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位分享一下中国农业养殖技术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农业网养殖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问:白乌鱼的养殖技术与引种
1.1 形态特征
白甲乌鳢体色白,身体呈棒形,头部扁平,头部鳞片较大,尾部鳞片细,背鳍条47,臀鳍条38,侧线鳞63,鳃耙数13,脊椎骨55,体长为体高的7.8~8.2倍。
1.2 生长
白乌鱼生存适温0~39℃。最佳生长水温25~28℃,12℃基本不摄食。具鳃上辅助呼吸器官,适宜pH值为6.0~9.0,喜集群,善跳跃,易钻泥,夏季增重最快,日增重率为3%。
1.3 习性
口端位,齿分布上颚两侧,下颚前部,主肉食性,鱼苗阶段要互相残杀,可驯食配合饲料。池塘养殖白乌鱼两年可达性成熟,其性腺发育周期2~3月份多数鱼卵为Ⅳ期,3~4月份进入Ⅲ期,5~7月份为Ⅴ期,即产卵期,8月份又逐渐回到Ⅲ期,体长为30~35cm的亲鱼怀卵量为1.5万粒左右,每克鱼卵为8粒,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logW=3.032 logL-1.9433,个体繁殖力Y(千粒鱼卵)与体长关系式为Y=2.68532-79.08513。
2 人工繁殖技术
2.1 亲鱼培育
选择水源好的池塘条件,池塘大小以60~100平方米为宜,池高1.5米,水位1米,应有防逃设施,池中应有水散梁草或水葫芦,起遮荫,调温作用。
白乌鱼具鳃上呼吸器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放养密度可高于一般的鱼,每平方米可放1~2尾2~2.5千克的亲鱼,雌雄比例为1∶1。
白乌鱼为肉食性鱼类,亲鱼的饵料一般利用池中小杂鱼,以及一些低质鱼苗进行投喂,还可以投喂陆生蚯蚓、水蚯蚓、泥鳅等,投饵率一般在体重的3~5%。
产卵前,产卵期经常冲换池水,保证池水清新,使之亲鱼正常发育。
2.2 催产和孵化
在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有弹性,生殖孔微红稍突,雄鱼生殖孔内陷。一般选用体色较白,体质健壮,成熟度较好的亲鱼即可。
催产剂有鲤、鲫脑垂体(PG)和绒毛膜激素(HCG),按每公斤体重PG 冲租运1克,HCG1800~2000国际单位。分一次性或两次注射,雄鱼剂量减半,雌雄比例1∶1或2∶1。效应时间与水温的高低有关,水温在22~23℃时为26~36小时;24~25℃时效应时间为25~30小时;26~30℃时为18~22小时。一般尽可能控制在黎明前产卵。乌鱼产卵需要环境安静,产卵时一受惊吓,会终止产卵。把受精卵置于孵化箱内,孵化设施控制水体交换量,每小时循环水量在50立方米,控制水温22~27℃,溶解氧控制在4mg/L以上,pH7.0~8.0。室内孵化避免了室外孵化的不利因素:如光照,由于卵浮于水面,强幅射使胚胎死亡,敌害,其它野杂鱼食鱼卵,只要保证孵化的有利条件,孵化率可达90%。也可用静水孵化。
3 苗种培育技术
刚孵出的仔鱼,体色黑,漂浮于水面或侧卧于水草或悬浮物边上,集群于池边、池角,静而不易动。卵黄囊占体长的一半左右。待卵黄囊逐渐型空消失,鱼苗能平游时,将其转入室外鱼苗池培育。
3.1 鱼苗培育
放养量一般按200~400尾/平方米放养。此时池中水应鲜活,有充足的适口水蚤,否则鱼苗会因缺食而互相残杀。在这个阶段,鱼苗的鳃上呼吸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其呼吸完全靠水中溶氧,所以这时水质要保持良好,鱼苗成活率高、生长快,关键在于水中充足的溶氧和丰富的适口饵料。在鱼苗培育阶段要清除敌害,如青蛙、水蜈蚣,这样经过12~25天的培育,鱼苗长度可达5~8厘米,体色由黑色从头顶部开始逐步变为白色。此阶段鱼苗辅助呼吸器官发育完善,活动力很强,摄食量也不断地增加。随着鱼苗生长发育、个体增大,池中密度增加,这时应过筛,分级转入鱼种池进行培育。
3.2 鱼种培育
培育池25~60平方米,水深0.5~0.8米,按50~80尾/平方米放入5厘米长的鱼苗,投喂水蚯蚓和陆生蚯蚓、沙蚯蚓以及低质鱼的水花,如草鱼等。喂白乌鱼要少吃多餐,由于该鱼有摄食贪婪,暴食的不良习惯,如一次投喂过多,会引起暴食死亡。池水要勤换,一般一个星期从底部放水三分之一,再从进水口注入新水,这样使之有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方能正常生长发育。经过25~30天培育,鱼种规格可达8~13厘米。
我们采用下列技术关键提高苗种成活率:
①改良水质,保持池水鲜活;
②合理放养密度,选择适口饵料;
③定期筛选鱼苗,保持规格相对一致。
4 成鱼养殖
白乌鱼适应能力强,既可单养,也可套养。
4.1 套养:白乌鱼能够追食池内小野杂鱼,能减少池内饵料浪费,减少池中的溶解氧消耗,提高鱼产量。由于口径比大口鲇小,对养殖的商品鱼不形成威胁,所以各地的养殖户都能接受选用这条鱼作为套养的好品种。
4.2 池塘条件
①养殖条件:土池、石砌池均可养殖,水深1.5~2.0米,池深2.0~2.5米,适当生产销售管理面积在1~1.5亩为宜,池子进排水要方便,进排水口及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放养前必须做好池塘清整工作,一般用生石灰,按每亩泼洒100~150kg生石灰浆水,做到泼洒不留死角,消毒后1星期进水,进水10天左右可以放养。
②养殖技术:放养规格10厘米以上(3~5寸)放养时尽可能控制规格一致,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2分钟后再下池。
放养密度按每平方米2~3尾投放,即每亩1500~2000尾左右。
饵料的投喂种类:一是鲜动物饵料,如小杂鱼、小鲫鱼、麦穗鱼、餐条、鱼旁鱼皮、白乌鱼最爱吃鱼鱼旁鱼皮鱼,可在池中适当投放一些河蚌,让其自然繁殖鱼旁鱼皮鱼,以供其需要;二是鲜鱼肉糜与粉状配合饵料,拌鳗鱼饲料投喂。
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10%,随鱼体重增加逐渐下降到6%左右,投喂时可见到集群抢食,有的会跳出水面的热闹场面。
在整个饲养阶段,要坚持巡塘,一是看防逃措施是否得当,二是观察鱼的活动是否正常,三是看水质的变化情况。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的变化频繁,易发黑发臭,这时应勤交换池水,做到三天一小换,换去三分之一的池水,10~15天一大换,换去三分之二的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冬季和高温季节水位相对升高,使之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在保证了白乌鱼的一定养殖条件下,放养16~20厘米的鱼种,经过5个月生长,成活率80%以上,亩产可达500kg以上。
白乌鱼在7~10月份是主要生长期,尤其是9月份为最佳,7~9月份平均水温在21.4~30.8℃的范围,在这个阶段应抓住时机,加强培育,使之发挥出最佳生长效果。
5饲料
白乌鱼是凶猛肉食性鱼类,必须经过食性转化这一驯养环节才能达到利用配合饵料养殖成鱼的目的,我国目前在用超微粒饲料进行转食比较困难,即开口饵料尚未解决。我们在苗种规格达13厘米左右开始用粉状、小颗粒饲料转食,在18~20天内转食配合饵料,94~96年分别进行配方筛选试验,在面积25平方米,放养密度为30尾/平方米的试养池内,经过22天饲养,有70%的鱼种能较好摄食配合饵料,投饵后一小时开始检查,受试鱼的充塞度为3~4级。由于自然条件下,白乌鱼有偏食野杂鱼的习性,根据这些,只有在选择诱食剂的颜色、气味、口味上下功夫,改良饵料配方,使在15~20天后受试鱼91.8%能摄食配合饲料。
成鱼养殖的基础饲料由鱼粉、豆饼、小麦、玉米构成,加矿物质、特需添加剂。饲料系数2.5~2.8,营养成分;粗蛋白42.3~44.3;粗脂肪5.65~6.51。粗纤维1.23~2.83;灰分11.3~12.4,水分8.01~9.91。
6 白乌鱼的疾病防治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及早治病的原则。
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合理密养,适时分养,加强管理,做到四定。调节饲料营养成分。捕捞、运输、操作要谨慎,防止鱼体受伤,投喂药饵加以预防。
消除病原,彻底清塘,苗种池提前消毒,苗种入池前消毒,水体进行定期消毒,投喂活饵,如蚯蚓、杂鱼时用食盐水消毒处理后进行投喂。
改善环境、定期换水、种青、增氧。
白乌鱼的养殖技术可在中国有机农业网养殖频道查询。
鲑鱼怎么养的 啊
利用地下淡水进行小水体高密度养殖深海鲑鱼的新技术的推广将使我国鲑鱼产量大幅提高,鲑鱼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 河北廊坊太平洋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这项鲑鱼养殖技术,采用地下深水为水源养殖鲑鱼;利用淡水的水质物化特性,创造适合鲑鱼生存和生长的最佳水体环境;采用海洋生物研制的饲料进行喂养,定期筛选分池饲养。该项目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可使鲑鱼养殖成活率达到85%-95%,种苗孵化成活率70%,鱼池细菌、病毒感染、寄生虫传染发生率小于3%。因地下淡水水质优于海水和山轿竖泉流动水,用该技术养殖的海水鲑鱼堪称绿色保健食品。 太平洋公司引进美国鲑鱼品种,率先在国内成功实现了海水鲑鱼在淡水中的养殖,填补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多项空白,开创了我国人工养殖鲑鱼的历史。该公司开创的净水-温控-节能-高效-环保的鲑鱼养殖新模式,已于2002年5月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并作为国家科技部“2003年星火计划”实施项目向全国推广。 来源:中国农业网 七彩鲑鱼养殖技术(1) ;url=http%3A//www%2Eqqlg%2Ecom/Article/wenxian/xinxi/2005%2D03%2D16/523%2Ehtmlp=987cce5f85cc42a419bd9b755153user=baidu 七彩鲑鱼养殖技术(2) 在水质和温度比较理想的情况下,七彩鲑鱼的生长速度很快。—般来说第二年可以达到1.2~1.5kg。第三年以后生长速度开始放慢,很少有达到4~5kg以上的。如果是在水库或湖泊中,可以长到5kg以上,也有过重量超过7kg的记录,但很少见到。七彩鲑鱼是所有鲑鱼品系中体重最小的一种。一般为二年成熟,但也有个别的一年后就成熟或三年时才成熟。产卵期在秋季,比虹鳟鱼早2~4个月。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其产卵期或许略为迟后或提前。产卵期来临时,其鳍翅下沿的白边更加明亮,身上的色彩更加绚丽,尤其是雄鱼,下颌上翘犹如一把利刃,身披胭红色的战袍,显得异常威武雄壮。 每当产卵期到来的三、四个星期前,雄鱼身上的颜色开始变得更加鲜艳,下唇的牙齿随着下颌逐渐上翘而变得更加突出和锋利。自然环境中,交配期的雄鱼具有强烈的“领土”观念和“护妻”意识。并且(在交配过程中)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虽然雄鱼之间在选择和争夺“新娘”的过程中亦免不了一场厮杀,但一般都不会拼得你死我活。当雌鱼选择好产卵地点后,用强力的尾巴掘出一个圆坑。雌鱼在产卵的同时雄鱼随时授精。此时雄鱼异常凶狠,决不允许其它鱼类靠近。 人工采卵时,采用麻醉采卵的方法比较好。这样对亲鱼、对鱼卵都不会造成伤害。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准备好一大缸清水,然后调兑好适量的麻醉剂,亲鱼被放入缸中大约3~5分钟后就失去斗搭知觉了。这时开始采卵既不会伤鱼,也不用费力,效率可以大大提高,鱼卵和亲鱼产后的成活率都很高。采完卵后,再将亲鱼放回清水闭销大池中,大约5分钟后就可以苏醒过来了。 受精后鱼卵的发育过程与其它鲑鳟鱼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在7℃水温下,大约45天可以破膜,而在3℃水温下,破膜时间约为160天。破膜以后,幼苗靠吸收自身卵囊中的养份生长。当卵囊即将耗尽时,开始投喂开口鱼饵,准确掌握开口料的投喂时机对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极为重要。 能够导致七彩鲑鱼生病的微生物病菌大约有25种。其中包括5种吸虫,4种绦虫,4种线虫,2种棘头虫,1种挠足虫,5种原生物病菌,2种细菌和2种霉菌。 然而这些微生物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对七彩鲑鱼产生严重的侵害,除非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因素下使鱼感到过度的压力,例如水温度过高,水溶氧过低,水污染超标等等。这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造成由细菌所导致的烂疖病的流行。不过一但环境因素有所改善,鱼的压力减轻,这种流行性疾病就会很快减弱。 在渔池比较宽阔,放养密度比较大并且水流速比较缓慢的环境中,七彩鲑鱼比较容易感染蛲虫病,而且一般只有雌鱼才会感染这种病,雄鱼通常不会感染。感染部位通常在鳃部或鳍部,有时人们称这种病为鳃虱。为避免这种病的流行,增加水流速是预防此病比较理想的办法。 七彩鲑鱼很少同时染上两、三种以上的疾病。总的来说,为避免任何疾病的发生或流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定期消毒、杀虫的习惯,把定期消毒、杀虫做为一项日常的规章制度来执行。 用七彩鲑鱼与其它鳟鱼杂交,可以获得更好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们进行过七彩鲑鱼与虹鳟鱼或金鳟鱼的杂交试验。试验分两组,第一组是雄虹鳟鱼与雌七彩鲑鱼杂交;第二组正相反,即用雄七彩鲑鱼与雌虹鳟鱼杂交。这两组杂交后孵化出来的品种略有不同。第一组杂交后的鱼,其颜色与特征上都与虹鳟鱼别无大样,只是在鳍翅的下端可以看到一小短白色的边缘,但其肉质则比虹鳟鱼要好,与七彩鲑鱼的肉质相同。肉的颜色(在饲料中不加任何食品色素的情况下)呈橘黄色或橘红色,晶莹透明,口感滑嫩。生长速度方面与虹鳟鱼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但抗病能力方面则略比虹鳟鱼强些。第二组杂交后孵化出的鱼,其颜色比较浅,身上可见蚯蚓状浅色斑纹,鳍翅底部白色边缘清晰可见。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明显比虹鳟鱼要快。肉质与七彩鲑鱼相同。因此试验结果表明,用七彩鲑鱼(雄)与虹鳟鱼(雌)进行杂交而得到的新品种,将会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然而对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与试验。
中国农科院养殖技术合作特种养殖蝎子养殖的相关资料
蝎子的养殖方法:
一、概述
(一)蝎子的种类及分布
蝎子又称全蝎或全虫中国农业养殖技术网,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蝎子喜欢温热中国农业养殖技术网,广泛分布于世界除寒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就中国农业养殖技术网我国而言,南方自海南岛至北方边陲黑龙江均有分布。
(二) 蝎子的使用价值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 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节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经栾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疮疡肿毒等。目前以蝎子配伍的汤剂达百余种,全蝎配成的中药达 60 多种。如“再造丸”、“大活络丸”、“七珍丸”、“牵正散 ” 、“止疼散”、“中风回春丸”等均以全蝎为主要成分。
除药用外,蝎子作为一大名菜早已进了宾馆、饭店甚至于寻常百姓的餐桌。 常食之不仅有良好的去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 而且对于消化道癌、 食道癌、结肠癌、肝癌均有疗效。目前,蝎子制品作为良好的滋补和保健食品正兴起于大江南北。
(三)蝎毒
蝎子的药理作用主要依赖于蝎毒。根据科学家测定:蝎毒中含有蛋白质、 透明质胶酶、 生物胺等成分,毒素占总含量的 60% ~ 70% 。
蝎毒临床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脑血管系统,对恶性肿瘤、顽固病毒和艾滋病等有特殊疗效。目前以蝎毒为主要原料的药物已在日本、新加坡投入批量生产。
在农业生产中,蝎毒主要用于制造绿色农药。 该类农药不含人工合成的化学成分,以纯天然物质制造,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但对幼小的昆虫类有奇特的杀伤力,使生产绿色蔬菜和水果的理想用药。目前该类农药主要在俄罗斯等国推广使用。
我国对蝎毒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这已经引起我国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科研部门正在从事蝎毒的药理分析。采集技术,应用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进入试生产阶段。
(四)人工养蝎分析
1 、广阔的销路
由册肢搏于人们长期的开山造田, 矿资源开发,对农药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为地大量捕捉,造成野生蝎资源枯竭甚至面临绝种的危险,这与市场对蝎子日益膨胀的需求量构成了十分突出的供求矛盾。虽然蝎子的价格一涨再涨,全国蝎子的产量也仅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 30% 左右。 这一信息告诉我们蝎子已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 价格的飞涨无人可当, 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买入都是正确的选择, 因此很多内行家总是囤积数百公斤甚至数吨蝎子, 不断获取由于价格的飞升带来的可饥慎观的经济效益。
2 、成熟的技术
我国对人工养蝎技术的研究始于 50 年代,该技术至今已经过了四十余年的锤炼,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因此国家科委将人工养蝎作为“星火计划”八五重点推广,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节目反复播送实用养蝎技术资料,为进一步鼓励人们养蝎的积极性,国家还出台了家庭养蝎长期免税等优惠政策。这一切都为人们养蝎提供了技术及政策上的保障。
3 、人工养蝎的便利条件
第一、投资可大可小中国农业养殖技术网;第二、占地面极小,州祥劳动强度少,城乡男女均可养殖;第三、 蝎子排粪量少,无臭味,不污染环境;第四、蝎子生命力强,抗病力强,很少遭受病害;第五、淘汰下来的蝎子仍可入药,不影响利用价值;第六、蝎子繁殖速度快,产仔率高。
4 、可观经济效益
随着蝎子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蝎子的价格也逐年攀升,活蝎最高价以攀升至 600 余元。因此人工养蝎是一项理想的家庭副业,是下岗职工和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二、蝎子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
(一)蝎子的外部特征
1 、蝎子的外部特征
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 4 ~ .6 厘米(雌蝎约长 5.2 厘米,雄蝎约长 4.8 厘米),躯干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成灰褐色和紫褐色,其余部分均为黄橙色。躯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三部分。头胸部和前腹部统称为躯干部,成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成尾状,俗称尾巴,实际上它并不是尾巴,因为尾巴里面是没有消化道的。整个体形似琵琶。
2 、雌雄蝎子的区别
蝎子雌雄异体,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体长体宽不同。雄蝎体长 4 ~ 4.5 厘米,体宽 0.7 ~ 1 厘米 ; 雄蝎体长 5 ~ 6 厘米 , 体宽 1 ~ 1.5 厘米。
( 2 )、角须的钳不同。雄蝎角须的钳比较粗短,雌蝎角许的钳比较细长。
( 3 )、躯干宽度和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上述比例之比不到 2 ,二雌蝎比例则超过 2.5 。
( 4 )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胸板下边较宽。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
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1 、栖息的环境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呈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蝎子喜欢清洁,遇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2 、活动规律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蜇,翌年清明前后出蜇,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蝎子冬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 2 ~ 3 点返回窝穴内栖息。
3 、捕食习性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蜘蛛、蚴蜒和蚊类、蝇类多种昆虫。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
蝎子视力很差,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
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 8 ~ 9 个月。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
4 、水分
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缺乏,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蝎子体内的水分不停的消耗着。其消耗方式有 3 个:一是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第一、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第二、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第三、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蝎子也直接饮水。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食物供应充足时,蝎子不需要饮水。
5 、温度
蝎子是冷血动物,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
蝎子在 -2 ~ 42 ℃之间可以生存。但是 -2 ~ 0 ℃、 40 ~ 42 ℃时,蝎子仅能存活 5 个小时左右。
蝎子冬眠的温度为 2 ~ 7 。当温度长期高于 7 ℃时,蝎子冬眠不安, 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
蝎子在 12 ℃以上开始活动。在 12 ~ 24 ℃时,蝎子活动时间短,范围小,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温度达到 25 ~ 39 ℃时,蝎子的交配、产籽才能进行,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蝎子处于 42 ℃以上的高温下,活动很快失序,继之昏迷,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
6 、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
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正常湿度为 15% 左右。
(2)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正常湿度为 70% 左右。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
一般说来,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
7 、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
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严重缺食缺水;( 2 )相互干扰严重;( 3 )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4 )争夺空间;( 5 )争夺配偶。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蝎子的生活史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5年,每年产一胎,寿命7~8年。
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 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 8 月份。
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仔蝎体长 1 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 6 次, 7 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 5 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 2 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再过 5 ~ 7 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除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 9 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 3 龄蝎,体长达 2 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 3 龄蝎经过 40 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 10 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 5 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 6 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 4 龄蝎, 8 月底蜕第 4 次皮成为 5 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 6 月和 8 月各蜕一次皮成为 7 龄成蝎。
第 3 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不断进食,体重不断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
创造恒温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 250 天左右。
三、蝎子无冬眠养殖技术
常温下,蝎子的生长周期为 3 年,时间极其漫长。究其原因,温度是制约蝎子生长发育的第一要素。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日平均气温在 30 ℃左右的时间仅有 100 天左右,而利于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 25 ℃~ 39 ℃之间。虽然蝎子出蛰与入蛰的时间有 6 个月,但刚出蛰的一个月左右和入蛰前的一个月左右由于外界温度较低,蝎子生长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累计计算在 3 年生长期中的实际生长发育时间仅为 11 个月左右。如果能人为地改变蝎子的冬眠习性,就意味着缩短蝎子的生长周期,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就介绍两种无冬眠养殖技术。
一 太阳能养能养殖
说起太阳能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日常食用的西红柿、黄瓜,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鲜花无不出自太阳能温室。我们介绍的太阳能养蝎也是基于太阳能温室的原理,加以科学的指导,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无数次的改进,逐步探索出一整套太阳能养蝎新技术。
1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需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以能充分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为佳。现以 1.2X2X0.4 米的蝎池为例介绍太阳能蝎池的具体建造方法。
选好场址,下挖 .1.2X2米深 40 厘米的长方体土坑,在长方体坑的底部均布两个直径 45 厘米的井,井深 30 厘米~ 50 厘米为宜。然后沿坑的四周单砖砌起至地面平。填满砖头、石块等物,盖上预先制好的水泥盖板。盖板上预先留有供蝎子进出的小孔。至此蝎池的下半部分就完工了。
沿水泥盖板的四周单砖砌起围墙,沿围墙四周距离盖板平面 15 厘米处贴 15 厘米的玻璃条以防止蝎子外逃。在蝎子池北坡设窗口供蝎池通风及投喂饲料用。蝎池南坡用塑料薄膜密封(夏季揭开),内置瓦片成山坡状。整个太阳能蝎池建好了,整个蝎池外形酷似农民种菜的太阳能塑料大棚,只不过缩小了许多。
2 、蝎子在太阳能蝎池内的生活规律
6月中旬至 9 月中旬,天气炎热,是野生蝎子的最佳生长区。这段时间应将蝎池上面的塑料薄膜揭开。傍晚 ,蝎池上部温度较高,蝎子自下部向上运动至上部觅食。午夜以后,天期见凉,气温下降,蝎子向下运动至水泥板下面栖息。翌日,随着太阳的升高,外界温度逐步回升,蝎子悄悄的向上运动,伏于上部瓦片的背面充分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至中午上部温度升值 38 ℃以上,蝎子又悄悄的向下运动至水泥盖板背面。午后,上部太阳直射温度升值 45 ℃以上,水泥盖板背面温度也超过 38 ℃,蝎子继续向下运动。蝎池底部温度大约为 27 ℃左右。傍晚,太阳落山,蝎池温度逐渐降低,蝎子又向上运动至水泥盖板上部觅食。
3月初至6月中旬,气温回升,野生蝎子开始生长;9月中旬至 11 月底 , 气温逐渐降低,野生蝎子吃肥开始冬眠。这两个时间段内蝎子生长发育缓慢。这时我们用塑料薄膜将蝎池盖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蝎池的上部温度能高达 42 ℃以上,下部温度不低于 18 ℃,蝎子通过上下层的运动始终生活在最佳温度环境中,使蝎子在一年中的最佳生长时间由 3 个月左右延长至 9 个月左右。
11 月底至翌年 2 月底,外界温度降低,太阳能蝎池内的温度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应将蝎池上面盖好草帘,使蝎子进入冬眠。
( 二)恒温养蝎
尽管太阳能养蝎有很多优点,但它有不能分层架养,空间利用率低等缺陷,因此,很多城镇待业青年、下岗职工还是普遍采用恒温养殖法。
恒温养蝎大都采用架养,根据房间高度养殖架可分为 3 层和 4 层,,一般底层用作养殖饲料虫,其余几层用作养殖蝎子。层间的合理高度为底层 30 厘米,其余层为 60 厘米,每层上沿内侧贴上玻璃条或塑料薄膜等光滑材料,防止蝎子外逃。这种饲养架适合于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养殖户。
暖房的加温设备可采用火炉,火炕,火墙,火道,暖气等,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四、种蝎
一〉种蝎的来源
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蝎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1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进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蝎的比例搭配。有的养殖户为了获仔蝎而只选雌蝎不选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中可长期储存,供终生繁殖使用,但繁殖率逐年降低,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为了提高雌蝎的产仔 数量和所产仔蝎的质量,种蝎需要年年交配,因而引进种蝎时必须引进适当数量的雄蝎。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雌雄比例可按 3 : 1 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为饲料虫。要检查蝎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
2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
(二)蝎子的提纯复壮
在 4---5 龄蝎群中选择个大、有光泽、健康活泼且适应性强的个体专池精心饲养。待这些蝎子交配产仔后,将体壮、产期早、产仔率高的雌蝎挑出来放入专池,然后往池中放入适量优良成雄蝎进行交配繁殖。为了保留和发挥种蝎的优良性状,此项工作要经常进行。
五、蝎子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密度
为了减少蝎子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 2--3 龄蝎 10000 只左右, 4--5 龄蝎 6000 只左右, 6 龄蝎 4000 只左右,成蝎 2000 只左右,孕种蝎 500 只左右。
(二 ) 生态因素
蝎子的生态发育是周围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养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中国农业养殖技术网你所创作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宜和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蝎子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1、温度。蝎子是冷血动物,温度对它的作用最为明显,蝎子的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完全由温度支配。
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2℃~38℃之间。
2、湿度。湿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蝎窝内的土壤湿度在10%---20%之间,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之间。大气湿度在60%~85%之间,可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测量。
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室内撒水后,湿度增高了,而温度则随水分蒸发是不断吸收热量而下降,可见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对立的矛盾。
温度和湿度这一矛盾并存往往会引出四种结果:低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高温高湿。前三者都不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后者蝎子活动量大,蜕皮快,发育好,所以,高温高湿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态环境。
3 、食物。选择蝎子的食物必须符合下列原则:第一,蝎子喜欢吃,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第二,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大量供应;第三,能长期的和蝎子共处而不污染环境。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推荐黄粉虫、土元、鼠妇做为蝎子的食物。
土元和鼠妇不仅给蝎子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营养,而且在蝎池中还起着义务清洁工的作用。
上述因素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不可偏废。
(三)蝎子的蜕皮
蝎子蜕皮需要一定的蜕皮条件:
1 、有充足的营养和体力; 2 、温度和湿度等生态环境要适宜;3、场所要安静、隐蔽。
由于刚蜕过皮的蝎子身体柔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常成为其他蝎子攻击的对象。刚蜕皮后的蝎子食欲比较旺盛,因此蜕皮前后应将所有的蝎子喂足喂饱。
(四)蝎子的交配
无冬眠条件下,正常发育的蝎子 8 个月左右趋于成熟,在适宜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配。
1只雄蝎短时间内能和两只雌蝎进行交配,特别强壮的雄蝎最多只能连续和 3 只雌蝎进行交配。雄蝎交配后,要待 3 个月后才可能再次和雌蝎进行交配。
雌蝎交配受精后,精子可能在精囊内长期储存,因而蝎子交配一次可终生繁殖,但繁殖率逐年下降。
蝎子交配期的管理,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使雄蝎和雌蝎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完成交配。
这些条件是: 1 、温度在 28 ℃~ 39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交配成功率就越高。 2 、避免强光照射。强光会使蝎子交配过程延长或中断,光线微弱会诱发其交配。 3 、蝎子怕风,无风和微风的天气有利于蝎子的交配, 4 、地面平坦、坚实,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有利于固定精夹,能保证蝎子交配顺利完成。 5 、蝎子胆小,怕惊扰,应为其创造隐蔽、安静的交配环境。
(五)蝎子的产仔
蝎子为卵胎生。在无冬眠条件下,受精卵在雌蝎体内 40 天左右便可完成胚胎发育。
孕蝎在临产前几天,由于生殖孔收缩而产生阵痛,因而表现不安、少食或停食,不爱活动,只是夜间缓慢外出寻找产仔场所。临产时,雌蝎第 1 、2 对步足相抱,节状器下垂,第 3 、 4 对步足支撑地面,前腹部向前倾斜,触肢前伸且下垂,后腹部向上弯曲,背纹较为明显。
1 、隔离临产的孕蝎。产期孕蝎严禁混养,原因是:第一,刚产下的仔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就难以爬上仔蝎背上,爬不上母蝎背的仔蝎不能成活;第二,刚产仔的雌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会烦躁不安,来回爬动,摔掉背上的仔蝎,从而降低仔蝎的成活率 ; 第三,存活的幼蝎有被其它蝎子咬伤、吃掉的危险。所以,应为孕蝎设置合理的产房。
2 、产房。常见的产房有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
土坯产房和水泥板产房占面积小,有一定的吸湿能力,可保证蝎子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但由于各产房相通,容易产生“串房”现象,较难控制相互干扰。而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则能克服孕蝎相互干扰的问题。孕蝎在这两种产房内有安静的环境,可以顺利产仔。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孕蝎的成活率,但木板巢格产房的制作比较麻烦,因此,最好采用罐头瓶产房。
将准备好的无污染的细土装进瓶内约1厘米深夯实,投入 4 ~ 6 只饲料虫供次些产仔其间食用。
3 、蝎子的产仔。当孕蝎有了临产征兆时,就把它放入产房中待产,每个产房中方入一只孕蝎为宜。
蝎子产仔时步足歪曲支撑地面,前腹部高高隆起,生殖孔张开,产出一个个米粒状的椭形小白团,这就是仔蝎。孕蝎每产 4--5 只子蝎需休息片刻。平均一胎产 25 只左右,少则 10 只,多则 30 ~ 40 只,个别也有一胎产 60 只以上的。
初生仔蝎全身细嫩,体色乳白,几天后体色加重。5 天左右在母蝎背上第一次蜕皮,而后变为淡褐色, 10 天后便可离开母蝎背独立生活。
(六)蝎子的分零饲养
1 、母子蝎分离。当 2 龄蝎离开母蝎背后,应及时进行大小分离。这是因为:第一,雌蝎在产期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散失较多,身体虚弱,急待觅食补充,若不分离,雌蝎在缺水缺食情况下会攻击幼蝎;第二,大小混养,成蝎活动时会踏伤幼蝎;第三,幼蝎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已消耗殆尽,分离饲养有利于幼蝎进食补充营养;第四,幼蝎和成蝎对饲料虫的要求不同,分开饲养便于管理。
2 、幼蝎的饲养。 2--4 龄蝎称为幼蝎,此期的饲养要求如下:第一,孕蝎进入产期就要为幼蝎备足适口的小饲料虫;第二,幼蝎正处于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要做好饲养的搭配,主要以小黄粉虫和小土元轮换投喂,切忌饲料单一;第三,幼蝎攀附能力强,行动敏捷,注意防止幼蝎逃跑;第四,随着幼蝎的成长,体形逐渐长大,蝎池密度不知不觉中变高了,要注意分池饲养,以降低蝎池密度。
3 、青年蝎的饲养。 5 ~ 6 龄蝎为青年蝎。这个时间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种蝎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搞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成年蝎的饲养。成年蝎已经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增加投喂饲料虫的次数,坚持“多投少喂”的原则。特别是在夜晚 8---11 时蝎子进食高峰期,每小时应投为一次。第二,合理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加强对种蝎的管理。优良成年蝎即可作为种蝎使用。
5 、种蝎的管理。种蝎的管理意义重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时备足优良种蝎,雄蝎与雌蝎的比例为 1 : 3 ,专池精心饲养;第二,创造适宜的变配条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临产前准备好合适的产房,并做好孕蝎临产前的准备工作;第四,幼蝎下地后,适时进行母子蝎分离饲养;第五,做好种蝎的育肥复壮工作。雌蝎的体质恢复后,就可以适时投入适量雄蝎进行交配,以便为下次繁殖奠定基础。
关于中国农业养殖技术网和中国农业网养殖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滴水观音养殖 滴水观音养殖环境
- 密蜂王怎样养的 密蜂无蜂王如何养
- 洪都拉斯首都 洪都拉斯首都人口
- 黑竹蜂 黑竹蜂咬到多久才能消肿
- 湖南养殖业养什么最好 湖南地区养殖什么合适?
- 乡镇实体店做什么项目好 乡镇实体店做什么项目好呢
- 3朵玫瑰代表什么 3朵玫瑰代表什么意思
- 中蜂最小蛋群发展经验 中蜂200多蜜蜂的小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