的地方,幼蛙可转入室内饲养。

(3)注意防寒防暑,牛蛙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最高不超过35℃,最低不低于20℃(冬眠除外)。高温季节,室外适当遮阴,室内保持通风。冬季,室外幼蛙池要盖塑料布,最好再加一层稻草,经常加注一些井水,保持水温在10℃以上。

(4)定时投饵:适温期间,每天2?3次,日投饲率3?5%,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也可间或投喂一些新鲜的饵料。

(5)室内养殖,每天换水,清洗食台。室外土地,注意水质不能过肥,经常加注新水。

(6)注意观察,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工作。

四、成蛙的养殖技术

1、成蛙池的选择和设计:成蛙池的要求不及幼蛙严格,面积也可大一些,水的需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要保持池中有一定的水深,室外越冬池水深应保持1米左右,池的周围最好不设置可供蛙用力跳跃的陆地或其它硬物,水深至少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上。池壁要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20厘米高的纱窗布。池内不应设置隐蔽的死角或洞穴。

2、商品蛙的半精养技术:室外的鱼池、洼池、稻田、藕塘等面积较大,蛙较分散,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饵料台,按精养方式投饵。同时用黑光灯诱虫,为没有在饵料台摄食的牛蛙补充。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10?30只左右,视饵料条件决定。

3、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一样,体重1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50只,可一直放养到商品规格,若体重不足100克,密度可稍大一些。在22?28℃条件下,每天投饵2?3次,日投饲率为3%(新鲜饵料为10%)。体重约在200?250克左右时,可补投一些新鲜饵料以补充维生素。

4、牛蛙的加温养殖:引进热源,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打破牛蛙的冬眠期,使牛蛙常年摄食生长。热源有地热水、工厂余热水、锅炉加温、电加温等,无毒害的热源可直接作为饲养用水,有毒害的热源可处理后利用或通过管道间接加热池水。加温养殖一般在低温季节养殖,唯有注意加温的温度在适温范围内。

五、牛蛙的病害与防治

1、腐皮病:一般危害10?50克的幼蛙,7?9月流行,症状表现为:头部两眼之间表皮破烂、发白,形如撞伤。之后背部发现有小白点,再几天皮肤溃烂,甚至露出肌肉和骨头,腹部及四肢关节先后发红,随后局部溃烂,终至死亡。可用链霉素浸泡病蛙15?20分钟,2?3次即可达到显著疗效,用20ppm高锰酸钾浸泡病蛙15分钟可抑制病情。

2、红腿病:患病蛙后腿无力、发抖,大腿腹面与前肢之间皮肤充血发红,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5日死亡。定期进行池塘消毒可预防此病,用3%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可治愈

牛蛙的产卵次数与周期为多少?

;     它随养殖温度、词料供应情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我国广东、广西及云芹尺南等地,气候温暖,水温高,食物来源较丰富,牛蛙1年可产卵6~7次;每年4月中旬首次产卵;在水温25~27尤时,需16~20天可产卵1次。华东地区于5~9月上旬可自然产卵4~5次。华北地区于6~9月可自然产卵2~3次。在控温25~3(yC的人工词养条件烂游下,如伺料充足,全年均可产卵,其饥首销次数可达10次以上。

牛蛙市场需求大养殖户多,牛蛙养殖的合理密度是多少?

牛蛙怎么养才好?

牛蛙的网箱养殖技术

1.网箱设置:用来制造养殖牛蛙的网箱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水性,一般可采用塑料网片或纱窗缝合制成,网箱的规格和形状要因地制宜,一般以长方形为好,体积不宜超过10立方米,网片缝制好后可用竹片或木条扎成箱架并将网片固定其上,张开。在池塘中设置网箱时,可在箱体入水30厘米处绑缚泡沫板或浮性材料,以保证箱内水位的稳定,并在岸边用绳索牵拉以防大风吹动。

2.放养密度:网箱饲养牛蛙应利用箱内水体,可进行高密度饲养,一般放养密度为:蟒抖每平方米300-500尾,幼蛙每平方米50-200只,成体蛙80-100只。牛蛙放人网箱后应视其生长快慢及时将大小蛙分箱分级,以免相互残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合理投饵:蛙苗人箱后,应视箱体大小以及蛙的数量多少,在箱中设置一个或多个饵料盘。每日的投饵数量应根据蛙体大小、天气变化和水温高低来决定,以投饵后一小时内吃完为宜。通常情况下每天投饵两次,上午9-10时和下午5-6时各一次。

4.防病消毒:因网箱饲养牛蛙时放养密度大,蛙群集中,所以应切实做好防病消毒工作,一般每10天用浓度为lppm的漂白粉溶液对箱体进行泼洒消毒。

牛蛙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牛蛙养殖的池塘条件

牛蛙池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充足,通常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塌蔽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

牛蛙的食物习性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因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

牛蛙的养殖技术

1、苗种放养:牛蛙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分钟,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团握州40只/平方米。

2、巡池检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饲料投喂: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泡湿,促使软化膨胀。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皮春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牛蛙饲养要采用分级饲养,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将规格较大的个体分级筛选,把规格相近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塘进行养殖。

4、疾病防治:牛蛙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分池后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挑出隔离饲养,并适时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一年能养几批牛蛙》就讲解到这了,觉得有所帮助,不妨转载给其他需要的人吧!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