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堆冰川
米堆冰川位于藏东南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成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海洋性冰川:主峰6800米、雪线4600米、末端2400米。末端深入针阔叶混交林带,极为罕见。
2.“泾渭分明”
米堆冰川的冰雪融水(浊)汇入帕隆藏布(清),米堆冰川作为巨型海洋性冰川融雪量大,冰瀑布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泥沙含量大。
3.向斜山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下弯曲形成谷地。但长期受外力作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展开全文
4.卡若拉冰川冰塔林
卡若拉冰川是西藏三大大陆冰川之一,末端的纵横裂隙,将冰川分割成一个个冰块,随着气温上升、风力变大,冰川沿裂隙逐渐消融,形成上尖下宽成群耸立的冰塔林。
5.积雪差异
夏季,雅鲁藏布大峡谷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迎风坡有充足的水汽不断爬升冷凝,成云致雨,积雪量大,雪线低;而背风坡受下沉气流影响,几乎没有积雪。
6.冰斗和角峰
冰斗和角峰是山岳冰川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冰斗是位于雪线附近由雪蚀凹地演化成的斗状基岩;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成为金字塔状的角峰。
7.微型山口冲积扇
山体冰雪融水在汇集的过程中,由于坡度较陡,携带泥沙、砾石的能力强,流出小山口时,落差突然变小,水面展宽,流速降低,河流搬运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微型的山口冲积扇。
8.然乌湖畔
然乌湖是藏南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补给水源为四周的冰雪融水。湖畔建大量采用玻璃的钢架构民宿酒店,屋内即可赏湖观星。
9.马鬃状林线
因沟谷内冰雪融水不断侵蚀,土层浅薄、贫瘠,冻融作用强烈,树木很难生长。而沟谷两侧的山脊光照充足,气温较高,土层较厚,冷杉林在山脊处呈马鬃状纵向分布。
10. 天湖纳木错
天湖纳木错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内陆湖泊,发育在西北侧终年积雪覆盖的念青唐古拉山大型断陷洼地内。天湖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11. 纳木错湖畔的棕头鸥
天湖纳木错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内陆湖泊,发育在西北侧念青唐古拉山的大型断陷洼地。湖畔的棕头鸥幼鸟群展翅欲飞,与白云、雪山、蓝湖交相辉映,人间仙境。
12.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岩层或岩体因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即为断层,断层线附近易发育泉、沟谷、河流、湖泊等。
13. V型河谷
位于断裂带的帕隆藏布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又因山高谷深,众多支流落差大、下切侵蚀强烈,形成两壁陡峭、谷底狭窄的V形河谷。
14.羊卓雍措
蓝宝石般的羊卓雍措,海拔4441米,曾为注入雅鲁藏布江的外流河,后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成为堰塞湖,远处的宁金抗沙雪峰是羊卓雍措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分水岭。
15.雪峰蓝湖
蓝宝石般的羊卓雍措,海拔4441米,曾为注入雅鲁藏布江的外流河,后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成为堰塞湖,远处的宁金抗沙雪峰是羊卓雍措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分水岭。
16.剪节理
在剪应力作用下,岩石发生规则的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却仅有轻微位移。节理面平直延伸较长,被矿脉充填,穿切砾石后等间距排列。两组X型剪节理,将岩石切成四边形岩块。
17.布达拉宫的白墙
布达拉宫白墙又名牛奶墙,在白色石灰里添加牦牛奶、白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刷漆而成。牛奶墙除具有洁白的美观效果外,还能防腐固体,抵御风雨侵蚀、物理风化。
18.布达拉宫的红墙
布达拉宫的红色外墙和红顶墙多用柽柳枝扎捆染红后叠砌成墙,藏语称白玛草墙。柽柳枝做墙既可减轻墙体重量,又有冬暖夏凉的隔热透气功效,更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19.玛尼轮
每到盛大的宗教节日,藏传佛教的信徒就会去寺院转动玛尼轮。顺时针转动玛尼轮是藏民忏悔往事、消灾祈福、修积功德的信仰习俗。
20.风力搬运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枯水期河漫沙源广布,盛行风与狭管效应叠加,强风搬运的细沙遇到山体阻挡后随风力减弱逐渐沉积,日积月累形成爬升沙丘、沙山。
21.爬升沙山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枯水期河漫沙源广布,盛行风与狭管效应叠加,强风搬运的细沙遇到山体阻挡后随风力减弱逐渐沉积,日积月累形成爬升沙丘、沙山。
22.谷坡爬升沙丘
米林县的河流宽谷位于藏东南的雅江中下游,该段河谷大风日多、风速大、持续时间长,且多发生在午后。该沙丘依托于河漫滩沙源,沿着凹形谷坡由东北向西南爬升有200多米。
23.卧龙奇石
狭长的河滩两岸山高谷深,岩层支离破碎,谷坡风化作用强烈,重力崩塌后滚落河流,流水磨圆后形成造型各异的石头,与河流从上游搬运至此的石头混在一起,不具有分选性。
24.绿小麦与黄青稞
林芝古乡,纬度和海拔较低,靠近湖泊,且位于印度洋暖湿气流上行通道,冬季气温较高。虽都是10月份播种,但冬青稞比冬小麦生长期短,6月初已近成熟,而冬小麦尚青。
25.青稞之乡
青稞特别耐寒、生长期短、高产早熟,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汇合处的宽阔河谷平原上,是青稞的理想产地,藏民常用青稞酿酒和磨制糌粑。
26.藏南河谷绿色走廊
藏南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聚落、农业大多汇集于此。
27.雅鲁藏布江河谷农业
高寒气候下的河谷耕作条件较好: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夏季,西南季风携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了丰沛的降水。雪山、农田、聚落宛如世外桃源。
28.水汽通道
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洋与青藏高原之间海陆水循环的水汽通道,河谷两岸的山麓植被茂密,阡陌交通,山顶雪山连绵,一派世外桃源风光。
29.雅鲁藏布江河流阶地
强烈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间歇性抬升,以及雅鲁藏布江的纵向下蚀和横向的河漫滩发育,在山高谷深的河谷两岸留下多级河流阶地,种植业、聚落、交通线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
30.丹娘爬升沙丘
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在冬春干旱季节,河床、河漫滩裸露的细沙被大风吹起,搬运到岸边,遇到山体的阻挡,不断向上堆积,形成了河岸爬升沙丘景观。
31. 通麦三桥
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318国道上著名的咽喉工程,有三座不同历史时期的跨江大桥,从左到右依次为:铁索桥、双塔双跨悬索桥、单塔斜跨大桥,见证着西藏交通要道的变迁。
32.甘丹寺
甘丹寺坐落于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是格鲁派的祖寺,也是拉萨三大寺之一。藏传佛教建筑群傍山而立,群楼重叠,巍峨壮观。
33. 江孜古城堡
江孜古城堡为早期山顶式古堡建筑群,江孜是著名的英雄城。1904年,这里曾发生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卫国战争,江孜军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至今仍残存着当年的抗英炮台。
34.牛粪饼墙上晒
青藏高原树木稀少,牛粪成主要的生活能源。牛粪饼墙上晒,光照充分、通风透气,既方便晾晒干,又节省储存空间。更传递着藏家人丁兴旺、勤劳富裕、吉祥圆满等传统文化讯息。
35.山地垂直分异
林芝比日神山纬度低、海拔高、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灌木林、沙棘林、金竹林、冷云杉林、草甸等不同海拔段生长的的垂直植物带,差异显著。
36.鲁郎林海
鲁朗林海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涌入的印度洋水汽带,海拔2700-4200米。在高原山地的狭长地带,由山麓向上分别由灌木丛、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
37.藏香猪
藏香猪毛长体小,耐寒灵敏,放牧在山林间,常食用虫草、松茸、蕨麻等野生药材,不仅肉质上乘,甚至连猪粪都被收购用作藏药药引。
38.河流沉积层理
河流搬运介质(如水的流速、流量等)改变,引起沉积物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沿垂直方向变化的成层现象为沉积层理,大小和密度相似的沉积物被河流分选后沉积在一起。
39. 羊八井地热喷泉
羊八井镇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喷泉的矿物质含量高,旅游、浴疗、康养开发价值大。附近的羊八井地热电厂,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利用中温浅层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
40. 拉姆拉错
圣湖拉姆拉错海拔5400多米,犹如一面头盖骨形的镜子,镶嵌在雪山群峰环抱中。每次寻访达赖喇嘛、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前,都要到此观湖卜相。
41.青藏高原流石滩
高山草甸与雪线间,冻融、风化作用强烈,岩石崩裂成大小不一的石块,在重力和下部暗流的作用下,沿山坡缓慢滑动、堆积而成的独特地貌。
42.流石滩上的垫状植物
垫状植物是高寒地带的先锋植物,形态为贴伏于地面的致密垫状体,花朵大而鲜艳,利于吸引昆虫授粉,以适应气温低、紫外线强、风大、土层浅薄且稳定性差的极端地理环境。
43. 垫状点地梅
垫状点地梅是高寒地带的先锋植物,矮小、喜光,密丛、垫状匍匐生长,耐寒冷、贫瘠,抗风、抗紫外线能力强,是我国西藏特有的高寒植被。
44.茶渍属壳状地衣
地衣体是具有多色彩的壳状物,菌丝与基质很难剥离。壳状地衣干旱时休眠,雨后恢复生长,耐旱、耐寒性很强。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是岩石变土壤的先锋植物。
45.叶状地衣
地衣体扁平,呈叶片状,腹面以假根或脐固着在基物上,易与基质剥离。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是岩石变土壤的先锋植物,可作为大气污染的监测指示植物。
46. 冰川U型谷
冰川长期对底床和谷壁不断拔蚀、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的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形成U型谷。
47.玛尼堆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每一颗石头都凝聚着藏民深深的祈愿与祝福。
48.冻融灾害
季节性冻土地区因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可导致冻胀、滑塌、沉陷以及冻融风化等多种地质现象,威胁公路、桥梁、房屋、铁路等工程设施的安全。
49.冻胀坍陷
冻融交替是青藏高原基本自然特征之一,在高寒草原的季节性冻土层中,砾石与泥土因比热差异不同步冻融,使土层裂隙不断松动、扩大、崩解、破碎,发生冻胀坍陷的独特景观。
50.散热棒
散热棒有5米的吸热段深入冻土层、2米的散热段露出地面。热量只能从地下向地面传输,反向不传热,使多年冻土处于良好的冻结状态,形成永冻层,防止路基的季节性融沉。
51.风沙灾害
该段铁路海拔4500米以上,冬春季8级以上的大风较为集中,河漫滩裸露提供了大量沙源,就地起沙,风沙灾害特别严重,防风沙工程不会一劳永逸,而是不断被掩埋,再修建。
52.石方格沙障与挡风墙
青藏铁路错那湖段平均海拔达4500米,大风沙害严重威胁路基,治沙工程中的石方格沙障和高立式挡风墙就地取材,增加地表粗糙程度,有效降低近地面大风扬沙。
53. 被掩埋石方格沙障
该段铁路海拔4500米以上,冬春季8级以上大风集中,吹起裸露的河漫滩大量沙源,就地起沙,风沙灾害特别严重,防风沙工程不会一劳永逸,而是不断被掩埋,再修建。
54.尼龙网固沙方格
青藏铁路格尔木段沿线的戈壁风沙流严重,尼龙网固沙方格具有高强度、抗老化、施工方便、可重复利用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长效和多方向拦阻流沙。
55. 沙丘植被差异
半固定沙丘的阳坡,因蒸发旺盛,寸草不生,不断受到风力侵蚀,坡度较陡;而阴坡因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耐旱的柽柳丛生,防风固沙能力强,坡度较缓。
56.缓丘植被差异
因蒸发差异,缓丘阳坡水分不足以支撑树木的生长,且土壤下部发育坚硬的钙积层,树木根系也很难穿透,只能长草。而阴坡因蒸发较弱,长满了落叶白桦林。
57.山地植被差异
因蒸发差异,山地阳坡长满了草本植物,阴坡则长满了白桦林和灌木。随着海拔升高,顶部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而阴阳坡水分、热量交换增强,差异减少。
58.白桦次生林
白桦喜光、生命力强,是次生林的先锋树种,象征着生与死的考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这里白桦树林曾经被毁。后来多枝从根部重新发起生长,形成同根多株的原始次生林。
59.岳桦林
岳桦林多分布于1400至2200米的寒湿林区半阳坡山脊,低海拔常为直立单生,高海拔常为矮曲丛生。因土壤贫瘠、多大风,迎风坡的桦林树干向背风侧倾斜生长。
60.旱柳林
旱柳喜光、耐寒、耐旱、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沙地边缘的旱柳林,在冬春季强风吹蚀下,虽根部出露地表,东倒西歪。但依然顽强地生长,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堪称“沙地卫士”。
61.沙地云杉
沙地云杉是喜光、耐寒、能适应沙地干旱贫瘠环境的稀有珍贵品种。其枝叶向上生长,树型似塔,侧根系发达、蔓延交织、盘根错节,可聚拢散碎的细沙,防风固沙作用特别强。
62. 钝叶瓦松
钝叶瓦松喜光、耐旱、耐寒,光照充足时叶片由绿变红。沙地云杉林土壤透水性好,有利于钝叶瓦松根系发育,枯叶可为其生长提供腐殖质营养。
63.沙棘基地
“沙漠之花”公司是产业治沙的典范,利用科尔沁沙地丰富的地下水,采用滴灌技术,发展集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融合的沙棘产业,深加工产品为沙棘果汁、油、胶囊和养生茶。
64.沙棘深加工产品
“沙漠之花”公司是产业治沙的典范,大力发展集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融合的沙棘产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深加工产品为沙棘果汁、油、胶囊和养生茶。
65.贡格尔草原
贡格尔草原是天然的禾草草原,牧草种类繁多。贡格尔河蜿蜒流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这里是牧民们理想的天然牧场,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66.裸露的黑钙土
黑钙土是发育于寒温带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量大于分解量,土层上部有黑色的腐殖质层,中下部有富积的钙积层。过度放牧后黑钙土出露,水土流失加剧。
67.湖畔碱蓬草
达里湖是高原内陆微咸水湖,湖滨漫滩地上遍布着单种群落植被——碱蓬草,碱蓬草对盐碱性土壤起积极修复作用,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
68.柽柳花开
柽柳广布于海滨、盐碱地和荒漠地区,耐干旱、耐碱土、耐水湿,能在含盐度达1%的重盐碱地上生长,种子多,侧向枝条发达,是改良盐碱地、防风固沙、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之一。
69.滴灌农田
胡萝卜滴灌节水农田一望无际。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能使土壤内部的水、肥、气、热保持在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品优的优势。
70.斑点状荒漠化
贡格尔草原牧区,牧民通过掘井获得了充足稳定的水源,但是水井附近因过度放牧和踩踏,出现了以水井为中心的斑点状荒漠化现象。
71.草原晨雾
乌兰布统坝上草原波状起伏,由冰蚀和冰碛物堆积形成。山丘阴坡,因蒸发较弱而生长着片状树林,阳坡则因蒸发旺盛形成草原。清晨,在平流雾的掩映下草原宛如仙境。
72.金色草原
日出的金光洒在乌兰布统草上,远处的低山丘陵在逆光中被勾勒出波状起伏的轮廓,山间的平流雾金光灿烂,若隐若现,近处的蒙古包长影相依。
73.草甸草原花海
草甸草原是疏林草原与干草原之间的过渡类型,多分布在平坦洼地和北向坡地,是天然牧场和割草场。春、夏、秋三季,禾草植被种类繁多且茂盛,每月轮次绽放五颜六色的花海。
74.农牧交错地带
乌兰布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河流两岸的低山丘陵间草原牧场与连片的春小麦、油菜花农田遥相呼应,相映成趣。
75.指针式自走喷灌
指针式自走喷灌是农田全自动高效喷灌设备,灌溉范围是以取水机井为圆心、以喷管悬臂为半径的一个圆,还能外接高压注水泵设备及时进行施肥、喷药作业。
76.淡积云彩虹
夏季的晴天,当温度随高度的垂直递减率过大时,低层暖空气因上升运动而冷凝,初期形成平底弧顶状的淡积云。当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淡积云小水滴时,经折射、反射、散射后喜见彩虹。
77.凹岸白桦林
河流的凹岸不断被侵蚀,原来在岸边的白桦林因根部被流水不断侵蚀、浸泡而死亡,干枯倾斜的树干屹立在河道内。而凸岸不断堆积生长,水草丰美,牧牛悠然。
78.山间平流雾
夏季的乌兰布统低山丘陵间,水汽充足,昼夜温差大。夜晚到清晨,受山谷风和地形的影响,暖湿水汽凝结后难以扩散且平流在相对较冷的气流上,悬浮在近地面空中形成平流雾。
79.草原日出
日出的金光洒在乌兰布统草上,远处的低山丘陵在逆光中被勾勒出波状起伏的轮廓,山间的平流雾金光灿烂,若隐若现,远处的蒙古包长影相依。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80.砧子山火山遗迹
达里诺尔湖北岸的砧子山火山山体,突兀于贡格尔草原上,远望像打铁用的砧子。因长期遭受外力风化侵蚀,火山锥状体已残缺,周围山脚下散落了大量的玄武岩石块。
81.喷出型岩浆岩
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泡沫状岩石,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因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强,是修建高等级路基、机场跑道的最优石材。
82.砧子山岩画之群马奔腾
砧子山岩画生动反映了达里诺尔湖地区,古代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岩画中奔腾的群马,悠闲的牧人,是对逐水草而居、车马为家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
83.砧子山岩画之悠闲牧人
砧子山岩画生动反映了达里诺尔湖地区,古代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岩画中奔腾的群马,悠闲的牧人,是对逐水草而居、车马为家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
84.沙脊“马卡龙”
沙粒被盛行风推着向上爬升,翻过山脊后在另一面山坡堆积。风上升到山脊处时变向较多,沿与盛行风向垂直的两侧对沙堆进行吹蚀,形成了类似马卡龙法式小面包状的可爱形状。
85.沙山石蛋
玉龙沙山的花岗岩经历了风化、掩埋、出露、再风化的过程。因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快,风力大,棱角被不断打磨,形成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
86.层状剥落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的自然环境下,岩石的内外频繁发生不均匀胀缩,形成由外向内层层风化剥落的现象。
87.蒙古奶食
蒙古饮食文化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中演化而来,这套奶食是从纯牛奶中提炼的,黄油、奶皮子、奶豆腐、稀奶油,伴着白糖和炒米一起吃,别有风味。
88.负重骆驼象形石
大兴安岭南端的大青山花岗岩山体,为构造断块地形,经冰川运动、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的长期作用,形成了鬼斧神工的象形石。
89.和平鸽象形石
大兴安岭南端的大青山花岗岩山体,为构造断块地形,经冰川运动、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等长期作用,形成了鬼斧神工的象形石。
90.乌龟象形石
大兴安岭南端的大青山花岗岩山体,为构造断块地形,经冰川运动、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等长期作用,形成了鬼斧神工的象形石。
91.犀牛象形石
大兴安岭南端的大青山花岗岩山体,为构造断块地形,经冰川运动、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等长期作用,形成了鬼斧神工的象形石。
92.鹦鹉象形石
大兴安岭南端的大青山花岗岩山体,为构造断块地形,经冰川运动、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等长期作用,形成了鬼斧神工的象形石。
93.鸿鹄象形石
被巨厚冰川压扁的花岗岩随着冰盖的消融和压力的释放,一层层逐渐反弹,冰期结束后形成“千层饼”状层理。历经冰川冻融、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了鬼斧神工的象形石。
94.蒙古靴象形石
被巨厚冰川压扁的花岗岩随着冰盖的消融和压力的释放,一层层逐渐反弹,冰期结束后形成“千层饼”状层理。历经冰川冻融、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了鬼斧神工的象形石。
95.小岩臼雏形期
花岗斑岩由比热不同的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物质构成,山顶昼夜温差剧烈,因膨胀系数不同,差异风化后形成平底锅状的小坑洼岩臼,成为雨水、露水的良好存储空间。
96.岩臼群成长期
深秋、早春时节,花岗斑岩表层小坑洼里储存的水反复冻融,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单个小岩臼越撑越大、越深,呈不规则状扩展,多个岩臼逐渐靠拢。
97.岩臼群连片期
深秋、早春时节,花岗斑岩表层小坑洼里储存的水反复冻融,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单个小岩臼越撑越大、越深,多个岩臼逐渐靠拢连在一起,形成更深更大的连片不规则岩臼。
98.大岩臼成熟期
连片后新形成的不规则岩臼,在深秋、早春时节,存储更多的水继续反复冻融,结冰时水膨胀力量更强,不规则的岩臼越撑越大、越深,形成大水缸状奇观。
99. 岩臼小盆景奇观
岩臼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形成和加大的同时,风和流水对凹坑内部进行打磨、搬运和沉积,于是岩臼内有了土壤、水、植物、昆虫,甚至还有野生小鱼,成了生机盎然的天然盆景。
100. 岩臼大盆景奇观
岩臼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形成和加大的同时,风和流水对凹坑内部进行打磨、搬运和沉积,于是岩臼内有了土壤、水、植物、昆虫,甚至还有白桦树,成了生机盎然的天然盆景。
101.岩臼消亡期
深秋、早春时,在岩臼这样相对封闭的容器里,当水反复冻融时冰的膨胀力量撑破岩臼壁的约束后,随着水的流走。岩臼在风化的作用下,在不规则的状态中逐渐消亡。
102.壳状地衣
花岗岩表面生长着由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先锋植物——壳状地衣,耐寒、耐干旱,干燥时休眠,雨后复生。它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面,逐渐形成土壤层,为高等植物的生长提供成土母质。
103.塞罕坝风电场
塞罕坝风电场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风电机群,地处全年多大风的太行山西北部。连绵近50公里的风车遍布山脊和迎风坡,风车与山地草原相依构成最美的风景线。
104.彩色风力发电车
塞罕坝风电场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风电机群,地处全年多大风的太行山西北部。连绵近50公里的风车遍布山脊和迎风坡,彩色风力发电车正助力草原风电场吸引更多的游客。
105.大漠情怀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草方格沙障、栅栏挡风墙守护在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两侧,研学教师用身体拼出最美字样。
106.红柳沙包
红柳沙包是沙漠边缘的独特地貌,风沙受红柳的阻挡堆积而形成沙包,每年红柳枯枝落叶层和沙层交替沉积,随着红柳不断生长,沙包逐年增高。迎风坡较陡,阴坡顶部红柳茂盛。
107.消亡期的红柳沙包
红柳沙包是沙漠边缘的独特地貌,风沙受红柳的阻挡堆积而形成沙包,每年枯枝落叶层和沙层交替沉积而逐年增高。红柳死亡后,固沙能力丧失,沙包会被强风不断侵蚀,逐渐消亡。
108.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是风力积地貌的一种,由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而形成。其特点是平面如新月、向风面平缓、背风面陡峭,多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
109.骆驼刺
骆驼刺生长在沙漠和戈壁深处,发达的根系可吸取深层地下水,能有效抑制草场退化、减轻绿洲农田的盐渍化及沙化。骆驼四季喜食鲜骆驼刺,春季返青时牛、羊喜食后催肥抓膘。
110.骆驼刺新苗
骆驼刺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深层地下水并抵御强风,与红柳、胡杨一起常见于南疆荒漠地带。春季返青时,牛、羊喜食。仅骆驼四季喜食青鲜骆驼刺,其他家畜很少采食。
111.沙障
沙障多就地取材,用芦苇、秸秆、泥土、树枝、石块等物料在沙面上做成的障蔽物,是消减风速、固定沙表的工程措施。照片中的沙障共三层:芦苇墙、芦苇方格、木桩和尼龙网栅栏。
112.沙尘暴
沙尘暴是荒漠化的标志,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的灾害性天气。具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危害性大的特点,强风、强热力不稳定和沙源是沙尘暴形成的三个重要条件。
113.塔里木河生态引水
2000年起,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首次生态输水。19年来持续的生态补水,有效促进了河道两岸植被萌发和自然恢复。图中可见,塔里木河畔两侧很多干涸的胡杨树又重新焕发生机。
114.大漠胡杨
传说中“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胡杨,以其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顽强地生存繁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千百年来,成为守护绿洲的重要屏障。
115 .风干胡杨花
胡杨树上开花的枝丫,在花期5月时被强风折断,掉落在地上。在极度干旱的自然环境中,胡杨花不会腐化而是被风干。
116.胡杨空心树干
胡杨又称 "沙漠英雄树",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极强。若树干空心有裂口,内部可见深色液体,树干空心概率及程度与树龄成正比,因大量储水和盐分而变得疏松空心化。
117.胡杨树洞眼
118.胡杨林与红柳
胡杨是一种因沙化后而转化的古老植物,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胡杨经常和耐干旱的红柳相伴而生。
119.红柳发达的根系
红柳根系极其发达,紧紧地咬住大地,深深地吮吸水分。为了减少蒸发,叶子为针叶状。图中红柳根系因强风侵蚀而裸露,发达的根系仍紧固沙土,枝叶繁茂。
120.红柳烤肉
红柳烤肉将肥肉烤的香酥,肉嫩汁多,既有普通羊肉串的香味,又有红柳的清香,回味深长。作为南疆的特色美食,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
121.地缝大峡谷之金光万丈
天山山麓地带,白垩纪的红层砂岩和泥岩山体,经亿万年的洪流冲刷、风雨侵蚀,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垅脊与沟槽。正午时分,阳光透过顶部地缝射入峡谷,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122.地缝大峡谷之地下水洞
天山山麓地带,冰雪融水汇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暗河长期下蚀和溯源侵蚀,切开了红层砂岩和泥岩山体,形成地缝式峡谷。正午时分,阳光透过顶部地缝射入峡谷,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123.地缝大峡谷之地表径流
天山山麓地带,冰雪融水汇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暗河长期下蚀和溯源侵蚀,切开了红层砂岩和泥岩山体,形成地缝式峡谷。正午时分,阳光透过顶部地缝射入峡谷,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124.壁龛石窝
地缝大峡谷内海拔较高的向阳迎风处,可见到排列比较规整的石窝,即风蚀壁龛。它们是在温度变化引起风化和可溶性盐类形成盐风化的基础上,强风沿着凹坑继续打磨而形成的。
125.盐水沟
126.盐风化穴
花岗岩向阳面,大风卷起盐水沟内的盐粉末落入岩缝中,大气降水后形成的盐水从岩石表层孔隙中蒸发时, 盐分结晶生长,不断撑破岩表颗粒,形成盐风化穴。
127.盐水沟陇脊与沟槽
盐水沟是一条穿越确尔塔格山的干涸河床,因山沟的水流含盐量高而得名。沟两侧裸露的褶皱山体群历经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形成纵横交错的陇脊与沟槽。
128.盐风化蘑菇
大风卷起盐水沟内的盐粉末落入岩缝中,大气降水后形成的盐水从岩石表层孔隙中蒸发时, 盐分结晶生长,不断撑破岩表颗粒,形成下部为蜂窝穴状的盐风化蘑菇。
129.背斜山
白垩纪湖相沉积的泥岩,受内力挤压抬升后,形成出露地表的褶皱山体。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松软的泥岩正被不断侵蚀剥离,将逐渐被侵蚀成谷地。
130.刀郎乡“千岛湖”
大漠深处的千岛湖,洪水期因湖盆地势低,源于昆仑山冰雪融水的叶尔羌河水,通过地表和地下大量汇入。枯水期因湖底厚厚的淤泥阻挡,湖水下渗少。
一年四季碧波荡漾,岛屿星罗棋布。
131.盐碱地盐壳
土壤中的各种易溶性盐类因水分蒸发而在地表大量集聚而形成盐碱地。半湿润区的盐碱地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在极度干旱区,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盐碱地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132.夕阳下的塔里木河
夕阳下的河塔里木河静静地流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为罗布人营造了一处世外桃源。历史上的罗布人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以捕鱼、狩猎为生。
133.罗布人捕鱼
罗布人是生活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土著居民,以打鱼为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边缘的塔里木河流域打鱼狩猎,种庄稼,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
134.古城时光
新疆喀什市老城区犹如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盆景、鲜花与古老的建筑廊柱、木雕、挑檐上的各色花饰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幽静清新。
135.喀什古城民居的装饰
曲径通幽的老城是喀什的灵魂,因生活中在干旱的沙漠边缘的居民,渴望获得更多的色彩,尤其向往绿色,喜欢用绿色等鲜艳的色彩装饰房屋,深刻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36.铁匠
在喀什古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忽然听到一种久违的打铁声。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铁匠打马掌的专注眼神,是喀什古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137.斗鸡
斗鸡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游戏,逢年过节就会举办斗鸡比赛。一般挑选优良大骨鸡,头似蛇头,鸡冠很小,嘴如鹰嘴,爪子锋利。一般比赛持续1个小时左右,两只公鸡拼死恶战。
138.斗羊
斗羊是南疆维吾尔人传统的娱乐项目,也是独特的旅游资源。一般在喜庆日,大型聚会场所举行。斗羊人往往选择外形雄壮、力大、有犄角、好斗的公羊加以精心驯养后参赛。
139.羊交易
为防止黑头羊乱跑,维族牧民用绳子将羊头对头绑在一条绳子上。不需要用秤称重量,只需要做到:看嘴巴、摸屁股、抱一抱,最后双方在袖子的掩盖下完成出价和成交。
140.惜售
喀什牛羊大巴扎是新疆地区最大的牲口巴扎,即活畜交易市场。主要进行牛羊、骆驼等牲口交易,每周日开市,场面十分壮观。图为一个小男孩怀抱即将出售的黑头羊,依依不舍。
141.土盐
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土壤易产生盐碱化。在新疆,某些含盐量高的土盐可直接用于牲畜舔食以获取其正常生长所需盐分。土盐中碘含量低,人若长久食用,容易诱发大脖子病。
142.烤包子
烤包子是新疆特色美食,包子皮里包着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贴在由粘土加土盐制成的馕坑里烤熟,皮色黄亮,热食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143.南疆烤蛋
与烤全羊相比,烤蛋是南疆比较低调的特色美味。生在沙漠边沿的和田维吾尔族人,喜欢追求与热性的沙漠环境相匹配的食物。烤蛋焦香爽口,蛋白结实,品种有烤鸡蛋、鹅蛋、鸵鸟蛋等。
144.结晶盐土
干旱区的土壤表层因长期积累盐分,逐渐形成较厚的盐土层。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把大量盐土中的盐分溶解,随着流速减缓,在峡谷地势低洼的干涸河道内结晶为高纯度的结晶盐土。
145.盐风化之盐结晶
雨水将岩土中的少量盐分溶解并向下渗透,岩土中露头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结晶产生的张力将其周围的岩石碎屑颗粒撑开而脱落,逐渐形成风化穴。
146.温宿大峡谷远眺
峡谷外远眺托木尔雪峰,白垩纪湖相沉积的红色砂岩和泥岩,挤压抬升后形成出露地表的红层褶皱山体,分布有丹霞、雅丹、岩盐喀斯特和独特的盐丘底辟构造地貌等优质旅游资源。
147.地质画廊
天山托木尔峰雪峰东南,强烈的造山运动,红色砂岩和泥岩相间的沉积层被挤压抬升后,历经长期的风雨侵蚀,形成了绝壁高耸、色彩浓烈的奇特景观,登高远眺犹如磅礴的地质画廊。
148.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
天山托木尔峰雪峰东南,红色砂岩和泥岩相间的沉积层被挤压抬升后,历经洪水、雨水冲刷和劲风吹蚀共同作用,形成了岩盐喀斯特地貌和雅丹地貌为代表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
149.红层褶皱
天山托木尔峰雪峰东南,红色砂岩峭壁岩层清晰,受挤压形成的褶皱,历经长期的风化侵蚀、重力崩塌后,形成了绝壁高耸、色彩浓烈、千姿百态的地质景观。
150.红层城堡
峡谷位于托木尔峰雪峰东南,红色砂岩和泥岩相间的沉积层被挤压抬升后,历经长期的纵向雨水侵蚀、劲风吹蚀磨圆、重力崩塌后,垂直节理发育的崖壁层峦叠嶂,宛如壮观的城堡。
151.碎屑岩
碎屑岩是由于机械破碎的岩石残余物,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最后形成的新岩石,经风化剥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在岩石基部可见明显的流水侵蚀堆积体。
152.风蚀墙、柱
天山托木尔峰雪峰东南,红色砂岩和泥岩相间的沉积层被挤压抬升后,历经长期的雨水侵蚀、劲风吹蚀(磨圆)、重力崩塌后,两侧的崖壁垂直节理发育,形成了壮观的风蚀墙、柱。
153.金鸡啼鸣
天山托木尔峰雪峰东南,红色砂岩和泥岩相间的沉积层被挤压抬升后,历经长期的雨水侵蚀、劲风吹蚀(磨圆)、重力崩塌后,两侧的崖壁垂直节理发育,形成了象形的风蚀墙、柱。
154.慕士塔格峰
慕士塔格峰海拔7509米,地处塔里木盆地西部,帕米尔高原的东南部。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称,已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
155.柯尔克孜族的帽子
头戴羊毛制作的白毡帽“托甫”,已成为柯尔克孜族人的标志。托甫遮雨雪、防风沙,造型既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星星,又像一朵美丽的花,更像一座白雪皑皑的冰峰。
156.阿拉尔湿地
湿地位于县城东侧,石头城下,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片河谷湿地。每当日出和夕阳西下,草地被柔光染成一片金黄色,非常美丽,因此也有“阿拉尔金草滩”之称。
157.石头城
石头城位于通往帕米尔高原的古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交汇点,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一个极有战略地位的城堡,雄踞要津。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和唐高僧玄奘大师等都曾到过此地。
158.石头城之残城墙
石头城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梨国的王城,位于通往帕米尔高原的古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交汇点,扼守在古丝绸之路的南大门。修建时,就地取材,用石块堆砌、泥土夯实而成。
159.石头城之残城垛
石头城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梨国的王城,位于通往帕米尔高原的古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交汇点,扼守在古丝绸之路的南大门。修建时,就地取材,用石块堆砌、泥土夯实而成。
160.白沙山
发源于慕士塔格峰东坡冰川的康西瓦河,经过一个大拐弯后流速减缓,形成了宽阔的漫滩滩。枯水季河滩裸露,盛行风经过峡谷后的强风,吹起白色细沙堆积在山体一侧,形成白沙山。
161.帕米尔高原冲积扇
夏季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一起形成间歇性河流甚至洪水,河流携带碎屑物质流出山口时,因落差变小、河面变宽而流速骤减,沉积形成山口冲(洪)积扇。
162.帕米尔高原河谷牧场
在雄伟的帕米尔高原上,雪融水汇集成河流,河谷地势较低,水热、土壤条件较好,夏季水草丰美,充满生机的绿色河谷牧场与周围荒凉的黄褐色山体形成强烈的对比。
163.玉龙喀什河捡玉
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后沉于海底的卵状玉籽料,经海陆变迁、造山运动,夹生在昆仑山岩体中,后被玉龙喀什河的洪水携带到山麓地带的和田冲积扇沉积。
164.绿洲果园之采摘香梨
南疆绿洲盛产味甜爽滑、皮薄肉细的香梨。究其成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养分积累;山前冲积扇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灌溉,病虫害少。
165.绿洲农田之口红辣椒
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农田,地表覆膜保持水土,膜下有滴灌带布满农田,一排排胡杨林防风固沙。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已成为提取优质红色素的口红辣椒产地。
166.天山干沟
167.黑山流沙
天山干沟极度干旱多大风,矿物质随水分蒸发后形成黑岩漆覆盖的黑山荒漠;大风携带黄沙遇到山地阻挡逐渐沉积,沿干涸的沟谷在重力、风力作用下流动。
168.黑山荒漠与绿洲
天山干沟极度干旱多大风,矿物质随水分蒸发后形成黑岩漆覆盖的黑山荒漠。远处为天山南麓下的托克逊绿洲, 由冰雪融水汇聚的白杨河孕育。
169.黑戈壁里的红河谷
中国旱极托克逊多大风,遍布砾石的黑戈壁,覆盖着白垩纪的红色砂岩和泥岩,被白杨河侵蚀、重力崩塌后出露红色峡谷,谷壁陡峭,表里黑红分明。
170.岩石风化
中国旱极托克逊多大风,降水稀少,晴天多。夏季高温常在40度以上,晚上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岩石表面经历长期的热胀冷缩,布满了裂隙,裂隙逐渐加深增长,风化分解为小石块。
171.怪石林之笑脸
怪石林位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岩体多为青灰或褐红色的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富含碳酸钙,在强风吹蚀、雨水淋溶、机械风化等作用下,形成类似太湖石造型的奇特地貌。
172.怪石林之头像
怪石林位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岩体多为青灰或褐红色的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富含碳酸钙,在强风吹蚀、雨水淋溶、机械风化等作用下,形成类似太湖石造型的奇特地貌。
173.怪石林之别有洞天
怪石林位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岩体多为青灰或褐红色的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富含碳酸钙,在强风吹蚀、雨水淋溶、机械风化等作用下,形成类似太湖石造型的奇特地貌。
174.怪石林之众兽拜王
怪石林位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岩体多为青灰或褐红色的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富含碳酸钙,在强风吹蚀、雨水淋溶、机械风化等作用下,形成类似太湖石造型的奇特地貌。
175.怪石林之西域乐器
怪石林位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岩体多为青灰或褐红色的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富含碳酸钙,在强风吹蚀、雨水淋溶、机械风化等作用下,形成类似太湖石造型的奇特地貌。
176.怪石林之动物世界
怪石林位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岩体多为青灰或褐红色的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富含碳酸钙,在强风吹蚀、雨水淋溶、机械风化等作用下,形成类似太湖石造型的奇特地貌。
177.怪石林之灵蛇出洞
怪石林位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岩体多为青灰或褐红色的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富含碳酸钙,在强风吹蚀、雨水淋溶、机械风化等作用下,形成类似太湖石造型的奇特地貌。
178.怪石林之天马行空
怪石林位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岩体多为青灰或褐红色的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富含碳酸钙,在强风吹蚀、雨水淋溶、机械风化等作用下,形成类似太湖石造型的奇特地貌。
179.羚羊地缝峡谷之沉积纹层
干旱地区偶发性洪水冲入地表裂缝,不断向下侵蚀柔软的红色砂岩,风力也会沿着岩壁不断磨蚀,使沉积纹层光滑如镜。阳光从两壁夹峙的一线天顶部射入谷底后,流光溢彩。
180.羚羊地缝峡谷之一线天
干旱地区偶发性洪水冲入地表裂缝,不断向下侵蚀柔软的红色砂岩,风力也会沿着岩壁不断磨蚀,使沉积纹层光滑如镜。阳光从两壁夹峙的一线天顶部射入谷底后,流光溢彩。
181.冰积地貌
冰舌前缘及两侧,因冰川融化堆积冰碛物,形成垄状堆积体。冰舌两侧的垄堤称侧碛垄,冰舌前缘堆积体称终碛垄。终碛垄内积水成湖,为冰碛湖。
182.冰川融水
冰川融水成为河流的补给水源。图中呈现了积雪冰川带、高山草甸带和灌丛草甸带,这里的高山草甸是藏民的夏季牧场。
183.冰劈石裂
在冰缘气候带,气温在0℃上下频繁变化,地表水频繁融冻。渗入岩石裂隙中的水,夜晚冻结,体积膨胀,撑破岩石,这种作用被称为冰劈作用,它是一种物理风化。
184.藏雪莲
又称“雪兔子”,著名藏药材,圆球形植株,低于20cm,有绒毛,耐寒、耐干旱。分布于高山流石滩的草甸上限边缘,在强烈的寒冻风化下碎石遍地,土壤瘠薄,多大风。
185.贡嘎红石滩
冰川融水搬运下来的碎石块,堆积在山谷坡麓,形成扇形堆积体。这些冰缘带的“来客”到了相对潮湿的河谷,很快会被红色地衣占据表面,变成了红石。
186.垫状植物
高寒地带植物适应环境的生态特征。面包状的植株,合抱成一个相对温暖稳定的“家”。包内根茎密集,包裹着土壤,包内温度比环境要高7-8℃,耐寒、抗风、耐贫瘠。
187.山麓冲积扇
山谷水流携带泥沙进入平缓河谷,坡度减小,流速变慢,搬运能力下降,携带的大量泥沙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形如扇面的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188.花岗岩石蛋
花岗岩质地坚硬,出露地表的棱角易受风化而消失,岩体趋向球形。而强烈的热胀冷缩和节理又使岩体由表及里、层层剥离,呈现典型的球状风化。
189.石蛋龟裂
花岗岩虽质地坚硬,但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部分或整体最终崩解开裂,开启机械风化。
190.石蛋机械风化
在热胀冷缩、风雨剥蚀、冻融和生物破坏等多种外力作用下,花岗岩裂隙不断扩大,先破碎成多个大碎块,最终机械风化为更小的碎石,为外力、侵蚀搬运创造条件。
191.石蛋消亡末期
破碎的花岗岩小岩块颗粒不断被外力侵蚀、搬运到低地沉积,为形成新的沉积岩提供物质来源,只剩下部分碎石留在原地,处在消亡末期。
192.央迈勇雪山角峰、刃脊
央迈勇雪山海拔5958米,原来山峰间的多个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各冰斗壁被刨蚀相连后形成陡峭的凹坡,峰顶突出变成尖角状角峰,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形成尖锐的刃脊。
193.巴郎山“之”字型公路
巴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带,强烈的内力抬升,造就了4000米以上连绵的高寒雪山,山高坡陡的垭口盘山公路呈“之”字型蜿蜒,尽量减小线路坡度,保证行车安全。
194.巴郎山冰川侵蚀地貌
巴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带,强烈的内力抬升,造就了4000米以上连绵的高寒雪山,站在山巅远眺,冰川侵蚀形成典型的U型谷、刃脊、冰斗、角峰尽收眼底。
195.巴郎山冰川U形谷
巴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带,远眺一处横剖面呈U形的冰川槽谷,源头和两侧被冰斗、刃脊包围,主、支冰川汇合处易形成悬谷。
196.沃柑花果同树
沃柑是以色列研发的优选晚熟品种。广西武鸣沃水热充足,冬季温和,土壤肥沃、富硒,柑果大、甜度高。鲜果延长留树期,从春节持续销售到4月中旬,错峰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197.茶园等高线
三月江南的山坡上,先民们依山就势开辟出万亩茶园,一条条的“等高线”,犹如一曲悠扬的乐谱,弹奏着美丽乡村、富裕生活之歌。
198.黄河小浪底大坝
小浪底水库位于中条山、王屋山合围的晋豫黄河峡谷中,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功能,形成了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
199.黄河丁字坝
丁字坝,又名挑水盘头,古人称“激”,指由河岸伸向河心的部分。铁谢村北的丁字坝位于黄河中游的一个巨大凹岸,能有效减轻黄河水流朝南岸侧向侵蚀,缓释冲击力,保护堤坝。
200.漓江喀斯特峰丛
湿热的气候环境下,石灰岩山体长期被流水溶蚀,形成基座相连的喀斯特峰丛地貌,漓江在群峰中蜿蜒流淌,犹如一幅山水画画廊,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
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成因主要有火山喷发、地壳褶皱、地壳断层、外力侵蚀这四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类山地都有什么特点吧!
1
火山
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山被称为火山。这类山的特点是山顶上有一个洼地,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火山口。如果此山位于较高纬度,到了冬天,山上有降雪,远远望去,就像山上长出了白头发;近看,火山口里有积水,积水为湖,即为天池。
中国的长白山就是一座休眠火山,它形成于1200万年前,经过多次喷发后形成了现在的壮观景象。
长白山天池
2
褶皱山
褶皱山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陆漂移,造成两块大陆相撞,岩石发生弯曲变形所致。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最外层是厚厚的岩石壳,就像蛋壳一样,但它并不是一块完整的“蛋壳”,而是由多个板块拼接而成的。这些板块并不“老实”,它们互相挤压碰撞,有的板块被另一个板块“翘”起来,山地就形成了,例如喜马拉雅山;有的板块比较软,于是被另一个板块“挤皱了”,例如中国的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它们都属于褶皱山系。
大名鼎鼎的喜马拉雅山脉
3
断层山
岩石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力的顶托作用而断裂,上升的岩块像堡垒一样,因此叫地垒,它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江西的庐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等;下陷的地区形成洼地,叫地堑,降水多的地区易形成湖泊,如中国的鄱阳湖、俄罗斯的贝加尔湖,降水少的地方就会形成冲积平原,如陕西的渭河平原等。这类山地的特点是在平原上会出现一个块状山地,高耸入云。登山远望,一览众山小。
泰山
4
外力侵蚀山
岩石成因有三种:岩浆岩质地坚硬,如花岗岩,不易被侵蚀;变质岩质地细腻光滑,如大理岩,也不易被侵蚀;沉积岩是泥沙沉积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固结成岩而成,质地柔软,易被侵蚀。当这些岩石露出地表,在风的吹拂和雨水的冲刷下,松软的岩石会被流水和风侵蚀带走,坚硬的岩石便留下来形成山地。
还有一种岩石很特殊,那就是石灰岩,由于石灰岩可溶于水,如果恰巧石灰岩分布在降水多且河流多的地区,那么时间一长,石灰岩就被流水侵蚀成沟壑和溶洞。而如果溶解过石灰岩的水长期滴漏在固定的位置,便会形成奇特的石笋和石钟乳,石钟乳和石笋如果连成一体就形成了石柱,且其表面圆滑,看起来就像融化的冰激凌一样。中国广西桂林的山区就是典型的石灰岩流水侵蚀再加上岩体的崩塌形成的山体,它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作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山地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气候特点
1.随高度上升,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减少而增加辐射值。而且向阳面的辐射多于背阴面。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夏季温度下降0.5~0.7℃;冬季约降0.3~0.5℃。
3.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在山顶和山坡都比较缓和,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趋势;在山谷与盆地这两种变化较剧烈,且春温高于秋温。
4.雨量和雨日一般随高度增加 ,如黄山、泰山,每上升百米,年降水增加约30毫米,雨日增加2.4天 。在一定高度以上,由于气流中含水较少,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的高度,叫最大降水高度。
5.迎风坡降水量明显多于背风坡。而且山谷、盆地多夜雨。
6.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山顶、山脊和峡谷风速大,盆地、谷地风速小。山地还有山谷风与焚风现象。
为啥高处不胜寒?
1.高处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差——大气是储存热量的主要介质。但是大气厚薄不一:低处大气厚,厚的大气储存热量的介质多,保温作用也强,就像穿厚衣服;高处大气薄,薄的大气储存热量的介质少,保温作用差,就像衣服穿得很薄,所以大气稀薄的高海拔温度低。
我们可以把山想象成人来进行理解:高山君海拔高,所处的大气也很稀薄,保温作用差,就如同身穿一件背心;矮山君海拔低,所处的大气浓厚,保温作用强,浓厚的大气则像大衣,显然大衣能留住的热量比背心多。
2.高处离热源远,热量少——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的辐射(并非阳光)。太阳辐射抵达地面后,地面会吸收热量升温。地面就像一个火炉,会不断散发热量,离火炉近的人,获得的热量就多。离火炉远的人,获得的热量就少。
登高能否望远?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右图)
山地垂直地带性
(1)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一般是先增多后减小。
(2)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其基带所在纬度向高纬度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一致。
(3)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有山地所处纬度和山地的相对高度。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5)影响山地某一自然分布带海拔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纬度越高,海拔越低。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山地地质灾害
泥石流、崩塌、滑坡,就像形影不离的地质灾害“三剑客”,在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地形陡峭、地震频发的山区,它们结伴联手,频频现身。
供图/范晓 制图/萧关
崩塌、滑坡往往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而水,则是泥石流登场不可或缺的触媒与推手。这三张图展现的是典型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理。
图为巫山新城的滑坡治理,摄影/杨铁军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主要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爆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此外,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摄影/丁一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根据 崩塌体的不同分为 土崩、 岩崩两大类,而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含沙量大,流体粘稠如泥浆,其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三山五岳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安徽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清代安徽人闵麟嗣的《黄山志定本》中杜撰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有人以此杜撰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
江西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是避暑胜地,古今很多名人到此游历或居住。山上云雾缭绕,到处是奇花异草和珍稀树木。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庐山植物园、仙人洞、白鹿洞书院、庐山瀑布、观音桥、天下第一泉、抗战纪念馆等。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古论,亦有“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今论。自1996年以来,获“世界人文景观”、“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优秀生态景区”等三枚世界金牌。
浙江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297公里,距温州68公里。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中国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五岳即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南岳衡山(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西岳华山(陕西省华阴市)、北岳恒山(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中岳嵩山(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峻。
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
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
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
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
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
东岳泰山
泰山,指我国的五岳之首。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首,也位居“中华十大名山之首”。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首例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项目。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主峰座落在湖南省衡阳市境内,七十二群峰,层峦迭嶂,气势磅礴。素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文明奥区」、「中华寿岳」著称于世。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
南岳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宿二十八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南岳故名「寿岳」。宋徽宗在南岳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南岳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南岳庙碑记》首句即为:「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亦名寿岳」,再度御定南岳为「寿岳」。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敬称历代南岳衡山。《辞源》释「寿岳」即「南岳衡山」,南岳衡山因而誉称「中华寿岳」。
西岳华山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居 五岳之首,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 花岗岩山。
北岳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海拔2017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名高氏山、崞山、玄武山、紫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
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第3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将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之成为中国的第39处世界遗产。综合自七彩眼地理研学实践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绿壳鸡蛋的坏处 绿壳的鸡蛋好不好
- 搞养殖业养什么能挣钱 搞养殖业养什么能挣钱多
- 白兰地是否就是葡萄酒 白兰地酒其实就是葡萄酒
- 人工大棚养殖胡蜂技术视频
- 蚕得了黄僵病的样子 蚕得了黄僵病的样子描写
- 养殖虾会不会被骗 养殖虾会不会被骗局
- 蜜蜂在家搭窝好不好 蜜蜂在屋外做窝好不好
- 养蜂看什么书籍最好 养蜂书籍大全中国北京农科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