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水库养殖技术

吉林省水库养殖技术

日期: 人气:43

查干湖又迎来了,产量最高的一次“红网”出鱼量达到了50万斤,冬捕将持续到2023年2月份,预计总捕捞量为300万斤左右。

查干湖基本上每年捕捞300万斤鱼,鱼哪来的?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西北部。湖名源自蒙语“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该湖主要补给水源为霍林河、汀儿河、嫩江、第二松花江及前郭灌区泄水。 查干湖冬捕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

吉林省水库养殖技术

在宋辽时期,查干湖是辽代契丹首领进行“春捺钵”(移动办公)活动的重要场所。元代以后,这里成为蒙古族游牧之地,蒙古族信奉喇嘛教,认为“万物有灵”。冬捕之前要用最高礼节祭祀湖神,感谢上苍赐予的食物,然后才开始冰下捕鱼,这个习俗也一直沿袭到今天。

直到现在,查干湖在冬季捕鱼之前,都要举行传统、神奇的祭湖醒网仪式,一方面是对查干湖的敬重,同时求得兴旺发达,获得丰收。

吉林省水库养殖技术

事实上,从査干湖的鱼类资源组成看,红鳍舶和鲫鱼的种群量最大,产量最高,在松辽平原的 湖泊鱼类组成中独具特色,且它们均是当地 人喜食品种。这两种鱼之所以在该湖生长较 好,除了自身对盐碱水域有较强的适应 外,主要是各自的食物链不同。红鳍舶的食 物主要是小型无经济价值的小杂鱼和较大型 的浮游动物;而鲫鱼是典型的杂食品种,以 软体动物、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底栖动物等为食。上述饵料资源在该湖较丰富,故这两种 鱼成为査干湖的主要经济鱼类,对渔业生产 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全文

但是如果光靠湖泊的自然渔业资源,肯定是没有办法可持续发展的,査干湖是一个鱼产力较低的大型平原湖泊,且以渔业生产为主要功能,发展渔业生产 的途径应釆取繁殖保护与增殖相结合,辅以发展养殖。

所以当地根据査干湖的自然环境条件,宜采取以湖滨陆地为依托,水陆结合,对水域实行分层 次开发,综合利用,比如对湖区大水面实行资源繁殖保护,同时开展放流增殖,提高天然捕捞 量。

当地渔民也表示:“查干湖鱼能够闯出今天这般名气,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有序捕捞,增殖放流是保护水域生物多样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每年向湖中投放约1000万尾鱼苗,其中以花白鲢为主。这种鱼能滤食水中藻类,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这和洗澡鱼不一样,增殖放流,是指采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投放鱼、虾、蟹、贝等原种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应遵循保护水产学的理念和原则。鱼类人工增殖放流计划是当鱼类原有生境被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或生存条件突然变化导.致物种数量^下降至极低水平,自然种群无以为继时,通过对塘养鱼类的饲养观察,深入了解保护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物学特征,探索各生态.因子与鱼类生存的关系,为鱼类重新回归野外生境提供科学依据。实施原则为:增殖放流对象选择依.照濒危、易危及稀有的顺序,依据保护计划的近、远期目标,选择分布区狭窄、抗逆能力差且易驯养繁育种类为优先保护对象。保护对象确定后,综合分析保护鱼类的资源现状、生态生物学特点及栖息地变化程度等因素结合监测信息,设计增殖方案和放流方案。

查干湖有1000亩鱼苗场中,这里每年可以培育200万斤鱼苗,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等鱼类。查干湖的增殖放流期是每年的春秋两季,当鱼苗还在生长期的时候,自动化的喂鱼设备和24小时实时监控为这些鱼苗保驾护航。

增殖放流不仅能够增加查干湖的鱼类数量,还可以利用鱼类对水的净化作用,持续改善水质,实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

这也是为什么查干湖渔业资源不会枯竭的原因,事实上,不仅是查干湖,国内众多的渔业湖泊都采用这样的模式,比如说千岛湖,从2000年起,当地逐年加大向千岛湖渔业资源放流力度。20年间共向千岛湖增殖放流鲢、鳙、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光唇鱼等苗种6.6669亿尾,形成了以鲢、鳙、花鱼骨、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等洁水品种为主,光唇鱼等土著鱼类为辅的放流模式。

通过水养鱼,以鱼净水,进一步保护水域生物多样,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是这些年以来,摸索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