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0|回复: 17
收起左侧

分享一个大型野巢(意蜂)

[复制链接]
积分
2424
在线时间
4696 小时

7577

金钱

1761

回帖

242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1-4-17 18: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18 05:56 编辑
  {; u7 ~" ?0 m8 t6 O  m% j6 O+ f6 h5 E" O# w$ Q. ^; t) ^' z
蜂窝长12英尺,宽4英尺,深16英寸。$ q9 _% Z4 P4 J( Z

1 G% M; F* }$ g$ z! c+ S奥格登养蜂人维克·巴赫曼(Vic Bachman)说:“我们认为那里有15磅的蜜蜂。”他说,这种蜜蜂可以转化为大约6万只蜜蜂。
/ D; ?( c4 o: T+ A/ E9 ^% E& Y. a/ Y
清除这个蜂巢,花了六个小时,以每小时100美元的价格,这笔费用达到了600美元,时间是2013年4月上旬。自1996年以来,蜜蜂就一直将封闭的洞作为自己的住所,几乎不会打扰房主。0 D) c* s/ u0 y& }, \$ f% K) H
- [+ s' @9 x& E( a# A
原文来源(雅虎新闻,链接发不上来,略). s# }: V$ z& _9 u5 c
IMG_3056.JPG
IMG_3054.JPG
IMG_3055.JPG
QQ
QQ
积分
2050
在线时间
1346 小时
居住地
广西自治区

5701

金钱

2170

回帖

205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1-4-17 18: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养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4
在线时间
4696 小时

7577

金钱

1761

回帖

242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8:56:4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18 17:48 编辑
+ F: L7 S: n- F* C! }
- ^% F- f$ h( p越冬末期,吸蜂收集15磅蜂,6万只,这个估计比较保守,但考虑到罕见强群,蜂大、蜂重,可能还是比较接近实际。( L2 B2 W+ w$ c% K' z
+ P; |! K6 _5 [6 \5 w+ _. x
蜂巢所在地盐湖城,北纬41度,海拔1300米,滑雪胜地,冬季约半年,春秋短暂,6-8月夏季。从十月到四月,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会有很多降雪。4月上旬,正常天气有霜有雪,没查当年气象资料,但图片中的树木没发芽散叶,草有返青,但地面尚有大堆积雪未融,即使上年暖冬,当年春早,有少量的未叶先花,最多也就刚刚开繁,群势仍是一年中最低。本人据此推算越冬前可能会有10万只蜂左右,鼎盛时期可能会有15-20万只蜂的群势。! D, K8 `( O0 W- u9 `- c3 ]7 |
& V  D4 n  u1 Y3 M. S" |( y
“honeycombs packed 12 feet long, 4 feet wide and 16 inches deep”,如果这个尺寸准确,长12英尺,宽4英尺,深16英寸,超过1.812立方米,约合43个意标箱的空间,大约相当于555个意标框的脾量,完全足够容纳15-20万只的蜂量。( v! b* i9 O* Q

1 [3 x% @* W2 M4 ^但从目测观察推算,似乎只有0.3立方左右的空间,90框左右的脾量,鼎盛时15万只以上的蜂量就有些拥挤,但散热面够大,还是有可能?
3 q0 S  H4 X1 ?- ~: o% \: Z2 A4 {; {1 `( y/ _& M8 h" Y+ ]4 S0 k
个人浅见,难免有误,盼蜂友指正。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72
在线时间
1049 小时
居住地
江西省

1180

金钱

264

回帖

272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21-4-17 19: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赞!3 _' e: C4 l/ P7 t
好像之前看过这个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2297
在线时间
1450 小时
居住地
福建省 龙岩市 新罗区 岩山乡

2912

金钱

196

回帖

2297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1-4-17 21:16:2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意蜂在野外自己会造脾,我怎么印象中已经失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4
在线时间
4696 小时

7577

金钱

1761

回帖

242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18 05: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野巢3.6米长,做了近17年,但顶部一小块没做满,希望这个细节对有心人有启发。为何不是顶部封封?如果是中蜂,是不是同样的筑巢规律?
人懒,蜂不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4
在线时间
4696 小时

7577

金钱

1761

回帖

242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18 17:42:4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更多的照片,雅虎新闻引用美联社的新闻稿,蜂巢尺寸很可能搞错了。
IMG_3060.JPG
IMG_3059.JPG
IMG_306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9461
在线时间
3679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2万

金钱

9011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21-4-18 19: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18 05:51, L5 ?! D+ \( H& k- I5 e2 W: ]
这个野巢3.6米长,做了近17年,但顶部一小块没做满,希望这个细节对有心人有启发。为何不是顶部封封?如果 ...
2 |9 z, Y8 a8 q( l' m, r; j
中蜂天气稍热老脾露裸24小时就生巢虫。半月内泛滥,蜂会怎样不言自明。9 r0 v7 M' }- z! |0 v) m
意蜂最高日产卵是中蜂3倍,约3千粒,1批子为21天,通常可以积累3批子,63天。是能达到15万只以上蜂量。" y5 ~5 m$ C2 C
我亲见意蜂王在新础半成脾上产卵,在腹部插入房眼产卵的同时,头部己经洞察了傍边的房眼,当抽出腹部后立马又收腹插入己查过的房眼。! |% m9 t' z  b5 o3 s9 J
我们的意蜂王也日产3千卵,为什么养不到15万的群。1:是蜂螨惹的祸。2:是劣根性深殖中国大地,虽然时常有外国良种引进,但遍地的退劣种群马上同化。有许多不思长进的老蜂农,不引新种就慢慢的得了不治之症,死光了,而且死因找不到。! ?- O. q; D$ S: A& t7 U" H
楼主所说冬季长达半年,这就是自然淘选,不是强悍的良种,别想越冬,况且蜂螨的生命熬不了几代没有蜜蜂幼虫和蛹的环境。+ n/ g: F' `4 h2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4
在线时间
4696 小时

7577

金钱

1761

回帖

242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22: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23 00:17 编辑 6 e) i2 `; W; G' O+ R/ Y3 l
蔡国光 发表于 2021-4-18 19:03+ |, V7 Q' p1 m
中蜂天气稍热老脾露裸24小时就生巢虫。半月内泛滥,蜂会怎样不言自明。
/ v) O/ R1 J1 x4 R: @% v: b9 v1 X- L% b意蜂最高日产卵是中蜂3倍,约3千 ...
9 J* l) Z! r/ O3 d. S

- s. o& |  P& D' T6 |
意蜂也有巢虫为害的,中蜂也有巢虫不为害的。关键在人,在箱,在群势,在蜂巢小环境,不在于蜂种,虽然蜂种也有差异。中蜂野巢强群,有多年不败的,可以借鉴其抵御巢虫之法。箱养中蜂,也有防巢虫很成功的,多种方法,可资借鉴。不能被一个巢虫困住而动弹不得。

, H; h# q/ i0 U' Q( U; _) C( ?( f3 d; _7 q* }
蜂蟹螨已遍布全球,除了某些岛屿,并不是越冬期长就自动消亡。意蜂野巢强群,少螨,无螨,并不是偶然,很值得深究。箱养意蜂群,也有数年不治螨的成功案例。不能被一个螨虫困住就不动弹。这些问题都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
  `% M2 Y4 K  _1 d
' C! y# T' t$ K7 Q* j+ o* m  F( r无论中蜂,还是意蜂,群势一强,那些奇奇怪怪、见多不怪的问题,就少见了、不见了,因为强群有最好的抗逆性。取成熟蜜,也是强群高产。因此,养蜂,当养强群。
, c9 r+ ^3 M. Z& M. m! h7 O4 A
半年越冬,意蜂确实不易,箱养群有难度,野群更难。此群越冬后还有这么大群势,主要的原因,不是良种,而是优质自然王及四季强群,当然,蜜足,保温防风的蜂巢小环境也很重要,必不可少。

. y9 S. X$ C: c' Y6 y5 o; d$ _
个人浅见,交流切磋,前辈请勿介意。

$ ]; h7 S& e# t2 R8 H"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9461
在线时间
3679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2万

金钱

9011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21-4-22 12: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养蜂经励和外部知识达到某1境阶时,蜂业方面的各种动向,就会明察积秋豪。/ S. v* o9 j: Z& S
从注意你到现在,觉的你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但经历尚少。
  Q- P& F/ ?+ _% m% x" |5 g: _8 W蜜蜂是有许多方面可以突破,但也有不少方面是禁区。
( J  ~0 Z- ?/ `. y- v大师如龚凫羌、徐祖荫,化了一辈子研究蜜蜂,尚未组织出一套可行的条条框框。
8 J  r; I1 M& |; \) o7 f3 B研究养蜂是个埋没人才的行业。1 G4 z* N" h: `" @2 l: c2 q  H
我师兄本来就是某大镇小学副校长,专业养蜂后几临破产,现在70岁还在养2百箱中蜂,虽能采5千斤枇杷蜜,全部批出去也只有毛利20万。
& k2 J/ m/ M5 c(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4
在线时间
4696 小时

7577

金钱

1761

回帖

242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4:30:4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23 17:27 编辑 # M8 t1 z6 R7 B/ S9 [

& H6 _3 {: P4 r# o, `+ N: l我只是用心发现特例,用心思考特例背后的原因,信马由缰,重视事实,轻视经验,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其它就一无是处,既非什么人才,也无什么经历。
2 T( k  W! O4 p+ |$ }& d! p) L* L
$ m) }1 ^0 n' D#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是对发明活框的朗牧师和获诺奖的弗博士,我也有质疑,技术探索上应该没有禁区。质疑得对不对,就是另外一回事,难免有在鸡蛋里挑骨头的时候。质疑,也不妨碍对其尊重。实际上,对这样的一代宗师,质疑越多,尊重越多。这就是“魔井”的魅力。
5 H" E7 l' {) H& a1 g/ p, Y- @
9 i3 O  {4 G2 l5 X我之前在本坛发帖,就质疑过朗氏蜂箱的尺寸(容积),也质疑过弗氏的采集专一性解释,质疑过蜂汗说和水蜂子说,还质疑过徐书与专利数据的自相矛盾。有的是点到为止,有的是有立论的,如采集专一性。都是就事论事。9 X4 Y9 G2 J8 N4 }

" n5 m9 x! ?7 [$ c  x- K& R有一些专业投资人,如某些基金经理,跟着散户跑,追涨杀跌,显得很有经验;还有少数专业投资人,别人恐惧时他贪婪,别人贪婪时他恐惧,逆流而行,看起来和一个毫无经验、不知深浅的新手没有什么区别。; z( Z* s& E" S

. m4 `* y* t0 j6 @7 j就养蜂而言,有的人,关注的是,别人的经验;有的人,关注的是,别人没有的经验,反其道而行之。
2 |( g* z& B6 N$ j4 f: S, |" u
( K/ c& \! o. [" f, a( I' J  y' o如果是职业养蜂,我会严格遵循低风险的成熟技术,可能不会做费时费力高风险的探索。爱好养蜂,就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4
在线时间
4696 小时

7577

金钱

1761

回帖

242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4:52:0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23 00:06 编辑
( [" l: T& U6 m* K
  p$ W  c  s( e上部封封,是我们养蜂人的常识,是最常见的筑巢形态,是不能突破的禁区吗?" y) Q3 m/ W1 W) {. z
# }- j* i- K3 \) z
答案显然不是。/ J1 D0 d; T9 l( \# _! S! O: r: i
8 b/ `/ i9 Y8 I$ U; w$ }4 p: l
图中这个自然巢,顶部留空十几年,就是不做脾,没有人为干预,纯粹是蜂的自然选择,就是最好的事实证据。(这个工具房的主人早就知道有这么一群蜂,但一直放任不管,直到后来在附近扩建房屋,蜜蜂飞到孩子的房间,有担心,才移除。)8 x. {8 z  X% Y. }; j8 X: M
" N3 B: O3 X- v5 K# e( B8 \1 Y
成熟技术里,也有事实证据。有兴趣的蜂友,关注一下多箱体,就能明白。如果说极端一点,顶部留空,是多箱体养超级强群的必备条件之一。  \$ ~- Q9 M) w9 J* N2 G, }; z/ o2 Y4 }
. H, Q+ W: K" E0 S# ]7 H9 ?3 l
是不是顶部都要留空?
( Z* L5 v2 A/ Y4 z% K- D5 f+ ^% B3 E. T  l2 k
显然也不是。比如,弱群一般就没必要,越冬一般也不必。
4 B+ E& Z5 b8 l$ v- w8 w3 u8 i" I, p! O- M1 j) v
是不是只有意蜂如此,中蜂不同?
4 Z- ^: ~- E9 {$ D# K  k( J
$ b: o3 l, k: B5 r我的答案,显然还不是。
+ @& F! ^7 r8 y/ a' R; v& `+ ?/ S/ p6 `' n
有经验的蜂友,可能会发现,顶部适时适度留空,能减少中蜂格子箱的分蜂,增大群势,也增加产量。4 Q3 {& F! ?2 b; }6 e
2 e$ h5 u- K) F3 g, C$ s7 _
个人愚见,盼蜂友赐教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819
在线时间
584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区

1670

金钱

293

回帖

819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21-4-22 15: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8_1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3804
在线时间
414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深圳市

6218

金钱

863

回帖

380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1-4-22 16: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航宇 于 2021-4-22 16:39 编辑
# T0 X# K) {: k" x- T9 I( Z0 W2 t7 i& `* d% J6 h
【特例】,不具代表性,更不适合于推广,只适合于研究。8 i( ^# }$ _# m1 g
( g+ E5 g! C5 t/ g; T/ P
这群蜂的具体情况不知道,我猜想其上部“留空”的原因是空间太高而巢门在下部,就如电线杆蜂出入口在底下蜂是不可能直接从顶部先筑巢。
5 U) A0 w% P0 R) s1 m/ f' h4 V
3 @3 r( j) z5 o( B   其他野外明巢蜂上部有空也是【被迫】而为之,单从固定巢脾来说蜂就已经是需要上部坚固的物品。它们虽然能够生存下来甚至是发展成为超强群,但是其生存条件肯定是更加恶劣的,发展的速度也会相对慢很多,产蜜量同样也会少很多。当外面的生存条件变差时,也就只能是另选良址或是灭亡。
__坚持纯天然,追求好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4
在线时间
4696 小时

7577

金钱

1761

回帖

242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7: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23 14:26 编辑
" ^$ \  g$ U: O/ `2 ^  \
航宇 发表于 2021-4-22 16:35: d; }$ m9 V" v2 M$ f$ g, e
【特例】,不具代表性,更不适合于推广,只适合于研究。9 e! U2 B# \5 h, K) j
! G" K2 {- O1 Z* R: X5 i5 M5 B# i
这群蜂的具体情况不知道,我猜想其上部“留空” ...
, W6 ~6 Y3 H' S: l2 c6 }/ X' a$ E
是的。初学者宜学习成熟技术,生产上宜用成熟技术。  U7 G8 A" k: ]  w3 ?% q* ~
4 P- ^8 Q2 @" X  r3 A- H4 E, l
这群蜂的巢门,在中间位置,很小的孔隙,见7楼中间那张图。顶部十几年没做满,应该不是离巢门远和高的原因。如果空间更大,做脾会更多。# d( f2 Z* G% E9 {4 l/ ^& G( ^' B

% v% E2 K6 t) R; N见得少,是特例;见多了,就不是特例。留意发现,会有很多,我就积攒了一些这样的“特例”,也许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只是需要时间慢慢琢磨。( F/ v5 m/ ]% d, h  B( H" e: ?
1 d- o6 j3 h8 B7 k
明巢往往是无奈的选择,正好给了不一样的观察机会,可以检验我们对蜂的认识,以提升技术,不是说要去仿效明巢,明巢抗御病虫敌害的条件确实很差,调节负荷也大。4 F- E8 I8 R9 E
% a. R" s0 _; o" W/ D& q9 Z(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2-23 11:32 , Processed in 0.204534 second(s), 25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