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 玉米里的虫子叫什么

玉米螟 玉米里的虫子叫什么

日期: 人气:118
玉米里的虫子叫什么玉米里的虫子叫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能为害棉花甘蔗、大麻、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蔗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玉米螟外形黄褐色,雄蛾体长13-14毫米,翅展22-28毫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玉米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玉米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玉米里的虫子叫什么
  2. 玉米螟是什么?

一、玉米里的虫子叫什么

玉米里的虫子叫什么玉米里的虫子叫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能为害棉花甘蔗、大麻、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蔗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

玉米螟外形黄褐色,雄蛾体长13-14毫米,翅展22-28毫米,体背黄褐色,前翅内横线为黄褐色波状纹,外横线暗褐色,呈锯齿状纹。雌蛾体长约14-15毫米,翅展28-34毫米,体鲜黄色,各条线纹红褐色。

玉米螟的生活习性玉米螟在我国的年发生代数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1年可发生1-7代。各个世代以及每个虫态的发生期因地而异。在同一发生区也因年度间的气温变化而略有差别。通常情况下,第一代玉米螟的卵盛发期在1-3代区大致为春玉米心叶期,幼虫蛀茎盛期为玉米雌穗抽丝4,第二代卵和幼虫的发生盛期在2-3代区大体为春玉米穗期和夏玉米心叶期,第三代卵和幼虫的发生期在3代区为夏玉米穗期。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翔和扩散能力强。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不需要补充营养,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雄蛾有多次交配的习性,雌蛾多数一生只交配一次。雌蛾交配一至两天后开始产卵。每个雌蛾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

幼虫孵化后先集群在卵壳附近,约一小时后开始分散。幼虫共5龄,有趋糖、趋触、趋湿和负趋光性,喜欢潜藏为害。幼虫老熟后多在其为害处化蛹,少数幼虫爬出茎秆化蛹。

二、玉米螟是什么?

为世界性的蛀食性害虫,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2种,属鳞翅目,螟蛾科。亚洲玉米螟分布于亚洲、;欧洲玉米螟分布于欧洲、和西。

在我国,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除外,分布于东北到华南的东半部农区。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麻等,也取食大小麦、向日葵、甘蔗、甜菜、茄子等。

为害状

玉米螟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使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遇风易断,则减产更严重。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一般受害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减产30%以上。

形态特征

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4毫米,翅展20~26毫米。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波状纹,外横线为暗褐色锯齿状纹,外横线与外缘线之间,有1褐色带。后翅灰黄色。雌蛾体长13~15毫米,翅展25~34毫米,体色浅,前翅淡黄色,外横线与外缘线之间的阔带极淡。后翅灰白或淡灰褐色。后翅基部有翅缰,雄蛾1根,较粗壮;雌蛾2根,稍细。卵椭圆形,扁平,一般20~60粒产在一起,呈鱼鳞状卵块。初产时乳白色,后转黄白色,孵化前卵粒中央呈现黑点,为幼虫头壳。初孵幼虫,体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体淡灰褐色或淡红褐色(彩版五,26),有3条明显的纵向背线。胸部第二、三节背面各有4个圆形毛瘤,腹部第一至八节背面各有2列横排毛瘤,前列4个,后列2个,前大后小。第九腹节具毛瘤3个,中央1个较大。胸足黄色,腹足趾钩为三序缺环。蛹纺锤形,黄褐色至红褐色,体长15~18毫米,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第五、六节腹面各有足的痕迹1对。臀棘黑褐色,端部有5~8根向上弯曲的1组刺毛。雄蛹腹部较瘦削,尾端较尖,生殖孔开口于第九腹节腹面。雌蛹腹部较雄蛹肥大,尾端较钝圆,交尾孔开口于第八腹节腹面。

发生特点

玉米螟从北到南1年可发生1~7代。北京地区1年发生2~3代,以4龄以上幼虫在寄主植物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成虫常在晚上羽化,白天多躲藏杂草丛或作物间,夜间活动,飞行力强。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玉米、高粱、谷子叶背附近。每头雌蛾可产卵10~20块,300~600粒。初孵幼虫先群集在卵壳上,约1小时后爬行分散。幼虫有趋糖、趋触、趋湿和趋光等特性。4龄前多在玉米心叶丛、雄穗苞、花丝及叶腋等处活动。4龄后蛀茎为害。抽雄前咬食嫩叶,通称花叶。玉米打苞时,咬食幼嫩雄穗。4~5龄幼虫向下转移,蛀茎为害,破坏植株组织使营养输送受阻。蛀茎盛期也是影响产量的严重时期。一般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春玉米1代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温度直接影响螟虫发生时期的早晚和发育速度的快慢。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历期就越短。越冬幼虫耐寒力强,冬季严寒对其影响不大,春寒能延迟越冬幼虫羽化。湿度是玉米螟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春季咬食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雾滴,取得足够水分后才能化蛹、羽化和正常产卵。低湿对其化蛹、羽化、产卵和幼虫成活不利。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国内已发现70多种。天敌数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玉米螟的发生量。北京主要有寄生卵的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幼虫的长距茧蜂和寄生蛹的夹色姬蜂等。此外,还有螨类、蜘蛛和白僵菌、细菌等。其中,作用最明显的是赤眼蜂。如北京、陕西、山东等地的玉米螟赤眼蜂,多数年份的3代玉米螟卵,其自然寄生率可高达90%以上,往往可以不进行人工防治。玉米种植制度对螟害发生量的大小及为害轻重均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如,60年代以种植春玉米为主,1代玉米螟为害严重,一般百株卵量达百块左右,百株虫量可达数百头。70年代大面积种植套玉米,2代玉米螟上升,成为主要防治对象之一。80年代中期,大面积推广平播夏玉米,压缩春、套玉米面积,玉米螟为害大大减轻,收获期平均百株虫量在30头以下。

另外,玉米螟发生轻重与品种密切相关。抗虫品种受害轻,幼虫成活率低。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棉花等有虫秸秆作燃料、铡碎沤肥和封存穗轴,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

(2)改进耕作制度。减少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的春播面积,压低1代玉米螟的发生量,减轻2、3代玉米螟的为害。

(3)选用抗螟品种。种植抗螟品种是1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治螟措施。如丹玉13、中原4号和掖单4号等,有一定程度的抗虫性。

(4)药剂防治。50%对硫磷(一六〇五)乳油500毫升,加水10千克释释后,拌入25千克筛好的煤碴,砖碴颗粒备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按1∶6拌筛制好的颗粒;1.5%颗粒剂按1∶15拌筛制好的颗粒。用以上3种颗粒剂之一,于心叶末期撒入玉米喇叭口内,每株撒施1~2克即可。

(5)生物防治。心叶中期撒施白僵菌颗粒剂,即将含菌量为50亿~500亿/克的白僵菌500克与过筛的煤渣5千克拌匀,每株撒施2克;放蜂治螟,一般每667平方米设5~10个放蜂点,667平方米放蜂15000~30000头。

确定心叶末期的方法是当玉米快要进入打苞前期,抽样拔取有代表性的玉米心叶丛,剥去外面已经变绿的叶片,将剩下的黄白色嫩叶逐片展开,如展开2~3片叶后即露出其中的幼嫩雄穗,为典型的心叶末期;如展开4~5片叶才见雄穗,则为心叶中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玉米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玉米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