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养殖状况

团头鲂养殖状况

日期: 人气:40

有人无肉不欢,有人终年吃素。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

在考古的世界里,食物遗存是可以大致反映出墓主或当地人的饮食偏好的。本文将带大家看看那些埋藏了千百年的美食们,究竟抓住了谁的胃?

01 辛追的心头好之“羹”和“炙”

有着“东方睡美人”之称的辛追夫人,正是被体内的138粒甜瓜籽和墓中的食物遗存暴露了“吃货”属性。

西汉 甜瓜籽 湖南省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看过 马王堆汉墓展厅的出土食物专区就知道,辛追夫人是个鸡鸭鱼肉,飞禽走兽,荤素不忌的主。

在煎炸蒸煮焖炖炒等多种烹饪方法中,“羹”是辛追夫人的心头好 。什么小叔(菽)、鹿胁白羹;鲜鳜、禺(藕)、鲍白羹;鹿肉、芋白羹;鹿肉、鲍鱼、生笋白羹……每一样都是她爱吃的。

展开全文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藕羹

在发掘马王堆汉墓时,考古工作人员竟然在一件云纹漆鼎里发现了汤和莲藕片!在场的人无不为此感到震惊,这些尘封了几千年的藕片,刚出土时形状仍清晰可辨。

遗憾的是,藕片出土不久后,就随着搬动次数和暴露于空气中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减少直至全部消失了。

不过研究表明,“吃货”辛追最爱的吃法是“炙”,就是当代人也爱的“烤”。

烤肉不仅多次出现在辛追墓出土的遣册竹简上,如 “牛炙一笥”、“犬肝炙一器”、“鹿炙一笥”等,还有不少实物遗存。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烤肉串

图源:封面新闻《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辛追夫人爱吃啥?考古专家把她的“餐桌”搬到现代》

果然,对于一个吃货来讲,没有什么是一顿烤肉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

02 大西北烤羊肉串/排

关于古人也爱吃烧烤这件事,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除了文献记载,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石上就有烧烤的情景, 甘肃河西走廊上的魏晋时期壁画墓中也有很多人们正在烤肉的画面。

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六号墓出土砖壁画《烤肉图》

这些画像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人们制作烤肉串的全过程,但他们烤的是五花肉串,还是鸡、牛、羊、鹿肉串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墓中的食物遗存才能告诉我们。

1985年,位于宁夏中卫市常乐镇的 常乐墓地被世人发现,后经数次考古发掘出墓葬近百座,各类文物五百余件(组)。

其中M17墓葬保存较好,还出土了丰富的食物遗存,其中一部分很有可能是用于祭祀的加工过的熟食,这在该地以往的汉墓发掘中可不多见。

常乐墓地食物遗存出土位置(A、B),饼类(C-H)、肉串(I, J)、肉干(K)样品

经中科院杨益民教授课题组与故宫博物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常乐墓地出土的肉串应为羊肉制品 。

宁夏中卫汉墓出土的烤肉串

所以这可是一份来自汉代的红柳大串,既然羊肉串都有了,那羊排怎么能不安排上?

同年9月,新疆 且末战国至汉代的扎滚鲁克墓葬中出土了距今2800多年的烤羊排。串在红柳枝上的 羊排肋条清晰,骨肉相连,最长的一根羊肋骨有18厘米,光是看着都觉得香

公元前800年 红柳串羊排

1985年自且末扎滚鲁克墓葬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由此可见,西北人民喜食烤羊的基因是千百年前就有的。那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有 “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在古代被称作“河西咽喉”,它是连接东南西北交通的军事要塞。 这里筑有许多“烽火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

1983年,考古人员在这里的汉代烽火台遗址附近发掘出了一只因脱水而略显干瘪的猪蹄。经碳14等手段检测得知,这是一只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野猪蹄。

汉代猪蹄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藏

图源:@遗产君

可是秦汉时期,家猪的饲养已经十分普遍,这只极具破坏性和伤害性的野猪又为何会成为边疆战士们的食物呢?

或许是除了敌人来犯,他们还会遭遇野生动物的袭击;又或许是军粮供应不足,他们只能猎取野味改善生活……

从古至今,戍边生活艰苦异常,因为边防战士们的坚守和奉献,才有了我们的欢乐与祥和,向他们致敬!

0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提起西安美食,就会想到凉皮、肉夹馍?陕西临潼区湾李村的墓葬发掘中出土的食物遗存,让我们看到了秦汉时期的陕西人对各类肉食的热爱。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地共发掘出312座墓葬,而 陪葬有带骨动物肉制品的共 有67座。 经考古人员统计,最多的是绵羊,有38只,其次是狗,有23只,猪22头,黄牛20头,山羊10只, 鸡9只,蚌4个,鱼、马、麝鼹、鼢鼠各1。

其中M208墓中的一个铜敦里盛放着满满的肉制品,通过红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为战国时期的黄牛肉,这是我国目前保留最早的墓葬中陪葬的肉制品。

图源:2012年9月29日西安日报《陕西发现2千年前战国牛肉干 肉丝清晰可见(图)》

铜敦中的牛肉已经碳化,但掰开后白色的弹性肌腱膜仍清晰可见,肉丝根根分明。这是因为铜敦封闭严实,土坑墓室内空气隔离也比较好,加上这些肉可能本身就是风干的或是腊肉,所以才 能以这样的状态保存至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临近湖泊的湖南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吃鱼、擅长做鱼。腌鱼、咸鱼在湖南人的餐桌上十分常见。

2014年12月,在荆州中学新校址夏家台墓地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战国楚墓,墓葬里居然有几条阳干鱼!更令人称奇的是,部分鱼肉还没有腐化。

战国 干鳊鱼 2014年荆州楚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这条用盐腌过的鱼干,时隔千年依然保存完好,还能看出 条鳊鱼(团头鲂), 鳊鱼可是当地人腌鱼时常用的选择。

今年年初,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建成开馆,这条出土于湖北荆州战国时期的干煸鱼作为荆楚饮食文化代表展品又和大家见面了,有网友笑称“这大概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的一条咸鱼了,躺平2000年终于熬进了事业编~”

04 好酒飘香千年

除了爱吃肉,西安人还很爱喝酒,而这份喜爱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2003年,西安市未央区文景路枣园村出土了2件引人注目的鎏金铜锺。它们铸造规整,造型大方,线条流畅,制作精美。一件已严重残裂,另一件则保存完好。

图源:李书镇 赵凤燕 丝路遗产《西汉美酒出土亲历记》

文物工作者将保存较完好的铜锺开启后发现,其中竟然保存了共计26公斤带有酒香的 绿色液 体。

这么多酒,可够喝好几顿的。至于这“绿”,难道就是传说中“灯红酒绿”的“酒绿”?

图源:西安博物院官博

经过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全国酒类检测中心的测定,这些 清澈透明的液体是纯正的 西汉美酒。

这批酒是目前为止所知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西汉酒,也是陕西省发现年代最早的酒。至于绿色究竟是它原本的颜色,还是长期放置后的变色,抑或是酒和盛酒铜器作用结果,目前尚无定论。

西安人爱喝酒,河南人则是酒量好,坊间甚至有“世界喝酒找中国,中国喝酒找河南”的说法。所以,西安都出土了千年美酒,河南自然也得跟上。

2020年5月,河南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配合三门峡市开发区后川棚户区改造工程时,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墓中出土了一件罕见的鹅首曲颈青铜壶,密封的铜壶顶上有一个小孔,里面装着3000多毫升黄褐色不明液体。

西汉 鹅首曲颈铜壶内液体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源:卡拉·蔡

经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人员取样检测,鹅首曲颈青铜壶内的液体为西汉早期的古酒。

这些酒成分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中的相关记载颇为相符,是可以止血消炎的药酒。

西汉 鹅首曲颈铜壶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源:卡拉·蔡

05 千年前的鸡蛋&杂粮面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至今都无人能解的哲学问题。不过南京博物院这儿有一罐 囤了2800多年的鸡蛋请查收——

1974年11月,江苏句容县浮山果园的西周平民墓葬区的一号墓里出土了一个“西周几何印纹硬陶瓿”,罐子里竟然装满了鸡蛋!

这 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蛋壳很薄,直径在3.1-4.2厘米左右,它们 能够完整地保存至今堪称奇迹。

西周鸡蛋 南京博物院藏

图源:遗产君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鸡蛋都已经石化了。所以就有人问,这算不算“鸡蛋化石”?

从 古生物研究的角度来说,“只要是埋藏超过一万年的动、植物等生命体的残骸或是它们所产生的痕迹”,都能叫做化石。

团头鲂养殖状况

但这些鸡蛋只埋藏了两千多年,所以最多只能叫 正宗的“土鸡蛋”。不过你看它们裹满了泥巴的样子,像不像变蛋or松花蛋?

西周鸡蛋 南京博物院藏

图源:遗产君

在距离这罐西周鸡蛋近两千公里以外的青海喇家遗址,出土过一碗4000多年前的面条。

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喇家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也是 中国唯一一处史前灾难现场。

根据遗址中的群体人骨遗骸,考古学家认为引发这场灾难的是一场地震,而摧毁聚落的是地震引发的洪水。

图源:中国考古博物馆官微

遗址中有一个倒扣在地上的陶碗,陶碗直径20厘米左右,高10余厘米,掀开后就露出了已经薄如蝉翼的面条。由于陶碗倒扣且被洪水淤泥覆盖密封,这碗面条才得以保存4000年。

经检测,这碗面是用小米面和黍米面做成的杂粮面。此外,面条样品中还检测到了少量的油脂、类似藜科植物的植硅体以及少量动物的骨头碎片,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碗光面,它很可能是有浇头的,而且还有肉有菜。

图源:中国考古博物馆官微

这里还有一个冷知识: 开遍全国的“兰州拉面”,就诞生于距离喇家 遗址仅100多公里以外的化隆县。那么 再看看这碗4000年前的面,是不是好像能想象到它的味道了?

06 色香味俱全的阿斯塔那面点

说到面点类食物遗存,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相,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要认第二,那就没谁敢称第一。

阿斯塔那墓地 位于火焰山南缘,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葬在这里的人,从贵族到平民,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有 ,故而 被当今学者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期间,考古工作者在阿斯塔那墓地,发掘出了数百座墓葬,出土的文物达数万件。由于气候干燥,墓中保留了很多完整的食物遗存。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花式点心

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点心

唐代点心 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 新疆博物馆藏

图源:遗产君

唐 花式点心 直径约3-6厘米

1960-1973年间自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些花式点心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高颜值,实在令人惊叹!

唐 宝相花纹月饼

1972年自吐鲁番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比如这块月饼,表面 看起来和现做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月饼中心是两组联珠纹,周围则是环连瓣纹,外侧又有松针纹装饰。如此新颖别致的 造型,要是放到现在的点心店来卖肯定会很畅销~

左:唐 饺子 长6厘米 宽2.3厘米

1960年自吐鲁番阿斯塔那339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右: 唐 馄饨 长3厘米 宽2.5厘米

1969年自吐鲁番阿斯塔那117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再看看这些皮薄馅大的饺子和馄饨,唐代人民都已经知道了这二者的区别,你到现在还分不清吗?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不少如葡萄干、干枣、干梨、核桃等 干鲜果品,这让吃货看了不得流口水哇?

图源:新华网

唐 葡萄 1969年自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17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唐代核桃 图源:遗产君

当在博物馆里遇见这些美食,你会想要尝一尝这跨越了数千年的味道吗?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霸国 |晋阳古城 . 中国庞贝 |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 |平陆商代方鼎 往事

徐显秀 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 |大康通宝. 皇后 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 | 发现 倗国 | 芮国虎妈 | 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 | 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 | 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 | 眩晕的山西古琉璃 | 《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 |南涅水石刻 . 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团头鲂养殖状况

废黜皇帝 .海昏侯黄昏 |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 | 寂静鸣条岗 :驯龙者宿命

唐晋 | 徐 青藤 | 箭 响马到 陆浑戎 | 凤凰陨落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 |五台山 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 .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 .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 .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 | 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 | 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最 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