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雁养殖基地 山东大雁养殖基地

昆明大雁养殖基地 山东大雁养殖基地

日期: 人气:62

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历史文化名村地处滇中高原,海拔1854米-1925米。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州中南部,楚雄市南部,子午镇北部。南出河内、万象、曼谷、仰光,北进攀枝花、成都、重庆,东达昆明、贵阳,西进大理、保山、丽江。东距昆明170公里,北距楚雄市区25公里,南距双柏县城50公里,西距东华集镇8公里,东连子午集镇,西距东华集镇8公里。受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辐射。

处在云南省的核心经济区——滇中经济区的内圈,楚雄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内,是楚雄市辐射双柏县辐射节点,与子午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融。2009年末,村庄现有建成面积20.3254公顷村庄总人口1466人,总户347户。 每年5月至11日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秀,年平均降雨量为810至85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6℃,无霜期约为240天。土壤绝大部分为红壤土地、砂壤土地,适宜水稻、包谷、小麦、蚕豆、油菜、烤烟、蔬菜等农作物生长。农业、农村和农民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格局。

展开全文

历史上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村是古驿道,古时称“夷方道”,是从楚雄府南行鄂嘉,走思茅,去景东,出境缅甸的古道一个节点,与云龙“古南安”、禄丰的炼象关、黑井、琅井、姚安的光禄古镇、大姚的石羊古镇等构成了茶马古道的一部分。

现位于云南省南进、西拓、东联、北合的交通节点上,也是国际战略大通道的交通节点。具有依托“泛亚铁路”中线(昆曼铁路),泛亚铁路”西线线(滇缅铁路)发展的重要交通优势。楚大高速公路、安楚高速公路、以及即将修建的昆明至楚雄的城际列车擦身而过,特别是正在修建的元双二级路从村穿过。

元双二级路的开通将形成中国四川进入云南滇南和滇西以及东南亚国家(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省际大通道,楚雄至玉溪高速公路即将通车,楚雄白砂哨机场离以口夸三公里,子午镇以口夸将成为该通道的一个交通节点,交通地位将得到快速提升。具有便捷、快速的区域经济交通干线的支撑,对保护以口夸历史文化名村,形成元双二级路上的一个亮点,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口夸村将成为楚雄空港新区的重要节点。

以口夸村地处于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内,位于云南省旅游中心区。与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共同构成云南旅游系统。从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大环境来看,具有良好的省域旅游环境。在州内位于楚雄州的中心位置,与各县相毗邻。处于楚雄州旅游环线上。在市内位于楚雄市旅游中心区内,在楚雄市南部,距楚雄市区25公里。与中国彝文化大观园、青山嘴水上娱乐城、紫溪山观光度假旅游区、马龙河乡村体验乐园、福文化园等构成楚雄市旅游核心。从州市两级环境来看,同样具有良好的州域、市域旅游环境。

每年5月至11日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秀,年平均降雨量为810至85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6℃,无霜期约为240天。土壤绝大部分为红壤土地、砂壤土地,适宜水稻、包谷、小麦、蚕豆、油菜、烤烟、蔬菜等农作物生长。农业、农村和农民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格局。

村子原名雨求扩,后讹为“以口夸”,彝意,即有水塘的地方。追溯以口夸村的源流,相传远古年代,以口夸村是彝族同胞开辟的,洪武年间汉民族多数从南京应天府迁徙至云南,据传我们的祖先是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高台子人氏汉民族的入住,彝族先民逐步搬迁,据地名志记载“以口夸”在彝族语言为“雨求扩”,翻译为汉语为寨子里有一清泉的寨子,汉民族迁入后,为祈求太平,相继建盖起祭拜彝族之神的米系山神、土主庙。

当时建盖的土主庙里供奉的土主是一尊一丈余尺的碌摩神石,据有关专家学者论证,此石为彝族先民的原始石崇拜,随着彝汉文化的交融和历史的变迁,汉文化里溶入了彝族先民的彝文化,据健在的一些老人口传,原来的(明朝初年)子午街赶集地点在午街子松树地(与东华镇交界处的一片山地),称午街子,每逢十二生肖的属子日、属午日为赶集日,当时街市繁华,商贾云集,上至祥云、弥渡商客,下至广通、禄丰,远至八里八哨商客,云集至此做生贸易,但好景不长,据说在此处赶集压了鹿城的风水地脉,每逢此地赶街天,鹿城的狗不会咬,雄鸡不会叫,为此官府衙门下令停止在此处赶集。

据说当时以口夸村的佛教场所“汝兴寺”就建在午街子,随着街市禁止,“汝兴寺”香火凋落,香客稀少,僧侣流离,逐步衰退,据以口村现遗存下撰写于1834年的一本“司禄社”志记载,1834年由阖村村民投资投工投劳将建在午街子的“汝兴寺”拆迁至现在的该村庙山头建盖,先后三年建成规模宏伟壮观的寺院,寺院沿用原名“汝兴寺”,乙未年成立了“洞经社”,名为“司禄社”,每逢寺院会期,洞经社在寺内演奏各部经典。时逢太平盛世,以口村人丁昌旺,文风丕振,村风纯朴,呈现了日不落锁,夜不闭户,园不拾异户瓜果,田不损他人桑禾,仁爱孝道为先,施善积德处世,邻里和睦相处,礼仪之邦待人的美德,人户发展到500余户,人口达2000余人,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五谷丰登,人民共享皇恩,衣食足,礼仪兴。

延续至咸丰乙卯年(185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匪患殃及该村,一夜之间,以口夸遭受灭顶之灾,以口夸村变成一片火海,村民们九死一生,土主庙、汝兴寺难逃此劫毁于一旦,幸存的村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四处谋生,村子变成一片废墟,现在村子的一些空地上还留下当年碎瓦片和焚烧过的木料残骸,直至同治庚午年(同治)1870年,全滇肃清匪患,流离他乡的同胞相继逐步从外地搬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岁月苍桑,人口得到发展,经济逐步得以复苏,至1909年由该村何乃祥,张开第,李迂瑄,杨承宗、何克昭、何均铸等诸公同心协力,从各方捐资,于宣统元年在原位置上第二次重建“土主庙”和“汝兴寺”。

当时重建的寺院雄伟壮观,佛像庄严,共建有“大雄宝殿”、“文昌宫”、“观音殿”、“地母殿”,还建有僧人和主持宿舍以及方丈室。建盖的“土主殿”更是雄伟壮观,殿内陈三、陈六、谢老爷三位土主塑得栩栩如生,庄严威武,“土主殿”后是雄伟的“魁星阁”,两楼一底,上层有魁星塑像,下层是古戏台,每逢正月初八日,该村就要做“太平会”。

正月初八据传是该村崇拜土主圣诞,每年的正月初八可谓是以口夸村的年中年、节中节。以口夸的两架狮子,一架灯狮,一架神狮,在贺完土主后要巡视全村各户,给全村除妖降魔,带去吉祥,带去平安,衣食足,礼仪兴。据传以口夸村的初八太平祭“土主庙”会香客和四邻八县的达官贵人,每年赶会人员达万人以上,做会这天,以口夸不分男女老少都自发到做会处帮忙,除了该村村民以外,还要到邻村请百十人来帮忙,否则难于应酬,光是“土主庙”会这一天收的香火、斗锞、斋米多达四十余担,香火的空前旺盛,使得该“汝兴寺”、“土主庙”有足够的资金财力维修建设寺院。

据说当时该寺院有长住和尚达二十多名之多,近代最隆重的一次庙会要数一九三四年正月初八的“土主庙”会,经过精心策划,周到组织,大小两骠各村投资(据传当年在当地流行一种传染病),为驱除瘟疫病魔,两骠经商议后在以口夸“汝兴寺”做“松华大会”,此次会期从正月初八起做到三月十五,楚雄地区各处洞经帮社、香通、道士全部参与,分别在该村的南山寺、北山寺、西山寺、杨家祠堂、李家祠堂、何家祠堂摆设经堂演奏“玉皇经”、“大洞经”、“道德经”、“消劫经”和演唱“香山宝传”、“目连宝传”、“五皇经”、“三宫土主经”,该会延长到三月十五,便在该村的大照壁下的后头坝扎“耐河桥”,摆设有阴曹地府,便扎有地府阴司的各路判官的神像。土主庙前还扎有“白天王”、“王、马、赵、温、殷”师像和二十四孝像,每位师像高达两丈余尺,雄伟壮观,庄重严肃。此次庙会每天上会人数达一百余桌。

此次庙会在该村的庙会历史上绝无仅有,留下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参会人员之广,规模之大,当时在楚雄地区乃至滇西南留下了一段有趣的调侃语:好个以口夸,三百六十家,两个清狮子,三杆大喇叭,三条大巷口,三堵大照壁,初八神狮贺“土主”,神狮不出外,本家贺本家。土主老爷过圣诞,开个叮当大会(原名为“天诞大会”,是被调侃为“叮当大会”),请了一百八十八桌席,杀了八十八头猪,吃了三十天又五十天,黄煎豆腐顿顿不少,每人三片不准多吃不准多拈,回到大水井,吃口磕头水,走到小河口,顺河洒泡尿,淌到广通甸尾河,还有小碗大的油珠子。从以上这段带有灰谐幽默的调侃语里,充分表达了当时庙会的空前热闹景象。

岁月苍桑,以口夸村历经数百年乃至千年,“千家乐升平到人烟稀疏一片狼迹”的洗礼,1967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在革命小将的“破四旧,立四新”的欢呼声中,“土主庙”、“汝兴寺”难逃此劫,一夜之间雄伟的塑像被毁于一旦,佛像被毁,寺庙被砸,村民门只能在家中、村口发出一声声感叹,“这可是千年留下的古迹多可惜啊,这真是作孽!”,把那揪心痛藏在心里。十年,漫长的十年,寺庙被改建成子午粮所以口仓库,十年过去后,粮点撤除,破烂的寺院像一个残废的老人一样无人照管,残墙断壁,屋顶漏雨,梁橼枋断。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贫困的村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衣食足,礼仪兴,一九八三年,村中几位热心老人组织部分群众重修了“土主殿”,便在当年重塑了“土主殿”佛像,便恢复了一年一度的正月初八的“土主庙”会,还在当年恢复了洞经音乐会,社名沿用原名“司禄社”延续至今。

2003年至2005年,在该村村民李仕祥、李春贵、张丕成、杨锦祯等人带领下,在全村村民同心协力下,为了使这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于传承、发展,先后两次村民自发投资达六万余元,投工投劳达二千五百多个,本着修旧如旧,节约开支,保护传承的原则,在原来的破旧寺庙的断壁残梁上重修建了“土主殿”、“观音殿”、“文昌宫”,便重新塑了庄严的佛像。

以口夸现无排水系统,各家排水就近排入田间地头,村间池塘。以口夸现无环卫环保设施,垃圾通过村民自然燃烧处理,粪便通过村民自行收集主要用于农田施肥。以口夸村在海拔1854米-1937米,建在山地上,坡度相对平缓,地质情况良好。高出防洪线历史上无水涝记录和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以口夸村已于成立有一个村民义务消防队,但消防设施还未落实。村上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通过拨打“119”电话,25公里外的楚雄市消防队要40分钟内赶到。

以口夸村由于建设的历史原因,建筑密度很高,98%为易燃的土木结构房屋,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事故.而且道路比较狭窄,三条大巷子基本道路在2.5-3米宽,其余巷道在0.7-1米宽,消防通道水平极低,消防车无法进入并通行,万一发生火灾,很难保证消

防车有效完成工作,是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隐患,并且无消防栓,仅靠村间零星的水塘做为消防应急水池。

近几十年四级道路大白线从村边路过一直是村庄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往东1.5公里至子午集镇,往西8公里到东华镇。近年正在修建的8米宽元双二级公路将取代原有大白线从村边路过,将作为今后的主要对外交通道路。

以口夸村有七杨、二李、一何、一张四个姓氏,共347户人家1466人。以口夸村的古居民,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两山墙为风火墙建筑多为四合院,现遗留的民居多为清未民初建筑。保存相对完好的有,

① 以口二组:

何国忠与何国科家大院: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两院相连里外大门,四合院,建筑面积达800m2。

杨友贵与杨友发家大院: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相传是以口夸汉民族迁入的落籍中心,古代的灯神牌位,供奉在此处为四合院。

何平安家大院: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原为何国玺住宅,四合院三坊一照壁,何国玺毕业于云南省立师范学院,任省参议员出任西美乡第二区区长,何国玺成为民国西美乡的末代区长。

何国彦与何永平家大院: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为四合院,建筑面积达500m2。。

杨明忠与杨明华家大院: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为四合五天井,石板院心,大门为里外大门,以口夸滇剧创史人杨继民老先生就住在此处,杨继民为昆明前午台滇剧戏班名角。

②以口三组:

李光财与舒发昌家大院:

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建筑结构三仿一照壁,大院心为青石板铺就,照壁有壁画,大门为花大门有里外两道大门,建设面积约500m2,完好程度基本完好。

李光华与李大金家大院:建筑年代清代,大院为前后两院,里个两道大门,外大门挂有一扁,上书《云路初登》,建筑面积约500m2,完好程度基本完好。

③以口四组:

“李家大台子”:

建筑年代清代,古时为十五级台阶,两边立微杆,还设有上马台,立微杆者为李氏宗祖,李迂璜,中道光甲五科广南府科乡进士,上十五级台阶后到弯坡,大院子为花大门,院心为青石板,院心建筑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分为上中下院子连为一体,气势宏伟气派。

张家大院: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四合院,建筑面积约500m2。

④以口五组:

何正兴大院: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是以口五组何正兴家曾祖父何仰,曾中武进士立微杆,现遗留微杆基座,大门为里外大门。

杨家花大门: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杨家花大门为前后双大门,大院心为四合五天井,院心均为青石板埔就,为上七格、下七格、左三格、右三格,五个天井各四格,建筑面积达1500m2,为全村最为完整的四合院,现破损待修复。

①李家祠堂

建筑年代清代,建筑风格为江南微派庭院式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灰瓦盖顶,大门为八字花大门,四合院前面为古戏台,一九八六年毁于火灾,现大殿和右厢房基本完好待修复,建筑年代为清未。

何氏宗祠

何氏宗祠位于以口夸村以北与土主庙、文昌宫、汝兴寺、观音殿相隔100米,何氏宗祠建于明朝,于公元二0 0 八年二月第三次维修,现正在维修,占地800 m2。祭天神坛遗址:祭天神坛遗址位于以口夸村以北“庙山头”下,为先民祭天用,建成年代不详,现仅存位置遗址,占地100 m2。

④土主庙、文昌宫、汝兴寺、观音殿

土主庙、文昌宫、汝兴寺、观音殿位于以口夸村以北,2003年至2005年,在该村村民李仕祥、李春贵、张丕成、杨锦祯等人带领下,在全村村民同心协力下,为了使这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于传承、发展,先后两次村民自发投资达六万余元,投工投劳达二千五百多个。本着修旧如旧,节约开支,保护传承的原则,在原来的破旧寺庙的断壁残梁上重修建了“土主殿”、“观音殿”、“文昌宫”,便重新塑了庄严的佛像。用地面积约1600m2。

⑤米西神庙

米西神庙位于以口夸村以西离土主庙约一百米处长着一棵古树,当地老百姓把它称为“米西树”,“米西树”是骠川坝子境内独一无二的树种。由于它不会开花、不结果,周围都没有它的同伴,一年四季不落叶,米西树是米西山神的象征,低矮的山神庙内供奉有“米西老爷石刻雕像”每年正月初二村民们都要到这里杀鸡祭祀米西老爷,祈求“米西”老爷保佑全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四季太平、人丁清吉,正月初四举行祭天祈求天下太平远离刀兵祸祟,共享太平盛世。

⑥彝族火葬墓群“向天坟”

以口夸村真正吸引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兴趣的是以口夸村以北山头当地人称“庙山头”,圆丘形山头,海拔1937米,从山脚柏油公路到山顶也就是150米,山顶开阔,圆丘山包上分布着多层圆周点状奇怪的古墓,笔者儿时上山玩耍所见,在记忆中大约三百余个古墓,每个古墓只是一块不足1平方米的石盖板,石板中央是雕刻精细的圆形,三台状墓冠露出土面,石板下面浅浅的墓穴中摆放着墓主人的骨灰罐,无碑记。依稀可辩的是圆形,墓冠周围的石盖板上有八角形图案,墓冠正中有个难以辩认的符号,当地人称这种奇怪的墓为“摆依坟”。

一九八一年时任楚雄市文化局局长刘纯龙和历史文化“学者”余立樑曾多次来考察,并向州彝文研究所汇报,当年,中科院社科院著名学者刘尧汉老先生曾两次对“向天坟”进行考查,经考证这些坟墓是彝族先民的“向天坟”,至今约500年的历史,而且是测定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的古观象台,这种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周恒定为365.25天,每年分10个月,每月36日,一年360日,其余5日(每4年加1周日为6天)彝语叫“党姿”,意思是作为祭祀的节日,在这几天中出生的婴儿,男孩加1岁,女孩减1岁,该方法还由祭司插杆观北斗星定寒暑,北斗星斗柄正上指为正北日是“大暑”, 正下指为正南日是“大寒”,这是彝族先民创造的一种十分科学、准确、简便的方法,是彝族古文化的精华和明珠,堪称彝族古文化的活化石。以口夸村现存30余座“向天坟”是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彝族先民们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保护、珍惜。在各级的支持下,2004年由原来的市级文物单位升格为州级文物单位。

以口夸向天坟彝族特有丧葬习俗“解密”向天坟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彝族特有的葬俗,它与夜郎套头葬、焚人悬棺葬合称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三大葬俗”。除了盛放骨灰的功能外,据说向天坟还与古老的天文历法息息相关。通过向天坟可以准确洞察到太阳和北斗星的变化,从而以太阳运动定冬夏,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定寒(大寒、小寒)暑(大暑、小暑)。

远古时期的彝族先民创造出了古老精妙的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和十八月太阳历。巧合的是,玛雅人的十八月历法不仅与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基本一致,玛雅人类似“金字塔”的图画文字也与彝族金字塔形的向天坟颇为相似;两者的相似之处还包括,共同对火和老虎的崇拜,玛雅文的读写方式由上到下直书、从左至右读,与彝文相同。

彝族十八月历的发现,打破了玛雅历法的神秘性和唯一性,于是一种大胆的推论出现了:玛雅人源于云南的彝族。大约一万多年前冰封时期,云南的彝族先民过了白令海峡,迁徙到了美洲玛雅人的居住地……

向天坟在云贵川有大量发现,其中贵州威宁盐仓镇、四川小凉山、云南楚雄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向天坟场”。

楚雄州禄丰县高峰乡有两座大型向天坟,有关学者研究认为,向天坟的位置以及建筑样式都是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它能够准确反映出太阳以及北斗七星的变化,从而以太阳运动定冬夏,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定寒(大寒、小寒)暑(大暑、小暑);位于楚雄市以口夸村分布着一片“缩小版”的向天坟,它们看似散乱的排列,当中却暗藏玄机。

据说,上世纪60年代这里的向天坟达到2000多个,每年夏至那天,只要在向天坟场的中央插杆立影,就能知道当年的雨水和年运……

真的是这样吗?初冬的一天,迎着阳光,记者深入实地,去探寻向天坟的秘密。

山寨版的金字塔

从禄丰县城向西北方向车行约58公里就是高峰乡,这里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保留了古老的彝族传统文化,尤其是这里的“彝族大刀舞”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向天坟就位于高峰乡庄房村的烧香山上,这是该区域的最高海拔,2270米。一条新修的水泥小道直通山顶,玲珑的曲线延伸至山脊尽头,与蓝天融为一体。附近见不到任何标示,须有专人指点才能找到向天坟。拐入路边一个不起眼的牲口小道,沿缓坡而下,须臾间便见到了向天坟。这是由石块垒成的3层环形墓,下台高约1米,直径约13米,中台与上台同样是环形,尺寸大小依次递减,顶端有一微微隆起的土堆。站在坟墓的下方仰视,很有山寨版金字塔的范。

眼前的向天坟尽管2003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坟头上的杂草以及点缀在四周的矮松告诉我,这里已然无人问津许久。绕到坟的另一边,发现2层和3层部分区域已经垮塌。 向天坟坐西向东,它背靠烧香山(当地最高海拔点,2270米),东面则是一片广阔的平坝——龙骨村委会小坝子。坟北面的不远处还有另一座向天坟,形状与眼前这座类似,但尺寸稍逊一筹。

曾担任过龙骨村委会书记的普开才告诉我,这两座坟在他爷爷的爷爷那个时代就已存在。普开才说:“小时候听大人说,这是‘子麻咪’(音译,彝族首领的意思)的墓。由于被盗过几次,现在坟墓四周的石块是后来垒上去的,和原有格局还是有些不同,原来外围的石块都是一些棱角分明的大石头,就像插上去一般,有点像表的刻度。”

“向天坟彝族话翻译过来就是‘门朝着天开的墓葬’。文化站站长李美红说:”旧时的彝族也有火葬传统,加之坟墓较大,我认为高峰的向天坟是古时候当地彝族老土司的坟墓。同时也有观测天象的功能,与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息息相关。"

时至今日,关于两座向天坟的记载几乎为零,仅仅是由于几年前被盗掘,考古人员通过散落在墓边的瓷片推断出,这里是一个火葬墓,年代大约是明中晚期。但关于墓葬主人是谁,究竟是汉族还是彝族,是否与彝族十月太阳历有关,均无从考证。

在两座向天坟的不远处聚集着另一片古墓群,这是明清时期当地土巡检司苏诚的家族墓地。由于与向天坟比邻,墓葬年代又相近,于是一些观点认为,向天坟有可能隶属于苏诚家族墓地。

关于苏诚的生卒不详,有关资料只记载了该人为定远县人(今云南牟定县),先为黑井煎盐灶户,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功授沙矣旧土巡检,历10代。苏诚家族墓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有墓40余座,均为圆丘形封土堆墓,其中大多数墓早年被盗。

“最严重的一次,是几年前一伙盗贼明目张胆打着文物部门的旗帜,说是来考察墓葬,其实是来盗墓。”禄丰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建荣说:“土巡检是当时明朝一个世袭官职,相当于一个九品官。苏诚的祖籍是南京,他的家族墓地是典型的汉族样式,而向天坟是一座火葬墓,时间大概是明代中晚期,它和苏诚家族墓没有必然联系。”

向天坟与苏诚家族墓同属大致年代,墓地也比邻相望,然而关于它的记载却近乎于零。这让人联想到神秘的玛雅人,他们就像是一群天外来客,创造了先进的文明,之后又突然消失。

神奇的十月太阳历

事实上,关于“向天坟与太阳历存在渊源”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远古时期彝族先民创造出的十月太阳历据说已有上万年历史,哪怕从现代科学来看,十月太阳历也是一部准确率极高的历法。十月太阳历将每月分为36天,不分大月和小月,过完10个月后是5天的“过年日”,每到第四年时的“过年日”闰作6天,这样,通常年是365天,逢闰年是366天,4年平均为365.25天,与现代确定的回归年(太阳年)365.2422天相近。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普珍说:“在遥远的古代,彝族先人已经知道要通过置闰来进行校准,这也充分说明当时对太阳的运行规律已有了较为精准的观察。一部好的历法必须要准确和方便记忆,彝族十月太阳历具备这样的特点。”

十月太阳历究竟有多少年历史?也许从彝族毕摩的家族传承中能够找到蛛丝马迹。

昆明大雁养殖基地 山东大雁养殖基地

毕摩是彝族民间的知识分子,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同时也是彝族宗教仪式的祭司。彝族毕摩世袭传承,日常生活中他们大量使用太阳历来推算良辰吉日,指导生产生活,因此掌握太阳历实际是成为毕摩的一门“必修课”。普珍说:“在楚雄彝族聚集地,根据一些毕摩家族的家谱记载,最长的毕摩家族达到248代,如果以25年为一代的话,那么超过6000年。也就是说,太阳历至少已存在6000年以上。”

占地500余亩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坐落在楚雄市郊,这里有一个十月太阳历广场,广场矗立着10根巨大图腾柱,正中央的是祖先神柱,直径3.5米,祖先神柱顶端是“三女托太阳”不锈钢雕塑,活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北斗星下方。此后依次为天神柱、火神柱、羊神柱、鹰神柱、龙神柱、葫芦神柱、竹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

10根柱子高矮不一,看似随意的排列,却暗藏玄机。按照立杆测日影的方法,10根柱子能显示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时令。夜间站在祖先神柱下朝正北看葫芦神柱柱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下方是“大寒”, 北斗星斗柄指向正上方是“大暑”。

早晨,太阳光照竹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夏至,太阳光照虎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冬至。傍晚,在太阳将要落山时,太阳光照龙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夏至,太阳光照在鹰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春分,太阳光照羊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冬至……

古代毕摩的观象台

最早将十月太阳历这部古老精妙的历法带入人们视野的,是已故著名彝族学者刘尧汉教授。此后他又大量走访了“云贵川”等地散落在山野的向天坟,他发现这些向天坟有圆台、圆环、圆锥和三圆台金字塔形等多种形状,大都分布在南北向的山冈。刘尧汉教授认为,向天坟不仅仅是埋葬骨灰的坟墓,在古代它的主要功能是观象和祭天,是彝族毕摩用来定岁时季节的十月太阳历观象台。

盐仓镇位于贵州威宁县东北20公里,这里有两座大山分别叫做“大坟梁子”和“小坟梁子”。以此为圆心,半径50公里内有向天坟70多座。这里与四川小凉山、云南楚雄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向天坟场”。

盐仓镇现存最大的向天坟是一座彝王向天坟,外形很像一座金字塔,由大、中、小3级圆台堆垒而成。仅墓基南北就长达45米,东西宽29米,顶部是用毛石砌成的凹口,中央垒起的土堆向着天上的紫微星(北斗七星中柄与勺相连点上的星星)。大坟周围还有一些规模稍小的坟,各坟的凹口分别向着北斗七星中不同的星星,与大坟一起分布形成北斗七星状,因此当地人又将向天坟称为向星坟。

古代彝族崇尚火葬,所以向天坟中并没有埋葬尸骨,仅存放了骨灰。彝族先民深信,人死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因此将骨灰放置于向天坟内,而向天坟顶部的锥形土堆指向某颗星星,在星辰的指引下便能找到“回家”的路。

彝族的天文历法尤为注重对太阳和北斗七星的观察,在云贵川等地的向天坟,大多可以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从而定出冬夏,同时通过观测北斗星斗柄的变化定出寒暑,得出一年二十四节气。例如盐仓镇最大的向天坟,其所在位置正南面有一孤立的山峰高出向天坟的顶部,而在向天坟的东、西、北三面都要矮于向天坟所在山峰。根据当地纬度计算,当夏至前后,日中时坟南面山峰的高度及通往向天坟的距离,刚好是峰影投射在向天坟顶口的位置;向天坟的北面则尤为开阔,夏天的晚上,北斗星斗柄南指时,峰影正好在坟顶上面。

在这座向天坟西南面500米处,还有一座小型向天坟。从小坟的顶部向东北的最大向天坟方向观测,视线刚好与该地夏至当天太阳跨出地平线的位置相一致。因此,人们相信这些惊人的巧合并非偶然,它是根据彝族先人对太阳星辰的运行规律而刻意打造的一个天文观测台。

云南高峰乡的两座向天坟与贵州盐仓镇的向天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例如相像的建筑风格,相类似的地理位置,以及两座较大的向天坟遥相呼应等等。至于高峰向天坟的精妙之处如何体现,仍待专家揭秘。

天罡北斗阵

位于楚雄市以口夸村的向天坟墓葬群,超出了人们对向天坟外形的传统印象,这里的向天坟星罗棋布,犹如一个个从地表长出来的“石蛋”,步入其中就像进入了一个“天罡北斗阵”。

从楚雄市区以南,车行约20公里便是以口夸村,这是骠川坝子的一个古村落。明朝初年受中原文化的冲击,多数彝民或迁徙或汉化,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骠川文化现象”。以口夸的意思是“有水塘的地方”,现今依然保存了大量古宅、古桥、古祠堂等建筑,已被列为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以口夸同时也入选了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向天坟位于以口夸村的庙山顶,它是骠坝子中央的一个山丘,是整个坝子的最高点,海拔1800多米,视野极为开阔。向天坟就掩映在杂草和树林之间,有的呈现一圆台,有的二圆台,最高的达到三圆台。眼前的这些小型向天坟实际都是火葬墓,露出地表的墓冠很像“石蛋”,“石蛋”底下是一个圆型石盘,距离石盘大约1至两米就是装有骨灰的瓷罐。

最早研究向天坟的是著名彝族学者刘尧汉教授。上世纪80年代,以口夸村民杨天学、何盛辅、何正安、李仕兴、李仕龙、曾和刘教授一起考察过3次向天坟,当时他还看到了瓷罐里的骨灰,里面掺杂着一些火化时未燃尽的木柴。事实上,这些向天坟并无价值连城的宝物,它们更多是古人死后连接“天路”的一个媒介,但无知的盗墓者却时常“光顾”,不仅无法获利,反而破坏了这些具有极高文化研究价值且硕果仅存的历史遗迹。

以口夸的向天坟初步考证为元代,目前保存完好的仅有26个,而在上世纪60年代,这里的向天坟数量竟多达2000多个。以口夸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区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杨天学告诉我,小时候不懂事,他和小伙伴把这些“石蛋”挖出来滚着玩,后来大人说这些是白彝的墓,碰了要生病,后来他们就不敢动了。

“当时向天坟附近并没有这么多植被,基本是一个光秃秃的山丘,视野极为开阔。小时候听老人说,夏至那天,在向天坟的中心位置插上一根杆子,就能测到当年的雨水和年运。”杨天学说。

奇怪的是,向天坟上并未发现过彝族文字,仅仅是发现了一些八角图案、莲花图案和一些奇怪的符号,当时刘尧汉教授认为,八角图案代表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八方之年”周期纪年法。也有观点认为,向天坟上那些奇怪的符号是梵文咒语。

几乎每个向天坟上的符号都不相同,我擦去灰尘,试图看清上面的符号,但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大部分已经模糊不清,较为清楚的一组符号位于一座三圆台向天坟上,为三角形图案,犹如太阳射出的光芒。

杨天学告诉我,这些向天坟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单个向天坟会排列成一个圆圈,而圆圈与圆圈之间又相互交叉,形成更为复杂的图形。在现场我也进行了距离上的仔细观察,在众多石蛋形状的向天坟中,有一种圆盘状的向天坟格外特殊,这种圆盘状向天坟犹如一个中心点,在它的周围大多围绕着20至30个“石蛋”,而且每个“石蛋”之间的距离不偏不倚刚好为3步(大约1.5米)。仅在同一片区域我就发现了3个“圆盘”,然而更加奇妙的是,3个圆盘所在的位置,竟然又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直角三角形。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出没于欧洲的麦田怪圈,那些奇异而复杂的图案看似天才艺术家的杰作,却有着精确的计算排列,麦田怪圈每年都会出现,但它出自何方神圣之手以及所要传达怎样的信息,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较为主流的说法是,它来自地外的高智慧生命。而眼前的向天坟是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宇宙密码?

第三章“古驿道”

3.1以口夸古驿道

从楚雄府南行鄂嘉,走思茅,去景东,出境缅甸的古道,古时称“夷方道”,经以口古村通过,其走向如下:自楚雄府出城西门过古山塘,自西灵宫登峨碌山,翻过大山口,下白砂冲步行十里松树村,沿香树山的十里小溪,南行依次是中本、上本、腊石冲、上本垭口,行至腊石冲这个鹿城最南的小村,登上海拔约1900米的上本,垭口古驿道的青石板依稀可见,但只是残留破损,回首望香树山下、中本、上本、松树林,十里炊烟,十里稻香,顺垭口古道顺式而上,过小水井,鬼操场,十字路,上北山,哨卡,古时此处设北山哨,站立哨口腑望,一片富绕的坝子尽收眼底,丘陵起伏,岚山缥缈,自北山哨顺式而下,进入以口古村老本尼稻田,石板古道依稀可见,古道进村后顺着以口古村大卷青石板古道而上,至大照壁一株千年黄楝茶树,站立在古道旁,此树历代被族人供奉为神树,历经千年沧桑依然枝繁叶茂,晚风席席吹动枝叶发出沙沙响声,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古村千年走过的沧桑。岁月和古驿道的兴衰,巷口的古驿道上,依稀可见数百年前遗留下的马蹄印。

古驿道经大照壁顺式而下,自古石桥上竹坛,经石垭口至桃园村上太平桥绕道小波宜上雪里光,据史书记载,古时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出雪里关,进入崇山峻岭,行五十余里达赵通寺,六十里旧关,下马龙厂,过黑蛇河,与南安州至鄂嘉古道合为一路,八十里至独田,再行七十里至茅薄子江,八十里至鄂嘉古城,再行至景东、思茅过境缅甸。

昆明大雁养殖基地 山东大雁养殖基地

第四章“古老什物作坊”

4.1以口夸古老作坊

一、水碾:具老者记忆,1963年左右,该村的以口一组小河的河堤上建造有一古老的水碾,水碾建造在河堤上分为二层土木结构的楼房,上层是圆形的碾槽,碾槽上中心点为碾杆,碾杆上有碾臂,下层是一个圆形的水板,水碾利用上游水的冲力将水板冲动,上边碾臂旋转,将碾槽里的谷物皮剥出,这样科学的什物居然生产在古代,可见该村古代文明程度的一斑,该水碾消失年代为1967年左右。

二、水兑:水兑的原理与水碾相似,主要借助水的冲力来达到冲动兑身反复起复把兑窝里的米春出,这也是相对科学的古代什物。

三、石磨:石磨为两扇,分别在下扇的石磨平面凿刻上条形磨牙,在上扇的下边石磨平面上刻有与上扇相反磨牙,石磨上扇方凿一圆形小孔,加工的谷物从这里下去磨不停的转动,加工成面粉、面浆等。

四、油榨房:加工油料食用油的作坊;

油榨房分为三个部份:

1、炒耔锅,专门用来烘炒油菜子的锅,下边是柴火的炉堂,上边是一口一公尺(半径)的大铁锅,油菜子放在锅内边炒边拌,炒干油菜子。(起到脱水的作用)

2、石碾:为一个圆形的碾槽,(为石碾槽)槽内安置一两米半径的石碾跎,该石碾砣在碾槽里用牛拉来回旋转,把油菜子碾成菜子面,然后起槽后将油菜子面放在蒸子里蒸,做成两寸左右厚的圆型油饼。第一道工序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把油放在木榨内榨油,油饼放齐后,一般每次放三个油饼,利用杠杆原里将油榨出榨油时一般每时换三个壮劳力,分别用大铁锤你起我落的打榨桩分中路,以支外支,第一道榨出的分为头油,第二道榨出的分为肖油,第三道榨油的工序以第一道头油相似,这是最原始的榨油工具。

4.2以口夸古老家具什物

以口夸的传统家具一般家庭普遍都有,如供棹、八仙棹、单棹、地八仙、条凳(又称春凳)、草墩、木柜、碗橱、三门柜(主要用来装衣服和被子等)木板床等,另外还有坛罐、大小瓦缸、瓦盆、大小吊锅、土锅、锣锅、木瓢(葫芦瓢)、木桶、大小土碗、荼壶、陶瓷茶具、花瓶,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高等家具起进了农家,家用电器、沙发、席梦思、三门柜、五门柜、组合柜、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手表、缝纫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电风扇、电炒锅、组合音响有的家庭还买了小汽车、微型车、摩托车等。

第五章 文化古村的民风民俗

5.1以口夸婚姻家庭

古代习俗多由父母包办,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一旦达成不论男女双方同意与否,定婚后终身相伴、白头偕老,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之说,择吉日成亲过门,婚姻多讲究“门当户对”更有甚者“童养媳”,将女儿还未到婚龄,五、六岁送与他人收养,待双方长成成人再圆房婚配,还有种现象是近亲通婚,旧时追求亲上加亲,多有姑表姨表姊妹成亲,血缘过近,往往造成不良隐患,除此外,还有媒人说合双方各自的女儿与对方的女儿相互连婚,一切彩礼从简,称为“两相亲”已婚男女丧偶,各带子女老年结为夫妻后,如女儿年龄相当又结婚者称为“一合二扇瓢”之说。

旧式婚姻礼仪繁多,一般经过六道程序:

1、合婚,男方先请算命先生择婚,将男女双方出生年月日时报与算命先生,择出能与某属女方成婚,或在何方提亲,然后请媒人按属相说亲,女方允诺,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年月日时)庚帖开给媒人,男方收到庚帖后,将双方庚帖送到八字先生请为推算,如无冲克,则约期纳聘,行定婚礼,以口夸在同性宗族内是禁止通婚的。

2、吃订酒,合婚既成,媒人携带团书(合婚庚帖)带上烟酒糖荼肉、玉手镯、耳环、衣服、帽子、奶母布(送给女方老人的衣服)等物,送给女方作聘礼,表示婚姻已定,双方信守不渝。

3、通信,男方约定迎娶日期后,需征得女方同意,由媒人持男方“恳柬”到女方家谈妥彩礼和过礼迎娶的喜期,如女方无异意,需复一“允柬”或要求男方备办的彩礼物品、礼单,如双方达成共识,婚期就定下来。

4、过礼,迎娶前一天,将男方准备的按礼单物品床上被褥一套礼金XX元,烟、酒、糖、荼、喜酒等,用红纸条加封装入礼合,一般用大提箩再符喜柬一叩,由媒人压盒,挑担人三人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按习俗将彩礼陈列于中堂内的八仙桌上,请族长和至亲观礼,媒人启封,照礼单上点交,女方收礼后其食物适当回避,称为回礼,表示礼尚往来,喜结连理之意。

5、迎娶,迎娶前一天晚上,双方父母要对新郎新娘训练四礼八拜,跪四次,每次叩头两次,要训练去到新娘家如何叩拜岳

父岳母,如何叩拜长上,训练新娘去到婆家如何拜见公婆,如何称呼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如何递茶,打洗脸洗脚水,当天晚上新郎要邀请一名小童男(未婚男子)与新郎同床而眠,新娘子那边也要邀请一名未婚女子同床而眠,以上双方的这种仪式表示从今晚上起新郎新娘告别了少男少女的生活,从此过上成人生活,从此要立志为人父母,当家立志的意思,当天,男方雇一花轿,座骑四匹,新娘座轿,媒人,新郎,陪郎,伴娘,送亲人骑马,男方备办四至六色礼物和满门柬。

以口夸在何姓、李姓、杨姓三大宗族内迎亲队伍还需备办“肃静”、“回避”牌一对,“皇罗伞”一顶,“七星旗”四面,因在三姓中祖上曾出过“四品”或“七品”官,所以他们的后代完婚时可享受祖宗的荣耀,表示他们的家族是显赫一时的名门旺族,整个迎亲队伍威风凌凌,浩浩荡荡,一路上鸣锣开道,吹吹打打,前往女方家迎亲,起程前由一男童上轿稍座片刻,每逢过大村大寨要燃放鞭炮吹长号鸣锣,至女方家门落轿,又由一女童上轿稍座片刻,称为“压轿”,意思就是“金玉良缘,儿孙满堂”,到女方家先由媒人到女方家户族管事先行拱手礼,意思表明男方花轿已到,女方家管事立刻张罗人等到场外迎亲,此刻炮竹齐鸣,迎进新郎,新郎这边的迎亲人等在正堂屋右边落座,由族长引领新郎叩拜祖先、岳父岳母入座后,新娘这边的迎亲人等也正堂左边落座。新郎叩拜祖先,岳父岳母,入座后,新娘这边以糖水、茶水三次招待新郎这边的人,此时岳母家用茶叶、大红纸包上红肉,红饭递给新郎,新郎用红手帕包起带回,表示岳母家给新郎家的福禄,希望婚后,有福有禄,大发大旺,情意深,百年偕好,儿孙满堂,福寿安康,此时新娘的舅舅给新郎挂彩球新郎拱手作揖,三道糖茶之后进入迎亲仪式。

迎亲是婚礼中最隆重的仪式,新娘身着红衣、红盖头,上轿前跪拜祖先、家堂和父母,吉时到了,新娘由哥或弟抱上花轿,在至亲中选两个姑娘送亲,锣鼓开道,花轿迎亲,迎亲人回到新郎家,门前早于设香案,花轿落轿后,有一妇女将葵花,瓜子,松子交于新娘,新娘接宝瓶壶后,另一妇人给用脂粉添妆,搀扶新娘下轿,请一德高望重的先生念进亲词,大意是黄道吉日,娶亲如意吉祥,婚后夫妻好合,百年偕老,家庭和睦,邻里相从、勤俭持家,孝顺长辈、金玉满堂、子孙发旺,享尽荣华富贵,之后是新娘入洞房,新娘新郎坐床,亲邻中选一儿孙满堂二老双全的老妇人喂交杯酒,表明永结同心,矢志不移,当天下午举行拜堂,先拜天地祖先、又拜公婆族长,再拜舅舅、叔叔、姨父、姨母,受拜人说一些贺词。说贺词后要送给新郎新娘红包(礼金)。

结婚时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要在院内搭一青棚,一般多采用青松毛,有条件的在青棚下摆放桌凳,也有的就在青松毛地上摆宴席,这样到也增加了几分喜庆之光。长号三响后,丰盛的喜宴开设了,一盘盘、一碗碗丰盛的佳肴摆在桌上,松毛地上,客人们喝着喜酒,吃着美味的佳肴,新娘新郎分别到各桌上敬烟敬糖,客人们也说一些祝百年好合,早生贵子,金玉满堂的吉利词,夜幕降临,新娘要端洗脚水给至亲如舅父、姨夫、姨妈公婆等接受新鞋者要赐给钱物。夜晚还要请村中的灯社演唱花灯,演出的剧目多为喜剧,整个婚礼洋溢喜庆的气氛。

回门:新婚第二天上午,新娘家的哥弟带着四色礼,烟酒糖茶肉等物品,到新郎家接新娘回门,新郎家根据新娘家所带礼品要照数备齐,新郎家备办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首先是糖果、瓜子、松子等物,至亲和新亲团团坐起,在有好得到气氛中,酒过三巡,三声长号响起,一桌丰盛的菜肴摆上宴桌,一般为土八大碗,外加四个大盘,四个小盘,酒量不好的一般就滴酒不沾,否则会喝醉,然后厨房里都会为你添好饭通常爱闹玩的人会在饮里用针线穿起一串串的瓜子、松子,埋在饭的下边让人在吃饭的时候出洋相,惹得满堂大笑,这还永结邻里,儿孙满堂,下午喜宴结束后新娘陪新郎回娘家,娘家也准备好酒宴,双去双回,不能在新娘家留宿,并且必须在太阳落山之前回到家,满七天后,新娘回娘家看望父母,至此婚礼才算完毕。

5.2以口夸丧事

古老的丧事,礼仪复杂,对丧事的礼仪十分重视,其繁简则因家境而异,一般老人归终要即刻到告知亲友,备办棺木,设灵堂,一但老人过逝立即通知邻舍,商议丧事事宜。

入殓:死者即将临终要沐浴更衣,穿新衣新袜,男剃头女梳发,将遗体移到中堂入座,脚用小板凳踩,不能着地,落气时子孙男女用饭勺在死者旁边接气,子孙依次在勺上哈气,将气接在盛米的升子里,同时将平时煮药的罐罐砸掉,然后用红线绕脚,放在死者口内一枚大枣,口内放一银质物,称“口合”,在有相关人员将死者放入棺内,满堂举哀,满堂亲友邻舍要安排人将死者和孝子的生辰八字抄条很快告诉道士将本户的坟山向址,下葬时辰等。

入敛的棺木内铺有棉花做成三角枕盖,花香被团团用纸绢、棉花填实,遗体按放在棺内,口鼻要和前后中线平行,棺盖不可扣实要等苦主至(死者兄弟,至亲),即死者的舅老公或侄儿子三回九转,孝男孝女向死者叩头。并请一位管事派人到亲友家报哀接客。

守灵,报哀后,孝男孝女不离灵堂,灵堂里蒲上稻草,守灵者席地而跪,烧香烧纸,灯火日夜不熄,灵枢上放一碗斋饭,俗称倒头饭,灵堂下摆一盏香油灯,放一把犁头,忌猫狗入内闯扰,发送那天凌晨,请年长的两位妇女煮福禄饭,饭内放有金属钱币全家在灵堂前就餐,饭中得到的钱币表示有福有禄,万代吉祥保佑儿孙成才得志,保佑家宅平安,好人相逢,恶人远离等等。

发送前,晚上请道士门前接灵,孝子跪请后亲友和族长拉纸,然后道士行白,次日一般人户有道士弹奏“十贡”或“洞经古乐”,富户之家在发送后满五七,还要做斋,念经三至五天,超度亡灵,发送起棺前,家人披麻戴孝,送祭文,亲友在灵位前三叩首,孝子跪叩谢宾,吊唁时一般分主次宾进行,男性亡灵首先是堂祭,女性是舅公亲男侄首祭。发送整个丧事的过程中,都有锣鼓唢呐吹奏哀乐,出殡时,灵位上要置一个红公鸡,起棺后由八个壮士抬起灵枢,沿路撒纸钱放炮竹,男前女后根据大小进行打路祭,到转棺处孝子向遗体告别然后烧表,烧招魂表、祭帐文,脱白换红,孝子孝妻脱孝服,穿戴大红喜服,哀去喜来之意,家中打扫干净,桌上摆满干果瓜子亲友回来依次洗脸洗手入席坐富贵,大颂吉言,转悲为喜。

埋葬:请地师选好坟地,发送当天清晨,挖炕必须念咒语,取第一锄头放在一边,墓穴中挖设两个小洞,坑内放雄黄粉以避虫蚁,然后下棺,校正方位,孝子用衣服兜土,边抛边念给你盖房子了。接下来有条件的人户择吉日为亡灵修墓立碑,此时整个丧事到此为止,然后是烧七纸,每逢七天烧一次,最后一七是有讲究的所有与亡灵有血缘关系的人必须到齐,最后一七烧纸的地点在亡灵落气处用灶灰围成一个小圈圈,中间点上三拄香,小圆圈对着东方开一个小口,所有在场的亲邻一边用一个木棒头冲七下,“打开地狱门你出来”。

5.3以口夸出生、祝寿

自古以来以口夸村对出生和祝寿相当讲究,新婚夫妇生第一个子满三天,女婚要到岳父岳母家报喜,孩子出世三天后在到土主庙祭拜,称为“还三招愿”生男报母鸡一只,生女孩报公鸡一只,其外还必须准备烟、酒、糖、茶等东西。岳母家见到报喜的鸡,就知道姑娘生孩子的性别,当即抓一只鸡给姑爷带回,过一天,岳母去看姑娘商定送鸡酒的时间,一般多为“属狗”或“属猴”日,双方做好准备,到时双方做好准备亲友和岳母家送上米酒,鸡蛋,婴儿的衣服登门祝贺,女婿家设宴款待,孩子满周岁还须给孩子过周岁,小孩的周岁是很讲究的,主人要准备玩具如车,“笔、算盘”等物让小孩抓,小孩拿起何物预测小孩成人后会从事何种职业,如拿起笔可能长大后会从事文化等工作,淡然着只是一种预测,还要培养成才,方能如愿以偿,用此方法推测小孩子的爱好和天性,一岁以后每年生日给小孩,吃一个或一双红鸡蛋,这样就是过生日,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日比大人的生日还讲究、更阔气、更排场。

男女成人年过50岁家人庆生日年届“花甲”(60岁)的老人,在无上长者(指父母亲)子女按家境状况设酒席邀三朋四友,侄亲内戚庆寿,长辈健在则生日宴席不宜大操大办,而古稀(70岁)老人有穿寿衣、寿帽、寿鞋、世富人家为老人挂寿扁,大办酒席、邀亲戚朋友庆贺。

5.4以口夸建房、乔迁入宅

建房先请阴阳(地师)看风水、择地基房向、择吉日“破土”挖地基础、架马、踩青选第一棵树,这棵树一般选作中梁,杀鸡祭山神、土主、树神等,择定竖柱上梁吉日,宴请工匠师傅,宴请亲朋好友做客,张贴喜联,一般槛联为“竖拄欣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薇星”“张班造就千年福,鲁班建起万代居”,中梁要帖上八封,用红布色,(内装五谷,工匠师傅换新鞋、新帽,吉时一到,木匠师傅抱上一个大红公鸡,主人叩头拜梁,吉炮轰鸣,讲究的人家还要请村中的“神狮”迎梁,木匠师傅将鸡冠掐破,用鸡血点梁,边点边颂吉利词,一般为:鸡鸡鸡,鸡是王母娘娘赐下的,头戴红冠,身穿五色衣,今日拿在弟子手,弟子用来做点梁鸡,先点梁头,后代子孙做王侯,二点梁腰,子孙福禄比天高,三点梁脚后代子孙读大学,家人朋友随师傅念吉利词,高喊谢金口,点完后中梁上栓上亲朋们送来的彩布,按辈分栓彩,之后放炮竹,讲排场的人家要请灯社的神狮迎梁,接下来是竖柱上梁由侄亲两人在中梁位置放下两根麻绳,木匠登梯时也有讲究,边说边喝彩,福寿安康,大发大旺,边念天上掉下两棵金龙绳先栓梁头。

在栓梁尾,上第一蹬念“一步一登天,二步金玉满堂,三步三星高照,四步四季发财,五步五子登科,六步六位高升、七步七星高照,八步八福寿喜、九步九九重阳、十步万代吉利”,然后是丢包子,先丢五方包子,然后是四个元宝,(包子内装有钱币,亲朋们纷纷抢接,木匠师傅丢下的包子和米糕,钱币,然后用一把大茶壶倒下水,口念“山也朝、地也朝,人也朝,非常吉利,新房前面人给多,答:后面人多,又问新房后面给有人,答:新房后面人更多”,上梁毕,东家在新房中心摆上一桌干果酒席邀请亲友喝上梁酒,酬木匠泥水匠小红包,一表谢意。

择好乔迁吉日,新房内张灯结彩,满屋生辉,喜气洋益,主人备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物和油、盐、柴、米、水、肉、等物各一挑,鸣放鞭炮,请两位得高望重的人门内门外各一人,念吉言,敲门外三下,门内人问,何人到此,答贵人到此,问带着什么来,答:金木水火土金银财宝一起带着来,内应道“财门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天上财掉下来,地上财长出来”,边念边开正堂屋门,房内烧两炉碳火(意新房内日子红红火火)新房内摆一张八仙桌请高朋贵宾喝喜酒,吃喜糖,划拳行令,热闹非凡,东家设宴款待。

5.3以口夸节日

春节:进入冬腊月各家各户、开始杀年猪,添新衣,办年货,实际上进入腊月就拉开了春节的序目,腊月23日晚上,举行送灶仪式,在灶君神像前供奉糯米油炸粑粑,意即让灶君吃了香甜的粑粑,上天多说好话,祈求灶君老爷“上天奏好事,下界降 吉祥”保全家清吉平安,一年和顺,恭奉灶君老爷上天。

腊月二十七扫尘家家清洗衣物,被盖粉刷墙壁,家家门前栽天地树,购年货,除夕平安夜,各家杀鸡宰鸭,备办丰盛菜肴,贴春联、挂门钱,叩拜祖先,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半夜子时,也就是12点钟,各家个户封门,封门后禁止任何人串门,亲友邻居不相往来,一家人围在火炉边一夜不睡,迎来黎明意为守岁,男人洗脸洗脚手后,开财门,开财门后男人手持三柱香挑着水桶去以口夸村后甸井挑水,称为“请龙”意为新的一年开始,财源茂盛,兴旺发达,所以要煮糯斋,一家赛一家早,正月初一,女人不下厨,全有男人承当,初一这天女人不走亲戚、不串门,初二家家到土主庙杀鸡祭祀,大办菜肴,俗称打牙祭,互相拜年“请春客”,新婚夫妇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所到拜年的亲邻家,日后新娘生小孩送鸡酒,初二早饭后,须在院心的天地树上贴“出行大吉”,然后在大路上玩耍老人们在一起聊天女人在做针线活,闲谈,到处欢声笑语,初二晚上灯社开始演出。初七是以口垮村土主的生日,全村祭土主,这一天是以口夸村的“年中年,节中节”,邻近各村的人都要到以口夸村赶“太平大会”整个村子热闹非凡。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当天晚上主要以唱花灯为主,各家个户吃元宵,意为团团圆圆和和顺顺,万事大吉。 清明节:家家户户上挂杨柳,各家各户备办菜肴上坟烧纸钱,修理故人坟墓,寄托哀思。 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家家门上挂树蒿户户包粽子、牙豆,小孩手上、脚上戴荷包,布菱角,香绳,绣布娃娃用雄黄点耳鼻,用锅底黑烟点小孩印堂,表示驱邪魔鬼。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杨、王、高、段姓氏过的是六月二十五日,(以口夸没有高段姓氏一般过六月二十四,家家准备松树火把,香面,夜幕降临整个村子沸腾了,点些火把,互相撒火把,互相祝福,当年结婚的新婚夫妇要到岳父家授火把以示驱邪、驱秽、吉祥如意。

中元令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令节,俗称“七月祭祖节”传说七月半“地府人放假回家到阳间享受衣食奉禄”,老百姓接亡灵、祭祖先,各家各户备办香火,食品,麦牙等,堂屋设祭堂,摆上祖公牌位,已故不到一年的称为“新祖”,一年一上的称为“旧祖”,初一初二接新祖,农历七月十五晚饭后送祖,根据本户祖宗姓名填写包封,新祖填白包,旧祖填花包,包封内装有纸钱、金银锞、少量的食物,另外每户还要填上白包花包各一,上书本境无主孤魂众位,称孤魂包,送祖时一般在各户大门外将所有包封烧于铁锅内,边烧边念包封上祖宗的名字称呼,称呼XX请来领受,先祖恩德,传承优良家风。报本追远、源源相传。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合家团聚,至爱亲友赠月饼,娘家接回新婚闺女,婆家接回未婚媳妇,准备斗,插上月宫码子供奉后,准备月饼、水果、板栗、酒等食物,合家赏月、拜月,中秋节有称团圆节。

冬至节:俗称过冬,节前各家备办糍粑,饵块节日那天,奉祭祖先,全家人用蜂蜜簪糍粑,意即“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甜甜蜜蜜“之意。 凡婚嫁喜庆,旧时讲究“八大碗、四盘四碟”,先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通常红白喜事都是八大碗,外加冷盘、清蒸猪、鸡、牛、羊肉俱全。更有浓浓的乡土味和人情味,三朋四友借着办事的机会,沟通感情、沟通亲情,整个宴席充满了和谐气氛。 近年来,在市文化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搜集整理了《中国楚雄彝族土主祭祀活动》,据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自明清以来,在花灯戏曲、历史文化、佛教文化等诸多方面,在楚雄地区享有盛名,具有厚重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淀和彝汉文化交融的内涵。以口夸村素有花灯窝子之称,该村的民间花灯艺人杨天才、杨天学、何正安、李仕龙、李仕兴、李正兰、张家凤、张家宏等人,在楚雄农村业余演唱活动中也小有名气,业余剧作者杨天才、杨天学收集整理的一批该村历史剧目以被国家剧协会和省、州剧协会收录于有关资料得于收藏,由该村业余作者收集整理的该村的历史剧目《大王操兵》、《乡城亲家》、“凤阳花鼓”等剧目资料已被楚雄博物馆收藏为馆藏史料。

该村的演唱活动自明清延续至今从没间断过,三中全会后,该村演唱活动更是更上一层楼,楚雄州、市的历次汇演、调演都有他们的演员参加,2006年建党节,该村编排的节目还参加了楚雄市委庆祝建党85周年庆祝晚会调演,同年又参加了楚雄市廉政建设文化文艺剧目展演,并参加州级文艺展演评选分别获奖,同时受到州、市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为了发展传承历史文化,2007年春节,楚雄市文体局和市彝族文化传习所还拨出一定经费,组织整理了该村的中国彝族土主崇拜习俗和祭土主庙会原生态展演,此次展演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据专家学者们称,这种彝族祭土主原生态展演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还准备向有关部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口夸村在楚雄地区就被誉为“花灯之窝子”、“洞经古乐”之乡,据该村幸存的一本1835年撰写的“洞经社志”记载,该村的洞经演奏历史悠久。

“洞经社志”记载如云:尽闻作善降祥,天道默运於不言之表,知过必改,人心尽在于有祷之间,我村先辈於道光十五年岁次乙未年(公元1835年)建立社会捐助功德,邀集朋儕不憚烦劳虚心学习,是于文风丕振,礼乐大兴,足为一时之美感,幸而何乃祥、何乃谦、张开第、何克昌、何克昭、杨成综、何乃思、何乃旺、李廷瑄、何克忠、杨鈞铸、杨兴文诸公协力潜心勉延至咸丰五年岁次乙卯年(公元1855年),历时21年,当年匪患扰乱,艺人们流离失所,离乡背井,器具无存,村墟廖落,人户凋零,难于维持活动。

至同治九年岁次庚午年(公元1870年),终断15年,全滇肃清匪患方将社内一切事宜陆续调治以成善纪,至光绪以来,村运方新,人丁渐旺,凡我同人入斯门循规循矩,克勤克虔启后承先,忏愆悔过,源源相接,历代相传而来,方不负前人之至意,建善之规模也以为釵,谨将二次社友次序芳名胪列於后:何绍先(文生)、何克信(文生)、张廷琇、张运佩、何道显、杨兆文、杨廷美、何荣生(文生)、杨再玉、李长春、何荣恩(九品衡)、何开周、、何荣华(武生)、何自荣(文生)、何益清、何盛祖(文生)、何盛才(文生)、何道先(文生)、张绍会(文生)、何盛周、何荣富、杨元章、何道武、杨儒材(文生)、何道纯(鉴生)、何绍文、杨立祥(鉴生)、何道行(鉴生)、李长富、何盛兴、何道楹、杨维民、杨儒檀、李春发(文生)、杨应祥、李成美、杨国辅、何道祯、李存应(未)、杨兴廷(未)、何盛福、杨文章、李成灿、何朝礼、李成武、张丕周、杨连登、何兆洪、杨正纪、杨绍文、何自惠、何盛堂、何恩荣、何国金、杨绍尧、杨开福、杨绍虞诸公等,延续至1949年破除迷信,自行停业,共延续75年。司禄社乐器充公变卖,所剩无几。相续“文革”活动,“土主庙”被两次炸毁,“土主庙”“魁星阁”被拆,至1980年改革开放,传统文化得以恢复,1981年一年一度“土主庙会”由群众自发恢复,2000年6月份由村民杨国恩、何泽深、张丕成、李仕祥等人,捐筹资金,购置乐器,全力协助恢复“司禄社”,动员青年参加学习,使停止52年的洞经古乐得以恢复,参加人员排列芳名如下:杨国恩、何泽深、张丕成、李仕祥、杨国忠、杨正元、杨天秩、杨天久、杨先宝、杨锦祯、杨锦发、何正安、何进祥、何泽章、李光贵、李大龙、何永祥、李光华等人。“司禄社”宗旨:以爱国守法为荣,以孝道和睦为先,以道德处世为己任,以普渡众生云云,施善行德和谐处世,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太平盛世为追求。

文章来源:子午镇骠川花灯传承协会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