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6-30 23: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土养中蜂木圆桶,规格大小高低没有统一标准,一个山区老蜂农家里就会同时存在好几种大大小小高高低低规格不同的木圆桶,或许,在三峡那边流行叫三峡桶,在我地,可没有那种叫法,不就是一只木圆桶么。
6 S1 _3 k, ~% T: A+ x; y- z0 X敬佩勤劳智慧的老养蜂人,本人最早发现1970年代山区的老蜂农就是两截圆桶对接,割蜜就割上部一半的脾,割蜜后蜂桶颠倒放,这都过去半个世纪多了,当时本人买的就是这种两截蜂桶对接的4桶蜂,运回家就改到意标箱。
7 N& E- E& |9 O7 B圆桶、格子,固然是一种养法,适合没多少时间管理的蜂友,同时也有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因素,还有山区的一些老蜂农那是一种传承,除此之外,想不出比活框养蜂有哪些优势。
, i* K3 V$ S M! n/ R. C有人会说可以取封盖蜜、成熟蜜,活框就取不了封盖蜜、成熟蜜了?真要讲究蜂蜜的质量,那充斥市场的假蜜怎么说?* E. @3 v" P" V# r3 {; G/ x1 f! e
见证养蜂半个世纪多,创新的东西还真不多,养意蜂取蜂王浆实现了半机械化,一次刮浆杯32只就是一条浆框,但杯底有残留,影响蜂王浆的质量,移虫有机器,但蜂群提供不了那么整齐划一的幼虫脾,移虫速度快的人并不比机器慢。养中蜂,也不见得现代技术有多少进步,自然分蜂群势天花板无法突破,蜜源植物农药死蜂的死结无解等等,都在原地踏步。一些小改进、小进步,无助养蜂大局,更何况蜂蜜难销。4 j; _+ S+ A8 G
业余养蜂,随便养养就好。
# n R% J( ?7 g7 }+ I# f/ I楼主的习惯性的高温烂子,是应攻克的一个问题,我地从来没发生高温烂子,去年本地高温持续霸榜全国多次,也没发生烂子现象,应找到症结所在并解决。 |
|