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3-18 05:50 编辑 : T6 Y. x! X* m- o
1 @: }% P' y- C! h6 B" P, v$ `; E4 n
“蜂蜜脱水的时候,糖浓度随之升高,成熟产品的吸湿性也加大,蜜蜂用蜂蜡封住满溢着蜂蜜的巢房,以保护成熟的蜂蜜。至此,成熟过程就是在贮存蜂蜜的巢房被蜂蜡封上盖时宣告完成。由于成熟蜂蜜具有高吸湿性,这象是一场与稀释和发酵的赛跑。”
( p& e) a- j* x! \$ |8 j5 P& a) ` O. O) X& A5 J
有人根据国际蜂联这段话,得出结论“封盖蜜等于成熟蜜”,原意真是这样吗?有没有理解错误?错误在哪里?错误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有人硬要得出这样的错误结论?
4 _ y4 d! b, I8 V K' E6 n' L
蜜的封盖与否,一看就明白。蜜的成熟与否,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直观判断,非常容易引起分歧。如果“封盖蜜等于成熟蜜”,国际蜂联和国际食品法典,不用简单明了的“封盖蜜”,而用抽象又模糊的“成熟蜜”,来作为生产方式“违规”和“蜂蜜欺诈”(假蜜)定罪的专业术语,这是为什么?是语文不好吗?还是另有深意?探寻其背后原因,有些什么样的技术内容和价值?
# q' ?: N4 P5 \. N& c0 o9 `2 }
, a# r& p+ Z8 r7 l有时,刚封盖的蜜,摇了会发酵,被国际公认为假蜜。不过,也有人不摇这种刚封盖的蜜,继续放巢内,不仅不发酵,而且越来越浓稠,成为深受欢迎的“土蜂蜜”、“老巢蜜”、“真蜜”。为什么?# A5 R x7 g1 }
5 Q( h: [: c. K; P+ g/ ?这种封盖蜜发酵的情况,多见于湿热环境的意标平箱活框中。是偶然的吗?这种违规生产模式,正是国际养蜂界所不容许的,并与其它造假行为一道,共同被定性为蜂蜜欺诈(假蜜)。是不是有某种内在联系?% }1 l* _, W, t! t4 x
) A* c* Y- w5 j- D" v成熟蜜,不发酵。其原因是什么?
9 [5 B9 B. ~& a; r, q& Q2 O( J- l8 j, q% \1 A
既然“封盖蜜等于成熟蜜”,却又是一个发酵、一个不发酵,为何有如此这般的天差地别?如何自洽?7 I0 E9 y! v6 t, E
0 `/ c9 D, R! ^( A! N5 Q再回顾一下,国际蜂联,为何要将“取未成熟蜜”和意标平箱取蜜一同视为违规,列入蜂蜜欺诈(假蜜)?为何不将“未封盖蜜”列为违规和蜂蜜欺诈(假蜜)?
7 y3 @3 u: Q7 }/ M' R' ?2 F5 _$ L: k
哪些措施,能避免封盖未成熟蜜(封盖水蜜)?这些措施,是否能让南方夏蜜变废为宝?
) n+ K6 E: e7 r: @! ?0 O5 D% @
! r* Y) f. u. V2 |7 Q这些问题,有一些技术含量,我无力也无意在此设堂讲座,我只想提醒有心人来关注、思考和交流这些问题。; E( U# w1 d7 d
9 K- x9 ]9 P8 L' l1 Z( o6 }* i+ U
问题似乎很多,我感觉象是一根藤上的葫芦。答案基本都在国际蜂联那个关于蜂蜜欺诈的声明里。别忘了英文版,里面有宝,值得深挖。
6 U! z/ w F3 _3 e6 k4 v" s
9 |* A* W6 J7 K3 z如果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清晰而正确的答案,我相信,您的收获,一定很好,而且会更好,还有,您不会被带沟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